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题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21658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5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寄生虫学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医学寄生虫学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医学寄生虫学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医学寄生虫学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医学寄生虫学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寄生虫学题库.docx

《医学寄生虫学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寄生虫学题库.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寄生虫学题库.docx

医学寄生虫学题库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

(供临床医学、麻醉、护理专业本科生用)

测试题

第一章总论

一、填空题

1.研究感染人的寄生虫和寄生虫病的科学叫医学寄生虫学。

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制定的热带病研究培训特别规划致力于在全世界范围内重点防治的六种热带病中除麻风病外,其余5种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和锥虫病均属寄生虫病。

3.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生物叫宿主。

4.寄生在宿主体内组织、器官或细胞内的寄生虫叫体内寄生虫。

5.既可营自生生活,又能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叫兼性寄生虫。

6.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叫中间宿主。

7.寄生虫发育的整个过程称生活史。

8.寄生虫生活史类型主要以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划分。

9.寄生虫对宿主的主要危害有夺取营养、机械性损害和毒素作用免疫病理。

10.寄生虫可诱导宿主产生变态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型抗体介导细胞毒性型抗原抗体复合物型细胞介导的迟发性反应型变态反应、

11.医学寄生虫的侵入途径主要有经口、经皮肤感染、经媒介节肢动物叮咬感染性接触、经胎盘。

12.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免疫应答。

13.宿主能完全消除体内的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稳固的免疫力,这种获得性免疫类型称消除性免疫。

14.抗体介导的免疫杀伤寄生虫机理包括受体封闭和封闭细胞的粘合作用、限制寄生虫侵入宿主细胞抗体依赖细胞杀伤作用和由经典的补体途径介导抗体杀伤寄生虫。

15.细胞介导的免疫杀伤寄生虫机理包括淋巴因子活化效应细胞、细胞毒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杀伤寄生虫。

16.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7.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流行因素为生物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18.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结果为消除寄生虫、患寄生虫病和带虫状态。

19.按寄生虫抗原的来源分表面抗原、代谢抗原和虫体抗原。

20.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称免疫逃避

二、单项选择题

1.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叫B

A.体外寄生虫B.体内寄生虫C.兼性寄生虫D.永久性寄生虫E.暂时性寄生虫

2.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叫A

A.终宿主B.第一中间宿主C.保虫宿主D.第二中间宿主E.转续宿主

3.可诱导变态反应的寄生虫抗原有E

A.表面和虫体抗原B.代谢产物抗原C.绦虫的囊液和线虫的蜕皮液

D.死亡虫体的分解产物E.A、B、C、D全部

4.寄生虫对宿主的机械性损伤,除外B

A.阻塞腔道B.夺取营养C.压迫组织D.吸附作用E.破坏细胞

5.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有E

A.无季节性B.仅有季节性C.无地方性D.仅有地方性E.既有地方性,又有季节性

6.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生物因素是C

A.寄生虫病患者的存在B.感染的脊椎动物的存在C.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的存在

D.带虫者的存在E.健康人群的存在

7.寄生虫病的传染源,除外A

A.感染的中间宿主B.带虫者C.感染的家畜D.感染的野生动物E.寄生虫病患者

8.寄生虫侵入人体后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阶段是C

A.诊断阶段B.致病阶段C.感染阶段D.游移阶段E.寄生阶段

9.专性寄生虫是E

A.成虫营自生生活的寄生虫B.幼虫营自生生活的寄生虫

C.既可营自生生活,又可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

D.成虫和幼虫均营自生生活的寄生虫

E.寄生虫生活史全部阶段,或至少有部分阶段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

10.机会致病寄生虫是D

A.偶然感染的寄生虫

B.感染非正常宿主的寄生虫C.暂时寄生的寄生虫

D.免疫功能低下时致病的寄生虫E.免疫功能正常时致病的寄生虫

11.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中人主要作为C

A.保虫宿主B.转续宿主C.终宿主

D.第一中间宿主E.第二中间宿主

12.预防不需中间宿主,并经口感染的寄生虫主要采取的措施,除外D

A.粪便管理B.防止粪便污染食物、水源C.注意个人卫生

D.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E.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

第二章医学原虫学

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原虫的基本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2.原虫的运动方式主要有伪足运动、鞭毛运动和纤毛运动。

3.原虫的有性生殖主要有配子生殖和结合生殖;无性生殖主要有二分裂生殖、多分裂生殖和出芽生殖。

4.机会致病的原虫主要有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

5.可在人体肠腔内寄生的阿米巴原虫主要有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哈氏内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

6.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的细胞质分为内质和外质。

7.碘液染色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未成熟包囊,可观察到1~2个核、呈棒状的拟染色体和棕红色的糖原泡。

8.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成熟包囊有四个细胞核。

9.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传染源是从粪便排出包囊的感染者,包括带囊者慢性病人。

10.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肠腔型滋养体侵入肠壁吞噬红细胞和组织细胞,转变为组织型滋养体。

11.溶组织内阿米巴病原学诊断包括粪便检查和病灶检查,后者只能查到滋养体时期。

12.铁苏木素染色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可观察到核仁位于核中央,核膜内缘有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的核周染粒。

13.铁苏木素染色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核构造同滋养体,拟染色体呈棒状,糖原泡被溶解而呈空泡状。

14.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在外界很快死亡,在流行中无传播作用。

15.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滋养体侵入肠壁静脉,可随血流至肝、肺、脑等组织引起炎症,形成脓肿。

16.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侵入宿主肠壁组织,引起肠阿米巴病;并可侵入肠壁静脉,随血流至肝、肺等组织引起肠外阿米巴病。

17.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自粪便中排出具有间歇性的特点,所以需要多次检查,才能提高检出率。

