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6454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68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docx

《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docx

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一、教学目标

1.在地形图上识别北京市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北京市的地形特征。

2.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等资料归纳北京市的气候特征。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北京市的产业结构特点。

4.根据资料,了解北京市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5.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6.举例说明北京市的建设成就。

三、教学提纲

一、自然地理环境

1.地形特征

2.主要河流

3.气候特征

二、政治文化中心

1.历史文化名城

(1)历史上形成独特文化的成因

(2)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2.政治和对外交流中心

3.文化中心

三、城市建设成就

1.城市设施建设

2.经济结构特征

3.城市环境建设

四、教学建议

新课导入:

方案①:

直接导入:

我们认识一个区域,既要熟悉它的地理环境,更要把握它的环境和发展特征,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以5个区域为案例,学会如何分析区域的环境与发展特征。

今天我们走入大家较为熟悉的、令人向往的首都北京。

方案②:

音乐导入:

播放学生耳熟能详的关于北京的歌曲,引导:

同学们熟悉这首歌吗?

与之相关的是哪一座城市?

(北京)我们今天来认识北京。

方案③:

图片导入:

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北京景观图片,利用投影仪展示出来。

引导:

这些景观图片位于我国哪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北京)我们今天从地理角度来认识北京。

【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导入:

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北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一般从哪些方面进行归纳分析?

(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等)

教学过程:

过渡:

我们首先来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包括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8—1、图8—2,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

过渡:

北京的地形有何特征?

地形特征一般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地表形态和地形差异等方面归纳分析。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8—2和下面材料,从地形类型、地势特征和地形差异等方面归纳北京的地形特征。

材料:

北京北部和西部的山地,约占全市面积的2/3;东南部海河水系冲积成的平原,约占全市面积的1/3。

全市平均海拔51.3米,平原海拔20~60米,山地海拔1000~1500米。

归纳:

北京以山地、平原地形为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和北部起伏大,东南部地形平坦,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余脉西山,东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缘。

过渡:

在上述地形地势的影响下,北京的河流流向有何特征呢?

课堂活动:

读图8—2,完成下列任务。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1)找出北京5条主要河流——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拒马河、泃河,说一说它们的大致流向,想一想,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北京的地势有何关系?

(2)找出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说一说这些水利工程的位置特点和主要作用。

归纳:

北京河流众多,为北京提供了水资源,河流流向受地势影响多由西北向东南流,均属海河水系。

过渡:

北京的河流水量一般不大,径流季节变化大,甚至某些河流经常断流,这些河流大多有结冰期,这些特征与北京的气候特征有关。

课堂活动:

利用投影仪展示北京的气候统计资料,根据资料引导学生说出北京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4.3

-1.9

5.1

13.6

20.0

24.2

25.9

24.6

19.6

12.7

4.3

-2.2

降雨量/毫米

2.6

5.9

9.0

26.4

28.7

70.7

175.6

182.2

48.7

18.8

6.0

2.3

归纳:

北京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宜人,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全年大部分降水集中于夏季,七八月常有暴雨。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完成P.71“活动”3。

利用投影仪展示北京、天津、张家口的相对位置示意图,或引导学生读图8—2。

归纳:

纬度因素、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影响着北京与周边地区的气候差异。

【政治文化中心】

教学导入:

方案①:

图片导入:

利用投影仪展示人民大会堂、故宫、国家剧院、某国大使国等图片,设问:

这些图片说明北京具有哪些职能?

(政治、文化和对外交往中心)

方案②:

直接导入:

了解了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后,我们再来看一看北京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教学过程:

引导: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北京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

你能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解释其原因吗?

请阅读课文相关部分。

学生回答,评价归纳: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太行山区、内蒙古高原交会的枢纽地带,距离渤海和东北地区都比较近,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条件优越。

自古以来,汉族与少数民族就在这里融汇交流,共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查找资料等形式,举例说明北京的历史悠久。

归纳:

北京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荟萃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8—5至8—9,或利用投影仪展示北京6处世界文化遗产的景观图片和分布地图。

先在地图上找出这些世界文化遗产的分布地,然后分小组推出代表,扮演导游角色,向同学们介绍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8—3、8—4,让学生说一说他们了解到的北京四合院和京剧。

过渡:

北京是著名古都,更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现在,北京仍然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举例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归纳:

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所在地,设有众多国家机关,有100多个外国大使馆和许多国际组织驻华机构——政治中心。

北京教育、科技、文化发达,集中众多科学研究机构和百余所高等院校,还有诸多世界闻名的文化场所——文化中心。

【城市建设成就】

教学导入:

方案①:

直接导入:

北京具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些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方案②:

图片导入:

利用投影仪展示北京金融街高楼景观、地铁景观、中国国家体育场、城市绿化等图片,教师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图片,然后导入:

这些建设成就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的,北京城市建设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教学过程:

引导:

北京城市建设的成就包括很多方面,我们从城市面积和功能区、面貌、交通、产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解。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8—11,设问:

北京具有哪些功能区?

