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教案2新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6769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教案2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教案2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教案2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教案2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教案2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教案2新版.docx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教案2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教案2新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教案2新版.docx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教案2新版

第3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第1课时

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完成:

对铜绿的认识(填写P20页的有关内容并进行交流讨论)

实验1:

研究“铜绿”性质的有关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铜绿”和盐酸作用

绿色粉末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蓝绿色。

铜绿能够与盐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铜和水。

文字表达式:

铜绿+盐酸→氯化铜+二氧化碳+水

2.“铜绿”受热的变化

绿色的固体受热后变成了黑色固体,在试管内壁上有水珠生成,并且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铜绿受热能分解黑色的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文字表达式:

铜绿→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通过上述实验,你对“铜绿”有什么认识?

学习了哪些基本操作?

答:

“铜绿”是一种绿色粉末状固体,能与稀盐酸反应,受热易分解。

还学习了向试管中加入液体、粉末状固体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酒精灯的使用、废液的处理、仪器的洗涤等基本操作。

二、化学学习需要进行科学探究

以观察、实验、实践为主的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实验2:

研究镁、铁、铜的性质实验P22

金属样品

镁条

铁丝

铜丝

1.颜色状态

银白色条状固体

银白色固体

紫红色固体

2.是否容易被折断

容易

不容易

不容易

3.是否可以导电

可以

可以

可以

4.在空气中点燃的现象

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不能燃烧,表面变黑

不能燃烧,表面变黑。

5.在食醋中的变化

有大量气泡产生

有少量气泡产生

没有气泡产生

拓展:

一些烟花和照明弹都含有镁粉,镁粉的这一用途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镁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

实验3:

模仿镁的性质探究实验,找一段铝片研究铝有哪些性质

猜想:

(1)铝条是一种银白色的固体,硬度不大;

(2)铝条能与空气中成分(氧气)发生作用;

(3)铝条能与酸发生反应;

(4)铝条能够导电

实验设计:

(1)取一段铝条观察外观,看看是否容易扭曲;

(2)经过砂纸表面的打磨后,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是否能够燃烧;

(3)经过砂纸表面打磨后,投入到食醋中,观察现象;

(4)用铝条连接电珠和电池,观察电珠变化情况;

进行实验:

记录现象:

(1)铝条是银白色的固体,容易扭曲;

(2)放在火焰上方,铝条并没有燃烧起来,但在表面出现白色物质;

(3)在酸液中,铝条表面出现了气泡;

(4)电珠发亮

结论:

(1)铝是一种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硬度小;

(2)铝在空气中加热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铝;

(3)铝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

(4)铝能够导电

三、学习化学要使用化学符号

为了研究和描述物质组和变化的方便,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元素和物质(元素周期表简介)。

为了简洁地表示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人们还使用物质的化学式(P24观察与思考)来书写化学方程式(P25拓展视野)

阅读P24《交流与讨论》强调:

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并未发生变化。

 

第2课时化学常见仪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一学生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P141-142)

为保证实验安全,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确保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实验时排出的废气、废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请同学们遵守如下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

(一)、化学实验规则

1.上实验课前,要认真阅读实验说明,联系与实验有关的知识,做到理解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时,要充分考虑实验的安全性,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征得教师的意见后,再进行操作。

2.每次实验时,要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实验用品应摆放整齐有序。

做实验时,要按照实验说明或实验方案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注意安全,并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

实验需要几位同学协同进行时,要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

3.实验完毕,要及时洗净器皿,整理好实验用品,擦净桌面,清理水槽。

4.实验后要认真地整理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写好实验报告。

5.爱护公共财物,节约水、电、煤气和药品。

实验室内的一切物品,不能擅自带出实验室。

(二)、化学实验安全要求

1.在实验桌上,易燃、易爆药品与有强氧化性的物质要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2.不要用手接触药品,也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和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三不原则)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要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三不一要)

4.使用浓酸、浓碱等强腐蚀性的药品时,必须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等被腐蚀。

如不慎将较多量的酸(或碱)液泼在实验台上,应立即用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用抹布擦干。

如只是少量酸或碱溶液滴到实验台上,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如果不慎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要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后用较多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3%~5%)和清水冲洗。

若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万一眼睛里溅进了稀酸或稀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要用手揉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

如果溅进了浓酸或浓碱溶液,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整理:

浓酸:

用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和

多量用水冲再用抹布擦干

浓碱:

用适量的稀醋酸中和

实验台

少量:

用湿抹布擦净

浓酸:

用较多水冲洗,用碳酸氢钠溶液(3%~5%)

皮肤、衣物(少量)

浓碱:

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5.在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也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失火。

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二.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试管

(1)用途①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②可用于少量物质的溶解、制取和收集少量气体。

③可用作简易气体发生器。

 

(2)使用方法

  ①装液体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如需加热,则不超过1/3。

  ②加热试管时要用试管夹。

加热前先把试管外壁擦干,再使试管均匀受热,以防炸裂。

  ③加热液体时,试管不要对着人,保持试管与台面倾斜角为45。

  ④加热固体时,试管横放,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先均匀受热,然后固定加热。

  ⑤振荡试管时应用拇指、食指、中指持拿,离试管口的1/3处,用腕力甩动试管底部。

2.烧杯

  

(1)用途①用作溶解试剂,配制一定浓度溶液。

②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试剂之间的反应器。

③可用于浓缩、稀释溶液。

④盛放具有腐蚀性药品进行称量。

  

(2)使用方法

  ①烧杯用作反应容器和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烧杯容积的1/3。

  ②在烧杯里配制溶液时,选用烧杯的容积应比所配溶液的体积大1倍为宜。

  ③加热前烧杯外壁必须擦干,并垫上石棉网。

  ④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的溶液时,应注意不要碰触烧杯壁及底部。

  ⑤从烧杯中倾倒液体时应从杯嘴向外倾倒。

3.烧瓶

(1)用途烧瓶一般作为有液体参加的反应器(圆底烧瓶可加热,平底烧瓶一般不宜加热),也可以装配气体发生器,特殊情况下可用作气体收集装置。

(2)使用方法

  ①加热前烧瓶外壁必须擦干,并垫上石棉网。

  ②加热时用铁架台固定。

  ③加热时液体量应为容量的1/3—2/3之间。

  ④煮沸、蒸馏时要加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4.锥形瓶

  

(1)用途①可以加热液体物质。

②用作液体的反应容器。

  

(2)使用方法①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

②振荡时,瓶内盛液不超过容积的1/3。

5.坩埚

  

(1)用途能耐高温,用来灼烧沉淀、熔化不腐蚀瓷器的盐类及燃烧某些有机物等。

  

(2)使用方法

  ①灼烧过的坩埚应放于石棉网上,盖好盖,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称量后的坩埚及坩埚盖不可张冠李戴。

  ②瓷坩埚可放在铁三脚架的泥三角上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加热时要用坩埚钳均匀转动。

6.燃烧匙

  

(1)用途用作检验物质的可燃性或盛放少量物质在气体中进行燃烧反应的仪器。

  

(2)使用方法

  ①伸入集气瓶做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由瓶口慢慢下移,以使反应完全。

手要尽量握持燃烧匙的上端。

  ②用后应立即处理干净附着物,以免腐蚀或影响下一实验。

  ③要求高温时不与反应物反应。

7.集气瓶

  

(1)用途专为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的容器,常配有磨砂玻片,集气瓶口也进行了带砂磨平处理,增强气密性。

有别于广口瓶。

②可用于进行物质与气体间的反应。

  

(2)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磨砂玻璃片与瓶口都应均匀地涂一层薄的凡士林。

磨砂玻璃片应紧贴瓶口推、拉,以完成开、闭操作。

储存气体要盖上玻璃片。

  ②集满气体待用时,有两种放置方式,即:

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瓶口应向上;反之则向下。

  ③集气瓶不能加热。

进行灼热反应实验时,瓶底还应铺一层细砂或盛少量水,以免高温固体生成物溅落瓶底引起集气瓶炸裂。

  ④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进气管应伸入至接近瓶底;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充满水的集气瓶不应留有气泡。

8.滴瓶

  

(1)用途用于盛装实验时需按滴数加入液体的容器。

  

(2)注意事项

  ①不能盛热溶液,也不能加热。

  ②滴管不能互换使用。

内磨砂滴瓶不能长期盛放碱性溶液或对玻璃有腐蚀作用的试剂(如氢氟酸),以免腐蚀、粘结。

  ③滴液时,滴管不能伸入加液容器内以免污染试液或损伤滴管,也不能横放或倒放,以免试液腐蚀橡皮。

9.试剂瓶

  

(1)用途实验室盛放各种液体、固体试剂的容器。

  

