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练习测验题.docx
《传染病练习测验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练习测验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染病练习测验题
传染病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大多数传染病传染过程中最常见地表现是B
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病原携带状态D、潜伏性感染E、显性感染
2、关于病原携带者地流行病学意义,错误地观点是D
A、病原携带者都是传染源B、病原携带者能不断排出病原体C、病原携带者不出现任何疾病状态D、病原携带者最终都成为隐性感染者E、病原携带者在传染病流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3、传染病传染过程中隐性感染增加时,其临床意义是D
A、轻症病人增加B、随后显性感染增加C、免疫人群扩大D、病原携带者增加E、随后潜伏性感染增加
4、传染病传染过程中,一般无病原体排出地表现形式是
A、病原体被清除B、病原体携带状态C、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E、潜伏性感染
5、传染病传染过程中,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地表现形式是
A、隐性感染B、潜伏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体携带状态E、病原体被清除
6、比例最少且最易识别地传染病表现形式是
A、隐性感染B、病原体被清除C、潜伏性感染D、病原体携带状态E、显性感染
7、不属于人兽共患地传染病是
A、流行性乙型脑炎B、流行性出血热C、伤寒D、血吸虫病E、鼠疫
8、下列传染病中,感染后免疫持续时间最长地疾病是
A、水痘B、细菌性痢疾C、阿米巴病D、血吸虫病E、钩端螺旋体病
9、确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地重要依据是
A、潜伏期B、前驱期C、症状明显期D、恢复期E、以上都不是
10、确定传染病检疫期限地主要依据是
A、潜伏期B、前驱期C、症状明显期上升期D、症状明显期缓解期E、恢复期
11、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地3个基本条件是
A、病原体、自然因素、社会因素B、病原体地数量、侵袭力、毒力C、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D、病原体、机体状态、自然因素E、病原体、机体状态、社会因素
12、对伤寒地传播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地传染源是
A、潜伏性感染者B、隐性感染者C、病原携带者D、病人E、受感染地动物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将法定传染病分为
A、二大类25种B、二大类26种C、三大类37种D、三大类38种E、四大类40种
14、传染病报告制度是及早掌握疫情地重要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发现甲类传染病后
A、城镇在4小时内上报,农村在8小时内上报B、城镇在6小时内上报,农村在12小时内上报C、城镇在8小时内上报,农村在16小时内上报D、城镇在10小时内上报,农村在20小时内上报E、城镇在12小时内上报,农村在24小时内上报
15、属甲类传染病地疾病有
A、艾滋病和流行性出血热B、艾滋病和霍乱C、艾滋病和鼠疫D、流行性出血热和霍乱E、鼠疫和霍乱
16、我国现行地儿童计划免疫程序中不包括
A、卡介苗B、乙肝疫苗C、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D、百白破混合制剂
E、脑膜炎球菌菌苗
17、按A系统隔离法,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房外应设置
A、蓝色标志B、灰色标志C、棕色标志D、黄色标志E、橙色标志
18、按A系统隔离法,病室外悬挂黄色标志表示
A、呼吸道隔离B、消化道隔离C、严密隔离D、接触隔离E、血液(体液)隔离
19、按A系统隔离法,病室外悬挂灰色标志表示
A、呼吸道隔离B、结核菌隔离C、消化道隔离D、接触隔离E、血液(体液)隔离
20、按A系统隔离法,病室外悬挂绿色标志表示
A、浓汁(分泌物)隔离B、血液(体液)隔离C、呼吸道隔离D、消化道隔离E、接触隔离
21、按A系统隔离法,不符合消化道传染病病人地隔离要求是
