乡镇农业工作总结18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6894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农业工作总结1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乡镇农业工作总结1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乡镇农业工作总结1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乡镇农业工作总结1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乡镇农业工作总结1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镇农业工作总结18篇.docx

《乡镇农业工作总结1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农业工作总结18篇.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镇农业工作总结18篇.docx

乡镇农业工作总结18篇

  《乡镇农业工作总结》

  乡镇农业工作总结

(一):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厅的关心支持下,我镇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扎实推进三农工作,确保了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有序进展,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下面,将具体工作状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进展状况

  1、粮食生产大灾之年不减产,再获丰收。

据统计部门预测,全年粮食总产到达18.1亿斤,圆满完成省定15.4亿斤目标任务,为历史第四个高产年。

  粮食生产在遭受历史罕见严重旱灾和病虫害、冻害的年景,仍然获得丰收,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是不折不扣落实粮补政策。

市财政下拨种粮补贴资金2.43亿元,全部透过一卡通发放到农户手中,调动农民种粮用心性;二是抗旱工作卓有成效。

在抗旱保麦、抗旱保春播、抗旱保秋播等关键时节,我们农业部门用心分析研判旱情,科学制定抗旱指导意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指导群众因时因地落实各项抗旱技术措施;三是实施粮食丰收工程,大力建设高产建立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片、万亩示范方,加大了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共引进和培育主要粮食高产品种30余个,透过试验,筛选出适宜我镇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优良作物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全市农作物优种率到达98.5%;四是认真开展粮食高产建立工作。

今年承担18个粮食高产建立部级万亩示范片建设任务,其中小麦6个、玉米10个、大豆2个。

示范片建设任务取得较好效果,良种覆盖率、技术入户到田率、病虫防治率到达100%,平均单产超全市平均水平20%以上,对促进全市粮食均衡增产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

  2、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稳步增加,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

全市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到达56.44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02.5%。

高平新胜肉类、厦普赛尔等11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亿元,龙头企业的规模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上项目51个,完成投资7.5亿元。

陵川珍菇坪6000吨食用菌项目投产,沁水灵芝北虫草项目已经开始生产,新引进的泽州雨润1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陵川正邦集团养猪项目、沁水大象肉鸡加工项目开工建设。

在第三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上,我镇招商引资贸易签约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共达成招商引资项目23个,签约金额25.2亿元;贸易签约项目33个,签约金额20亿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克服压力,迎难而上,继续高幅增长。

据统计部门数据,前三季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到达7448元,增幅13%,高于全省平均增幅0.1个百分点,增加额857元,占到全年目标任务9001元的82.7%。

据统计部门预测,全年农民收入到达9082元,增幅到达13%左右。

20%的低收入农村居民收入预计将到达5020元,占平均水平的55%左右。

  农民收入在经济下行压力和农业生产遭遇自然灾害的大背景下,继续持续高幅增长,主要得益于五点:

一是政策利好促增收,我们将农民增收作为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三农工作促进农民收入翻番的决定》,将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将措施细化到具体产业。

二是项目建设促增收。

随着我镇一些大项目的落地,为农民带给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全市再一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城区、泽州由1125元上调至1290元,高平由1035元上调至1190元,阳城、陵川、沁水由945元上调至1090元,全市平均增幅15.03%,农民务工工资额增长较大;三是特色产业促增收。

今年以来,蔬菜、水果、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用心性,促进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为农民增收产生了重大推动力。

四是城乡统筹促增收。

我们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百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不断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

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把更多的农民纳入城市,使更多的公共资源向农村配置,带动了农民增收。

五是改革创新促增收。

加大了农村新型经营实体发展力度,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盘活农村群众资产,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

  4、百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进展顺利,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

  百村建设全面起步。

今年我镇将加快100个新农村百村和10个新农村连片示范片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百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印发(晋市发[2013]6号)。

任务村确定后,按照任务分工,我们及时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组织各县(市、区)百村建设负责人召开了工作推进会,明确了建设的重点和时限要求,同时,开展了百村支部书记培训,进一步提高百村支部书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本领,组织开展了全面督促检查。