根据功能区的分布,判断城市地域面积有何变化。

归纳:

北京城区面积不断扩展,城市功能区不断完善。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8—12、8—13和8—14,归纳北京城市面貌的发展特点。

归纳: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北京建设了许多高楼林立的功能区,同时也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读教材P.74“天安门广场”材料,根据图片和文字资料绘制天安门的平面示意图(如下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空间思维。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8—15,并阅读下列材料,归纳北京市内交通的特点。

材料:

北京市城区的路网结构以矩形环状为主,道路多以此为依托,与经纬线平行,呈网状分布。

依托城市扩展,先后建设了二、三、四、五和六环路。

总长度超过940千米的北京七环路将于2015年全线通车。

2011年末,北京全市公路里程21319千米,足以绕地球半圈。

北京是世界上地铁最发达的大都市,日均客流量超过1000万。

2013年初北京地铁总长度位居全球第一。

归纳:

北京城市道路、地铁、轻轨铁路组成了市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8—16,阅读下列材料,归纳北京对外交通的特点。

材料:

归纳:

多条高速公路、铁路、高速铁路在北京交会,对外陆路交通便利,北京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居世界第二,对外航空运输发达。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完成P.77“活动”2。

过渡:

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的产业有何特点?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8—17、8—18和课文相应部分,归纳北京的产业特点。

想一想,北京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归纳:

因主要职能的要求,北京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金融业、会展业、文化体育产业和旅游业发达;第二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引导:

在北京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完成P.76~77“活动”1。

过渡:

因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环境问题,因此北京十分重视城市的绿化建设。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6“北京的绿化建设”材料,了解北京的环境保护措施。

小结:

引导学生从自然地理特征、主要职能、建设成就等方面归纳北京的地理特征。

课后活动:

完成P.77“活动”3。

【附1:

本节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方法】

前面已经进行了多个区域的学习,学生认识区域的一般方法已经构建,因此,此节教学可以尝试自学辅导教学法。

自学辅导教学法强调构架一种在教师的辅导或指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过程,以便能够较好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本节自学辅导教学的实施过程如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通过精心创设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展开自学奠定基础。

(具体方案请见本节“教学建议”中的“新课导入”内容)

(2)出示自学提纲,启发学生思考——提出自学的方向及重点,以及思考的线索。

学生的自学多以教材为主,也可以由教师补充一些资料,还可以让学生上网去搜索资料。

例如,“自然地理环境”这部分内容的自学提纲:

①根据地图,归纳北京的地理位置特征。

②利用图文资料,说出北京的地形特征及判断理由。

③利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主要河流,并分析它们的水文特征。

④利用地图找出北京的主要水源地。

⑤利用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北京的气候类型,利用北京的气候统计资料(由教师补充)说出北京的气候特征。

⑥利用课文P.71中“活动”3,分析影响北京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3)学生交流、展示学习结果,教师归纳总结——自学结束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将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触发的灵感公布出来,以便学生共享。

展示、讨论结束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

(4)组织统一学习,练习巩固知识——组织一个短暂的统一学习的过程,对本节知识进行梳理和提升,精选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解答,用来巩固所学知识。

【附2:

本节活动目标及答案提示】

P.70~71活动:

【活动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和统计数据,探究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

【答案提示】1.从2.找图略。

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等水利工程均位于河流上游,分别位于燕山、军都山、西山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

这些水利工程为北京提供淡水资源,是北京极其重要的水源地。

3.

(1)北京的海拔低于张家口,纬度也略低于张家口,因此北京的年平均气温高于张家口。

(2)北京市处于平原与山地的结合部,夏季风沿山地爬升,容易形成地形雨,因此降水量多于低平地区的天津;张家口位于北京市的西北方向,离海洋相对较远,且有山地阻挡海洋水汽进入,因此降水量少于北京。

P.73活动:

【活动目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采用举例、角色扮演等形式,加深对北京城市职能和历史文化的了解。

【答案提示】1.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所在地,设有众多国家机关;北京集中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众多科学研究机构,荟萃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百余所高等院校,拥有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诸多文化场所。

2.略。

P.76~77活动:

【活动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查询、思考、填图、写作等形式,了解北京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了解北京的对外交通状况,培养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答案提示】1.

