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5525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60 大小:48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某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某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某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某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施工组织设计.docx

《某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施工组织设计.docx(1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施工组织设计.docx

某施工组织设计

某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说明

第二章主要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第三章质量承诺及保证措施

第四章施工主要工序

第五章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第六章工期承诺及保证措施

第七章施工进度计划

第八章劳动力安排和材料投入计划及其保证措施

第九章施工机械投入

第十章项目经理及项目管理人员配置

第十一章施工总平面图

第十二章冬雨季施工措施

第十三章施工场地治安保卫管理计划

第十四章施工环保措施计划

第十五章成品保护和工程保修工作的管理和承诺

第十六章任何可能的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预案以及抵抗风险的措施

第十七章对总包管理的认识以及专业分包工程的配合、协调、管理、服务方案

第十八章与发包人、监理及设计人的配合

附表一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计划表图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略。

二、编制原则

1、安全第一的原则

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

2、优质高效的原则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

根据我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承诺的质量目标,认真执行质量体系标准,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施工中强化标准管理,加强内部核算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方案优化的原则

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在施工方案的编制中,对各主要关键工序进行多种施工方案的综合比选。

4、确保工期的原则

根据建设单位对本工程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的、合理的、周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进度,实行网络控制,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抓住重点控制工程,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足业主要求。

5、科学配置的原则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织上、施工要素实行科学配置,选派有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组织专业化施工队伍,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确保建设资金的周转使用,选用优质材料,确保人、财、物设备的科学合理配置。

6、合理布局的原则

从合理利用临时占地、便于施工、搞好环保、实施文明施工等多角度出发,合理安排各项临时用地。

使场地布置合理有效,充分发挥场地之间的配合作用。

三、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3、建设单位:

4、计划工期:

5、质量要求:

符合设计文件及建设方要求,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规范要求,一次性验收合格。

6、工程范围及内容:

四、总体目标

1、工期目标

略。

2、质量目标

符合设计文件及建设方要求,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规范要求,一次性验收合格。

3、安全目标

无死亡和重伤事故,无重大交通事故,无重大机电设备事故,无重大火灾事故和洪灾事故;工伤事故频率小于1.5‰,保证周围居民、设施的安全,杜绝因工程管理不善引发的各类事故的发生,创建安全工程。

4、环保目标

“两不破坏”不破坏景观、不破坏生态;“三不污染”不造成水质污染、不造成空气污染、不造成噪音污染。

5、职业健康

普及职业健康教育,施工人员劳保用品配备率100%,施工人员定期体检率100%;施工场所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营造良好施工环境,确保施工人员身体健康。

6、文明施工

以“均衡生产、文明施工、科学管理”为宗旨指导工程建设。

施工作业人员一律挂牌上岗,工地做到整洁清爽、有序,施工标志齐全、美观,施工工艺科学合理,推进程序化、标准化作业,创建安全文明工程。

文明施工目标是:

履约信誉好,质量安全好,料机管理好,队伍建设好,环境氛围好,综合治理好,创建最佳文明施工单位。

7、工程成本

制订成本目标,实行责任成本管理;严控各项非生产性开支,开展双增双节活动,控制工程成本。

第二章主要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一、施工测量

(一)建筑物定位测量

根据建筑平面图及座标点,采用市规划部门提供的座标点投点不少于三点进行定位放线。

放出建筑物四面边轴线,沿各外边轴线向内移1000mm作为主轴线的控制线,用直角坐标法以总平面图给出的建筑红线坐标点用经纬仪引测出主轴线控制线。

该控制线要随施工进度分别引测到各楼层上,但要特别注意±0.000层的引测必须闭合(闭合差<2″)无误后做临时引测点形成控制网。

(二)平面测量放线

根据主控制线,在各楼层上测定所有墙的轴线,并弹出外框线。

使用经纬仪转角度、钢尺量距。

具体作法:

在施工±0.00层时,根据建筑物外侧设立的基准点,把基础梁的轴线、边线弹出后在基础梁顶弹出墙的轴线和边线,并控制一层顶板施工。

在一层顶板施工完毕后,把建筑物外侧的基准点引测到板面上,设立临时控制点(内控点),以后每层在相应位置留洞200×200,逐层引测。

(三)竖向标高测控

竖向标高在框架柱上进行。

根据城市规划部门指定的水准点,将标高点引测至柱上作为施工用基准点,用20m钢卷尺向上做标高传用2kg弹簧拉力拉直钢尺往返一次以上。

二、土建工程

(一)基础土方开挖

本工程基础土方开挖采用液压反铲挖出,挖土深度在2m以内,自卸汽车运输到指定堆土地点。

1、施工流程

测量放线→沿边线开挖基础→基槽修整→清底

2、挖土平面流程

(1)挖土前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到位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