按照村庄宜居、产业发展、环境清洁、礼貌和谐、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以城郊城镇化带动型、工矿企业支撑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型、农旅一体乡村旅游型等新农村建设模式,今年我镇共重点培塑总结城区司徒、阳城岳庄村等30余个新农村百村建设典型,引领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

  农村清洁工程启动实施。

从今年起,我镇将在城镇化重点区域和列入百村带动战略建设范围的村,率先实施以农村气化、环境整治、生态绿化、污水处理为主要资料的农村清洁工程。

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农村清洁工程的实施意见》,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

8月2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农村清洁工程推进会,对农村清洁工程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目前各项工作全面展开,进展顺利。

今年我镇将新增3万户农村清洁能源用户,其中煤层气用户2.7万户,沼气用户3000户。

7月10日,市政府召开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推进会,对各项具体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将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将3万户的目标任务列入年度目标职责制考核资料,要求务必完成。

全年新发展农村煤层气、沼气用户3万户。

按每户补助1000元标准,市农委、市财政局已于11月14日联合下文将300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下拨至各县(市、区)。

  行政村街道亮化工程圆满完成。

今年省确定我镇完成1618个行政村街道太阳能亮化工程,安装路灯32366盏,工程概算投资1.76亿元,其中省财政1.32亿元,市财政配套4410万元。

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推进机制,加大资金投入,严格质量控制。

11月底之前,工程各项建设已全部完工,共完成1618个行政村32386套路灯安装,占任务总数的100.1%,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新农村重点推进村和新农村连片示范片建设进展顺利。

截止目前,今年规划建设的294个村全部完成街巷硬化、村庄绿化、太阳能路灯亮化、环境净化任务,到达安全饮水标准,建立了卫生计生所,休闲健身场所,文化科技活动室,便民连锁店和标准化小校园(没有小校园的村村民子女已实现就近上学)。

城区北石店司徒蔬菜连片示范区、泽州县南村镇区新农村建设连片示范区、泽州县川底乡新农村建设连片示范区、高平市中部新农村连片示范区、阳城县北留新农村连片建设片区、陵川县礼义杨村特色农业片区、沁水县端氏种养殖片区等七个新农村连片示范片建设进展顺利。

  5、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继续持续良好势头

  我镇坚持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模式、市场化运作三位一体,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力度,全市初步构成了晋城工厂化食用菌,高平、泽州生猪,阳城、沁水蚕桑,丹河、沁河沿河流域设施蔬菜,太行、中条环山区中药材,沁水苗木花卉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集聚。

猪沼菜(果)循环农业成为现代农业的成功典范。

畜牧业克服市场波动的影响,持续稳定增长态势,预计全年生猪存栏、出栏将分别到达175万头、295万头,同比增长13.6%和14.2%,肉、蛋总产量预计将分别到达22万吨、8.3万吨,同比增长10%、10.7%。

以高平雨润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为龙头,延伸了上海杰隆3000吨猪血蛋白生物制品和凯永、科兴、裕宏等3个30万吨饲料加工项目,建成53处大中型沼气项目,建成凯永、康鑫农牧、华康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猪沼菜(果)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区,构成了现代循环农业产业链,产值超过30亿元。

蚕桑丝麻成为现代农业的靓丽名片。

今年春蚕收购价到达了创纪录的每公斤51元,秋蚕也持续在每公斤38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栽桑养蚕的用心性。

全市新发展桑园1万亩,新建养蚕大棚1000栋,全市桑园面积累计到达17万亩,养蚕大棚累计到达5020栋,全年发种量到达11.73万张,总产量1143万斤,产值2.23亿元。

以佳美、华燕

  等缫丝企业,佶利尔、绿洲大麻、晋氏织造等加工企业为龙头,全市基本构成了栽桑养蚕缫丝丝绸服饰加工为一体的蚕桑产业链,产值到达5.2亿元,成为晋城丝麻文化的一张名片。

食用菌成为现代农业的潜力产业。

以泽州泽地萃、高平金田、沁水嘉沁等16家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为骨干,以陵川利用木屑大棚种植黑木耳、阳城利用桑枝大棚种植香菇为补充,全市食用菌产业年产能10万吨,产量到达5万吨。

