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2章习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26455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4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2章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2章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2章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2章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2章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2章习题.docx

《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2章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2章习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2章习题.docx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习题

血糖平衡

体温调节

激素与酶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

水盐平衡

(2)神经调节:

①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传出神经→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②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传出神经→主动饮水。

A.感受器: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B.神经中枢:

下丘脑;渴觉中枢:

大脑皮层。

C.效应器:

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和垂体后叶。

(3)体液调节:

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

A.激素名称:

抗利尿激素;分泌部位:

下丘脑神经细胞;释放部位:

垂体后叶。

B.靶器官:

肾小管、集合管。

C.作用:

加强对水分重吸收。

D.结果:

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4)通过图中“+”“-”的相应变化,可以看出水盐平衡调节的机制也为负反馈调节。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多种免疫细胞

抗原≠抗体

①抗体具有专一性,一定的抗体只能与某一特定抗原结合,进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②抗原既可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也可来自体内衰老病变的组织细胞。

常见的如病菌、病毒、疫苗、移植器官、癌细胞等。

③进入人体的弹片因不具特异性,不能作为抗原。

④抗体属分泌蛋白,与其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四种。

特别提醒:

(1)“吞噬细胞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

(2)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关于兴奋的传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B.电流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D.突触小体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2.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具有直接控制四肢反射活动的能力

B.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C.大脑皮层S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3.手碰到针尖后,会发生缩手反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先感到疼痛后缩手

B.先缩手后感到疼痛

C.缩手和痛感同时发生

D.此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4.下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  )

5.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6.可以与突触小体共同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  )

①同一神经元的树突 ②其他神经元的树突 ③同一神经元的细胞体 ④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 ⑤骨骼肌细胞 ⑥心肌细胞

A.①③B.②④

C.①③⑤⑥D.②④⑤⑥

7.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M)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有关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钾离子内流

B.适当降低溶液M的钠离子浓度,静息电位值会因为细胞外钠离子浓度的降低而降低

C.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D.突触受到动作电位的刺激会释放出钠离子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8.(多选)下图是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神经元兴奋时,将④中的物质释放到⑤中的方式是胞吐

B.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出现方向相反的2次偏转

C.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相接触形成突触

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质后,一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9.(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脑中的神经中枢是相互独立地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

B.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也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

C.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D.语言功能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包括听、写、读、说

10.如下图中为突触的结构,并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

据图回答:

(1)上图示的结构涉及____个神经元,含有____个突触。

(2)如果B受到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

由此判断A、B释放递质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合成的递质,经过________加工,形成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反应。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这种细胞膜外结构称为____________。

(4)如上图,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____次,如刺激c点,则偏转____次。

11.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O”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

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_____。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

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__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

图丙中虚线框内共有突触____个。

(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____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____________融合,通过A细胞的_____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

(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1.(2015·肇庆期末)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B.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

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

D.要证明胰液分泌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2.下列关于血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糖来源增加,去向减少,则引起血糖升高

B.血糖来源减少,去向增加,则引起血糖降低

C.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

D.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

3.(2015·云浮检测)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B.胰岛A细胞和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C.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D.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4.下列关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3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D.促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甲状腺的活动

5.给某只发育迟缓的小白鼠注射生长激素后,发育状况并没能改变,该小鼠体内可能发生病变的腺体和缺乏的激素是(  )

A.垂体和生长激素 B.胰岛和胰岛素

C.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 D.肾上腺和肾上腺激素

6.下图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

K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激素①只作用于垂体

B.激素③只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C.寒冷情况下,激素①分泌量增加,导致激素②与激素③分泌量增加

D.摄入碘不足时,激素③分泌量减少,导致激素①与激素②分泌量增加

7.(多选)下图为动物的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激素X是促性腺激素,激素Y为雌性激素

B.激素Y到达靶细胞后,其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C.该生理过程中不存在反馈调节

