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全部教案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6226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全部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全部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全部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全部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全部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全部教案1.docx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全部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全部教案1.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全部教案1.docx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全部教案1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全部教案

17古诗两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相信大家已经能够背很多古诗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背背李白的诗,好吗?

(抽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歌……齐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师:

同学们会背的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所写的《望天门山》。

二、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1、理解“望”。

师:

什么意思?

(看,向近处看吗?

(不是)向远处看才是“望”。

2、了解关于天门山的知识。

(天门山:

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在江北的叫西梁山。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师:

通过介绍,你能想象天门山是怎样的吗?

(生:

有两座,一边一座,像门一样,又是很高很雄伟的山)

师:

虽然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多种形式诵读

1、自读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初步感知。

2、范读

出示课件,标出分隔符号。

听范读,说说这首诗是写什么的?

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

3、展读

引导学生个别读,男女赛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诵读。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

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节奏、韵律、意境,读不出美感。

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

所以我设计了以上环节。

(二)自学古诗、初步感知

提示学习方法: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了解诗句意思;

 ★借助注释,串讲诗句意思。

★同桌交流。

(让学生知道学习古诗的一些方法。

四、交流分析、理解悟情

师以学生自主汇报形式,适时点拨,指导理解。

串讲诗意。

师:

刚才大家通过看图和注释,读懂了哪句诗或哪个词?

现在就让我们逐字逐句品悟,细细感受这首山水诗的意境吧。

(一)、了解山的雄奇

1、天门中断楚江开。

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板书:

天门断楚江开)

2、结合实际(动作)理解:

断、开。

(断裂、冲破)结合注释理解:

楚江。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

想象: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长江浩荡撞破天门山)

4、这儿主要写的是什么?

(山)什么样的山?

(高耸、雄伟、险峻)借山写了什么?

(江水)什么样的水?

(湍急、激流、奔腾)哪一个字给你印象最深?

(断)

5、师:

现在就让我们想象着“水劈山断”的画面,一起吟诵,再次感受长江的澎湃与奔腾吧。

6、小结:

刚才我们在学习第一句诗时,我们首先理解字词,接着想象意境,最后感情朗读。

(二)、感受水的壮阔

下面我们来品味第二句诗。

1、看图想象,理解:

回:

回旋。

(板书:

碧水回)(出示课件,直观理解。

2、想象:

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景象呢?

(江水东流在这儿转个弯)

3、第一句中“断”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水劈山断的壮观画面,那么这一句中哪一个字也向我们展示了独特的意境呢?

(回)你通过“回”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汹涌江水拍打岩石的声音)

4、这一句主要是写什么?

(长江水)什么样的水?

借水又衬托了什么?

(天门山)什么样的山?

5、师:

同学们,其实在古诗中每一词,每一句都是一幅优美的画面,我们这样边读边想像画面,你就能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再现诗的意境。

现在让我们走入诗的境界,通过诵读再现这“山阻水回”的画面吧。

6、师:

瞧,第一行诗是通过写山好像是断了,让我们感受水的气势汹涌;这一行又是明明写水回,我们感受到的是山的奇险。

短短两行,却蕴涵丰富,令人遐思无限,这便是古诗的精妙所在。

(三)、品味“出”的灵巧

小组讨论后两行。

完成以下问题:

有感情读后两句诗。

这两句写了什么景物,想象这两句的意思。

1、在这两句中,写了几种景物?

(青山、孤帆、红日)(相机板书:

青山出孤帆来)

2、想象这两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整齐排列出现,一片白帆从太阳那边驶来。

3、诗人在哪儿“望”天门山?

(“日边来”的“孤帆”上。

理解字意:

出:

出现。

我们平时写作中,一般怎么形容高山的?

(矗立、屹立、耸立、挺立)能不能换成“两岸青山相对立”?

这儿为什么李白用了个“出”呢?

(比较“立”和“出”后得出结论,“立”是静止的,“出”是运动的,“出”更能说明舟行江上。

因孤帆顺流而下,远处的山逐渐扑入眼帘,愈显清晰;一个“出”把本来静态的山赋予动态的美。

(让学生从“出”字中体会诗人敏锐的观察力,精炼的语言,更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天门山的形态美。

这个“出”字,让学生真正融进古诗中,融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

4、面对这么美的景物,我们应该怎么来读这两句。

指导朗读。

(喜悦的心情)

(“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这首诗的—、二两句中关键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所以第三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五、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师:

作者就是乘帆从日边而来,远远看山,渐渐观山(手势动),细细赏山的,所以李白为这首诗取名“望天门山”。

(指题目“望”圈画)“望”字可以换成“看”吗?