全市大棚种植食用菌到达1.6万亩,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新途径。

设施蔬菜成为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

今年以来,全市蔬菜价格一向处于高位运行态势,是近5年来价格最好的一年,提高了农民发展蔬菜产业的用心性。

全市新发展设施蔬菜1.12万亩,累计到达5万亩。

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到达15.39万亩,总产量到达11.4亿斤,总产值到达10.8亿元。

干鲜果、中药材等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新发展果园1.03万亩,改造中低产果园1.06万亩。

全市水果种植面积到达21万亩,总产量7.72万吨。

全市种植核桃经济林10万亩,栽植山地连翘17.56万亩,种植中药材48.6万亩,产量到达2.52万吨。

园区建设搭建农民增收致富新平台。

新建30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0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已发展到近百家,相继建成城区司徒,泽州益丰园,

  高平华泰、金田、天润等一大批起点高、标准高、规模大,各具特色、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9月17日,省观摩检查组在我镇考察时,袁纯清书记对司徒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模式给予高度肯定,个性批示司徒农业园的经营模式是山西城郊型农业的发展范式,省政府要组织11个市城区的有关方面负责人到司徒现代农业园学习考察,如果11个市每市发展1万亩现代农业园,就能大幅增加城郊农民的收入。

9月下旬以来,省农业系统和忻州、长治等地市30余批,2000余人先后到我镇考察现代农业发展和园区建设。

  6、产业扶贫和移民搬迁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一是开展产业扶贫。

市级安排2000万元扶持资金,以农民人均收入4500元以下的160个村为重点扶持对象,实施200多个产业项目,总投资1.75亿元。

二是实施移民搬迁工程。

省级财政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市县配套1200万元,完成移民搬迁4000人。

三是实施百企带千村工程,省动员会后,我镇迅速行动起来,起草了《关于实施百企千村企业产业扶贫开发工程的实施意见》。

确定了5家市级国有企业和6家县级企业开展产业扶贫,涉及18个项目。

5家市级国企业与陵川县东部五乡镇进行了工作对接,已经确定项目,开始前期准备工作,6家县级重点规模企业正在对接本县(市)区域内的贫困乡村。

四是扎实开展干部下乡住村包村活动。

按照省委干部下乡住村包村的要求,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包村增收、市县单位结对帮扶和党员干部帮贫到户六五三活动。

全市涉及考核的市县乡三级党政主要领导和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共计349名,市直目标职责制考核单位73个,帮扶贫困村351个,包村领导下乡住村2823天,走访农户3624户,开展下基层活动2140次,解决实际问题1940个。

  7、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业安全,市民放心。

市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一是加强检测机构建设。

建筑面积4995平方米的市农产品检测检验中心主体工程已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仪器安装,年底前投入运行;争取到全国首批地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1270万元,中央、省已到位资金887万元。

县级检测机构实现项目建设全覆盖。

二是加大农产品检测力度。

部、省、市共抽检样品656个,合格率97.6%,超过省定目标2.6个百分点。

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三是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在重要生产季节,组织农业执法人员,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共检查农资经营企业399个(次),针对检查出的问题,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0份。

查处违法案件38起,处罚金6.6万元,结案率100%。

四是加强三品一标农业标准化建设。

新增无公害认证11家,34个产品,面积4.7万亩;新增绿色认证1家,2个产品,面积1万亩;新增有机认证1家,4个产品,面积1000亩;沁水黄小米、析城山小米、泽州红山楂等三个产品,新获得地理标志农产品称号。

全市无公害认证面积累计到达220万亩以上,占总耕地面积的近80%,在全省领先。

  8、加强改革创新,实施科技兴农工程。

在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作为推进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一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

研究和完善农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法人治理结构,全市初步构成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园区五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

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2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到达4007个,种粮大户发展到96户,经营耕地2.24万亩,家庭农场发展到181个,经营耕地总面积1.79万亩,占地面积200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已发展到近百家。

二是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水平。

全市6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84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土地流转交易大厅,建立了调解庭,行政村全部设立了信息员,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发布土地流转信息。