A、病室外设置棕色标志B、不同病种可住同一病室C、病人一般不能外出,必须外出时应戴口罩D、接触病人或污染物品后及护理下一个病人前应严格消毒双手E、病人呕吐物及排泄物应随时消毒后弃去
22、传染病房内半污染区地区域是
A、值班室B、更衣室C、医护人员办公室D、库房E、病室
23、能杀灭包括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在内地各种病原微生物地消毒剂是
A、乙醇B、1.5%含氯石灰澄清液C、过氧乙酸D、0.1%苯扎溴铵溶液E、3%煤酚皂溶液
24、传染病最常见地共有症状是
A、发热B、心悸C、皮疹D、腹痛E、乏力
25、下列出疹性传染病中,皮疹出现最早地疾病是
A、水痘B、猩红热C、麻疹D、伤寒E、流行性出血热
26、我国最常见地病毒性肝炎类型是
A、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B、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C、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D、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E、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27、与甲型病毒性肝炎特点不符地一项是
A、亚临床感染者为重要地传染源B、在起病后1~2周粪便排出HAV最多而传染性最强C、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性发病地主要传播方式D、水源和食物地污染是暴发流行地主要传播方式E、学龄前儿童最多见、感染后可获终身免疫
28、甲型肝炎最主要地传播途径是
A、输血或血制品途径B、注射途径C、消化道传播D、母婴传播E、性接触传播
29、以血液及体液为主要传播途径地病毒性肝炎类型是
A、甲型、乙型、丙型B、甲型、丙型、戊型C、丙型、丁型、戊型D、乙型、丙型、丁型E、乙型、丁型、戊型
30、甲型肝炎病毒一般不会引起
A、急性黄疸型肝炎B、亚急性重型肝炎C、淤胆型肝炎D、急性无黄疸型肝炎E、慢性肝炎
答案:
E
31、慢性病毒性肝炎是指肝炎地病程至少超过
A、2周B、1个月C、2个月D、4个月E、6个月
32、对HBV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地抗体是
A、抗HBsB、抗HBcC、抗HBeD、抗HBc-IgME、以上都不是
33、关于病毒性肝炎地描述,错误地一项是
A、重型肝炎较多见于甲型肝炎B、HBV与HDV双重感染易致慢性化C、慢性丙型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D、孕妇患戊型肝炎病死率较高E、婴幼儿感染HBV易发展为慢性病毒携带者
34、抗HAV-IgM阳性常提示
A、有HAV保护性抗体B、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后C、存在HAV现症感染D、甲型肝炎既往感染者E、慢性HAV携带状态
35、反映HBV感染最直接、最特异和最灵敏地实验室指标是
A、HBV-DNA及DNA多聚酶B、HBsAg和抗-HBeC、HBsAg和抗-HBsD、HBcAg和抗-HBcE、HBeAg和抗-HBe
36、当病人血清中抗-HBe、抗-HBc阳性时应考虑为
A、急性乙型肝炎B、慢性乙型肝炎C、重症肝炎D、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
E、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
37、确认病毒性肝炎地临床类型最可靠地依据是
A、病程地长短B、临床症状地轻重C、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地检查D、血液生化检查E、肝穿刺做病理活检
38、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地首选药物
A、拉米呋啶和磷甲酸钠B、α-干扰素和拉米呋啶C、β-干扰素和拉米呋啶D、γ-干扰素和拉米呋啶E、δ-干扰素和拉米呋啶
39、需要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地重点对象是
A、急性乙型肝炎病人B、慢性乙型肝炎病人C、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D、母亲HBsAg阳性生下地新生儿E、接受过输血或应用血制品地病人
40、在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地流行季节为
A、4、5、6月B、5、6、7月C、6、7、8月D、7、8、9月E、8、9、10月
41、乙脑后遗症是指在发病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并至少持续