D.长期注射激素Y会导致性腺衰退

8.(多选)下图是反馈调节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当人体受到寒冷或惊吓刺激后,图中的下丘脑、垂体、腺体分泌的激素可能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B.当受下丘脑和垂体调节的腺体分泌的激素浓度过高时,通过①→③→④→⑥使其浓度降低

C.当受下丘脑和垂体调节的腺体分泌的激素浓度过低时,通过②→③→④→⑤使其浓度升高

D.垂体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所以它是内分泌腺的枢纽

9.选取健康大鼠,持续电刺激支配其胰岛的副交感神经,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浓度,结果如图,请回答:

(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别由________细胞和______细胞分泌,它们的化学本质都是________。

(2)开始刺激后,血糖浓度将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胰岛素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

若要证实该结论,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________,通过检测注射前后期周围血液中__________的浓度变化来确定。

10.某同学为研究甲状腺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将若干只未成年小鼠分为2组;

甲组:

不切除甲状腺(假手术) 乙组:

切除甲状腺

②实验开始时和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耗氧量和体长,并记录。

③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要求与说明:

假手术指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耗氧量用单位时间的氧气消耗量表示;实验持续时间合适;实验条件均适宜。

请回答:

(1)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在以下坐标系中用耗氧量和体长变化的示意曲线表示):

(3)分析与讨论。

①用耗氧量作为检测指标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切除甲状腺后,小鼠体长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分组时,还可增设丙组作为实验组,丙组:

______________。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例1(2015·汕尾期末)当科考队员登上南极“冰盖之巅”时,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B.①④⑤

C.②③⑤D.③④⑤

1.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况时,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并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  )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

2.(2014·许昌期末)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产热是神经调节,散热是体液调节

B.人处在寒冷环境中,靠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C.人处在炎热环境中,不能减少产热,只有依靠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D.产热来源于组织、器官细胞呼吸

3.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4.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C.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5.当我们感到口渴时(  )

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增强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弱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弱

6.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跳加快,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

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

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7.(多选)(2015·云浮高二检测)如图所示,将20℃恒温下的四只小动物(产热量相等)同时分别置于恒温15℃、25℃条件下一小段时间,在改变温度的这段时间里,预测它们的耗氧量、产(散)热量变化情况(假设20℃条件下四只小动物代谢水平相同)。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产热量>丙的产热量

B.乙的耗氧量<丁的耗氧量

C.甲的产热量=甲的散热量

D.丙的产热量=丙的散热量

8.(多选)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很少,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B.激素既不组成细胞成分,又不提供能量

C.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不发生变化

D.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多少,要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

9.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部分调节机制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

(2)当健康人处于38℃的环境时,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渗透压。

①此时,体内温度调节的主要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此时人体渗透压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对A的调节效应是______A的活动,此种调节方式在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中广泛存在,其意义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5·汕头高二检测)根据人体调节产热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TRH是____________(激素),B是______________(激素)。

(2)寒冷环境中A和B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______,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血液中A有增加趋势是,TRH和TSH的分泌量将______;这种调节属于______调节。

(4)人在寒冷环境中,若穿衣太少,会出现X产热,这时机体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使产生的热量成倍地增加。

(5)由下丘脑到B发挥作用,其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节 免疫调节

1.(2015·潮州期末)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和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B.胃液呈强酸性,能抑制、杀死细菌和服用小儿麻痹糖丸

C.吞噬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

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的屏障作用均对多种病原体具有预防作用

2.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既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能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下列有关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往往需要借助T细胞来传递

②病毒进入细胞之前,常由体液免疫降低病毒的感染力

③在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后,常需要抗体来协助消灭抗原

④体液免疫针对细菌病原体,细胞免疫针对病毒病原体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下列不全属于免疫系统的一组是(  )

