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docx
《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
2010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
记叙文阅读
内容预览:
专题十三:
记叙文阅读
1.(2010?
湖南省长沙市,22-25,10分)阅读下面这篇记叙文,完成文后各题。
(10分)
种春风
那天正好是立春。
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
邮局里人不多,我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
后面是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戴副老花镜,穿着破烂又邋遢。
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的。
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扫了一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
老人的外套油渍斑斑,我不由得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
我正戴着MP3耳机听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
他说:
“姑娘,麻烦你帮我取张汇款单。
”
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
“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
”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
“寄到哪里﹖”我问。
“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
”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
我很快看完了那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说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
“多可怜啊!
”老人说。
“骗你呢,大伯。
这肯定是骗局,连照片都没有,哪能信?
”
老人很固执:
“肯定是真的。
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
你说,谁要有活着的办法会这么求你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
我抬起头来,打量着这个猛然打动了我的老人。
他其貌不扬,甚至是寒酸的,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
老人叹口气说:
“小的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我肯定活不到现在。
为保险起见,我拨通了那家报社的电话,他们不仅知道老人的大名,还说,他每月都要寄钱来,他们对他非常感激。
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元,但那天他寄出的钱是300元。
我有些震惊,300元对我而言无所谓,一篇稿子而已,可对老人几乎是倾其所有。
老人说:
“下个月我还要寄,让她们祖孙俩起码能吃上饭。
”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角有些湿润,如果不是亲手填写这张汇款单,我很难相信一个也刚刚吃饱的人,正在把钱寄往一个更穷的地方。
那一刻,我的心隐隐不安。
一个买瓶CD香水就要花上千儿八百的女人,是越来越爱自己了,却对他人越来越铁石心肠。
那天,我领取的稿费将近2000元,我也要了一张汇款单,写了同一个地址,寄去了一点儿钱。
老人非常感动,一个劲地说:
“姑娘,我替她们祖孙俩谢谢你!
”
我连忙摇头。
哪里用他替陌生人感谢我,我才要感谢他,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
这个社会有时是冷漠的、斤斤计较的,但只要你敢爱、敢信任,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
和老人告别后,我的心头别样的温暖。
外面春风乍起,心里的春天也悄悄来了,我想起三毛的一首老歌《一亩田》:
“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
用它来种什么?
种桃种李种春风……”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首歌,但一直不明白,春风怎么可以种﹖但那天我在风中走着,终于知道,春风是可以种的,
(虹莲有删改)
22.文章划线句“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中“遗忘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23.文章中有好几处地方描写了老人的外貌,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24.写出文中“我”感情变化的过程。
25.文章的标题“种春风一有什么深刻食义?
【答案】22.(2分)对他人的关爱之心(意思相近即可)
23.(3分)①外表的寒酸与心灵的美好形成对比(或用外表的寒酸衬托心灵的美好)②欲扬先抑(意思相近即可)
24.(2分)隐隐不安(震惊)别样温暖(意思相近即可)
25.(3分)希望人人都能关爱别人,并能把这种爱心传递给每个人。
(意思相近即可)
2.(2010?
江苏省盐城市,19—23,1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3题。
(19分)
去远方
肖复兴
○1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
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
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2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
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3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
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
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
“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
”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4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
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
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5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
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
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
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
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6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
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7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
“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将带我的朋友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
”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
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才会拥有充满泰戈尔童话般色彩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选自2009年第1期《读者》,有删改)
19.文章开头写儿子在美国漫游,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请分别概括。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叙述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和“我”在北大荒这两件事,各侧重说明了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6段画线的句子表达在了什么意思?
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多处流露出了作者对“去远方”的情感态度,请简要概括。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细读全文,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你怎样正确理解作者反复强调的“年轻时就要去远方”的观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9、在内容上告诉读者将要去远方独自旅行,在结构上点题,并引出下文中国留学生和“我”去远方的故事。
20、前一个例子侧重于说明年轻时要敢于闯荡,后一个例子侧重于说明闯荡要付出代价,也会成为难忘的回忆。
21、年轻的时候尽管幼稚,但应该努力地拼搏,勇敢地去远方闯荡,去放飞心灵。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年轻时敢拼搏,勇闯荡,正所谓: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22、对儿子去远方是羡慕、支持;对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是佩服他敢于拼搏;自己去北大荒是美好难忘的回忆。
23、年轻是就应该去远方,敢闯敢拼,因为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可以张扬个性,不要让你的生命平凡,留下遗憾,作者旨在激励年轻人勇于开拓,去经历,去磨练,去培养自我的独立能力和奋斗能力。
3.(2010?