(1)北京面临的主要问题:

环境质量下降、水资源紧张、交通拥挤、住房昂贵、暴雨期的城市内涝、地面下沉、风沙危害等。

(2)多修道路,多建立交桥,可以增加道路通过能力,能够缓解交通拥堵;调整人们的上、下班时间,错开人流和车流高峰,可以平衡各时段的交通压力,提高交通的时效性,能够缓解交通拥堵;限制私家车数量,实行“公交优先”的政策,可以降低行车数量,能够缓解交通拥堵,还可以减少污染;提高公交车票价,以减少乘客数量,这样会增加私家车的数量,增加道路行车数量,会加剧交通拥堵。

(3)可以有多种见解,一般情况下,为了保护一个城市的特色和文化传统,会要求道路改线;如果改线困难,可以把名人故居迁移至临近地点。

2.填图略。

填图时可通过观察铁路方向、铁路通过的主要城市来判断。

3.略。

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1.关于北京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B.位于黄海以西,华北平原中部

C.位于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南

D.位于渤海以北,东北平原南部

2.北京的地势特点是

A.东北高,西南低

B.东南高,西北低

D.西南高,东北低

3.关于北京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冬冷夏热,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116°E、40°S

C.气候干旱,无河流流经

4.北京有许多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和100多个外国大使馆,这说明北京是

A.文化中心

B.旅游中心

C.经济中心

读下列图片,回答5~6题。

5.图中建筑的名称是

B.天坛

C.故宫

D.人民大会堂

6.与图中建筑紧邻的世界文化遗产是

A.八达岭长城

B.十三陵

D.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7.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是

B.天安门广场

C.浦东新区

D.滨海新区

8.以北京为起止点的东西向铁路干线是

A.京九线

B.京广线

C.京沪线

9.从中国温度带的划分来看,北京属于

B.寒温带地区

C.中温带地区

D.亚热带地区

10.下列建筑中,不属于北京市的是

A.明清故宫

B.颐和园

C.清华园

读北京2012年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11~13题。

11.北京的产业结构特点是

A.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

B.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D.第二产业比重过小

12.下列产业中,属于北京积极发展的是

A.钢铁工业、石油化学工业

C.纺织工业、水稻种植业

D.有色冶金工业、汽车工业

13.近些年来,北京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这是因为北京

A.发展工业的技术力量较弱

B.劳动力数量较少

C.交通通达度较差

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一、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台湾省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5.利用资料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三、教学提纲

一、位置与范围

1.地理位置

2.地理范围(钓鱼岛属于台湾省,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3.台湾海峡

二、自然地理环境

1.地形特征:

以山地为主

2.气候特征:

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3.河流特征

4.自然资源丰富

三、发展中的经济

1.农业结构变化

2.工业特征

3.交通与旅游

四、人口与城市

1.居民特征

2.主要城市

四、教学建议

新课导入:

方案①:

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走入祖国宝岛——台湾。

大家知道台湾的哪些地理事物?

方案②:

图片导入:

投影展示日月潭、阿里山和101大楼等图片,引导:

这些景观是我国哪一地区的?

(台湾)

方案③:

图像导入:

投影展示同学们熟悉并喜爱的明星,如周杰伦、林志玲等,引导:

这些明星来自我国哪一地区?

方案③:

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或《外婆的澎湖湾》,引导:

歌曲中相关的地区位于我国哪一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位置与范围】

教学导入:

方案①:

直接导入:

我们首先来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地理位置一般从哪些方面进行描述?

方案②:

设问导入:

如果我们从家乡出发,坐飞机直接飞往台湾,应该向什么方向飞行?

飞行的直线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在中国地图上量算)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8—23、8—24,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兰、绿岛、钓鱼岛和赤尾屿等岛屿。

(2)找出台湾省周边的福建省、太平洋、台湾海峡、东海、南海等地理事物。

(3)找出北回归线及穿过的地区。

(4)根据比例尺,估算高雄市与厦门市之间、台北市与福州市之间的直线距离。

(5)描述台湾省的地理范围。

(6)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师检查学生活动情况,引导并评价。

归纳:

台湾省的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陆地面积约3.6万千米2。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

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中的台湾海峡,阅读下列材料,说出台湾海峡和澎湖列岛的交通重要性。

归纳:

台湾海峡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P.79“台湾——中国的神圣领土”材料,举例说明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导入:

方案①:

过渡式导入:

我们一起来了解台湾这片神圣领土。

了解台湾,首先要了解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

方案②:

图片式导入:

投影展示玉山、阿里山等台湾山地图片,引导:

这些景观反映了台湾自然地理的什么特征?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8—25、8—26,完成下列任务。

(1)说一说台湾岛以哪一种地形为主。

(2)归纳台湾岛的地势特征。

(3)看一看,台湾山脉的走向有什么特点?

