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本教案设计.docx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本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本教案设计.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本教案设计
一、教材知识体系: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共8个单元,属世界现代史的范畴。
世界现代史是指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直至当今,将近100年的世界历史,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标志分为两个历史时期:
其中,1917——1945年是社会主义国家兴起和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竞争的时期;1945年至今为世界现代史第二个时期,又称当代世界史时期,它以美苏两极对抗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出现与发展为主要特征。
后四个单元大体上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二、单元知识体系与教学要点分析
1、基本线索:
综观世界现代史,有四大基本线索:
一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到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与扩大再到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二是资本主义在各种因素的冲击下不断调整、发展;三是社会主义力量与资本主义势力之间的长期对抗,以及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四是在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打击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崩溃。
2、具体知识脉络与要点分析: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主要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斯大林模式”的长期束缚之下,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衰败,加之各国改革的失败,西方“和平演变”攻势和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主要讲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第三世界各国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而且把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巴以问题写入了教材;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为了进一步称霸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政策,甚至进行局部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苏联为了取得同美国同等的霸权地位,也推行对外称霸的政策,古巴导弹危机是双方正面较量的开始,1979年侵略阿富汗把这一政策推向了极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长达三十多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和多极化趋势;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第八单元是一个现代文化的专题——“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主要阐述了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世界性科技革命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机遇与竞争;关于文学的发展,主要讲述了20世纪欧美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现代美术主要介绍了欧美现代派艺术的集大成者——毕加索及其成就;现代音乐和电影则重点介绍了爵士乐和好莱坞。
三、单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本单元基本的历史知识;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此外还有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再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养成独立搜集学习资料并能够初步处理的独立学习意识和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础上,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学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学生的很多理念与想法是世俗化的、比较浅薄的,通过我们的牵引和指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使其逐步走上正确的轨道;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教学目标
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掌握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初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历史发展的进程,让学生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如何?
2.俄国原先是协约国成员,为什么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
3.教师指出:
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
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所以说十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
十月革命如何取得胜利?
它怎样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3.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
4.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其历史意义如何?
6.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新时代的曙光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A、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
一战灾难
→
二月革命
<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执行反人民政策)
<
继续进行世界大战遭惨败
>
十月革命
屠杀和平示威的反战民众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布尔什维克党)
<
革命群众拥护列宁
列宁确定武装起义方针
B、教师归纳: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
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
4、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
名称
时间
性质
革命任务
结果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沙皇统治
两个政权并存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
无产阶级革命
推翻临时政府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5、运用动态地图演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经过,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
A、.起义总指挥部:
斯莫尔尼宫
B、起义信号: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
C、起义胜利:
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6、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7、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有什么不同?
(果断退出世界大战,坚决维护民众的政治经济利益)
8、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十月革命胜利后,不甘失败的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为了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经济力量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为什么说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中国当年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
课堂小结
本课讲述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史实。
这场革命既对当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对以后的世界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许多国家就是在这种精神的带领下,走上来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要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深刻理解“十月革命”带给世界的重大影响。
板书设计:
第1课俄国的十月革命
一、新时代的曙光
1.二月革命
2.十月革命
3.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4.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政策
5.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后记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教学目标
掌握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时间、内容及历史作用;掌握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了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符合当时苏俄的国情。
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引导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客观的评价“斯大林模式”。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播放《大国崛起》视频和阅读保尔的名言,展现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伟大情操。
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
2、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
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
1、列宁为什么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
怎样评价这个政策?
2、苏联是怎样成立的?
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
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
如何评价这种体制的利与弊?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列宁曾说: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A、“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
B、.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C、.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2、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
那时的4个加盟共和国在地图上什么位置?
后来共有几个加盟共和国?
3、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
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苏联怎样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2、苏联的工业化与英国的工业化相比,有哪些显著的不同点?
项目
时间
开始时的重点部门
社会制度
经济体制
资金来源
英国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
轻工业(棉纺织)
资本主义
自由竞争
殖民掠夺、举借外债
苏联
1928年
到1937年
重工业
社会主义
高度集中的计划建设
运用行政手段高积累多投资
教师指出:
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很快,具有后来居上的显著特征。
其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但是国民生产总值平均计算到个人,仍然落后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相对迟缓,民众的不满情绪就很容易被敌对势力所利用。
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
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
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A、“苏联的办法”指什么?
B、这些办法在客观上产生了哪些弊端?
4、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A、“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
(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
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列宁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
B、“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
C、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D、这个模式形成的背景如何?
当时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领导国家的权力需要集中起来,才能有效对付外部的挑战。
同时由于当时苏联的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比较容易产生个人崇拜,导致个人专断。
E、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了我们什么教训?
课堂小结:
本课讲述的是苏俄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政权,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
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他们的探索精神是值得每个国家学习的。
同时,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要从中吸取教训,借鉴经验,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那么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新经济政策
2、苏联的成立
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主宰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和内容、凡尔赛体系的构成和作用。
国际联盟的建立、华盛顿会议的背景。
《九国公约》的签订、主要内容和作用。
通过揭示美、英、法等国在巴黎和会上为重新瓜分世界而相互争夺的情况,培养学生从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地位分析帝国主义外交政策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掠夺性条约。
凡尔赛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教学重点《凡尔赛和约》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
教学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如何?