(不能,因为全诗的景物全是望到的。

如果不望,怎么能看到天门中断;如果不望,怎么能看到楚江开;如果不望,哪会知道碧水东流;如果不望,哪会知道至此回;如果不望,就不清楚两岸青山相对出;如果不望,就不会发现一片孤帆日边来。

全诗紧扣一个“望”字,诗中却无一个“望”字,这才是李白作诗的神奇所在。

2、师:

现在就让我们随李白一起泛舟,远望天门山吧。

请大家欣赏画面,吟诵这首山水诗吧。

(出示动画、配乐朗诵)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这时引导学生根据动画画面诵读,实现从文字信息到画面信息的转化,从而进入意境,让学生有着身临其境之感,也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以发展。

六、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1、总结本课学习方法:

  读——读准、读通;看——插图、注释;

想——词意、句意;说——诗意、作者情感。

2、背诵默写古诗。

3、师总结:

刚才我们细细品味,大胆想象就欣赏到了李白这一位诗人的作品,我国古代还有许多诗人对祖国山水也情有独钟,本课的第二首古诗给我们展现的就是另一番别样的美景,请大家用边读变想画面的方法预习,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感受吧。

【板书设计】

天门断

楚江开

望天门山碧水回热爱祖国山河

青山出

孤帆来

课后反思总结:

《望天门山》这首诗重在抒情,融情于景,景中有诗,诗中有画。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所以我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再则,《望天门山》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第17课《古诗二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了解苏轼以及其他描写风景的诗。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教学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课前背诵,激发兴趣

  老师: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你们一定会背不少古诗吧,你愿意背诗给大家听吗?

  学生:

我会背《忆江南》

  老师:

听你背诗我好像看到如血的朝阳在海面冉冉升起,半江瑟瑟半江红。

  学生:

我会背《望庐山瀑布》

  老师:

我好像看到了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

  (展示课外积累,又已知的知识引导新课新课,一则在检测学生背诗情况,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一则想让孩子们温故而知新。

  二、检查引导新课,了解学情

  老师:

你会背描写西湖的诗吗?

  学生:

我会背《饮湖上初晴后雨》

  生背诵

  老师:

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你真厉害,没学都会背了。

俗话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就让我们走近西湖,欣赏西湖美景,瞧,我把西湖美景给大家带来了。

  (播放课件:

《西湖十景》依次介绍西湖十景。

  老师:

看了老师刚才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

西湖真美呀,我真想去看看。

  学生:

西湖很美,有很多荷花。

  老师:

西湖的美景,晨昏各异,四时不同。

西湖以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笔墨。

今天就让我们和苏轼一起去了解西湖。

  板书《饮湖上初晴后雨》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老师:

刚才那位同学会背这首诗,谁还会背呢?

  学生:

我会背

  生背诵

  女学生:

我也会背

  是:

一个柔情的苏轼

  男学生:

我也会背

  老师:

字正腔圆,一个浪漫的苏轼

  学生:

我也想背背。

  师评:

你不仅背会了,还背出了诗的味道,太了不起了。

  大家一起背诵。

  师评:

我们班的孩子真不一般,全都背得这么好。

我们的背诵任务就胜利完成了。

学一首诗不但要背会还要了解诗人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这我们还得从了解作者开始。

布置同学们搜集苏轼的资料,你搜集到哪一些呢?

  学生:

苏轼是宋代大诗人。

  学生: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老师:

老师也搜集了苏轼的资料,请你来读一读,看看会有哪一些新的收获。

  多教学多媒体展示苏轼资料

  老师:

你有哪一些收获?

  学生:

我知道了唐宋八大家分别是谁。

  学生:

我知道了苏轼在杭州作知州,他为西湖疏通河流,还造了苏堤。

老师:

你们可真会学习,能从这么多资料中提炼出如此重要的知识,可真了不起!

你知道这首诗题目意思以及这首诗的意思吗?

以前理解古诗有什么好方法?

(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印象。

  学生:

结合注释理解古诗。

  学生:

借助插图理解古诗。

  学生:

想象画面理解古诗。

  老师:

请用这些方法,自己学习这首古诗。

  学生自学古诗

  (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

  交流诗意

  (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进程或走向)

  老师:

读第一个句子诗你读懂了什么?

  学学生:

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闪闪的

  老老师:

你从哪儿看出来这是描写的晴天的西湖?

  学生:

晴方好

  老师:

板书(晴方好)

  老师:

请齐读“水光潋艳晴方好”。

你还明白了什么?

  学学生:

晴天的西湖,波光粼粼,真好呀!

  老师:

在这句诗里“潋滟”是什么意思?

  学生:

波光闪动的样子。

  老师:

你能用其他的词来描写水光潋滟吗?

  学学生:

波光闪闪

  学学生:

银光闪闪

  学生:

波光粼粼

  学生:

银光闪烁

  学生:

晶莹剔透

  学生:

亮亮晶晶

  老师:

亮晶晶的湖面,你觉得像什么?

  学生:

像星星掉进了湖里一样

  学生:

像耀眼的镜子。

  老师:

多好的词啊,多美的诗呀,晴天的西湖太美了。

让我们一起朗读“水光潋艳晴方好”。

  老师:

晴天的西湖还有很多美景,同学们,此刻,假如你也在欣赏西湖,你还会看见哪一些美景呢?

  学生:

我会看见小鱼在水里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