山东省聊城市,15-20,24分)
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①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
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②你突然插嘴说:
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③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
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
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
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
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
这个人就是你。
④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
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
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
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
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
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⑤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
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
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⑥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
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
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
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⑦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
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⑧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
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⑨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
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
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
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
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
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
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
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⑩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
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
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
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
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
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
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
?
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原文略有改动)
15.“我”发誓要“保护”孩子,为何还要选择“殴打”?
(3分)
16.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如何?
(3分)
17.第②段中的”火”在文中指什么?
(4分)
18.具体谈谈“我”在什么情况下才“谨慎地使用殴打”(4分)
19.文末为什么说打孩子“重要的”“是心累”?
(4分)
20.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父母打孩子行为的看法(6分)
【答案】
4.(2010?
四川省南充市,8一14,14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一14题(共14分)
只管向前奔跑
崔修建
①贝基拉出生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贫苦的家庭,很小的时候,他就渴望成为一名驰聘赛场的长跑健将。
他时常站在训练场边,羡慕地看着运动员们训练。
但极度贫寒的家境,让他自卑得有些差愧——他不仅拿不出训练费,连最便宜的普通跑鞋也买不起。
②那天,贝基拉不知不觉地又走到训练场边,望着跑道上那些奔跑的身影,他既羡慕又难过,心头奔跑的热望亮起来,又暗淡下去。
③一位跨栏教练员听了贝基拉的倾诉,将他带到一组很矮的栏杆前,让他一路跑过去,他轻松地跨越一个个栏杆;教练员又指了指那组已升高到足有1.5米的栏杆前让他再试一试。
他努力了好几次,也没能跨过去。
④这时,教练员平静地告诉他:
“孩子,你刚才所说的那些困难,就像眼前的这一道道栏杆,它们会横在每个人的面前,那些你现在跨不过去的栏杆,可以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最终跨越它们,你还可以踢翻它们,也可以绕过它们,你只需盯准你向往的前方,只管努力地向前奔跑,相信没有什么可以拦住你的梦想。
”
⑤教练员的一席话重新点燃了贝基拉的希望,从此,买不起跑鞋的贝基拉开始了他坚定而执著的赤脚奔跑训练,广袤的原野、泥泞的山路、坚硬的戈壁滩上……随处可见他奔跑的身影,他已练出了一双铁脚板。
数年后,他成了埃塞俄比亚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
⑥1960年罗马奥运会马拉松赛场上,贝基拉一出现,便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他是唯一赤脚的运动员。
在数万名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贝基拉为他的祖国赢得了一块沉甸甸的金牌。
⑦距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二十多天,贝基拉动了一次手术,很多人以为他会放弃比赛。
然而,三十二岁的他不仅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也成为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英雄。
⑧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贝基拉激动地感慨道:
“一切都很简单,只要站在跑道上,就没有什么障碍可以拦住奔跑的雄心,就只管向前,再向前,一路向前地奔赴梦想的终点。
”
⑨没错,大千世界中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都可能会横着一些诸如清贫、疾病、磨难之类的障碍,只要不失去向前奔跑的雄心,就能勇敢地跨越它们,踢翻它们,绕过它们,就会抵达梦想的前方。
8、第一段划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1分)
错别字改正
9.品读选文,题目“只管向前奔跑”换成“金牌”好不好?
为什么?
(2分)
答: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对表现贝基拉有何作用?
(2分)
三十二岁的他不仅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
答:
ll.第②段中“他既羡慕又难过”,他羡慕什么?
为什么难过?
