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到篇翻译.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4710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到篇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到篇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到篇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到篇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到篇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到篇翻译.docx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到篇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到篇翻译.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到篇翻译.docx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到篇翻译

申胥谏许越成

吴国国王夫差便告诉各位大夫说:

“我还对齐国有大的企图,我就同意越国的求和,你等不要违背我的意愿。

如果越国已经改过,我(对它)还有什么要求呢?

如果它不悔改,(等我从齐国)回来,我挥师讨伐它。

”申胥劝道:

“不能同意求和啊。

越国不是诚心和吴国和好,也不是害怕我们的军队的强大。

(他们的)大夫文种有勇有谋,(他)将把(我们)吴国在股掌之上玩得团团转,来实现他的愿望。

他本来就知道君王您喜欢逞威斗胜,所以说婉转驯服地言辞,来纵容国王您的心志,使您沉浸在征服中原各国的快乐中,来让你自己伤害自己。

使我们的军队困顿疲惫,民众流离失所,而日益憔悴,然后他们安全地收拾我们的残局。

而越王信用好爱惜民众,四方百姓都归顺他,年年谷物按时节成熟,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在我们还能够(跟他们)打仗的时候,是小蛇的时候不摧毁它,成为大蛇将怎么办?

”吴王说:

“大夫你干嘛长越国的威风,越国能够足以成为大患吗?

如果没有越国,那我春秋演习向谁炫耀我的军队啊?

”便同意了越国的求和。

将要盟约时,越王又派诸稽郢砌词说:

“要认为盟誓有用吗?

上次盟誓时涂在嘴上的血还没干呢,足以保证信用啊。

要认为盟誓没用吗?

君王家的军队的威武降临便能使唤我们,干吗要看重鬼神而看轻您自己的威力啊。

”吴王便同意讲和,空有讲和没有盟誓。

刘敬慎议和亲

刘敬是齐国人。

汉朝七年,韩王信叛变,高帝亲自去攻打他。

到晋阳听到韩信与匈奴联合准备一起进攻汉朝,高帝非常愤怒,派人到匈奴侦探。

匈奴把精兵和肥壮的牛马都隐蔽起来,只显现一些老弱的士兵和牲畜。

十多个派去的人都回来报告说,可以攻打匈奴。

高帝又派刘敬去匈奴查看,刘敬回来报告说:

“两国交战,这应该是夸耀并显示自己的长处,现在我去到那里,只见到一些老弱残兵,这一定是他们故意露出短处,埋下伏兵以出奇制胜。

我认为匈奴不能攻打。

”这时候汉朝兵马已经走过句注山,二十多万兵马都已经出发,高帝大怒,骂刘敬说:

“你这齐国的俘虏!

凭借嘴巴子得到官位,现在又用荒谬的话来诅咒我的部队。

”把刘敬捆绑到广武关押起来。

于是高帝领兵向前,到平城,匈奴果然突出奇兵把高帝全军围困在白登,七天后才得以解围。

高帝到达广武,赦免了刘敬,说:

“我不听您的话,以至于被围困在平城,我已经把十多个说可以攻打匈奴的使者都杀了。

”于是封刘敬为二千户,做关内侯,称为建信侯。

高帝平城战停回来后,韩王信逃亡到匈奴,在这个时候,冒顿做单于,兵力强大,号称三十万大军,(汉朝)多次在北面遭到侵扰。

高帝忧虑这件事,问刘敬。

刘敬说:

“天下开始稳定,士兵因战争而疲惫,不可以用武力征服匈奴。

冒顿杀掉父亲代立王位,把他父亲的妃子都霸占了,是凭着武力为威势的,不可以用仁义道德去说服他。

只可以从长远打算,谋划他的子孙做臣子。

但是恐怕陛下不能做到。

”高帝说:

“如果行的话,为什么不能做!

只是该怎么办呢?

”刘敬回答说:

“陛下如果能把正出大公主嫁给他,厚礼送给他,他知道汉家嫁给正出的女儿,又送来厚礼,蛮夷一定敬仰她,立她为王后,生下儿子必定做太子,代替单于。

为什么呢?