(2)在挖土前进行测量定位,放出灰线。

(3)土方开挖配备2台1.0m3的挖土机,5辆自卸汽车。

(4)挖机作业时,按设计方案要求的坡度放坡,人工进行边坡修整。

(5)为保证基坑内排水畅通,在基坑边侧由人工挖掘一条排水明沟,排水明沟以0.3%坡向集水坑,坑内积水利用潜水泵将水抽至坑外排水沟,经沉淀后排入道路排水系统。

(6)挖土时水准仪随挖土进程引测标高,用小木板桩作挖土标高控制点,每3m左右设立一根,以确保挖土标高和坑底平整。

(7)开挖过程中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严禁超挖现象出现。

挖至基坑底部留200mm人工清底,以确保基底土体不被扰动。

3、挖土安全措施

(1)挖土前对挖土施工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分层分段进行。

(2)基坑四周不得任意堆放材料。

(3)在挖土过程,如出现土体位移大,立即停止挖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4)基坑四周的地表积水要及时排除。

4、安全监控和防范措施

为确保土方开挖期间的安全,我公司采取如下措施:

(1)成立监控小组,在挖土阶段进行密切监视,监视内容分:

周边道路、地下管线的沉降和位移变形情况,以及周围土体变化,沉陷裂缝状况,如有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挖土,及时向有关单位汇报,并立即采取临时应急措施。

待分析清楚原因,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以后再开始继续施工。

(2)成立现场防范领导小组,并由力工、电焊工、架子工、砼工组成防范实施小组,随时准备处理各种意外。

(3)现场备好钢管、草包砂石料等,以备紧急之需。

5、施工降排水

(1)在基坑四周设集水井。

(2)在基坑周边地面上设置截水沟。

(3)采用明沟将水引至集水井内,用抽水设备将水排出基坑。

(二)基础土石方回填

本工程土石方回填包括一、二、三、四号塔基础土石方回填和连廊基础土石方回填施工,回填工程量为300.5m3。

1、工艺流程

基坑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2、施工工艺

(1)填土前,应将基土上的洞穴或基底表面上的树根、垃圾等杂物都处理完毕,清除干净。

(2)检验土质。

检验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3)填土应分层铺摊。

每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

每层厚度为300mm.

(4)采用平碾时,要求回填土每层压实三遍。

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不应超过2km/h。

(5)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

长宽比较大时,填土应分段进行。

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坡形,碾迹重叠。

重叠0.5~l.0m左右,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

(6)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

填土后,如设计不要求边坡修整,宜将填方边缘宽填0.5m;如设计要求边坡修平拍实,宽填可为0.2m。

(7)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的填土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机分层夯打密实。

(8)回填土方每层压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9)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找平压实。

3、雨季施工

(1)雨期施工的填方工程,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层分段逐片进行。

(2)加强对天气的监测,了解当天的天气预报。

做到雨天停止回填土施工并采取如下措施:

基坑地表四周做排水沟,阻止地面雨水流入基坑,避免边坡塌方;在雨水来临之前,及时压完基坑已填土层,并将表面压光,做一定的(约3%)坡势,在基槽的两端挖临时集水坑,雨水来临时能将基坑内的雨水导入集水坑,并用水泵将集水坑中的积水抽排至雨水道;放在坑边四周待填的石灰、土方在雨前用塑料薄膜覆盖

4、回填土试验

回填土检验点数量:

每300m2,应不少于1个。

取样的垂直部位应在每层表面下2/3厚度处。

基坑肥槽回填每20m不少于1个点,每层回填土经夯实后深度约为200mm。

各层取样点应错开。

5、质量要求

(1)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2)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3)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

取样测定压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

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

(4)填方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标高、边坡坡度、压实程度等,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顶面标高

-50

用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

2

表面平整度

20

用2米靠尺和锲形塞尺尺量检查

3

分层厚度

±50

水准仪

4

分层厚度及含水量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5

回填土料

设计要求

取样检查或直观鉴别

(5)在回填中,注意在使用铁锹、平碾等时,不得破坏防水保护层。

(6)回填土下沉:

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基底有机物或树根、落土等杂物清理不彻底等原因,会造成回填土下沉。

为此,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的有关规定,并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成品保护

(1)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轴线控制桩、标准水准点等,填运土方时不得碰撞。

并应定期复测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

(2)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3)在打夯灰土时,要注意保护基础、基础墙和地下防水保护层等。