A、2个月以上B、3个月以上C、6个月以上D、10个月以上E、1年以上
42、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最主要地死亡原因是
A、循环衰竭B、呼吸衰竭C、胃肠道出血D、频繁抽搐E、电解质紊乱
43、乙型脑炎病人惊厥发作时,首选地治疗措施是
A、亚冬眠疗法B、肌内注射苯巴比妥C、水合氯醛溶液灌肠D、肌内或缓慢静脉注射硫酸镁E、肌内或缓慢静脉注射地西泮
44、狂犬病地主要传播途径是
A、咬伤传播B、粪-口传播C、空气飞沫传播D、媒介昆虫传播E、血液或体液传播
45、狂犬病毒最易侵犯机体地组织是
A、神经组织B、结缔组织C、皮肤黏膜D、肌肉组织E、胶原组织
46、狂犬病最主要地治疗措施是
A、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输血及输血浆B、使用狂犬病免疫血清及病原治疗药物C、维持病人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功能D、立即接种狂犬疫苗及注射免疫血清E、用大剂量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及抗菌药物
47、在护理狂犬病病人时不正确地措施是
A、护理操作应集中在使用镇静剂后进行B、病人住单人房间,避免水、声、光、风地刺激C、医务人员接触病人时应戴口罩和橡皮手套D、呼吸肌痉挛不能用镇静剂控制时,可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E、病人咽肌痉挛不能进食时可静脉输液,但不应插胃管,以免增加对咽肌地刺激
48、流行性出血热最基本地病理变化是
A、低血容量性休克B、急性血管内凝血C、全身广泛性小血管损伤D、急性肾衰竭E、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
49、流行性出血热病变最明显地脏器是
A、心B、肾C、脑垂体D、肝E、肺
50、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多见于病程地
A、第1~3日B、第2~4日C、第4~6日D、第4~8日E、第5~8日
51、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早期最主要地处理措施为
A、纠正DICB、纠正酸中毒C、使用血管活性药D、使用强心利尿剂或糖皮质激素E、补充血容量
52、严重地流行性出血热病人高血容量综合征主要发生在
A、发热期B、低血压休克期C、少尿期D、多尿期E、恢复期
53、流行性出血热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时,最有效地治疗措施是
A、纠正酸中毒B、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C、血管活性药物D、免疫抑制剂E、血液透析疗法
54、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地护理,不正确地一项是
A、发热期应采用大量退热药尽快使体温降到正常范围B、低血压休克期应遵医嘱快速适量输入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C、少尿期应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D、多尿期应按医嘱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补液以口服为主E、恢复期应告知病人症状消失后还应休息1~3个月
55、流行性出血热高热病人不宜采用地降温措施是
A、冰帽B、冰枕C、大血管处置冰袋D、乙醇拭浴E、温水擦浴
56、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最关键地措施是
A、加强食品卫生B、防螨、灭螨C、加强个人防护D、疫苗接种E、防鼠、灭鼠
57、最危险地SARS传播者是
A、发热病人B、咳嗽少痰病人C、有基础疾病地病人D、年幼体弱地病人E、行气管插管术时地病人
58、目前认为SARS最重要地传染源是
A、隐性感染者B、病人C、潜伏性感染者D、果子狸等野生动物E、猪、羊、牛
59、SARS病人出现病情恶化多发生在发病后地
A、2日内B、3日内C、1周内D、2周内E、3周内
60、对SARS病人地出院指导,不正确地一项是
A、在家继续休息1~2周B、避免过度疲劳C、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毛巾,勤洗手D、摄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地食物E、出院后不必再复查胸片
61、在有人情况下,SARS病房不宜采取地空气消毒措施是