(2分)
答:
12.选文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2分)
答:
13.贝基拉成功了,你认为他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2分)
答:
14.品味选文,谈谈你对人生有何感悟。
(3分)
答:
【答案】8.聘骋(1分)
9.不好。
(1分)“只管向前奔跑”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体现了文章的中心,”金牌“则沒有这种效果(意近即可)
L0。
“三十二岁”“不仅”表现他作为运动员年纪偏大,但面对困难,勇于挑战。
“弟一个蝉联”说明他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强调了贝基拉面对困难,勇敢跨越,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
11.他羡慕那些运动员能有机会参加训练(1分)又为自己拿不出训练费,买不起跑鞋不能参加训练,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而难过。
(意近即可)(1分)
12.总结全文,点明并深化中心。
(意近即可)(2分)
13.一是靠自己勇敢,不放弃梦想而努力训练。
二是遇到一个给他希望和鼓励的教练。
(意近即可)(2分)
14.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3分)
5.(2010?
浙江省杭州市,11-18,16分)
活在往事中
①旧历小年第二天,正当人们忙着迎接春节的时候,我则坐在电脑前用冰凉的双手敲打春节前最后一个比较正式的文字。
是的,好长时间没有正式写字了,没有心绪,没有思路,没有热情,没有时间。
其实这段日子除了上班,每天都待在家里无所事事。
2008年最初的一段日子,天降大雪,三十年不遇,住在小城的人们像一个个耗子,缩在洞里极少出门。
闭门不出本是我的生活习惯,但近日心却静不下来。
我常常一下午一下午地面对电脑浏览网友们的博客,就像一个东摇西荡的流浪汉。
在我身后的窗外,是邻居家屋檐上厚厚的积雪,那些积雪就像卧在心头上一样,因为在阴面,这样冷的天里,节前是无望融化了。
②不知什么时候,每到年关我总盼望着春节的快快降临,像小时候一样。
不同之处是那时候盼望放鞭炮,穿新衣,而现在则是真正意义上的辞旧迎新——丢弃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
闲暇时,偶尔跟朋友把酒聊天,他们也谈到这样的感受。
尽管年近不惑,一点也没有感到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可怕,反而老在企盼时光走得快点,快点,再快点,似乎越快越能丢掉生活中的不快和忧郁。
③我们都生活在时光这条河里,那些往事就像飘摇的水草,我们就是穿梭于水草之间的鱼,看着身边的水草不断往后飘去,我们禁不止感叹,时光走得太匆匆。
每到年关,人们总习惯说:
啊,时间过得真快,又是一年了!
是的,时间过得真快,快得不允许我们回忆些什么。
除了作家、诗人,他们用带着神秘的光芒文字引领人们进入他的记忆的故事里,用如麻的思索编织一张张记忆之网,让读者身陷进去不能自拔。
④偶尔在一个人的时候,或许会将时间徜徉于往事的回忆当中。
午夜,开一盏壁灯,燃一支香烟,斟一杯醇酒,眼前一片空白,耳朵一片空寂,思绪也变得邈远,邈远,更邈远……
⑤对于雪的最初记忆有些诗意化。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大清早,一觉醒来,窗外茫茫一片,奶奶告诉我,那是白面,我们可以做馒头吃了。
我便急着喊大人赶快用畚箕装。
他们看着我哈哈大笑,于是雪便在一大串笑声中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⑥山里的雪一冬天都不会化的,人们扫出一条窄窄的小路,将手揣在棉袖里,提沓提沓地趿着鞋串门,一进门照例蹬掉鞋子上炕。
一副旧扑克牌糊了又糊,缺了,在硬纸板画着替补。
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常常在雪地里堆火炉。
雪长冬不化,长冬雪白,没人动的地方照样可以攥着往嘴里吞,雪水带着甜滋润着山里人的嗓子,使他们喊山喊得更嘹亮。
⑦城里的小孩堆雪人,山里的小孩不堆,他们捏雪球打雪仗,或带着狗在雪地里打滚。
滚雪球,一直滚到滚不动为止,足有一人多高。
⑧“燕山雪花大如席”,那是诗人的夸张,但鹅毛团是常有的事,大片大片如丝棉,飘呀飘呀总没个完,“米颗雪,下一月。
鹅毛团,下一年。
”山里的孩子是念着这样的俗曲儿过完了一个又一个冬天的……
⑨人们年轻的时候极少回忆往事,那时候他们在走上坡路,太阳就在前方,为了赶路,他们低着头拼命地爬高,只有在年老的时候,人们才会用更多的时间回顾已往的岁月,这时候,他们走下坡路,可以直起身子回顾身后的夕阳了。
往事常常附着苍凉的玫瑰红,披着朦胧的面纱。
留下的是美,剔除的是恶,因此我们的记忆里的一切往往是美好的,令人憧憬的。
⑩雪还没有停,鞭炮已经响起来了,过年了。
是啊,2008年到了!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⑴在我身后的窗外,是邻居家屋檐上厚厚的积雪,那些积雪就像卧在心头上一样,因为在阴面,这样冷的天里,节前是无望融化了。
⑵山里的雪一冬天都不会化的,人们扫出一条窄窄的小路,将手揣在棉袖里,提沓提沓地趿着鞋串门,一进门照例蹬掉鞋子上炕。
一副旧扑克牌糊了又糊,缺了,在硬纸板画着替补。
12.在第①段中作者写到“闭门不出本是我的生活习惯,但近日心却静不下来。
”原因是什么?