是因为贪图汉家的钱财。

陛下每年用汉家多余的而他们缺乏的东西多次送去慰问,并派善于言辞的使者用礼节劝喻他们。

冒顿不死,他是汉家女婿;如果他死了,那么汉家的外孙做单于。

哪里听说有外孙敢与外公对等礼节的事呢?

士兵可以不用打战而慢慢使他们臣服。

”高帝说:

“好。

”打算派长公主去,吕后日夜哭泣,说:

“我只生太子和一个女儿,怎么能把她送到匈奴去!

”高帝终于没有派长公主去,而是把庶出的女儿取名长公主,嫁给单于。

派刘敬前往缔结和亲的事项。

愚公之谷

齐桓公出外打猎,因追赶野鹿而跑进一个山谷时。

看见一老人,就问他说:

“这叫做什么山谷?

”老人家回答说“叫做愚公山谷。

”桓公说: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他回答说:

“用臣下的名字做它的名字。

”桓公说:

“今天我看你的仪表举止,不像个愚笨的人,老人家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呢?

”老人家回答说:

“请允许臣下一一说来。

我原来畜养了一头母牛,生下一头小牛,长大了,卖掉小牛而买来小马。

一个少年说:

‘牛不能生马。

’就把小马牵走了。

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就把这个山谷叫做愚公之谷。

”桓公说:

“您确实够傻的!

您为什么把小马给他呢!

”桓公就回宫了。

第二天上朝,桓公把这件事告诉了管仲。

管仲整了整衣服,向齐桓公拜了两拜,说:

“这是我的愚笨。

假使唐尧为国君,咎繇为法官,怎么会有强取别人小马的人呢?

如果有人像这位老人一样被欺凌,也必定不给的。

那位老人知道现在的监狱断案不公正,所以只好把小马给了那位少年。

请让我下去修明政治吧。

”孔子说:

“弟子们记住这件事,桓公是霸主;管仲是贤明的宰相。

他们尚且有把聪明当作愚蠢的情况,更何况那些不如桓公和管仲的人呢!

教子勿贪

田稷子是战国时齐国的相国。

一次,他收受了下属官吏贿赂的黄金百镒(音义,古代的重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一镒),田母非常诧异,于是责问田稷子说:

“你虽然为相已经三年了,但你的俸禄大概还没有这些多吧?

这些金子难道是德行纯正的正人君子应该得到的吗?

我怎么能收留下这些金子呢?

”田稷子跪着向母亲解释说:

“这些金子确实不是下属送我的。

”田母严肃地训斥田稷子说:

“我听说士大夫要修身洁行,不能随便收受人家的东西,一定要注意做到洁身自好、言行一致、忠诚守信、办事公正,眼下你却不是这样,远离了做臣下的要求。

像这些不是从正道上得来的财物,我不会享用的。

你这样做就是不肖之子,不是我的儿子。

你快起来吧!

”田稷子感到非常惭愧,急忙拿着这百镒货金退了出来。

他先将那些受贿的百金退还给属吏,然后背着草席去见齐宣王请罪。

齐宣王明白了此事缘由,很钦佩田稷子母亲的高尚情操和义举,赠以公金,并赦免了田稷子的罪,恢复了他的相职。

务知稼樯艰难

梁朝的士大夫都爱好宽袍大带、大帽高履,外出乘车舆,回家靠僮仆服侍,在城郊以内,无人骑马。

周弘正被宣城王宠爱,得到一匹果下马,经常骑着它外出,满朝官员都认为他过于放纵。

至于像尚书郎这样的官员骑马,就会被人检举弹劾。

到侯景之乱发生时,这些士大夫肌肤脆弱,筋骨柔嫩,不能步行,身体瘦弱、气血不足,不耐得寒暑,在仓猝变乱中坐以待毙的,往往是这些人,建康令王复,性格既温文尔雅,又从未骑过马,看到马嘶叫腾跃,无不感到震惊害怕,就对别人说:

“这正是老虎,为什么要把叫做马呢?

