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检查的种类及目的.doc
《职业健康检查的种类及目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健康检查的种类及目的.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健康检查的种类及目的
职业健康监护是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对劳动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检查和连续的、动态的医学观察,记录职业接触史及健康变化,及时发现劳动者的职业性健康损害,评价劳动者健康变化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以保证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促进社会生产力及经济的发展。
职业健康监护属于职业卫生第二级预防的范畴,其重要内容是职业健康检查,此外还应和环境监测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健康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从而对劳动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动态监护。
职业性健康检查是职业性健康监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它通过医学检查的方法,发现职业人群中一些敏感个体存在的健康改变、早期检查出疑似职业病人(观察对象)、职业禁忌症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调离职业禁忌症者,以免遭受永久性损害,并通过群体健康影响范围和程度的观察间接起到环境监测作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
职业性健康检查的对象必须是在用人单位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
职业健康检查按其检查对象可分为如下四类:
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这是指用人单位应安排将从事接触某种或某些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人员,包括新招工进厂准备安排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从无害岗位准备调到有害作业岗位的作业人员、从甲种有害作业岗位准备调到乙种有害作业岗位的人员、从事某些特殊作业的人员(如高温作业,潜水作业等)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特别是要对该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相关项目进行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评价劳动者上岗前健康状况,鉴定是否有职业禁忌症,是否适合从事该工种作业,为劳动者上岗的岗位安排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为劳动者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之前健康状况建立基础数据。
2.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健康检查
这是指对已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人员,即目前已在有害作业岗位的作业人员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
在岗期间检查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可疑职业病患者或职业病患者,及时进行医疗观察、诊断、治疗、调换作业岗位、疗养等,防止职业病危害的发展。
早期发现有职业禁忌症的工人,以便及时调离或安排其他合适的工作;检出高危人群,作为重要监护对象并采取措施防止其他人员健康受损。
这类检查要根据劳动者所在工作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规律,选定重点检查项目,定期进行。
要对检查的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动态观察劳动者健康变化,结合工作场所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生物监测结果,评价劳动者的健康变化是否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及时发现疑似有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对象,判断劳动者是否适合继续从事该工种作业或需进一步观察治疗。
3.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这是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人在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包括从事有害作业的离休、退休、调离时的人员。
离岗时的健康检查,目的是了解劳动者的健康状况,评价劳动者健康变化是否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明确诊断,对职业病患者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待遇或赔偿。
对准备离岗从事职业病危害的工种或岗位的劳动者,根据其所在工作岗位或工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规律,选定重点检查项目进行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评价劳动者的健康是否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或是否患有职业病,以明确法律责任。
4.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
这是指在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人员进行的检查。
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确定该事故对作业人员的健康是否遭受损害,一旦发现急性职业病病人或观察对象,应立即抢救治疗和观察。
当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对遭受或可能遭受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依据检查结果,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或进行治疗,控制职业病危害的继续蔓延和发展。
另外,还有对职业病患者与观察对象(疑似职业病病人)的复查、康复和住院诊断观察。
包括经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的职业病病人;经职业病诊断机构认定的观察对象(疑似职业病病人);经健康监护筛检出的观察的阳性体征人员。
对职业病病人和观察对象进行健康检查,主要的目的是随时掌握他们的机体健康受损情况和病情的进展,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控制职业病的发展和合并症的发生,有效地保护职业病患者和观察对象的劳动能力与生活能力,延长他们的生存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