(4)基础的现浇混凝土或砖砌墙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回填土而受破坏时,方可回填土方。

(5)回填土施工时注意竖向结构(柱,墙)四角的保护。

(6)铺夯完毕后,严禁小车或行人在其上行走,必要时要在上面铺板行走。

(三)建筑结构工程

一)钢筋工程

1、基础地梁制作:

由钢筋工在现场加工,场内下料配料,绑扎成笼型;剪力墙钢筋的制作:

先由钢筋工在现场加工,场内下料配料,绑扎成型。

2、地梁钢筋、剪力墙钢筋绑扎:

采取人工搬运或塔吊吊运安装相结合。

梁内倒插筋的就位采用焊接辅筋或支管固定。

地梁钢筋、剪力墙钢筋采取现场绑扎。

3、钢筋连接:

桩螺旋箍筋采取单面搭接焊和冷搭;桩竖向钢筋、剪力墙水平筋、梁钢筋接长采取闪光对焊和单面搭接焊;柱、墙竖向钢筋接长采取电渣压力焊和对焊。

二)模板工程

1、柱模

用18厚胶合板,现场配制,沿长度每400钉一道40×60码子,安装时四向各用45×100松枋两条,柱箍用φ48钢管、扣件,均用双扣件,距地面300起每500设一道。

2、梁模

侧模用18厚一面胶合板,并每500钉一条40×60码子;底模采用35厚一面刨光松板,安装时,沿侧模底、中部设以45×100松枋固定侧模并予加强,在中部松枋钉以40×60斜撑,以稳定侧模,钢筋安装后沿梁高2/3处两侧模对拉一道双股10#铁丝,防止胀模。

3、楼板模采用18厚胶合板,层板的搁栅采用50×100松枋,搁栅间距@460,层板进场后拟用铁件包角、包边,以增加层板周转效益。

4、支撑系统

均采用φ48钢管、扣件支撑系列,梁板支撑均采用φ48钢管支撑,水平支撑同样用钢管扣件,步距底层(4.2m、3.60m高)三步四道,楼层两步三道,支撑间距梁底1000,板底1000,楞木用45×100松枋,斜撑用40×60松枋,剪刀撑用φ48钢管,梁底竖支撑用两根钢管抬一根横管,呈“廿”形,将梁底模经小楞抬住,小楞间距梁底400,板底460,支撑下水平支撑纵横四道及三道。

5、模板安装劳力组织:

配置木工30人,正常分两班作业,在工期紧的时候,可考虑安排三班作业。

6、模板安装注意事项

(1)底层梁模支撑拟支于基础、地梁上部砖基础上,砖基础上面垫一块50厚全长松板,支撑下均应设50×120×180抄楔一对;

(2)板的支撑如落在回填土上,应对支撑作用点下部全长加强:

局部反复夯实,不少于三遍;加木撑于承台顶面;垫50厚碎石拌砂并夯实;支撑下垫一块50厚通长木板;

(3)梁的跨度大于4m,支模应按2‰起拱;跨度大于6m的梁,起拱高度为L/600,悬臂梁端模板起拱L/300。

(4)首层梁底支撑双排支于拉梁上部砖基础上允许支撑斜撑,但横管必须绝对水平,扣件紧固。

(5)柱模应有一边底部开300(宽)×150(高)垃圾清扫口,验模后、砼浇灌前1~2h封闭;

(6)模板在工地配好后应编号、刷隔离剂(禁刷废机油),地上垫平、搁好,有防雨、防晒、防止扭曲变形的设施;

7、模板的拆除

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并在砼施工时,留置两组试块,同条件养护,作为拆模的依据。

砼若未达到强度要求,不得提前拆模。

悬臂梁须等砼强度达100%设计强度后,方开拆模。

三)脚手架工程

1、脚手架主要技术参数

纵向立杆间距:

1.5m;

横向立杆间距:

1.2m;

水平杆步距:

1.8m;

内立杆离外墙边缘距离:

300mm;

扫地杆距地:

300mm;