”当时的风气竟到了如此地步。

古人之所以教育人懂得务农艰辛的道理,是为了让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

民以食为天,没有食物,就无法生存。

三天不吃饭,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相互问候了。

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进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

江南朝廷里的官员,随着晋朝的复兴,南渡过江,流落他乡,到现在也经历了八九代了。

从来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完全依靠俸禄供养。

如果他们有田产,也是随意交给年轻的仆役耕种,从没见过别人挖一块泥土,插一次秧,不知何时播种,何时收获,又怎能懂得其他事务呢?

因此,他们做官就不识世务,治家就不治家产,这就是养尊处优带来的危害啊!

章大家行略

祖母早年没有儿子,祖父就娶了章大家。

三年,祖母生我的父亲,而章大家始终没有生养孩子。

章大家生于寒族,年轻,又没有生养孩子,等到祖父去世,家里人去的使者,章大家就会慷慨大哭不吃。

当时我父亲才八岁,儿童是在旁边,大家拉着我父亲跪在母亲面前大,哭着说:

“我马上离开,如此弱小呢?

“祖母说:

“如果能记住您的志向,也我所受的。

”于是和祖母一起四十多年,八十一岁而死。

章大家侍奉祖母尽礼,祖母也很好的待遇,终身无怨言。

櫆小时候,还是等到事情祖母。

时值深夜,祖母坐在紧靠帘帷,櫆陪在身边,大母亲怀念往事,忽然泪落。

櫆见大母亲流泪,问为什么,祖母叹了口气说:

“我不希望,你的祖父中途抛弃我,你的祖父去世时,你父亲才八岁。

“回首见章大家在室,通过指櫆说:

“你父亲孤儿,以培养以教诲,使到成人,为了能有今天,章大家庭的力量是多。

你年纪长大,就一定不会忘记章大家庭。

“当时虽然幼稚愚昧,被说的悲哀,也知道在一旁哭泣。

大家从祖父去世,于是失明。

眼睛虽然没有出现,而操作不停止,櫆七年,和大哥、二哥跟塾师在外面院子里读书。

每逢隆冬,阴风积雪,有人半夜才回家,奴仆都睡着了,只有大家煨炉以等待。

听到有人敲门,随即应声拄着拐杖扶墙走,打开门,而且握手问:

“书如果熟吗?

先生曾朴责备吗?

”就应以书成熟,不曾朴责任,于是高兴。

大家垂白,我的家庭更加贫困,衣食不足以养,而大家的晚年更苦。

噢!

他痛心啊。

渔父辞剑

位子胥到船上,渔父知道他的意思,就渡他到了千寻之渡口。

伍子胥过江之后,渔翁见他面有饥色,就对他说,你在这树下等我,我去给你找点食物。

渔翁走后,伍子胥起了疑心,于是藏到了芦苇深处。

没多久,渔翁带着食物返了回来渔翁见树下没有了人,于是低声呼唤:

‘芦中人,芦中人,难道不是饥饿吗?

’重复了好几遍,伍子胥才从芦苇中走了出来。

那渔翁就说:

“我看见你面露饥色,为你去拿饭,你为什么猜疑啊?

伍子胥说:

‘性命本属于天,现在属于丈人(尊称),怎么敢有猜疑呢?

’吃完饭,伍子胥解下百金之剑送给渔翁,说道,我这把剑已经祖传三代了,上面刻有七星北斗,还有龙跃于渊,价值百金,把它送给你作为答谢。

渔翁说:

‘我听说楚王下了命令,擒获伍子胥的人,可得到粮食五万石,得到楚国最高的爵位。

我既然救了你,难道还贪图这百金之剑么?

’渔翁推辞不收:

“你赶快离开,不要留下。

(否则)就要被楚国人抓住了。

伍子胥于是请教渔翁高姓大名,那渔翁笑道:

“现在情况危急,两个坏人相逢,我就是那个帮助渡河的楚国坏人。

两贼相得,得形于沉默之中,为什么还要知道姓名呢?