结果怎样?
2、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帝国主义列强‘安排’战后世界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4、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安排’战后世界的?
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
1、为什么说巴黎和会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
2、《凡尔赛和约》有哪些主要规定?
根据和约建立了什么样的国际组织?
3、“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
4、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召开了巴黎和会,为什么还要召开华盛顿会议呢?
5、为什么说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6、“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
7、怎样理解和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战后的“新秩序”
1、为什么说巴黎和会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
A、巴黎和会是怎样召开的?
B、原先参加大战的国家在会议上的地位有什么区别?
C、在“福煦车厢”里发生过的“换位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
德国不甘心于《凡尔赛和约》的制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法国实施了报复。
这说明巴黎和会处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关系时,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D、美国一位当代历史学家说道:
“Asthevictoriouspowersdividedupthecolonialterritoriesofthedefeatedpowers,theydevelopedanewrationale.[战胜国在瓜分战败国殖民地的同时,创造出殖民统治的新理论。
]这句话反映出《凡尔赛和约》是怎样处置德国海外殖民地的?
E、巴黎和会所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为什么会引发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
2、怎样区别《凡尔赛和约》与“凡尔赛体系”?
A、《凡尔赛和约》是巴黎和会上战胜国集团同德国签订的条约;
B、“凡尔赛体系”是1919~1920年,协约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之后,又分别同奥、匈、土、保签订了一系列和约,由这些和约构成的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被称作凡尔赛体系。
首先,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德、奥、匈、保、土五国的疆界因割让而缩小,原俄罗斯、德意志、奥匈三大帝国统治下的中欧和东南欧地区新成立了一批独立国家;其次,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亚统治的新秩序,奥斯曼帝国已经解体,它原先统治的阿拉伯地区,在委任统治的名义下成为英法的殖民地;最后,凡尔赛体系还确立了帝国主义在非洲统治的新秩序,英、法等国瓜分了原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
3、根据17页“动脑筋”:
他们为什么这么说?
A、女——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消息后说: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
B、.男——列宁说: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关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
C、提示——因为依靠《凡尔赛和约》所建立的一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是极不稳固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4、根据《凡尔赛和约》建立了什么样的国际组织?
二、对亚太地区的“安排”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召开了巴黎和会,为什么还要召开华盛顿会议呢?
2、毛泽东为什么说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
4、怎样理解和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课堂小结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这次会议,形成了帝国主义列强重新分割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但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不但没有消除,反而出现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德国和法国、美日之间的矛盾。
因此,该体系不可能维持下去,并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板书设计: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背景:
时间、地点:
巴黎和会操纵国:
结果
背景:
时间、地点:
华盛顿会议国家
结果
教学后记
第4课经济大危机
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地点、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作用。
能够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教学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学难点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和《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
有何影响?
(
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
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
2、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
3、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
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4、罗斯福怎样当选为美国总统?
他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
5、“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做?
除此之外,还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目的是什么?
6、“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如何?
对你有什么启示?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繁荣”及其崩溃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
2、后来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
3、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
(展示插图,辅助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综合)
A、标志:
美国股票价格连续暴跌,影响了金融、农、工、商业等各个部门,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B、.特点:
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C、灾难:
一是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
二是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
4、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
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二、罗斯福新政(演示相关图片等资料,辅助学生讨论分析、评价人物)
1、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他也鼓励美国人民:
“Theonlythingwehavetofearisfearitself——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根据这些话,你觉得罗斯福怎样当选为美国总统?
A、形势需要: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产阶级必须寻找出路。
B、个人魅力:
知识渊博、口才出众,克服危机的决心大、办法多,身残志坚、不屈不挠、众望所归。
2、罗斯福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做?
4、除了调整工业之外,罗斯福还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目的是什么?
5、“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如何?
对你有什么启示?
A、效果:
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罗斯福新政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但它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痼疾。
B、启示:
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板书设计:
第4课经济大危机
一、“繁荣”及其崩溃
1、“繁荣”的表现
2、经济大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教学后记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教学目标
了解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集内外政策,知道德国“国会纵火案”和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史实。
通过对“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的思考,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法西斯势力的恐怖统治给世界和平造成严重的威胁,从而懂得和平来之不易的道理,并立志争当维护未来世界和平的使者。
教学重点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教学难点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1、经济危机发生的年代、标志、特点、影响各是什么?
教师指出:
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历史特点不同,政治经济条件不同,因此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也不同。
美国总统罗斯福为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通过实行“新政”摆脱了危机;德、意、日则先后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
1、“纳粹”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它是“法西斯”势力?
2、希特勒怎样在德国建立起法西斯政权?
这个政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
3、意大利和日本怎样出现法西斯政权?
也造成了哪些灾难?
4、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时间、重要人物、标志性事件有何不同?
它们在建立背景和历史影响方面具有哪些共同之处?
5、轴心国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产生哪些影响?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纳粹政权的建立
1、“纳粹”是什么意思?
纳粹党命名的目的何在?
“纳粹”是德文“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简称。
这个党用“纳粹”来命名,是因为当时德国主要民族日尔曼人对一战战败而遭受宰割的屈辱普遍不满;广大人民群众正遭受经济大危机的祸害,所以普遍对现状不满而向往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