找出台湾岛的最高峰。

(4)说出台湾岛的地形分布格局。

(5)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分析地形地势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师引导、评价,归纳:

台湾的地形特征——以山地为主(占总面积2/3);地势大致东高西低;山脉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平原多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沿海地区。

中央山脉最高峰——玉山,海拔3952米。

台湾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挤压形成多山的地形,台湾也因此成为地震多发地区。

引导:

台湾多山的地形,也造就了许多旅游景观,如阿里山等。

引导学生阅读P.80“阿里山”材料,通过图文资料让学生感受台湾的山地地形及其美丽景色。

过渡:

台湾位于亚洲东部沿海地区(太平洋西岸),北回归线穿过南部,这样的位置决定了台湾的气候特征。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8—30、8—31、8—32,完成下列任务。

(1)台湾岛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简要说说形成这些气候的主要原因。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北回归线穿过南部)

(2)描述台湾岛年平均气温分布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影响因素

(3)说一说台湾岛年降水量的特征;说出台湾岛东部与西部年降水量的差异,分析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台湾岛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

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台湾中东部为南北延伸的山脉,东部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4)讨论台湾岛两种气候类型分界线向南弯曲的主要原因。

(台湾中东部为山脉,海拔高,气温较低)

归纳:

台湾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大多在22℃以上,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

课堂活动:

出示八年级上册P.45“影响中国的台风移动路径示意”图,或台湾近年所遭受的台风灾害图文资料,引导学生说出台湾每年夏秋季节可能遭受的主要气象灾害。

归纳:

每年6—10月台湾常受台风侵袭。

过渡:

在台湾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下,台湾的河流具有哪些特征呢?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8—26,阅读课文相应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在图中找出浊水溪和曾文溪,观察这些河流的流向,说一说河流流向与地势的关系。

(台湾河流大多自东向西流或由中间向四周流,这与台湾岛东高西低或中高周低的地势直接相关)

(2)说出台湾岛河流数量和密度大小的特点及主要原因。

(河流数量多,密度大,这主要是因为台湾岛年降水量大)

(3)议一议,为什么台湾岛上的河流都比较短促,水能资源蕴藏量却相当丰富?

(短促:

台湾岛面积较小,多山地。

水能丰富:

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多山地,落差大)

归纳:

台湾岛河流众多,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浊水溪是岛内最长的河流。

过渡:

在台湾独特的自然条件下,蕴藏了许多自然资源。

因自然资源丰富,台湾岛被称为“宝岛”。

台湾岛有哪些具有优势的自然资源呢?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8—34和下列材料,归纳台湾的自然资源特征。

 

源丰富。

海洋水产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多样。

同时,台湾还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地热资源和多样的土地资源。

【发展中的经济】

教学导入:

方案①:

过渡式导入:

刚刚我们了解了台湾的资源状况,在这样的资源状况下,台湾经济发展有何特征呢?

方案②:

观察式导入:

目前,祖国大陆与台湾省的经济贸易联系日益密切,台湾许多产品进入祖国大陆市场,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用过哪些来自台湾的产品。

方案③:

讲述式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亚洲四小龙”吗?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亚洲的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腾飞,一跃成为亚洲最发达、富裕的地区之一。

它们因此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教学过程:

方案中进行选择,一个以自学辅导为主,一个以引导讲述为主。

方案①:

自学辅导教学法

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来达成课程目标。

首先,教师展示自学提纲(问题形式)。

然后,由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思考分析问题。

最后,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回答问题),教师进行评价和归纳。

自学提纲如下:

(1)说出台湾省的主要产业部门、农产品及其分布规律。

(2)近年来,台湾省的农业结构有何变化特点?

(3)说出台湾省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其结构特征、主要工业中心及其分布特点。

(4)说出台湾省的交通状况、台湾岛铁路线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5)举例说明加强与祖国大陆的经济联系,可以为台湾省的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6)说出台湾旅游业的地位,处台湾的旅游胜地。

方案②:

引导讲述法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8—34,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台湾岛的主要农产品,议一议这些农产品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2)说出台湾岛主要农产品的分布规律,议一议农产品分布规律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3)除种植业外,台湾省还有哪些农业部门也较发达?

归纳:

台湾省种植业过去主要种植水稻,现在亚热带和热带水果、茶叶、甘蔗成为台湾的主要农产品,当地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合这些农产品的种植。

台湾省的主要农产品集中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和低缓丘陵区。

台湾省的畜牧业、渔业和林业也较发达。

课堂活动:

阅读课文相关部分,了解台湾省近年来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归纳:

近年来,台湾省农牧业生产专业化、企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作物和甘蔗等经济作物比重逐步下降,水果、蔬菜与花卉等园艺作物比重迅速上升。

过渡:

20世纪60、70年代,台湾形成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快速发展、逐渐起飞,工业占经济中的比重逐渐超过农业,工业成为台湾省经济的重要支柱。

课堂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台湾省工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12011年台湾省的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