请根据全文作简要回答。
(4分)
13.从第⑤段开始,作者的思绪又回到了“儿时”以及“山里的雪”,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分)
14.第⑨段中说:
“人们年轻的时候极少回忆往事,那时候他们在走上坡路,太阳就在前方,为了赶路,他们低着头拼命地爬高,只有在年老的时候,人们才会用更多的时间回顾已往的岁月,这时候,他们走下坡路,可以直起身子回顾身后的夕阳了。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5分)
【答案】11。
采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出积雪、寒冷给人带来的压抑。
“揣在棉袖里”形象地写出了人们因寒冷而缩手缩脚。
“提沓提沓地趿着鞋窜门”更是再现出来在冬天山里人们的百无聊赖。
12.原因:
大雪带来的压抑心情、对新年的期盼和迷惘、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往事的回忆及深思。
13.写雪是和开头照应,回顾儿时是将“对往事的回忆”具体化,从而含蓄地表达了岁月如流,逝者如斯的感慨。
14.当我们年轻时,怀揣着希望和梦想,向着目标不断努力,此时我们眼中看到的是结果。
当我们老了,不必再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时,我们才静下心会回顾人生,回忆往事,而这一切因为已经逝去而显得尤其美好。
6.(2010?
浙江省东阳市,8-12,13分)
2010年1月24日,星期天,杭州一个名叫山水人家的小区。
宁静的小区道路两旁,停满了私家车。
谁也没有想到,平时停得好好的车,瞬间惨遭毒手,被利器划得伤痕累累。
停在路边的几十辆小车,无一幸免。
粗略估计,仅这些划伤的修理费,就需要四五万元。
有人报警,愤怒的车主们发誓要揪出恶意划车的人。
小区的监控被调了出来,从监控录像上可以看出,是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干的。
大一点的像个小学生,脚下还踩着滑板,小的估计才上幼儿园。
他们一路走,一路划……这是谁家的孩子?
胆子也忒大了!
太没教养了!
但监控看不太清,没人认识这两个孩子。
警方开始调查。
网络和第二天的报纸上,都报道了这件事。
第二天下午,一位妇女给派出所打电话说,划伤汽车的是她的孩子。
她也住在那个小区。
她是第二天,才从网上看到了小区车辆被划伤的帖子,帖子中描述的两个孩子,大的很像她的孩子,而小的是她同学的孩子。
当时,两个孩子下楼去玩,时间、地点、两个孩子的特征都吻合。
她赶紧跑到小区物业处,调看了监控录像,果然是她的孩子。
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冷静下来后,她是这样处理的——
给派出所打电话,毫不犹豫地告诉民警,车是自己的孩子划的,我们将承担全部责任。
晚上,儿子放学回家。
她问他,是不是你干的?
儿子低头不说话。
她对儿子说,你是男子汉,是你做的,就要勇于担当。
儿子承认,是他干的。
又问他,如果你的折叠车被人划伤了,你心不心疼?
儿子说,心疼。
她说,你的折叠车几百元就可以买到,而人家的车,一二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