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VS实际成本.docx
《标准成本VS实际成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成本VS实际成本.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标准成本VS实际成本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标准成本VS实际成本
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法也称标准成本会计,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预先设定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为基础,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也是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营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
它的核心是按照标准成本记录和反映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和结果并借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
一、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
比较项目
标准成本
实际成本
成本核算
可随时评价价格成本,有利于价格决策但需要维护标准成本,财务人员工作量加大
不需要维护标准成本,可减轻财务工作量,但是会计信息滞后不利于产品价格决策,适用于价格变化较大的流通企业
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法以合理的标准成本为基础,系统通过计算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对比,记录成本差异,该差异像管理人员发出警告,以此为线索,企业可以进一步寻找差异的原因和责任,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对成本差异的有效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实际成本有据可查,具有一定的客观真实性,但会使提供产品的部门成绩或不足转移给使用部门,不利于责任中心的考核和控制
成本分析
可通过标准成本作为研发、定价及计算销售毛利的参考,针对各类差异做分析可协助管理层衡量各部门绩效,找出不利差异发生的原因据以改善,有利于正确评价业绩
只能事后分析和考核,不利于增强员工成本意识,不利于正确评价业绩
实施风险
与目前成本核算方式存在差异,财务人员需转变思想观念和管理模式,遵循一贯性原则,系统自动实现过账,有利于简化会计核算工作
符合目前核算模式,不需要过多加强用户培训,系统在该模式下,半成品出入库时不应即时生成财务凭证,而应至月末统一编制相关凭证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视图
标准成本应用价值-成本管理决策支持
(1)深入业务环节
(2)标杆管理-进行差异分析与控制
(3)差异的源头分析
(4)例外管理原则
(5)责任划分与绩效管理
(6)标准化管理工具
标准成本应用价值-标准成本核算体系
(1)存货标准成本计价
(2)有效的利润分析
(3)简化核算工作
(4)实时账务处理
(5)成本预测、估价、模拟工具
二、标准成本上线前提条件
标准成本实施前应进行如下工作
(1)、必须是新建立账套或者新结转账套
(2)、设定成本要素且实际成本的核算应当与标准成本设定的成本要素保持一致
(3)各项成本费用的分配规则制订和统计准确性确保措施(注:
成本费用的分配规则制订和统计准确性确保措施非标准成本特殊要求,为了满足成本核算准确以及成本精细化管理这些工作也应该进行。
(4)、应当对标准成本进行全面梳理,包括标准成本的核算范围,标准成本的制定依据,标准成本的核算精细度等与标准成本的制定有关的一些列工作。
标准成本上线过程中需要进行的工作
(1)需要相关责任人定期对标准成本进行维护,包括物料、任务单、工序、标准费率等与标准成本有关的一些基础数据
(2)改变成本核算人员核算习惯,成本核算人员需利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前端业务的检查。
(3)杜绝车间物料“串用”、“串领”现象,保证订单上归集的物料成本真实准确。
三、工作方案
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代表企业经过努力可到达的成本管理水平,产生的差异可以反映有关方面的工作质量和效果,标准成本要体现企业的目标和要求,主要用于衡量产品制造过程的工作效率和控制成本,也可用于存货和销货成本计价。
一般适用于产品品种较少的企业,尤其是存货品种变动不大的企业,并且对企业的管理有很高的要求。
标准成本VS实际成本
1、标准成本法以合理的标准成本为基础,系统通过计算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对比,记录成本差异,该差异像管理人员发出警告,以此为线索,企业可以进一步寻找差异的原因和责任,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对成本差异的有效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2、标准成本法下标准成本-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改变将传统成本时候核算的局现性,强调事前计划,执行过程控制,事后分析,通过标准成本的制定、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差异的检查控制、定期成本分析,把三者统一起来、形成成本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和考核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
3、移动加权平均成本偏离实际成本不能更好的指导销售,不利于进行企业边际利润的分析
而使用标准成本系统月末自动将定额与实际成本的差异进行分摊,符合存货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熟低的原则要求,必须要进行额外的处理,有效的节约了成本控制的自身成本,更好的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
4、标准成本法下系统自动记录成本差异信息,成本分析人员可据此为线索进行差异的跟踪与分析,揭示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成本信息,加权成本法下系统并不自动记录成本差异,对于成本的升高和降低系统不能提供信息参考,成本差异原因追溯难度比较大,不利于成本执行过程中的及时监控。
一、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对比
比较项目
标准成本
实际成本
成本核算