A.淋巴结、吞噬细胞、溶菌酶  B.肾脏、淋巴细胞、淋巴因子

C.骨髓、扁桃体、胸腺  D.抗体、B细胞、T细胞

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5.(2015·梅州期末)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HIV侵入人体对⑤⑥尤其是⑤有破坏作用

D.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

6.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的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

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整个过程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

7.(多选)某种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相关免疫细胞发挥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暴露其特有的抗原

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阻止内环境中病毒的扩散

C.病毒侵入细胞后,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

D.同种感冒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

8.(多选)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C.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D.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9.下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a、b、c表示细胞。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_____免疫,图中b细胞在人体内可以来自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__。

(填字母)

(3)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物质d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病。

(4)当抗原经过⑤⑥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多、速度快,与合成与分泌d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5·汕头检测)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1)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个)。

如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免疫细胞,⑧和⑨表示免疫分子。

(2)以下不属于第1道免疫防线的是____。

A.溶酶体B.汗液

C.口腔黏膜D.胃酸

(3)图中细胞①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4)图中②和④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⑧和⑨分别表示______和____________。

(5)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侵入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习题答案详解

1.1解析:

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且在膜外为从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而膜内则相反,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由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

答案:

D

1.2解析:

大脑皮层直接控制人体的低级中枢进而控制四肢的反射活动;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单向传递;大脑皮层言语区(S区)发生障碍会使患者不能讲话。

答案:

D

1.3解析:

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属于低级神经活动,神经中枢在脊髓,神经冲动的传递通过反射弧完成。

缩手反射产生的神经冲动经脊髓上行传导束传导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因路径长,所以痛觉产生晚。

答案:

B

1.4解析:

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所以,当神经纤维的中段受电流刺激时,神经冲动同时向相反的两方向传导,但只有向轴突一端传导的冲动,可经过突触,继续将冲动传递下去,向神经元树突一端传导的冲动,在到达端点时,就停止传导而消失。

答案:

D

1.5解析:

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这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电位(内负外正),而不是零电位;突触小体完成的信号是电信号→化学信号;据递质不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答案:

A

1.6解析:

突触前膜由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的膜组成,而突触后膜则必须是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细胞体或者是组成效应器的肌肉细胞或腺体。

答案:

D

1.7解析:

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明显比膜外低。

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A错误。

K+外流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推动K+外流的动力是膜内外K+浓度差,与细胞膜内外Na+的浓度无关,B错误。

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即动作电位,C正确。

突触受到动作电位刺激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就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D错误。

答案:

C

1.8解析: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电位变化的过程,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出现方向相反的2次偏转。

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相接触形成突触。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质后,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突触小泡中的物质释放到突触间隙要通过胞吐作用。

答案:

ABC

1.9解析:

大脑皮层是人的高级神经中枢,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

答案:

BCD

1.10解析:

(1)从图中所绘可得知图共含3个神经元细胞,两个神经元接触部分构成突触。

(2)B受刺激后可释放出递质使C兴奋,若A同时受刺激,则A释放的递质抑制了B递质的释放,故C不会兴奋。

所以B的递质属于兴奋性递质,A的则属于抑制性递质。

(3)递质是由高尔基体加工并“分泌”出去。

受体成分为蛋白质,在细胞膜上与多糖共同构成糖蛋白。

(4)b点受刺激B可产生局部电流通过a导线传到d点,电流计指针偏转一次,随后B释放的递质到达C,使C兴奋,并产生局部电流,可由d到a,使指针再次偏转。

c点受刺激后由于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到后膜,因此指针只会偏转1次。

答案:

(1)3 2

(2)抑制性(递质) 兴奋性(递质)

(3)高尔基体 糖蛋白(蛋白质) 糖被

(4)2 1

1.11解析:

(1)图甲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乙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图甲中f为感受器,d为突触。

乙图中B为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兴奋在突触间进行传递需要神经递质作为媒介。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3)图丙中②是传入神经,①是感受器,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

(4)(5)神经递质的释放是由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