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异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医院异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异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异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市中医院异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1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情况1
1.2编制的依据与范围2
1.3项目概况2
1.4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
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必要性5
2.1项目提出背景5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6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内容8
3.1迁建规模8
3.2综合楼建设内容10
第四章场址与建设条件12
4.1建设地点12
4.2场址条件12
4.3施工条件14
第五章建设方案16
5.1编制依据16
5.2规划方案18
5.3建筑方案20
5.4装饰装修方案24
5.5结构方案28
5.6人防工程29
5.7建筑特征30
5.8医疗设备方案30
5.9公用工程方案32
5.10信息化方案39
5.11主要工程量及设备41
第六章节能节水43
6.1节能编制依据43
6.2节能设计方案43
6.3项目能耗计算45
6.4节能措施46
6.5节能效果47
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48
7.1迁建地点环境现状48
7.2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48
7.3治理方案48
7.4环境监测51
7.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52
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消防53
8.1安全卫生53
8.2消防55
第九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61
9.1组织机构61
9.2人力资源配置62
9.3培训62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64
10.1建设工期64
10.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64
10.3项目实施进度表(横线图)64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6
11.1编制依据66
11.2编制范围66
11.3投资估算编制基数及说明66
11.4项目总投资估算68
11.5融资方案69
第十二章财务评价70
12.1编制依据及说明70
12.2运营成本估算70
12.3财务评价结论71
第十三章社会评价73
13.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73
13.2项目与所在地区互适性分析73
13.3风险分析76
第十四章招标采购方案77
14.1招标编制依据77
14.2招标范围77
14.3招标方式77
第十五章研究结论与建议79
15.1结论79
15.2建议79
附图、附表、附件80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情况
1.1.1项目名称
××市中医院异地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
××市中医院
1.1.3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
×××
1.1.4项目建设性质
异地建设
1.1.5建设单位简介
××市中医院是一所具有五十年的发展历史,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
医院分东西两院和一个治疗中心,分别坐落于××市××区曙光路463号、二道区和顺二条48号和重庆路173号,医院总建筑面积21600m2,占地面积18300m2。
医院为三级甲等,共有床位555张。
设有内、外、妇、眼、骨伤、肛肠等10余个疗区及门诊专科,辅助业务科室30余个。
医院在职员工748人,其中初级职称172人,中级职称191人,高级职称116人。
1.1.6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市工程咨询服务中心
工程咨询资质编号:
工咨甲×××××××××××
1.2编制的依据与范围
1.2.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
2.《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3.《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建标〔2008〕97号)
4.《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2008〕164号)
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发改投资〔2006〕1325号)
6.《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与发展规划》
7.《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
8.《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国中医药发〔2009〕23号)》
9.《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04〕474号)
10.《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11.××市中医院与××市工程咨询服务中心签订的技术咨询合同
12.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数据、资料。
1.2.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
本可研报告对××市中医院异地建设的必要性及项目的建设规模与方案、投资估算等进行研究。