A、采用静电除菌型空气净化消毒B、自然风通风对流C、自然通风不良则必须安装足够地排气扇D、每日上、下午分别用3%过氧化氢喷雾消毒1次E、每日2次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次不少于1小时
62、艾滋病最主要地传染源是
A、隐性感染者B、潜伏性感染者C、无症状HIV携带者D、急性感染期病人E、艾滋病期病人
63、目前认为艾滋病地传播途径不包括
A、母婴垂直传播B、静脉滥用毒品C、输血及血制品D、昆虫叮咬传播E、性传播
64、HIV主要侵犯地细胞是
A、抑制性T淋巴细胞B、辅助性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巨噬细胞E、单核细胞
65、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最常见地条件致病菌是
A、结核菌B、巨细胞病毒C、卡氏肺孢子虫D、白色念珠菌E、新型隐球菌
66、抗-HIV阳性地正确含义是
A、具有传染性B、病毒已减少C、具有免疫力D、保护性抗体E、疾病恢复期
67、不适宜HIV感染者地消毒方法是
A、紫外线B、75%乙醇C、高压湿热消毒法D、0.2%地次氯酸钠E、以上都不是
68、艾滋病病人地饮食护理原则是
A、高热量、低蛋白饮食B、低热量、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C、高碳水化合物、优质低蛋白饮食D、低热量、高动物蛋白饮食E、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地饮食
69、艾滋病最主要地预防措施是
A、治疗和隔离病人B、治疗和隔离无症状病毒携带者C、切断传播途径D、对高危人群进行人工主动免疫E、对接触者采用人工被动免疫
70、能使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地传染源是
A、伤寒地极期病人B、潜伏期末地病人C、恢复期带菌者D、缓解期带菌者
E、慢性带菌者
71、确诊伤寒最可靠地依据是
A、发热、中毒症状、白细胞减少B、血培养阳性C、胆汁培养阳性D、粪便培养阳性E、肥达反应阳性
72、伤寒最严重地并发症是
A、肠出血B、肠穿孔C、中毒性心肌炎D、肺炎E、伤寒肝炎
73、预防伤寒地关键措施是
A、早期隔离和治疗病人B、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23日C、饮食业从业人员定期检查发现带菌者D、保持良好地个人及饮食饮水卫生E、易感人群预防接种伤寒菌苗
74、胃肠型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地病原菌是
A、大肠埃希菌B、沙门菌C、副溶血性弧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蜡样芽胞杆菌
75、胃肠型食物中毒最主要地治疗措施是
A、卧床休息B、饮食治疗C、对症治疗D、抗菌治疗E、抗毒素治疗
76、细菌性痢疾地病变部位主要在
A、乙状结肠、直肠B、空肠C、回肠D、十二指肠E、以上都不是
77、典型细菌性痢疾病人地粪便呈
A、稀水样便B、糊状便C、粘液脓血便D、果酱样便E、柏油样便
78、典型细菌性痢疾病人粪便镜检地结果是
A、大量白细胞,少量红细胞B、大量脓细胞C、大量红细胞D、大量红细胞,少量白细胞E、大量脓细胞,少量巨噬细胞及红细胞
79、中毒型菌痢多见于
A、婴儿B、2~7岁地儿童C、青少年D、成年人E、老年人
80、中毒型菌痢地发病机制可能是
A、细菌侵入量多B、细菌毒力强C、细菌侵入量多且毒力强D、特异性体质对细菌毒素呈强烈过敏反应E、特异性体质对细菌呈强烈过敏反应
81、中毒型菌痢最严重地临床表现是
A、高热B、惊厥C、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D、循环衰竭E、呼吸衰竭
82、不符合中毒型菌痢地临床特点是
A、起病急B、腹痛、腹泻、里急后重C、呼吸衰竭D、高热、惊厥E、周围循环衰竭
83、慢性菌痢是指病程超过
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6个月E、1年
84、目前细菌性痢疾病原治疗地首选药物是
A、氯霉素B、四环素C、庆大霉素D、喹诺酮类E、磺胺嘧啶
85、不符合菌痢地流行病学特点是
A、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B、各菌群之间无交叉免疫C、经口感染D、一年四季均可发病E、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86、菌痢流行间歇期地重要传染源是
A、急性期病人B、轻症病人C、重症病人D、急性恢复期病人E、慢性病人和带菌者
87、预防细菌性痢疾地主要措施是
A、彻底治疗病人B、积极发现及治疗带菌者C、做好饮食饮水卫生D、口服痢疾活菌苗E、药物预防
88、霍乱最重要地传播途径是
A、生活接触B、食物传播C、苍蝇媒介D、水源传播E、带菌动物传播
89、关于霍乱地临床表现,叙述错误地一项是
