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施工规范要求.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64690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脚手架施工规范要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脚手架施工规范要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脚手架施工规范要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脚手架施工规范要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脚手架施工规范要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脚手架施工规范要求.doc

《脚手架施工规范要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脚手架施工规范要求.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脚手架施工规范要求.doc

脚手架搭接规范要求

一、术语

(一)脚手架分类

脚手架是为建筑施工或安装施工而搭设的上料、堆料以及施工作业用的临时结构架。

1.按所用的材料:

分为木脚手架、钢脚手架和软梯。

2.按是否可移动:

分为移动脚手架和固定脚手架。

3.按施工的性质:

分为建筑脚手架和安装脚手架。

4.按搭接形式和使用用途分为

(1)单排脚手架(单排架):

只有一排立杆,横向水平杆的一端搁置在墙体上的脚手架。

(2)双排脚手架(双排架):

由内外两排立杆和水平杆等构成的脚手架。

(3)结构脚手架:

用于砌筑和结构工程施工作业的脚手架。

(4)装修脚手架:

用于装修工程施工作业的脚手架。

(4)悬挑脚手架:

应于设备安装或检修悬挑作业的脚手架。

(6)模板支架:

用于支撑模板的、采用脚手架材料搭设的架子。

5.按遮挡大小分为

(1)敞开式脚手架:

仅设有作业层栏杆和挡脚板,无其它遮挡设施的脚手架。

(2)局部封闭脚手架:

遮挡面积小于30%的脚手架。

(3)半封闭脚手架:

遮挡面积占30%~70%的脚手架。

(4)全封闭脚手架:

沿脚手架外侧全长和全高封闭的脚手架。

(5)开口型脚手架:

沿建筑周边非交圈设置的脚手架。

(6)封圈型脚手架:

沿建筑周边交圈设置的脚手架。

6.其它

(1)移动挂梯、挂篮:

可以移动的固定梯子或挂篮,一般在顶部设挂钩或设滑道,挂在牢固的部位。

(2)软梯:

横杆用短木棍或钢管,绳子绑在横杆上,使用时在顶部做固定,催化大烟道、斜管、反应器、再生器等检修时常使用。

(二)连接件、垫件

1.扣件:

采用螺栓紧固的扣接连接件。

2.直角扣件:

用于垂直交叉杆件间连接的扣件。

3.旋转扣件:

用于平行或斜交杆件间连接的扣件。

4.对接扣件:

用于杆件对接连接的扣件。

5.防滑扣件:

根据抗滑要求增设的非连接用途扣件。

6.连墙件:

连接脚手架与建筑物的构件。

7.刚性连墙件:

采用钢管、扣件或预埋件组成的连墙件。

8.柔性连墙件:

采用钢筋作拉筋构成的连墙件。

9.底座:

设于立杆底部的垫座。

10.固定底座:

不能调节支垫高度的底座。

11.可调底座:

能够调节支垫高度的底座。

12.垫板:

设于底座下的支承板。

(三)杆件名称

1.立杆:

脚手架中垂直于水平面的竖向杆件。

2.外立杆:

双排脚手架中离开墙体一侧的立杆,或单排架立杆。

3.内立杆:

双排脚手架中贴近墙体一侧的立杆。

4.角杆:

位于脚手架转角处的立杆。

5.双管立杆:

两根并列紧靠的立杆。

6.主立杆:

双管立杆中直接承受顶部荷载的立杆。

7.副立杆:

双管立杆中分担主立杆荷载的立杆。

8.水平杆:

脚手架中的水平杆件。

9.纵向水平杆:

沿脚手架纵向设置的水平杆。

10.横向水平杆:

沿脚手架横向设置的水平杆。

11.扫地杆:

贴近地面,连接立杆根部的水平杆。

12.纵向扫地杆:

沿脚手架纵向设置的扫地杆。

13.横向扫地杆:

沿脚手架横向设置的扫地杆。

14.横向斜撑:

与双排脚手架内、外立杆或水平杆斜交呈之字形的斜杆。

15.剪刀撑:

在脚手架外侧面成对设置的交叉斜杆。

16.抛撑:

与脚手架外侧面斜交的杆件。

(四)度量名称

1.连墙件间距:

脚手架相邻连墙件之间的距离。

2.连墙件竖距:

上下相邻连墙件之间的垂直距离。

3.连墙件横距:

左右相邻连墙件之间的垂直距离。

4.脚手架高度:

自立杆底座下皮至架顶栏杆上皮之间的垂直距离。

5.脚手架长度:

脚手架纵向两端立杆外皮间的水平距离。

6.脚手架宽度:

双排脚手架横向两侧立杆外皮之间的水平距离,单排脚手架为外立杆外皮至墙面的距离。

7.立杆步距(步):

上下水平杆轴线间的距离。

8.立杆间距:

脚手架相邻立杆之间的轴线距离。

9.立杆纵距(跨):

脚手架立杆的纵向间距。

10.立杆横距:

脚手架立杆的横向间距,单排脚手架为外立杆轴线至墙面的距离。

11.主节点:

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三杆紧靠的扣接点。

12.作业层:

上人作业的脚手架铺板层。

二、参考依据

1.《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SD267-88);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三、设计要求

(一)基本要求

1.重要的脚手架必须制定施工方案,必要时制定安全保证措施。

2.高度25m以上的脚手架必须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其单立杆脚手架高度宜控制在50m以内;高度超过50m的脚手架应采用双管立杆、钢丝绳斜拉、分段卸荷等有效措施,并另行专门设计。

3.脚手架的设计须满足工程的需要,并标明其用途、最大静荷载、最大动荷载及水平受力等;所选定的设计参数和构配件,不得低于现行国家和行业相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

4.脚手架在施工中需要改变原有结构、加高(宽)、改为它用等情况下,须经技术部门验证,并经审批。

(二)技术要求

钢管脚手架所用材料须符合下列要求:

1.钢管外径应为48~51mm,壁厚3~3.5mm,长度以2.1~2.8m和4~6.5m为宜,有严重锈蚀、弯曲、裂纹、损坏的不得使用。

2.扣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凡脆裂、变形、滑丝的不得使用。

3.钢制脚手板应采用厚2~3mm的3号钢钢板,以长度1.4~3.6m、宽度23~25cm、肋高5cm为宜,两端应有连接装置,板面有防滑孔,凡有裂纹、扭曲的不得使用。

4.脚手架的立杆、大小横杆的间距根据脚手架的使用情况具体确定,但不得超过以下值:

横向立杆纵向立杆大横杆小横杆小横杆挑出的悬臂长

1.5m2.0m1.2m1.5m0.45m

5.斜道板、跳板的坡度不得大于1:

3,宽度不得小于1.5m。

6.木架杆:

铁丝用8#

四、搭设

(一)搭设前的准备

1.技术人员要对脚手架搭设及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未参加交底的人员不得参与搭设作业;脚手架搭设人员须熟悉脚手架的设计内容。

2.对钢管、扣件、脚手板、爬梯、安全网等材料的质量、数量进行清点、检查、验收,确保满足设计要求,不合格的构配件不得使用,材料不齐时不得搭设,不同材质、不同规格的材料、构配件不得在同一脚手架上使用。

3.清除搭设场地的杂物,在高边坡下搭设时,应先检查边坡的稳定情况,对边坡上的危石进行处理,并设专人警戒。

4.根据脚手架的搭设高度、搭设场地地基情况,对脚手架基础进行处理,确认合格后按设计要求放线定位。

5.对参与脚手架搭设和现场管理人员的身体状况要进行确认,凡有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脚手架的搭设和现场施工管理工作。

(二)搭设要求

1.脚手架的搭设必须按照经过审批的方案和现场交底的要求进行,严禁偷工减料,严格遵守搭设工艺,不得将变形或校正过的材料作为立杆。

2.脚手架搭设过程中,现场须有熟练的技术人员带班指导,并有安全员跟班检查监督。

3.脚手架搭设过程中严禁上下交叉作业。

要采取切实措施保证材料、配件、工具传递和使用安全,并根据现场情况在交通道口、作业部位上下方设安全哨监护。

4.脚手架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得超过相邻连墙件(锚固点等)以上两步。

5.脚手架搭设中,跳板、护栏、连墙件(锚固、揽风等)、安全网、交通梯等必须同时跟进。

(三)技术要求

1.脚手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构架尺寸的同时,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

(1)构架结构稳定,构架单元不缺基本的稳定构造杆部件;整体按规定设置斜杆、剪刀撑、连墙件或撑、拉、提件;在通道、洞口以及其它需要加大尺寸(高度、跨度)或承受超规定荷载的部位,根据需要设置加强杆件或构造。