1.3项目概况
1、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在××市××区,原××市第四中学用地范围内,西至××路,东邻规划路,南至×××中学。
土地取得方式为划拨。
2、建设规模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504张床位;总用地面积24891m2;建筑规模47433m2。
3、实施进度
本项目建设期为25个月,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
4、项目投资、融资情况
本项目总投资21357.00万元。
本项目融资方案为:
①地方政府配套资金1200万元;
②申请国债资金1200万元;
③自筹16601.12万元。
1.4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建设规模
床位
504
2
规划指标
2.1
建筑面积
m2
47433
其中:
地上38823m2,地下8610m2(含人防3500m2)。
2.2
用地面积
m2
24891
2.3
绿化面积
m2
9143.4
2.4
容积率
1.52
2.5
绿地率
%
36.73
续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3
项目总投资
万元
21357.00
4
单位使用效益投资
万元/床位
39.60
元/m2
4446.54
5
单位功能运营成本
元/床位
10.13
元/m2
1137.50
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提出背景
1.医院现状
××市中医院是一所具有五十年的发展历史,分为东西两院和一个治疗中心,分别坐落于××市××区曙光路463号、二道区和顺二条48号和重庆路173号,医院总建筑面积21600m2,占地面积18300m2。
医院现有床位555张。
设有内、外、妇、眼、骨伤、肛肠等科室46个,其中门诊科室27个,医技科室6个,住院疗区11个,现有编制人员748人。
××市中医院作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省知名的中医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目前,××市中医院的医疗力量分散在三处,且受限于各处的实际条件,已不能再进行规模扩大,不便于集中技术力量进行医学攻关、科技研究,也不利于患者就诊。
(2)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现有的(急)门诊与社会发展和需求不相适应,满足不了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
更满足不了中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3)由于医院现有门诊、病房等功能分区不明显、布局不合理,因此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
(4)现有医院门诊楼为30年代的早期建筑,墙体保温差、不节能,给医院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同时原有建筑的房间布局十分不合理。
(5)由于来医院的患者逐年增加,同时带来医院外来车辆的增多,院内经常出现交通不畅,停车难等现象。
基于以上多种因素,要促进××市中医院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提高中医院医疗水平,实现××市卫生医疗事业发展整体目标,必须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把医院现有基础设施做大做强,从而满足中医院未来长远发展的需要。
因此,省、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卫生局及医院领导进行了多次的研究讨论,根据《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第十次)研究××急救中心、市中医院异地新建有关问题》,确定将原第四中学作为该项目的建设用地。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解决××市中医院功能分区不合理的需要。
由于医院现有门诊、病房、住院楼等功能分区不明显,常出现挂号难,找不到病房等现象,延误患者救治时间。
本项目的实施将建成功能分布合理的门诊大厅咨询台、电子指示牌、服务中心等。
为患者创造更舒适、更方便的就医环境。
同时对××区的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2.项目建设有利××市中医院布局和规划。
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市中医院内现有消防通道没有形成环形通道,不利于消防工作的进行。
一旦发生火情将带来巨大损失;近年来医院的患者逐年增加,在院内经常出现交通不畅,停车难等现象。
本项目在××区原××市第四中学的场址内建设,用地面积较为充足可以实现在院内形成消防通道,满足消防间距的要求。
在门诊住院楼的前侧和后侧留有停车位供患者和医院职工停车使用,使院内的交通方便管理。
3.项目建设是改善就医环境的需要。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现有的门诊与社会发展和需求不相适应,满足不了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
现有综合楼为砌体结构建筑,墙体保温差、不节能,给医院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原有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和使用功能及楼内的配套设施已经陈旧、老化,早已不能满足广大××市市民看病就医的需要。
项目的建设将彻底的改变人们对××市中医院那种原有的“老、破、旧”面貌的认识,项目将建成一座现代化、规范化、舒适化的崭新医院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市人民的面前。
为前来救诊患者提供更为舒适的就医环境。
通过以上对××市中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范围、能力及现状的分析,结合国家、省、市部门对医院建设的相关要求,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内容
××市中医院的技术力量和服务水平,在××省中医医院中处于领先水平,依据现有技术和新建成的综合楼医疗环境,可以为全市及部分外地患者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
3.1迁建规模
3.1.1中医药医疗事业概况