A、寒战、高热、急性起病B、先泻后吐C、无痛性腹泻D、米泔水样吐泻物
E、严重者有痛性肌肉痉挛
90、典型霍乱病人地临床分期是
A、发热期、吐泻期、反应期及恢复期B、前驱期、吐泻期、脱水休克期、缓解期及恢复期
C、发热期、脱水休克期、缓解期及恢复期D、泻吐期、脱水虚脱期、反应期及恢复期
E、吐泻期、脱水休克期、缓解期及恢复期
91、被霍乱弧菌污染地食具,最佳地消毒措施是
A、紫外线B、煮沸C、2%含氯石灰D、乙醇E、3%地苯酚
92、预防霍乱最重要地措施是
A、尽早发现隔离病人及疫源地处理B、卫生宣教C、密切观察者检疫以预防服药
D、高危人群注射霍乱菌苗E、改善环境卫生及饮水食品管理
93、我国流脑流行地主要菌群是
A、A群B、B群C、C群D、D群E、E群
94、关于脑膜炎萘瑟菌,错误地一项是
A、仅存在于人体B、对常用消毒剂敏感C、在外界生存力强D、革兰染色阴性
E、细菌裂解释放内毒素是主要致病因素
95、流脑地传染源以
A、无症状带菌者为主B、典型病人为主C、潜伏性感染者为主D、隐性感染者为主E、不典型病人为主
96、流脑病人发生皮肤淤点地病理基础是
A、血管脆性增加B、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消耗C、广泛血管内凝血D、细菌及内毒素引起小血管栓塞性炎症E、细菌外毒素引起小血管栓塞性炎症
97、有关流脑病人脑脊液地变化,错误地一项是
A、压力增高B、外观混浊C、白细胞数显著增高D、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
E、糖和氯化物正常
98、暴发型流脑休克型一般不会出现地临床表现是
A、寒战、高热B、面色苍白,皮肤、口唇发绀C、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D、脑膜刺激征阳性E、淤点、淤斑迅速增多、扩大
99、与普通型流脑病人地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不相符地一项是
A、体温过高B、皮肤完整性受损C、焦虑D、组织灌注量改变E、潜在并发症:
颅内高压
100、流脑病人应用磺胺类药治疗时每日饮水量至少不少于
A、1000mlB、1500mlC、2000mlD、2500mlE、3000ml
101、预防流脑不恰当地措施是
A、流脑流行期间外出戴口罩B、流脑流行季节前进行预防接种C、流脑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地公共场所D、接触者可服用复方磺胺甲噁唑E、病人应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至体温正常
101、疟原虫发育过程中地终末宿主是
A、人B、蚊C、猪D、鼠E、猫
102、疟疾复发地根源是
A、配子体B、红细胞内环状体C、肝细胞内裂殖体D、红细胞内裂殖体E、红细胞内大滋养体
103、在我国最常见地疟疾是
A、间日疟B、三日疟C、卵形疟D、恶性疟E、输血后疟
104、控制疟疾临床发作地首选药物是
A、青蒿素B、奎宁C、氯喹D、伯氨喹E、乙胺嘧啶
105、疟疾病人发生黑尿热时,错误地治疗措施是
A、立即停用奎宁、伯氨喹等可能诱发溶血反应地药物B、保证每日液体入量3000~4000mlC、少量多次输新鲜全血D、禁用糖皮质激素E、口服或静滴碳酸氢钠溶液
106、疟疾病人休止期抗复发治疗地常用药物是
A、乙胺嘧啶B、乙胺嘧啶与伯氨喹联合治疗C、乙胺嘧啶与氯喹联合治疗D、乙胺嘧啶与磺胺多辛联合治疗E、奎宁与伯氨喹合用
107、预防疟疾最主要地措施是
A、根治疟疾现症病人B、根治疟疾带虫者C、预防服药D、灭蚊及消灭蚊孳生场所E、采用防蚊措施
108、张先生,33岁.近2周来食欲减退、疲倦乏力伴上腹不适.体格检查:
肝肋下2cm,有轻度触痛.为尽快做出诊断,首先应检查地项目是
A、尿胆红素B、血清胆红素C、血清蛋白D、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E、γ-谷氨酞基转移酶
109、某学校在3周内有6位学生相继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巩膜黄染、ALT增高、HBsAg(-)、抗HAV-IgM(+)、抗HAV-IgG(-).最可能地诊断是
A、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B、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D、急性丁型病毒性肝炎E、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
110、方女士,23岁.既往体健,体检时发现肝功能正常,抗-HBs阳性,反复查HBV其他血清标记物均为阴性.确切地表示为
A、乙型肝炎有传染性B、乙型肝炎病情稳定C、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D、乙型肝炎恢复期E、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免疫力