操作层处脚手板满铺,紧贴脚手架外立杆内侧设防护栏杆两道(高度分别为1.2m和0.6m)和挡脚板一道,挡脚板高180mm。

栏杆内侧立挂密目式阻燃安全网,网的下口与建筑物挂搭封严(即形成兜网)。

剪刀撑在脚手架外侧沿架高连续设置,与地面倾角在45°~60°之间。

外架与主体框剪结构牢固拉结,连墙杆按两步三跨设置。

立管基脚下设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地基应平整夯实。

2、材料要求

(1)钢管

均采用Φ48×3.5钢管,钢材为Q235A钢,表面平直光滑,无裂纹、分层、压痕、滑道和硬弯缺陷,面层有防锈层,无严重锈蚀现象,两端面平整,严禁打孔。

为了便于操作和运输,每根钢管的最大长度不得超过6.5m。

(2)扣件

扣件应使用可锻铸造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扣件不得有裂纹、气孔,不得有缩松、砂眼或其他影响使用的铸造缺陷,贴合面与钢管接触良好,活动灵活,螺栓不得滑丝,整个扣件应有防锈处理,表面干净。

(3)脚手板

本工程所用脚手板为木脚手板,板厚不应小于50mm,宽度不小于200mm;板两端用直径4mm的镀锌钢丝绑扎两道,不得使用腐朽或有裂纹的板。

3、脚手架搭设方法

(1)搭设流程

放置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第一步纵向水平杆→第一步横向水平杆→连墙杆(或加抛撑)→第二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剪刀撑→安全网→作业层跳板

(2)构架尺寸

立杆纵向间距1.5m,横向间距1.2m,内立杆距外墙边线300mm,扫地杆距地300mm,作业层栏杆3道,中距500mm。

连墙件间距:

竖向间距≦6m,纵向间距≦6m,脚手架上部自由高度≦6m。

(3)连墙方式

根据本工程结构的特点和要求,脚手架主要同楼板边缘连接。

(4)剪刀撑

随脚手架一起搭架,剪刀撑的斜杆与水平面交角45度,水平投影宽度6m,斜杆与构架必须互相有节点相交。

(5)立杆接头

脚手架左右相邻立杆和上下相邻立杆的接头应相互错开,并置于不同的构架框格内。

(6)跳板、挡脚板和栏杆

跳板按三层作业层满配考虑,采用50mm厚木跳板,在作业层脚手架外侧边缘设置挡护高度≧1.0m的拦杆,且栏杆间净空高度应≦0.5m。

挡脚板高度200~250mm。

(7)安全网

在脚手架外侧通长全高设置密目安全网围护;在斜道、外用电梯出入口,首层通道出入口位置另加平网保护。

(8)出入口

建筑物出入口处采用平行弦桁架结构形式,并进行出入口处脚手架加固。

在开口处的两侧采用双立杆,悬空立杆下端增设安全扣件,此处连接要紧密,每步都须设置。

出入口脚手架上方设双层防护棚,满铺脚手片,以保护出入人员的安全。

(9)防护棚搭设

为防止施工时异物坠落,在每部电梯前及建筑物周围外架下所设通道部位人设置防护棚。

挑出建筑物(含外架)距离不得小于3m。

棚具体做法为:

每隔3m外挑1根斜钢管,钢边必须与架体用扣件连接,上面间距1m铺设横杆,横杆以1字扣连接,再铺设钢笆,最后用旧层板铺设密实。

护棚悬挑端头应设置栏杆,栏杆不低于1.2m,并不少于二道横杆,外面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

每隔3m应设置斜拉杆,一端与斜撑钢管端头相连,另一端与架体相连,保证防护棚的安全、稳定性。

(10)脚手架搭设质量的检查验收规定

构架结构符合前述的规定和设计要求,个别部位的尺寸变化应在允许的调整范围内。

节点的连接可靠。

其中扣件的拧紧程度应控制在扭力距达到40~60N·m。

钢脚手架立杆垂直度应≤1/300,且应同时控制其最大垂直偏差值,当架高≤20m时为不大于50mm;当架高>20m时,为不大于75mm。

纵向钢平杆的水平偏差应≤1/250,且全架长的水平偏差值不大于50mm。

作业层铺板、安全防护措施等应符合上述的要求。

特殊部位的处理按技术措施及有关图纸要求。

脚手架的验收和日常检查,必须在检查合格后,方允许投入使用或继续使用。

搭设完毕后,必须进行验收检查;

连续使用达到6个月,必须再次进行验收检查;

施工中途停止使用超过15天,在重新使用前必须再次进行验收检查;

在遭受暴风、大雨、地震等强力因素作用之后必须再次进行验收检查;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显著的变形、沉降、拆除杆件和拉结以及安全隐患存在的情况时,必须经处理解决问题并检查验收。

(11)脚手架的使用应遵守以下规定:

作业层每1m2架面上使用的施工荷载(人员、材料和机具),结构施工期间施工荷载标准值为3KN/m2。

在架板上堆放的标准砖不得多于单排立码3层;砂浆和容器总重不得大于1.5KN;施工设备单重不得大于1KN,使用人力在架上搬运和安装的构件的自重不得大于2.5KN。

在架面上设置的材料应码放整齐稳固,不影响施工操作人员的操作。

按通行手推车要求搭设的脚手架应确保车道畅通。

严禁上架人员在架面上奔跑、退行或倒退拉车。

作业人员在架上的最大作业高度应以可进行正常操作为度,禁止在架板上加垫器物或单块脚手板以增加操作高度。

在作业中,禁止随意拆除脚手架的基本构件杆件、整体性杆件、连接紧固件和边墙件。

工人在架上作业中,应注意自我安全保护和他人的安全,避免发生碰撞、闪失和落物。

严禁在架上戏闹和坐在栏杆上等不安全处休息。

人员上下脚手架必须走设安全防护的出入通(梯)道,严禁攀援脚手架上下。

每班工人上架作业时,应先行检查有无影响安全作业的问题存在,在排除和解决后方许开始作业。

在作业中发现有不安全的情况和迹象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检查,解决后才能恢复正常作业。

在每步架的作业完成之后,必须将架上剩余材料物品移至上或下步架或室内;每日收工前应清理架面。

在任何情况下,严禁自架上向下抛掷材料物品和倾倒垃圾。

(12)架子拆除

拆除前要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拆除顺序应逐层由上而下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所有连墙件应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各段拆除高差不大于2步,如果分步拆除时,高差必须大于2步,要增设连墙件加固;

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必须按敞开式脚手架搭设要求设置连墙件和横向加固;

松开扣件的平杆件应随时撤下,不得松挂在架上;

拆除长杆件时应两人协同作业,避免单人作业的闪失事故;

各构配件必须及时分段集中运至地面,严禁抛扔;

运至地面的构配件要及时检查整修与保养,并按品种、规格随时码堆存放,防止锈蚀。

现场长时间用不上的构件要及时退场。

四)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架设施工临时跑道→清理、浇水湿润基层→商品混凝土运输→浇灌楼层、屋面结构混凝土→混凝土养护

2、浇灌前的检查工作和施工准备工作

(1)浇灌前的检查工作

①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构件的截面的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②检查模板的支架是否稳定,模板的固定是否牢靠。

③检查模板的紧密程度、模板的缝隙应嵌严。

④检查钢筋、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及构件接点连接焊缝是否与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相符合。

⑤检查水、电、暖等设备管道的位置、数量是否准确无误。

⑥模板内的垃圾、木片、刨花、锯屑、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杂物应清理干净。

(2)施工准备工作

①清理模板中的遗留杂物和对模板提前进行浇水。

②做好混凝土配合比的工作和现场计量设备。

③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明确施工顺序和施工质量。

④混凝土浇灌之前,必须事先向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验交下列书面资料得到认可,否则不得浇灌:

按设计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按上述配合比的实验室报告(强度与抗渗);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的生产厂家、生产合格证及有关资料;混凝土的浇灌令。

3、泵送砼的材料选择及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的结构施工,其垂直运输,水平运输均采用混凝土输送泵,它以泵的压力将塑性混凝土通过输送管送到灌注部位。

因此,除要满足设计要求之外,对混凝土拌和物要有一定的和易性,以"可泵性"衡量。

砼应严格控制粉煤灰掺入量,掺入量应控制在水泥用量的15%以下。

4、现场拌制混凝土要求

为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及质量要求,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水泥采用大厂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在水泥库房根据不同标号挂牌分类推贮,不同标号的水泥不得混装混用。

(2)砂石料

使用的砂子、石子必须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并进行砂子筛分析和含泥量测定,合格后方准购进和使用,施工前由专门人员对砂源、石源进行实地考察,确认砂石质量。

砂根据混凝土不同强度等级,分别选用人工砂和山砂,石子为普通碎石,要求砂子含泥量不大于3%,石子含泥量不大于2%,根据不同强度选用不同的级配。

(3)拌制用水

拌制混凝土用水采用饮用自来水,必须符合JGL63《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规定。

(4)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按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以及本工程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由公司试验室设计,先进行试配工作,达到要求后,出具通知单,现场认真遵照执行。

(4)混凝土拌制

混凝土采用机械拌合,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搅拌时间,使混凝土拌合均匀。

拌制混凝土时,严格按配合比投料,设置专人严格过磅,并认真做好过磅记录,其每盘混凝土材料称量偏差不得超过下表规定:

材料名称

允许偏差

水泥、掺合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