××地区内现有中医院有××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省中医院),××市中医院,××民族医院,××市××区、××区、二道区、双阳区、××区、××区中医院,××市、××县、××市、××市中医院等。
除××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市中医院外的其他中医特色医院规模均较小,所配置的医疗技术人员一般仅几十人。
3.1.2建设规模
本项目为××市中医院搬迁项目,将××市中医院东院、治疗中心部分搬迁至原××四中场址。
根据《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建标〔2008〕97号),按每千人口中医院床位为0.22~0.27张床位测算建设规模。
××地区人口为745.9万人,服务××地区以外人口按××地区人口的10%估算,则本项目服务区域人口数为820.49万人。
按每千人0.25张床位测算,则服务区域内共需2052张床位。
目前××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规模为1000张床位,××市中医院按剩余服务床位1052张的60%估算,则××市中医院规模为632张床位,日门(急)诊服务量为1750人次。
××市中医院现有床位555张,迁建后××市中医院将增加77张床位,达到632张床位的建设规模,即本项目规模504张床位,原××市中医院(西院)规模128张床位。
3.1.3建筑规模
1、一般功能用房
根据《中医医院建设标准》,每床位按84m2/床位计算,则本项目所需建筑面积为42337m2。
2、地下停车场
根据《××市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库)标准》(长规发〔2005〕75号),经初步测算,本项目需配建169个车位。
参考《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本项目高峰小时出行率为2226人次。
由于本项目用地范围所限,且车辆较多,车流量大,因此本项目地下建筑中部分设置为地下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建筑面积1600m2,可停放小型车辆50辆。
3、人防
根据相关规定,本项目需建设人防3500m2。
综上,根据以上分析,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本项目迁建规模为总建筑面积47437m2;受建筑模数控制,本项目实际建筑面积47433m2,符合《中医医院建设标准》等规范标准的规定。
3.2综合楼建设内容
本项目在原××四中场址内建设综合楼1座,及道路、绿化等配套工程,综合楼建设内容如下:
综合楼建筑面积一览表
序号
功能用房
建筑面积(m2)
比例
备注
一
地上
38823
81.85%
1
急诊部
1355
2.86%
2
门诊部
7832
16.51%
3
住院部
15030
31.69%
4
医技科室
6774
14.28%
5
药剂科室
3514
7.41%
6
保障系统
1693
3.57%
7
行政管理
1566
3.30%
8
生活服务
1058
2.23%
二
地下
8610
18.15%
9
生活及保障用房
3514
7.41%
10
车库
1596
3.36%
11
人防
3500
7.38%
合计
47433
100.00%
综合楼建设内容一览表
序号
功能用房
功能用房组成
备注
1
急诊部
内科诊室、外科诊室、骨科诊室、中医治疗室、留观室、抢救室、输液室、治疗室、医护休息室、办公室、护士站、收费室、挂号室、药房、化验室、放射室等。
2
门诊部
①科诊室、外科诊室、皮肤诊室、眼科诊室、耳鼻咽喉诊室、口腔诊室、肿瘤诊室、骨伤科诊室、肛肠诊室、老年病诊室、针灸诊疗室、推拿诊疗室、康复诊室、门诊治疗室、中心输液室、中医换药室、体检中心等。
②感染性疾病科(诊室、挂号、收费、化验、放射、药房)等。
3
住院部
住院病房、产房等。
4
医技科室
检验科、血库、放射科、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手术室、病理科、供应室、营养部(含营养食堂)、医疗设备科、中心供氧站、核医学科、介入室、核磁共振室、办公室、休息室等。
5
药剂科室
中药饮片库房、西药库房、中药调剂室、西药调剂室、临方炮制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门诊药房、住院药房、中药煎药室、办公室、休息室等。
6
保障系统
锅炉房、配电室、太平间、洗衣房、总务库房、通讯机房、设备机房、传达室、总务修理等。
7
行政管理
办公室、计算机房、图书室、档案室等。
8
生活服务
职工食堂、浴室等。
9
大型医疗设备
磁共振成像装置(MRI)、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腔镜、直接数字X线成像装置(DR)、500MA数字胃肠机等。
第四章场址与建设条件
4.1建设地点
××市中医院已取得本项目《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市××区,原××市第四中学用地范围内,西至××路,东邻规划路,南至×××中学。
根据××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办理规划手续的函》,本项目用地面积24891m2,土地取得方式为划拨。
4.2场址条件
(一)地形、地貌条件
××城区位于东部山地向西部平原过渡的台地上。
地势东高西低,地貌由台地和平原组成。
其中,台地占70%、平原占30%。
不同的地貌类型对城市建设起着不同的制约作用。
(二)气象
年平均气压986.6mmba
全年平均气温4.9℃
极端最高温度38℃
极端最低温度-36.5℃
最热月平均湿度79%
年平均相对湿度66%
全年总降雨量610.8mm
最大积雪厚度180mm
主导风向西南风
全年平均风速4.3m/s
(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市属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吉黑褶皱系松辽拗陷的东部边缘,市区的地表水,较大的河流为第二松花江的支流,也是饮马河的支流—伊通河及其支流—新开河等。
本项目参考的附近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如下:
1、场地地形地貌条件
场地地貌形态属于波状台地,高差变化较小,地势平坦,高差在0.48m左右。
2、地层、地层结构及岩土性质描述
场地各岩土层,自上而下分层如下:
①杂填土:
黑色,由建筑垃圾、炉渣及粘性土组成,稍湿,稍密状态。
层厚:
1.30~2.70米;
②粉质粘土:
:
褐黄色,褐黄色,含铁锰质结核。
压缩性中等,稍有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湿,可塑。
层厚:
0.60~2.00米;
③粉质粘土:
褐黄色,压缩性中等,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湿,软塑。
层厚:
3.90~6.30米。
分布均匀。
④粉质粘土:
褐黄色,含铁锰质结核。
压缩性中等,稍有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湿,可塑。
层厚:
0.80~3.00米;
⑤粉质粘土:
褐黄色,含大量铁锰质结核。
压缩性中等,无摇振反应,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稍湿,硬塑。
最大控制层厚:
4.60米。
3、场区水文地质条件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T=0.35s。
建场地类别为II类。
勘察期间建筑场区内地下水位埋深在1.40~3.30米,随地势有一定的坡降,主要为粘性土层中的潜水,粉质粘土的渗透系数K=0.1m/d;粘土渗透系数K=0.05m/d;
勘察时为枯水季节,抗浮及防水水位按现水位抬高1.50米考虑;
场区附近无明显污染源,根据地区经验,不考虑地下水及对混凝土和钢筋的侵蚀性。
地下水位埋深1.50~2.80m,场区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及径流补给,水位随季节变化。
4.3施工条件
(一)社会环境条件
本项目建设区域附近没有大型工业企业,周边规划均为公共设施用地,社会环境良好。
(二)交通运输条件
本项目建场址西侧为××路,东侧为规划路,据××火车站仅1km左右,有多条公交线路由场址通过,运输便利。
(三)公用设施条件
1、供电条件
本项目所需供电电源引自××路,在建筑物地下设变电室。
2、供、排水条件
供水引自市政道路××路供水管。
雨水采用自然排放,经场区道路汇集后排入××路DN1000市政雨水管网中;污水经医疗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入××路市政污水干管;
3、通讯广电接收条件
由场址××路现有主干网络上接入。
4、供热条件
供热由××路引入,规划该条道路供热管径为DN500。
热源为热电一厂集中供热锅炉房。
5、征地拆迁条件
本项目所需用地已规划为医疗设施用地,原××四中已与××十二中合并为××市养正高中,已另择新址建设完成。
6、综述
本项目周边公共设施齐备、市政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施工条件较好,施工用水、用电可直接引自市政管线,能够保证项目建设需要。
第五章建设方案
5.1编制依据
(一)建筑、结构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修订版);
××省地方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2/T436-2006)。
(二)公用工程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内给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6-200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供配电设计系统规范》(GB50052-95);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JGJ50057-94)。
(三)信息化工程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00);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通信机房静电防护通则》(YD/TT54-95);
《计算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GB6650-86);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办法》(GB16796-199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GB4943-95)。
5.2规划方案
5.2.1建筑布置
医院建筑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展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与环境高度融合的思想。
建筑空间组织充分考虑到人的活动需求,创造人性化的、不同层次的空间,为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就医场所。
医院建筑设于场址中部,建筑物前辅以广场、绿地,与场址西侧的医院入口相对。
建筑物内各功能区功能齐全、联系便捷、医疗与保障分区明确,联系方便,构成空间丰富的医疗建筑,为住院病人提供舒适、优美的住院环境,病人能有最迅速、最方便的看病。
5.2.2交通运输
总体规划中,采用规整的路网结构辅以环道(兼作消防通道),体现了现代医院的严谨高效和人性化。
路网形态布局则顺应了建筑群中各单体的定位,医院环道使相关的人流线,物流线尽可能缩短,达到通畅,便捷的目的。
参考《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本项目出行率按门诊部分300人次/万m2,住院部按3人次/床位计算,则本项目小时高峰出行率为2187人次。
场区内铺设道路及停车场面积约7350m2,其中道路面积约3600m2,道路宽度7m;地上临时停车场面积约3750m2,可停放车辆150辆。
为便于日常维护,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由于此道路行驶车辆多为小型车,荷载较小,因此设计路面总厚度为40cm,初步确定其结构如下:
沥青混凝土面层:
5cm;
基层:
20cm二灰碎石10:
20:
70;
垫层:
15cm白灰土10:
90。
在场区四周修建通透式围墙,共长580m,在场区四周各设出入口,其中西侧为出入口。
5.2.3环境绿化
环境设计布局上采用传统的自然的风景式造园与西方的规整的整形式园林相结合,营造出优美、温馨的环境。
在综合楼前后基本保持现状以现代造园为主,绿化采用几何式、规整式的布局,在园林中引入直线与曲线,让自然与规整相融合。
入口区及病房区设置喷泉及水庭形成活水环境,以此为中心,采用花坛、铺地、草坪、雕塑小品等造园手法,创造一个宜人的室外环境。
在场址大门及建筑物之间设置中医药元素的雕塑、景观。
本项目场区总绿化面积9143.4m2,绿化率36.73%。
主要是沿建筑物和道路周围植草、植树。
5.2.4规划指标
总平面指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经济指标
规划控制
指标
备注
1
用地面积
m2
24891
24981
2
建筑面积
m2
47433
其中:
地上37800m2,地下6729m2(含人防1716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