111、王女士,30岁.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减退1周.体格检查:
皮肤、巩膜黄染,肝右肋下1.5cm,脾未及,检查:
ALT850U,血清总胆红素40μmol/L,抗HAV-IgM(-),抗HAV-IgG(+),HbsAg(+),HBeAg(+),抗-HBcIgM(+).该病人最可能地疾病是
A、急性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C、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D、急性无黄疸型肝炎E、急性甲型肝炎合并黄疸型乙型肝炎
112、赵先生,31岁.食欲减退、全身乏力6日,伴巩膜及皮肤黄染2日.既往体健,3个月前查HBsAg(-).入院后第4日病人出现嗜睡,有扑翼样震颤,肝未扪及.血清总胆红素200μmol/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50U/L,血清HBsAg(+).该病人地肝炎类型是
A、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B、淤胆型肝炎C、急性重型乙型肝炎D、亚急性重型乙型肝炎E、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113、钱先生,32岁.1周来乏力、厌食、呕吐、尿黄,昨日起烦躁不安,呼气中有腥臭味.巩膜、皮肤重度黄染,皮肤可见淤斑,肝肋下未及,腹水征阳性.目前最主要地护理诊断或合作性问题是
A、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B、潜在并发症:
肝性脑病C、体液过多D、活动无耐力E、皮肤完整性受损
114、杨女士,25岁.外出旅游时感染了甲型病毒性肝炎,病程已1周.在家休息治疗,为防止家庭其他人员感染肝炎,最重要地措施是
A、家庭人员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B、家庭人员注射人丙种球蛋白C、家庭人员进行预防性保肝治疗D、实施消化道隔离E、病人独居一室,家庭人员尽量减少与其接触
115、某护士在给HBeAg阳性地慢性肝炎病人采血时,不慎刺破左手拇指,自己不清楚是否感染过HBV.此时急需采取地重要措施是
A、立即接种乙肝疫苗B、立即乙醇消毒C、定期复查肝功能和HBV-IgMD、立即肌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查血HBsAg及HBsAbE、立即接种乙肝疫苗,1周内肌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116、胡弟弟,5岁.发热、嗜睡、头痛4日,于8月19日来院急诊.体格检查:
体温41℃,嗜睡,颈部有抵抗感,膝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血常规:
白细胞16×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22;脑脊液:
无色透明,白细胞数96×106/L,潘氏试验(+),糖和氯化物正常.目前首要地护理措施是
A、采用物理降温措施和退热药降低体温B、给氧以改善呼吸困难C、应用镇静剂减轻头痛和烦躁不安D、用脱水剂以预防抽搐E、静脉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117、陈妹妹,6岁.高热、呕吐、嗜睡伴频繁抽搐3日.体格检查:
体温39.5℃,颈有抵抗感,双侧巴氏征阳性.外周血白细胞18×109/L,中性粒细胞0.80;脑脊液清,细胞数100×106/L,蛋白500mg/L,糖、氯化物正常.该病人最可能地疾病是
A、中毒型细菌性痢疾B、流行性乙型脑炎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D、结核性脑膜炎E、脑型疟疾
118、程先生,18岁.不幸被犬咬伤左腿,此犬外观健康.其处理措施不正确地一项是
A、病人注射狂犬疫苗B、立即击毙家犬,烧毁或深埋C、缝合及包扎伤口D、病人注射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E、立即彻底冲洗伤口、消毒伤口黏膜
119、王先生,34岁.拟诊为“流行性出血热”,入院第3日出现尿量减少、心率增快、脉压增大.目前最重要地处理措施是
A、保持口腔黏膜地清洁和湿润B、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C、定时测量血压和脉搏D、注意观察腔道和内脏出血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