全市土地流转呈现出逐年加快的良好态势。

截至目前,全市流转土地面积29.1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12.5%,流转出承包耕地的农户8.6万户,占总户数的18%,适度规模经营9.7万亩,占流转土地的32.6%。

三是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

  全覆盖和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全覆盖工程,提高服务潜力。

中央、省投资,市配套,启动了22个乡镇农技推广站项目建设。

为76个乡镇农科站配备了仪器设备和车辆,每站补助12万元。

四是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

完成农民科技培训15.2万人。

五是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全市84个乡镇全部成立了三资委托代理中心,实现了有机构、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制度;行政村均建立了三资台账,98%的行政村实现了三资委托代理,全面实行了村级重大事务流程化管理制度。

改善了三资网络监管流程,强化对农村群众三资的网络监管、动态监控。

农村群众资产出让、租赁、承包和资源开发利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公开竞价和招标投标。

出台了《晋城市农村(社区)小额工程项目招投标办法(试行)》,设立小额工程招投标中心,全面实行公开摇号法,强化对农村小额工程建设全程监管。

与市纪委、监察局、发改委、财政局联合出台了《涉农资金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对涉农资金实施无缝隙监管。

  9、加强信息和宣传工作,营造三农发展良好氛围。

一是抓政策宣传,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用心性。

借助《太行日报》、电视台、晋城在线、太行农网等媒体和宣传平台,大力宣传中央、省、市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是抓新闻宣传,提升晋城农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充分利用国家、省、市三级新闻媒体大平台,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晋城农业,在《山西日报》、《山西科技报》、《发展导报》等媒体上,宣传报道了我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做法;《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经济网》等网站对我镇的特色农产品和招商引资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

三是抓信息工作,为领导决策带给科学依据。

编印反映全市三农工作动态的简报《晋城农业信息》120期、1万份。

向市委、市政府和省农业厅报送三农相关信息200余条,农业信息报送及采用状况在全省排行第二,在全市也排行靠前。

  10、改善工作作风,落实目标职责制管理。

为推进工作落实,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农民群众就是服务对象,广大农村就是办公室,下乡就是上班的理念,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到基层、到田间地头,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宣传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进行技术指导。

我委实行了三带三联、六个一的工作机制,即委班子成员、高级农艺师、科站负责人带着项目、带着资金、带着感情,联一村一品专业村、联贫困村、联农业项目,帮忙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帮忙新上一个带动农民增收的新项目,帮忙建立一个辐射带动潜力较强的合作社,帮忙建立一个农业技术服务点,帮忙农民掌握一至两项农业新技术,年终交一份高质量的总结报告。

同时我委制定出台了《2013年重点工作目标职责分解》,将16项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落实到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对农业农村工作实行目标职责制管理,年初设账、年中查账、年底交账。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镇三农工作取得了必须成绩,但是,对照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对照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对照促进农民增收和保供给的职责和使命,仍然存在必须的差距。

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旱情持续发展,对粮食生产造成必须压力。

8月份以来,我镇各地降雨持续偏少,比历年同期偏少5-7成。

严重旱情造成土地墒情持续下降,达不到基本播种条件。

今年全市小麦秋播面积仅有64.02万亩,比历年减少三成多,给明年的粮食生产造成了很大压力。

二是农民增收形势严峻。

今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及煤炭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部分煤炭企业工资报酬甚至有所下降,农村工资性收入增速放缓;持续严重干旱和春季冻害灾害,对粮食、果品生产造成必须影响,畜牧养殖业遭受市场价格波动,养殖效益前半年损失较大,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并且随着基数增大,增加的绝对额在扩大,还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三是农业投入仍显不足。

亟需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个性是加大对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的扶持。

四是县、乡两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服务潜力有限,农业技术队伍人员年龄、知识老化,装备落后,很难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明年工作思路

  2014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以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为指针,按照市委一争三快两率先对农业农村工作的要求,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为总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切入点,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步伐。

  主要目标是: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到达13%以上;粮食总产量到达力争18亿斤;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到达65亿元。

  按照思路和任务目标,2016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着重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一)继续实施好粮食丰收工程,确保粮食总产稳定。