(2)注意事项

  ①广口、细口试剂瓶均不能加热。

  ②根据盛装试剂的物理、化学性质选择所需试剂瓶的一般原则是:

固体试剂——选用广口瓶;液体试剂——选用细口瓶;见光易分解或变质试剂——选用棕色(或茶色)瓶;易挥发试剂——选用具磨砂玻璃塞瓶;碱性试剂——选用带胶塞试剂瓶;汽油、苯、四氯化碳、酒精、乙醚等有机溶剂——选用带磨砂玻璃塞瓶,不能用胶塞瓶等等。

10.漏斗

  

(1)用途用作向小口径容器加液,或配上滤纸作过滤器(分离固-液混合物),有时也有其他一些作用,如气体吸收时防倒吸等。

  

(2)注意事项

  ①过滤时,漏斗应放在漏斗架上,漏斗的下端要紧贴承接器内壁,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约5mm,事先用蒸馏水润湿,使滤纸和漏斗之间不残留气泡。

  ②倾倒分离物时,沿玻璃棒引流入漏斗,玻璃棒紧贴3层滤纸的一边。

分离物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漏斗内的沉淀物不得超过滤纸高度的1/2,便于洗涤沉淀。

  ④漏斗不能用火直接加热。

若需趁热过滤时,应将漏斗置于金属夹套中进行,若无金属夹套,可事先把漏斗用热水浸泡预热。

  ⑤吸收溶解度大的气体为防止倒吸,应用漏斗倒置稍微罩住液面,不可深入液面过多,否则达不到防倒吸的目的。

11.长颈漏斗

  

(1)用途用于加液体,常用于装配气体发生器。

  

(2)注意事项

  ①不能用火直接加热。

  ②漏斗的长颈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使之形成液封。

12.分液漏斗

  

(1)用途用作气体发生器中加液体,也常用作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分离(分液)。

  

(2)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应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液。

②使用前玻璃活塞应涂少量凡土林(防止漏液)。

使用时,左手虎口顶住漏斗球部,用右手的拇指、食指转动玻璃活塞。

上部玻璃塞的小槽应与漏斗口侧的小孔对齐(或取下玻璃塞),才可进行放液。

  ③作加液器时,漏斗下端不浸入液面下。

  ④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颈下放出(操作同放液),上层液体从漏斗上口倾出。

13.干燥管

  

(1)用途用作干燥气体,或用于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杂质气体。

  

(2)使用方法

 ①管内一般应盛固体干燥剂。

干燥剂需根据被干燥气体的性质和要求来选用。

 ②使用球形干燥管时,干燥剂应放置在球体内,两端应填充少许棉花或玻璃纤维、石棉。

 ③干燥气体时,从粗管端进、从细管端出。

14.蒸发皿

  

(1)用途①蒸发皿属于瓷质仪器,用作液体的蒸发、浓缩或结晶。

②烘干固体物质

  

(2)使用方法

  ①所盛液体不超过容积的2/3。

  ②加热时直接放在铁圈或泥三角上。

  ③可直接加热,高温时须用坩埚钳取放,不能骤冷。

  ④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⑤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此时,可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发至干。

15.量筒

  

(1)用途用于测定注入量器中液体的体积。

当液体在量器内时,其体积为从分度表直接读取的数值。

量筒属粗量器,精确度≥0.1mL。

  

(2)使用方法

  ①未知液体体积的测量:

选择合适的量筒(略比所测溶液体积大),直接注入未知液,水平置于桌面,稍等片刻再直接读取体积(尽可能减少测量次数以降低误差)。

  ②量取所需体积的溶液:

(接近刻度,一次量完)选择比所需体积稍大的量筒,如果量取15mL的稀酸,应选用20mL(容量)的量筒为宜,不能选用50mL或100mL的量筒,否则误差过大(一次量取液体,量筒越大,误差越大,故不宜选用过大的量筒)。

当所需体积较大时,先可直接向量筒注入测取液,再改用滴管滴加至所需体积的刻度(若先加液超过所需体积,也可用滴管调整至所需体积的刻度);当所需体积较小时,可直接用滴管滴加。

  (3)注意事项

  ①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②不能加热,也不能盛装热溶液,以免炸裂。

  ③量取液体时应在室温下进行,否则因液体热膨胀造成实验误差。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相切。