可随时评价价格成本,有利于价格决策但需要维护标准成本,财务人员工作量加大
不需要维护标准成本,可减轻财务工作量,但是会计信息滞后不利于产品价格决策,适用于价格变化较大的流通企业
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法以合理的标准成本为基础,系统通过计算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对比,记录成本差异,该差异像管理人员发出警告,以此为线索,企业可以进一步寻找差异的原因和责任,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对成本差异的有效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实际成本有据可查,具有一定的客观真实性,但会使提供产品的部门成绩或不足转移给使用部门,不利于责任中心的考核和控制
成本分析
可通过标准成本作为研发、定价及计算销售毛利的参考,针对各类差异做分析可协助管理层衡量各部门绩效,找出不利差异发生的原因据以改善,有利于正确评价业绩
只能事后分析和考核,不利于增强员工成本意识,不利于正确评价业绩
实施风险
与目前成本核算方式存在差异,财务人员需转变思想观念和管理模式,遵循一贯性原则,系统自动实现过账,有利于简化会计核算工作
符合目前核算模式,不需要过多加强用户培训,系统在该模式下,半成品出入库时不应即时生成财务凭证,而应至月末统一编制相关凭证
二、标准成本法实现前提
三、工作方案
成本中心是成本收集和分配的基本单元
工作中心是计划派工和执行的基本单元
作业类型是连接工作中心和成本中心的桥梁
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类似于企业内部“部门”的概念,在管理会计中它主要用于成本控制的目的。
将公司按照成本中心分割,可以实现对于责任区域的成本计划、认定、控制和分摊。
和其他成本对象相比,成本中心具有比较稳定,变化较少的特点。
工作中心:
运转系统中一个的组织单位,它属于PM的主数据,执行并完成工单与任务单上的具体维修工作,有特定的可用工作能力,具体为维修工作组(如钳工、电工等)。
利润中心:
利润中心是管理导向的组织结构,主要用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
利润中心会计可以让集团以利润中心为责任单位进行内部法人分析,产生内部法人的报表。
用户根据自已需求,按区域(分公司、内贸、工厂)、功能(销售、生产)或产品(产品分类、产品组)来灵活地定义公司内部的利润中心和结构。
通过将利润中心分配给相关的主数据,如物料、订单、成本中心等,在物料移动或会计记账时,相应的信息将被记录下来。
有了这样的结构,系统可以提供分利润中心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成本中心归集此成本中心发生的所有费用,包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直接材料在不在成本中心归集--直接材料当然不在成本中心归
集,直接材料直接发到工单上)——>月末通过分割将各个成本中心归集的费用分配到相应的作业类型(系统是怎么分的,是不是在定义成本要素时就对各种成本要素定义了作业类型--当然不是,可以根据成本中心作业类型/成本要素计划去指定,或者通过OKES去指定)------>最终反映的是各种产品所耗用的作用类型,是不是只有两大类固定的作业类型(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当然人工水电物耗折旧等都归属于这两大类(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细分作业类型种类)
SAP作业类型应用简介
举一个简单实例,生产某产品FG01需要水电和人工,特别是工资需要月末实际发放时才能确定,这不符合成本管理的事先预算事中控制的原则,于是SAP提供这样的解决思路:
(1).建立作业类型和次级成本要素(Tcode:
KL01/KA06:
注KA06)
假设建立2个作业类型假设叫WATER代表水,LABOR代表人工,建立2个次级成本要素假设代表水,分配给代表人工,分配给LABOR。
(2).设置作业类型计划价格(Tcode:
KP26)
假设直接使用KP26给成本中心CCTR01作业类型WATER计划价格3元/立方米,LABOR为10元/小时。
(3).发送作业到生产工单(Tcode:
KB21N/CO11N等)
假设平时使用KB21N(或CO11N)平时从成本中心CCTR01发送WATER1000立方米和LABOR 1000小时到工单PROD01,则Tcode:
CO03分析工单的成本将发现生产投入以和次级要素分别按计划价格*投入作业数量计入3000元和10,000元。
而CCTR01体现在成本中心的贷方(成本中心贷方表示从贷方转出)。
假设将不叫次级要素,叫专用应计结转科目,KB21N也产生应计财务凭证,就比较符合国内(某些人的)习惯,而实际上ECC版本的实时FICO统驭设计思路基本就是向此靠拢。
(4).财务实际费用过帐(Tcode:
F-02或HR过帐)
直到本期末,假设成本中心CCTR01累计发生水费(会计科目元,期末发放工资时,成本中心CCTR01职工薪酬-在岗职工基本工资(科目共9500元,职工薪酬-XX补贴(科目元。
(5).实际成本分割(Tcode:
OKES/OKEW|KSS2)
假设某成本中新只提供一种作业,则该成本中心无使用分割结构,否则就应该建立分割结构,由于成本中心CCTR01提供了2种作业,则需定义分割结构,步骤如下:
I.OKES:
定义分割结构,将成本要素组(可包括初级和次级)对应到作业类型。
对本例,具体地说,就是将会计科目成本中心可能存在交互,最好也加上次级水对应到作业类型WATER,职工薪酬类科目加上次级水对应到作业类型LABOR。
II.OKEW:
将分割结构分配给成本中心
III.KSS2按分割结构将费用划分到作业类型
参考表1:
成本中心
会计科目
实际费用(成本中心借方)
作业类型
消耗作业计划金额(数量*计划价格)
次级要素(成本中心贷方转出,工单投入)
CCTR01
3200
WATER
1000*3
元
9500
LABOR
1000*10
元
500
(6).实际作业价格计算(Tcode:
KSII)
KSII后,WATER实际价格为3200/1000=元,和计划单价差异,LABOR实际价格=(9500+500)/1000=10元和计划价格恰好相同。
*假设没有分割结构,则将成本中心CCTR01所有费用/全部作业数量=13200/2000=,系统将认为WATER和LABOR的实际单价都为,因为费用没有分割。
(7).以实际作业价格重估工单(Tcode:
MFN1|CON1/CON2)
因为平时作业类型是以为计划价格发送到生产工单元,而实际应该是3200元(1000*实际价格元),重估时调整成本有2种方法:
修改原凭证和补差异,修改原凭证就是将原始的3000更换为3200,补差异则是根据实际价和计划价差异补充200元到生产工单,通常采用后者。
LABOR计划和实际价格恰好相当,无需调整。
重估工单后,成本中心WATER贷方转出为3200元,正好和借方实际水费用发生数一致,而工单实际WATER投入也为3200元。
上面只是一个简单应用举例,企业的具体实际业务可能远比此复杂,但是原理基本相同。
简单概括,作业类型为平时使用计划价格确定加工费用提供了一个桥梁,期末再根据财务实际发生数还原为实际,即满足平时成本管理需求,又迎合了财务会计的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