一是认真落实好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资价格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用心性;二是完成5万亩节水灌溉,1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50万亩秸秆还田等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15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50万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10万亩地膜覆盖等增产适用技术推广;三是引进、示范、推广一批高产优质新品种,优良品种推广率到达98.5%以上,实施农艺和农机的结合,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人工增雨作业,扩大种植业保险。

稳定播种面积,主攻粮食单产,抓好10个试验示范点、10个百亩攻关田、20个千亩核心示范田、30个万亩高产建立田建设。

  

(二)实施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提升工程,依靠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切入点,坚持工业化的理念,产业化的模式、市场化的运作,集中打造畜牧、蚕桑、蔬菜、干鲜果、小杂粮、中药材、食用菌、苗木花卉等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努力构成晋城工厂化食用菌,高平、泽州生猪,阳城、沁水蚕桑,丹河、沁河沿河流域设施蔬菜,陵川中药材,沁水苗木花卉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集聚,依靠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实施四百双千发展战略,加大实体经济发展力度。

(四百,培塑100家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100个标准高、规模大、示范作用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100家百亩以上家庭农场;建设100家规模养殖场。

双千,建设1000家高标准的农民合作社;建设500个一村一品村和500个产业扶贫村)。

二是完善农业农村发展规划。

与农业部规划设计院进一步对接,聘请国家、省级顶尖专家,因地制宜,按产业科学编制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明确全市农业农村的总体思路和实施重点,个性是对特色产业区域布局,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示范园区的单体设计,品牌培育,市场营销,龙头企业的建设等提出一套切实可行、有操作性的方案,按规划组织实施。

三是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新发展设施蔬菜1万亩,使设施面积到达6万亩;工厂化食

  用菌产量力争到达5万吨;新发展桑园1万亩,新建养蚕大棚1000栋,蚕茧产量力争到达1200万斤;新发展水果1万亩,改造中低产果园1万亩,建设标准化示范果园1万亩;建设10个5000亩以上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小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

四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围绕生猪加工、丝麻加工、食用菌工厂化、干鲜果加工、小杂粮加工等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力争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到达65亿元,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到达13家,努力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

五是培塑农业品牌。

新增5个以上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

六是千方百计招商引资,用心引进全国知名品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晋城,引进项目不少于20个,引进资金不少于20亿元,落地资金不少于三分之一。

新建一批农产品基地、加工、物流支撑项目,新上项目不少于30个,投资不少于10亿元。

  (三)实施新农村百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适合晋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机制和体制。

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

一是加快新农村百村建设步伐。

在巩固今年百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纵深推进新农村百村建设。

按照村庄宜居、产业发展、环境清洁、礼貌和谐、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以城郊城镇化带动型、工矿企业支撑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型、农旅一体乡村旅游型等类型,加快建设秀丽农村;二是继续实施以农村气化、环境整治、生态绿化、污水处理为主要资料的农村清洁工程,新发展农村煤层气、沼气用户3万户,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关会议精神,用心探索先进模式、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全面铺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努力建设秀丽宜居村庄,提高农民幸福指数。

四是继续扎实开展新农村重点推进村和新农村连片示范片建设,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步伐。

  (四)实施扶贫开发工程,解决偏远山区贫困农村突出问题。

市六次党代会提出,到十二五末,基本消除人均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发展滞后村,基本消除50人以下的山庄窝铺。

目前,我镇仍有496个贫困村,还有12.5万人贫困人口,需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

一是要加大产业扶贫力度,重点扶持150个贫困村产业发展,瞄准见效快、效果明显、带动潜力强的设施农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乡村旅游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潜力。

二是实施帮贫到户战略。

建立规划到户、职责到人的双到瞄准机制,从遍地开花向集中攻坚的转变,透过扶持贫困村发展产业、鼓励贫困户创家业,依托产业确保贫困户能够脱贫致富。

三是继续实施百企带千村战略,努力实现企业项目落地并达产达效,按规划完成工作进度。

四是继续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对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边远山区山庄窝铺整村向小城镇和中心村搬迁,完成移民搬迁4200人,提高移民搬迁财政补贴,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五是继续实施好领导干部下乡住村、市县单位结对帮扶、党员干部帮贫到户工作。

努力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