你是芦中人,我是渔丈人。

以后富贵了别忘记我就行了。

’伍子胥答应了。

伍子胥临去时,不断的嘱咐渔翁将他吃剩的东西好生掩埋,不要泄漏了行藏。

于是就离去,告诫渔父说:

“掩盖你的盎浆,不要让它暴露了。

”渔父说好。

于今行走数步,回头看渔父,已经翻船自己沉到江水之中了。

伯夷颂

读书人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只是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义而已。

能不顾及别人的肯定或否定(而我行我素的),都是豪杰之士,是坚定地信奉儒道并且有充分自信的人。

一个家族的人非难他,(他仍然)竭尽全力去做而不受蛊惑,这样的人是很少的;至于一国一州的人非难他,(他仍然)竭尽全力去做而不受蛊惑,大概天下只有一个人而已。

若是到了全世界的人都非难他,而他仍然竭尽全力去做而不受蛊惑,那么这样的人千百年来仅有一个人而已;像伯夷,就是(这样)一个穷尽于天地之间,横贯于古今万世而不顾及(别人议论)的人。

(和他相比),日月也不如他明亮,泰山也不如他高峻,天地也不如他有容。

当殷商灭亡,周朝兴起的时候,微子作为殷的贤臣,(尚且)抱着祭器离开纣王。

武王、周公都是圣人,(他们)带领天下贤士,和天下诸侯一起去攻打商纣,不曾听说有人指责他们。

(而)那个伯夷叔齐,却偏偏认为不能这样做。

殷商被灭掉以后,天下尊奉周朝的统治,(而)那两个人却偏偏以食周粟为耻,饿死也不回头。

就这一点来说,他们难道是有所求而这样做的吗?

(他们只是)坚定地信奉儒道并且对自己的言行有充分的自信(而已)。

现在的所谓读书人,一有人称赞他,就自以为才德有余;一有人诋毁他,就自以为才德不足。

唯独伯夷敢于这样指责圣人肯定自己。

(要知道)圣人,乃是万世立身行事的标准啊!

所以我说:

像伯夷,就是一个能特立独行、穷尽于天地之间、横贯于古今万世而不顾及别人议论的人。

虽然如此,如果不是这两个人,(那些反对朝廷的)乱臣贼子一定会在后世接踵而至。

送孟东野序

大概各种东西不能处于平静就会发出声音。

草木本来是没有声响的,风吹动它,它就发出声响。

水本来是没有声响的,风激荡它,它就发出声响。

水浪跳跃,是有东西在阻遏水势,水流快速,是有东西阻塞了它。

水沸腾了,是有东西在烧它。

钟、磐一类乐器本来是没有声音的,有人敲击它就会发出声响。

人在言论上也是这样,有了不可抑制的感情然后才表达出来,他们歌唱是有了思念的感情,他们痛哭是有所怀念。

凡是从口中发出来成为声音的,大概都是有不平的原因吧!

音乐,是由在心里郁结的情感然后向外发泄出来的,它常常借用那些发音最好的东西来发出声音。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乐器,是各种器物中发音最好的。

自然界对于时令的变化也是这样,选择那些发音最好的东西借以发出声音。

所以用鸟声表示春天,用雷声表示夏天,用虫声表示秋天,用风声表示冬天,四季的推移变化,那必定是有不得平静的原因吧!

对于人来说也是这样。

人的声音的精华是语言,文辞对于语言来说,又是其中的精华,尤其要选择善于用文辞发音的人,来借他们发音。

在唐尧、虞舜时代,咎陶、夏禹是最善于用文辞发音的,就借他们来发出时代的声音。

夔不能用文辞发音,自己就借着《韶》乐来发音。

夏朝时,太康的五个弟弟用他们的歌来发音。

伊尹为商朝发出了声音,周公为周朝发出了声音。

凡是记载在《诗经》、《尚书》等六经上的文辞,都是文辞中发音发得最好的。

周朝衰落时,孔子一班人发出了声音,他们的声音宏大而且传得长远。

《论语》说:

“上天要让孔子成为宣扬教化的人。

”难道不是真的吗?

