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模式研究.docx
《成长型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长型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模式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长型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模式研究
息化建设。
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可以及时进行调整,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调整后期的项目。
与那些同时实施多项信息化项目的大企业相比,分步骤实施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灵活性,同时也可避免因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某一处出现问题而导致整个信息化项目失败的危险。
二、成长型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浙江省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评价方法,即ZJGEP评价法指标体系,包括六大方面指标体系:
发展状况、盈利水平、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行业成长性和定性指标(企业战略、企业管理、企业信用、产品创优、出口创汇和环境保护等)对成长性企业进行综合评价。
依据ZJGEP评价指标,属于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浙江广扬建设有限公司、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群升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步阳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青年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金华中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也都迫切感受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都希望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但收效甚微。
很多企业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网站,但有网站并不表示就是信息化,很多网站只是有一个简单的网站展示一下企业的最基本信息,不能在网站上下订单,也不能进行其他的交互活动;还有些企业包括浙江广扬建设有限公司甚至还没有自己独立的企业网站,只是在别的网站上做一些企业推广的简单活动。
通过这些企业的调查结果反映成长型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水平,这些企业在近几年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以下特征:
1.管理水平低
目前,成长型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企业管理层的知识结构不适合信息时代的要求。
许多企业的管理模式单一,这样的管理模式偏重于生产、人员、后勤的管理,而不重视市场信息管理。
企业管理层人员在管理观念上,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没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管理是管理理念上的根本变革,而只是要求专家按照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计算机”化改造,结果造成一种信息化的假象,致使“信息化”走向了误区。
2.信息化需求不明确
企业一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摸不着头绪,不知道自己的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哪些功能,不明确信息化建设到底能给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办公做哪些事情、有什么作用。
这就必然阴碍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
3.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
信息化应用效果是建立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上的,严谨的作业流程、规范的数据资料是信息化成功的关键。
但成长型中小企业由于管理还未完全成型、对市场变动的适应能力弱、业务流程经常变动、人员变动大等普遍存在,往往造成数字不实、账目不清、信息混乱等现象,为信息化成功实施带来困难。
4.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合理
一方面,成长型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得到的政府扶持较少,基本上要靠企业经营利润来进行投入,信息化投入存在较大的缺口;另一方面,从现有信息化的投入结构来看,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技术轻管理”和“重建设轻维护更新”等倾向和误区。
5.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
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往往来源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自发需求,不同部门对信息化的需求和目标各不相同,由于缺乏统筹管理和整体规划,各部门往往立足本身业务需要各自为阵,零星采购信息化产品,独立实施,造成系统之间不能集成、编码不统一、信息资源无法共享,“信息化孤岛”现象严重,信息化的集成效益无法显现。
6.信息产品缺乏
在信息产品方面,专门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还比较少,而且价格高,产品不成熟,产品质量有待规范化。
尤其是针对特定行业量身定做的方案很少,很难想象制鞋厂的信息化方案会同食品厂的信息化方案一模一样。
当然还有一些宏观环境的因素,比如缺乏企业信息化的统一规划、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等,这些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也产生比较重大的影响。
因此,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三、成长型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的优缺点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采用比较多的定制开发模式与购买模式、ASP模式和SaaS模式。
1.定制开发模式
定制开发模式通常采取模拟现有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不会改变现行经营管理,或变动较少,故实施难度相对较小;定制模式涉及的要素、环节过多,不仅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及业务流程有关,与应用服务提供商的技术水准及力量也有非常大的关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整个项目的风险较大。
综上所述,定制开发模式其优点主要是“一把手工程”较易到位,企业内部对管理重视和管理创新的认识较易统一,各种阻力及消极因素较易消除,所建的信息化系统与企业传统的管理实践结合较好。
但因存在实际应用、技术及实施风险以及实施周期等诸多不明确因素,应用在小型的、功能明确且不涉及管理模式调整变动的信息系统中较为可行;另一方面,由于应用服务提供商的能力,对企业管理制度的了解以及管理认知上的差距,定制开发模式仅仅只能满足于简单的模拟企业现有管理模式,无法或没有将现代管理规范加人到信息系统中,这也是定制开发模式最大的弱点。
定制开发模式涉及的要素、环节过多,其应用效果取决于企业自身和软件供应商的技术水准和力量以及对项目目的、需求等诸多要素的理解,通常情况下,必须等到整个项目开发完毕后,才能切实了解所开发的各个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故建议必须选择大中型软件公司,可完全根据企业的具体经营管理模式、业务流程进行全方位或模块的定制开发,能满足企业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
2.购买模式
购买模式,通过对商品化软件系统的试用以及对该软件系统已有模块的组合、重建,即可预估其实际使用效果,即在实际业务流程进行调整之前,通过软件模拟调整的流程,对该流程进行初步校验,较为实用方便。
购买模式的应用成功率取决于所购买的商品化软件系统,根据统计资料和应用情况分析,小型软件系统,如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其应用成功概率高于90%,甚至可能会完全成功,而大型软件系统,因较为复杂,应用成功概率略低一些,约为70%一80%。
购买模式要成功的实施,都会涉及到企业的整个管理体系、制度和规范,必然会触及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非常敏感的组织结构、管理体系,难度肯定大。
购买模式与定制模式相比,少了编程、调试等容易产生差错的环节,通过对所购买的软件系统已有模块的组合、重建,即可完成构建整个系统的工作,所需的环节相对较少,风险也较小。
购买模式能通过所购置的应用软件系统,为企业带来先进的现代管理制度,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所建的信息化系统具有起点高、见效快、易升级等明显优势;企业在与应用服务提供商的合作过程中,形成并保持长期的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由于所建的信息化系统与企业传统的管理实践存在一定的差异,易形成各种阻力及消极因素,磨合期较长。
3.ASP模式
ApplicationServiceProvider,(简称ASP)即应用服务提供商,其通过互联网,采用租赁形式为用户提供IT应用与服务。
ASP服务的对象适合于业务量不大、数据存储不多、业务处理频度不高,但要求服务对象是服务种类比较齐全的成长型中小企业。
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SP服务平台提供了信息化建设必备的大型计算机设备、网络互联、路由设备以及软件应用系统等,节省了大量的企业资金,有效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
ASP的统一建设和专业服务,将方便地提供基于组件的服务、可靠的安全保证和系统的自动升级,能够不断满足企业业务增长的需要。
采用ASP模式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以专业化、社会化方式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能够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人才缺乏、资金短缺、信息化水平低下等诸多问题,具有周期短、投资省、见效快、成本低等优越性,特别适合于在推进企业信息化中处于弱势群体的成长型中小企业。
4.SaaS模式
SaaS,即软件服务化,指厂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
在此模式下,企业不需要购买硬件服务器、软件系统和带宽,只需要支付租用费,通过Intemet实现邮件系统、ERP、视频会议系统等,并享受到相应的硬件、软件和维护服务,享有软件使用权和升级的服务,软件厂商在向客户提供互联网应用的同时,也提供软件的离线操作和本地数据存储,让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其定购的软件和服务。
以上四模式各有其长处,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又是一个渐进动态的增效过程,不论选择何种信息化模式,都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应量力而行,不搞攀比;广泛调研,吸取经验和教训;树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切勿好高骛远;充分研究自身情况,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紧密联系起来,同时还应该结合这四种企业信息化模式的优点,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信息化模式,让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产生最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