(2)联结节点可靠,杆件相交位置符合节点构造规定;联结件的安装和紧固力符合要求。

(3)脚手架钢管按设计要求进行搭接或对接,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搭接时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无设计说明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50cm(模板支撑架立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

2.基础(地)和拉撑承受结构

(1)脚手架立杆的基础(地)应平整夯实,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设于坑边或台上时,立杆距坑、台的边缘不得小于1米,且边坡的坡度不得大于土的自然安息角,否则应做边坡的保护和加固处理。

(2)脚手架立杆之下不平整、坚实或为斜面时,须设置垫座或垫板。

(3)脚手架的连墙点(锚固点)、撑拉点和悬空挂(吊)点必须设置在能可靠地承受撑拉荷载的结构部位,必要时须进行结构验算,设置尽量不能影响后续施工,以防在后续施工中被人为拆除。

3.单排脚手架不适用于下列情况:

(1)墙体厚度小于或等于180mm;

(2)建筑物高度超过24m;

(3)空斗砖墙、加气块墙等轻质墙体;

(4)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小于或等于M1.0的砖墙。

4.安全防护

脚手架上的安全防护设施应能有效地提供安全防护,防止架上的物件发生滚落、滑落,防止发生人员坠落、滑倒、物体打击等。

(1)作业现场应设安全围护和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区域;对尚未形成或已失去稳定结构的脚手架部位加设临时支撑或其它可靠安全措施;在无可靠的安全带扣挂物时,应设安全带母线或挂设安全网;设置材料提上或吊下的设施,禁止投掷。

(2)脚手架的作业面的脚手板必须铺满并绑扎牢固,不得留有空隙和探头板,脚手板与墙面间的距离一般不大于20cm;作业面的外侧立面的防护设施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可采用立网、护栏、跳板防护。

(3)脚手架外侧临空(街)面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安全立网、竹跳板、蓬布等完全封闭,临空(街)面视具体情况设置安全通道,并搭设防护棚。

(4)贴近或穿过脚手架的人行和运输通道必须设置防护棚;上下脚手架有高度差的出入口应设踏步和护栏;脚手架的爬梯踏步在必要时采取防滑措施,爬梯须设置扶手。

(三)材料要求

1.钢管外径应为48~51mm,壁厚3~3.5mm,长度以4~6.5m和2.1~2.8m为宜,有严重锈蚀、弯曲、裂纹、损坏的不得使用。

2.扣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凡脆裂、变形、滑丝的不得使用。

3.钢制脚手板应采用厚2~3mm的3号钢钢板,以长度1.4~3.6m、宽度23~25cm、肋高5cm为宜,两端应有连接装置,板面有防滑孔,凡有裂纹、扭曲的不得使用。

4.铁丝:

8#~10#铁丝。

5.软梯用的绳子:

麻绳或棕绳,直径ф30以上,承载力满足要求。

6.严禁使用木架杆和木脚手板。

五、方案审查与搭设验收

(一)方案审查

1.施工单位编写完方案后内部进行审核确认,合格后报监理或业主进行审查确认。

2.火炬作业等高空作业的脚手架必须要经过业主安全部门批准。

(二)搭设验收

1.脚手架搭设完毕,架设作业班组首先按施工要求先进行全面自检,合格后通知项目部施工管理部门进行检查验收,并办理《脚手架使用许可证》,验收人员对验收结论要签字认可。

2.脚手架验收应随施工进度进行,实行工序验收制度。

脚手架的搭设分单元进行的,单元中每道工序完工后,必须经过现场施工技术人员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和下一单元施工。

25米以上的脚手架,应在搭设过程中随进度分段验收。

3.由业主、监理提供设计的脚手架和报请施工监理审批的脚手架,验收时必须请业主,监理派人参加验收,并对验收结论签字认可。

4.脚手架验收以设计和相关规定为依据,验收的主要内容有:

(1)脚手架的材料,构配件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脚手架的布置、立杆、横杆、剪刀撑、斜撑、间距,立杆垂直度等的偏差是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3)各杆件搭接和结构固定部分是否牢固,是否满足安全可靠要求。

(4)大型脚手架的避雷、接地等安全防护、保险装置是否有效。

(5)脚手架的基础处理、埋设是否正确和安全可靠。

(6)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5.脚手架检查验收的方法应按逐层、逐流水段进行。

并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