周朝末期,庄周用他广大无边的文辞来发出声音。

楚,是一个大国,到了灭亡时屈原用楚辞来发出声音。

臧孙辰、孟轲、荀卿用儒道学说来发出声音。

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一类人,都用他们各自的学说来发出声音。

秦朝兴起时,李斯用文辞来发出声音。

汉朝时,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等是最善于用文辞发出声音的。

这以下到魏、晋两朝,用文辞发出声音的人都赶不上古代,但也从来没有中断过。

就其中好的来说,他们用文辞发出的声音清丽而浮华,节奏频繁而急促,语言放荡而哀婉,思想松弛而放纵,他们作的文章,杂乱而没有法度。

这大概是上天认为他们德行不好而不肯照顾他们吧!

为什么不让发音最好的人来发出声音呢?

唐朝得到天下以后,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都是用他们的才能、用文辞来发出声音的。

那些活在世上晚于他们的人中间,孟郊开始用他的诗来发出声音。

他的诗超过魏晋的作品,其中精妙的已经赶得上古代作品,其它作品也逐渐接近汉朝作品的水平了。

同我一起交游的人中,李翱和张籍是其中突出的。

这三个人用文辞发出声音的确是很好的,但是不知道上天要使他们的声音和谐,而使他们为国家的兴盛发出声音呢?

还是要使他们穷困饥饿、心情悲伤愁苦,让他们为自己的不幸发出声音呢?

这三个人的命运,就决定于上天了。

他们身居高位,有什么可高兴呢,身居下位,又有什么可悲哀呢!

东野这次到江南去任职,好像心里放不开似的,所以我讲了命运由上天决定的道理来安慰他。

小石城山记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

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

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

有人说:

“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

“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洛阳牡丹记

洛阳百姓的习俗,是大多喜欢花,一到春天,城里不分贵贱都要插花,即便是挑担子卖苦力的也不例外。

花开的时候,士大夫和一般百姓都争着游春赏花。

往往在有亭台池塘的古庙或废宅处,形成临时街市,搭上帐幕,笙歌之声远近相闻。

最热闹的要数月坡堤、张家园、棠棣坊、长寿寺东街与郭令宅等几处。

要到花落,街市才会撤掉。

洛阳到东京有六个驿站,原先洛阳并不向京城进献牡丹花。

自徐州李相迪任“留守”时,才开始向东京进献牡丹。

每年派衙校一员,乘驿马,一天一夜赶到东京。

所进献的不过是姚黄、魏花三数朵。

用菜叶把竹笼子里面垫好、盖好,使花在驿马上不动摇,用蜡把花蒂封好,就可让花几日不落。

一般洛阳人家家有牡丹,而很少有大棵的,原因是牡丹要嫁接才好,不嫁接品种会退化。

初春时,洛阳人到寿安山中砍小枝子到城里卖,称小枝子为山篦子。

人们在家里把园中土地整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栽下去,到秋天才嫁接。

精通嫁接的工人,被称作“门园子”,有钱人家都要邀请这样的人。

姚黄一个接头值到五千钱,秋天时立下契约买定,嫁接好,到春天见到开花才付给工钱。

洛阳人特爱惜这种花,不愿意公开其中的技术秘密,有位权贵想买姚黄接头(了解其中秘密),有人于是用开水把接头烫死卖给那位权贵。

魏花起初一个接头也要值到五千钱,现在也还值一千钱。

义田论

范文正公,苏州人。

生平喜欢以财物助人,选择那些亲近而贫穷、疏远而贤良的人,都给以救济。

当他显贵的时候,买了靠近城市而且常年丰收的田约千亩,叫做义田,用来供养、救济全族的人。

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娶丧葬,都有供养、补贴。

选择同族中年长而又贤明的人管理这件事,按一定时间共同结算收支账目。

每天供给吃的,每人一升米;每年供给穿的,每人一匹绢绸。

嫁女的给五十千钱;再嫁的给三十千钱;娶妻的给三十千钱,再娶的给十五千钱。

葬的跟再嫁的补贴数目一样,葬小孩的给十千钱。

族人聚居在一起接受供给的共九十人,从每年的收入中,供给稻谷八百斛。

用千亩田的收入,供给聚居的族人。

绰绰有余,并且没有穷尽的时候。

退职回家的等待缺额的人,可以享受供给;出去做官的,便停止供给。

这就是他举办义田的大概情况。

起初,范文正公尚未显贵的时候,就曾有志举办义田,由于力量达不到,耽搁了二十年。

后来,他做了陕西路的大帅,接着参与了国家的大政,于是才有俸禄赏赐的收入,实现了自己的志愿。

他死了以后,后世的子孙继续他办义田的事业,继承他好施舍的遗志,就像他活着的时候一样。

他虽然官位高俸禄厚,但是贫穷一生;他死的时候,连殡殓的衣服也没有,子女没有钱给他办理丧事;他只是把布施穷人和养活族人的义举,传给子孙罢了。

从前,晏平仲坐的是破败的车辆,驾的是瘦弱的马匹。

陈桓子说:

“你这是隐藏君上给予的赏赐啊!

”晏子说:

“我自从显贵到现在,父亲这一族人,出外没有不乘坐车辆的;母亲这一族人没有不丰衣足食的;妻子这一族人,没有挨冻受饿的;齐国等着我的救济生火做饭的士人,有三百多人。

这样,算是隐藏君上的赏赐呢,还是彰明君上的赏赐呢?

”于是齐侯拿起晏子的酒杯,罚桓子喝酒。

我曾经仰慕晏子的好仁,齐侯的知贤,以及桓子的服义。

又爱晏子的仁爱有等级,说话有次第:

先是父族,次是母族,再次是妻族,然后才说到疏远而贤良的人。

孟子说:

“亲爱亲族,因而能够仁爱百姓,仁爱百姓,因而能够爱惜万物。

”晏子是接近这一点的。

现在看范文正公设置义田的办法,比晏子高明;他规划得很远,似乎还要胜过晏子。

唉,世上久居三公爵位,享受万钟俸禄的人,他们官府宅第的雄伟,车辆服饰的华丽,声色女乐的繁盛,妻室子女众多,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人享受罢了;但同族的人连他的门也不能进的,难道少吗?

何况是疏远的贤人呢?

三公爵位之下是卿、大夫、士,他们享受着公家的供给,奉养优厚,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人享受罢了;而同族的人,拿着壶瓢讨饭,以至饿死在沟渠中的,又难道少吗?

何况是对于其他的人呢?

这些人都是文正公的罪人啊!

文正公的忠义满朝廷,事业的成就满边疆,功名满天下,后世一定有史官来书写他,我可以不必记述了。

只是推崇它的义举,因而把他写下来,以便在世上流传。

材论

况且有才能的人,他们的外表凭借什么和其他人不一样呢?

在于他们遇到事情能够处理好,出谋划策能够得到好处,治理国家能够使国家安定,这就是他们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所以在上位的人如果不能够认真选拔,正确任用,即使他们胸怀如皋、夔、稷、契等人一样的智慧,尚且也不能使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啊!

何况他们是处于下位的人呢?

世上目光短浅的人还说:

“一个人如果身怀不凡的能力,就像锥子处于口袋中,它的尖端立刻会钻到外面来,所以不存在有能力却没有表现出来的人。

”这只是他看到锥子在口袋中的情形,却原本没有看到马在马厩中的情形。

劣马与良马混杂相处,一样地喝水吃草,嘶叫踢咬,要寻找它们不同的地方,那是很少的。

等到良马拉着沉重的车子,走平坦的道路,不用多次鞭打,不烦劳人驾驭,一拉缰绳,千里远的路程已经走到了。

在这个时候,让劣马和它并驾齐驱,那么即使劣马跑翻了车轮,扯断了马笼头,弄得筋断骨伤,日夜不停地追赶它,也远远地赶不上啊。

在这之后良马和劣马才能区别开。

古代的君主知道这种情况,所以不认为天下没有无才的人,于是就想尽办法来寻找并且考查他们罢了。

考查的方法就在于让他们担任适合自己的工作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