若仰视,造成读数偏小,所量液体体积偏大;俯视反之。

  ⑤重视量筒用途的合理延伸,如间接测量气体体积、固体体积等。

16.温度计

  

(1)用途用于测量温度。

  

(2)使用方法

  ①应选择合适测量范围的温度计。

严禁超量程使用。

  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应完全浸入液体中,但不能与容器内壁相接触(如实验室制乙烯、测定溶解度、制硝基苯、中和热的测定等)。

  ③测蒸气温度时,液泡应在液面以上;测蒸馏馏分温度时,液泡应略低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如石油的蒸馏)。

  ④在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凸液面的最高点(水银)或凹液面的最低点(酒精温度计)水平相切。

  ⑤不得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

用完后均应擦拭干净,装在纸套内,远离热源存放。

17.酒精灯

(1)用途化学实验时常用的加热热源,用于需加热的化学实验。

(2)使用方法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酒精不少于l/4。

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给物质加热时要用外焰。

18.托盘天平

用途:

用于精密度要求不高的称量,能称准到0.1g。

所附砝码是天平上称量时衡定物质质量的标准。

使用注意事项:

①称量前天平要放平稳,游码放在刻度尺的零处,调节天平左、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砝码要用镊子夹取,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

③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应放在在纸上称量。

④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⑤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零处。

 

第3课时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实验药品的取用

1.原则:

三忌原则:

第一,不能用手接触药品;第二,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第三,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用量:

节约原则:

严格按照实验给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无说明,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一般取用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剩余药品处理:

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4.方法

  a.固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

  取用粉末、小颗粒状药品应用药匙或纸槽,步骤:

“一斜二送三直立”,即将试管等容器倾斜近水平,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直立起来。

取用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应用镊子夹取,步骤:

“一横、二送、三慢竖”,即将试管(或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试管(或容器)口以后,再把试管(或容器)慢慢竖立起来。

 固体药品可用托盘天平进行称量,称量时把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加砝码时先加大砝码,再加小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无腐蚀性的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有腐蚀性的固体要放在玻璃器皿(如烧杯)中称量。

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能准确到0.1g。

 b.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

 1)滴管吸取法:

取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

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

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

取液后的滴管应悬空在烧杯(或试管)上方进行滴液,不能伸入,更不能接触烧杯(或试管)内壁,以免沾污滴管。

 2)取用较多量时,可用倾倒法,步骤:

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防止污染试剂);然后拿起瓶子,标签朝向手心(防止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或用玻璃棒引流,使液体缓缓倒入试管。

  注意:

瓶塞倒放;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试管倾斜);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残留药液腐蚀标签)。

3)取用定量药品:

取用一定质量的固体药品时用托盘天平称量,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时可用量筒量取。

量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体积数。

二、物质的加热

1.给液体加热可以用试管、烧杯、锥形瓶、蒸发皿,

给固体加热应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

2.用试管加热时必须同时使用试管夹或铁夹夹持;

用烧杯、锥形瓶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

试管夹应夹在离管口1\3处(中上部);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成45∘角,管口不得对着自己或别人;加热前先将试管的外壁擦干,加热时应先来回移动试管(预热),再用外焰加热试管底部。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

试管夹应夹在离管口1\3处(中上部);试管口稍向下倾斜;加热时应先给试管预热。

3.下列情况,由于试管受热不均匀,所以会破裂:

A、加热时试管接触了灯芯;B、试管外壁有水未擦干;

C、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D、加热前未给试管预热。

三、玻璃仪器的洗涤

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

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

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四、玻璃导管、橡皮塞、胶皮管的连接

玻璃导管、橡皮塞、胶皮管的连接,关键掌握两个字——润、转,即管口或塞用水稍加润湿,插入过程中应转动插入(如上图)。

装置的连接:

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制取气体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是:

把导管的一管浸入水里,两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放开手后,导管口有段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六、蒸发

1.所用仪器:

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2.依据原理:

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地挥发而浓缩溶液或蒸发结晶。

3.注意事项:

(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

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七、药品的存放及药品图标

1.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集气瓶—气体。

2.遇光、受热易分解的药品用棕色瓶盛(如硝酸、硝酸银溶液)。

3.盛碱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橡皮塞。

4.白磷存放在水中。

5.易挥发、潮解、吸水的药品应密封保存,如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6.有毒的化学试剂要有明显标志并密封后妥善保存。

7.易燃物、易爆物要远离火源。

8.认识常用化学药品的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