18.溶组织内阿米巴呈世界性分布,它的流行与环境的卫生状况关系甚大。

19.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成熟包囊滋养体被人误食后,在小肠内二分裂脱囊而出,进行增殖,主要寄生部位为结肠。

二、单项选择题

1.医学原虫是指A

A.寄生于人体并能致病的原虫B.营寄生生活的原虫C.引起人兽共患病的原虫

D.单细胞真核动物E.寄生于人体的非致病性和致病性原虫

2.生活史属人间传播型的原虫是A

A.齿龈内阿米巴B.杜氏利什曼原虫C.刚地弓形虫D.疟原虫E.上述所有原虫

3.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可引起B

A.阿米巴性角膜炎B.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

C.阿米巴痢疾D.阿米巴肝脓肿E.皮肤型阿米巴病

4.检查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最常用方法是C

A.离心沉淀法B.饱和盐水浮聚法C.碘液涂片法D.生理盐水涂片法E.透明胶带法

5.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阶段为D

A.二核包囊B.滋养体C.包囊D.四核包囊E.滋养体和包囊

6.溶组织内阿米巴病的主要感染方式为B

A.经皮肤B.经口C.经媒介昆虫D.接触E.经胎盘

7.阿米巴肝脓肿患者体内原虫的发展过程是E

A.肠腔型滋养体→组织型滋养体→肠腔型滋养体

B.包囊→肠腔型滋养体→包囊

C.肠腔型滋养体→包囊→肠腔型滋养体

D.肠腔型滋养体→组织型滋养体→肠腔型滋养体→包囊

E.包囊→肠腔型滋养体→组织型滋养体

8.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组织型滋养体不能E

A.转化为肠腔型滋养体B.排出体外C.随血流到肝、肺等组织大量繁殖

D.吞噬红细胞E.随血流到肝、肺等组织形成包囊

9.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阶段是B

A.肠腔型滋养体B.组织型滋养体C.肠腔型滋养体和组织型滋养体

D.包囊E.以上各期

10.溶组织内阿米巴能否致病与下列因素有关E

A.肠道内环境B.虫株的毒力C.细菌的协同作用

D.宿主的免疫机能状态E.上述所有因素

11.急性阿米巴痢疾的典型病理变化是A

A.肠壁上的烧瓶样溃疡B.阿米巴肉芽肿C.虫体在细胞内增殖导致细胞的破坏

D.弥漫性炎症反应E.抗原抗体复合物所致的变态反应

12.溶组织内阿米巴侵入肠壁而致病的机制为C

A.酶的溶组织作用B.伪足运动的机械性破坏

C.对靶细胞的接触粘附、酶的溶解、伪足运动的机械破坏和对组织的吞噬降解

D.变态反应E.随血液循环的播散作用

13.常见的肠外阿米巴病为阿米巴肝脓肿,其次为B

A.阿米巴肿B.阿米巴肺脓肿C.阿米巴脑脓肿

D.皮肤型阿米巴E.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

14.经口感染的阿米巴有C

A.溶组织内阿米巴和棘阿米巴B.布氏嗜碘阿米巴和耐格里属阿米巴

C.溶组织内阿米巴和结肠内阿米巴D.棘阿米巴和巴拉姆希阿米巴

E.齿龈内阿米巴和耐格里属阿米巴

15.引起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的病原体是B

A.耐格里属阿米巴和巴拉姆希阿米巴B.棘阿米巴和巴拉姆希阿米巴

C.溶组织内阿米巴和耐格里属阿米巴D.哈氏内阿米巴和棘阿米巴

E.结肠内阿米巴和耐格里属阿米巴

16.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一般可见于A

A.成形粪便B.脓血粘液便C.肝穿刺液D.水样便E.肺脓肿穿刺液

17.阿米巴病的防治措施是E

A.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B.加强粪便管理及保护水源C.治疗病人和带囊者

D.消灭苍蝇、蟑螂等传播媒介E.所有上述各项

18.确诊阿米巴痢疾的主要依据是D

A.粪便中查到滋养体B.粪便中查到包囊和滋养体C.粘液血便中查到白细胞

D.粪便中查到吞噬有红细胞的滋养体E.粪便中查到包囊

19.急性阿米巴痢疾最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是A

A.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B.饱和盐水浮聚法

C.IHA查抗原D.ELISA查抗体E.碘液染色法

20.粪便污染食物不会致人感染E

A.微小内蜒阿米巴B.结肠内阿米巴C.溶组织内阿米巴

D.布氏嗜碘阿米巴E.福氏耐格里阿米巴

21.可通过机械携带传播阿米巴病的医学昆虫是A

A.苍蝇B.中华按蚊C.淡色库蚊D.微小按蚊E.白蛉

22.溶组织内阿米巴大滋养体与结肠内阿米巴滋养体的主要鉴别点是B

A.胞质内有无吞噬的细菌B.胞质内有无吞噬的红细胞

C.胞质内细胞核的多少D.胞质内糖原泡的大小E.胞质内拟染色体的形状

23.治疗阿米巴痢疾和阿米巴肝脓肿的首选药物是C

A.二氯散糠酸酯B.甲苯咪唑C.甲硝咪唑(灭滴灵)D.氯喹E.乙胺嘧啶

24.只能用作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辅助诊断的方法是E

A.生理盐水涂片法B.碘液涂片法C.乙状结肠镜检查法

D.肝脓肿穿刺液查E.ELISA查抗阿米巴抗体

25.对人致病力较强的两种阿米巴原虫是D

A.结肠内阿米巴和溶组织内阿米巴B.微小内蜒阿米巴和溶组织内阿米巴

C.布氏嗜碘阿米巴和溶组织内阿米巴D.溶组织内阿米巴和福氏耐格里阿米巴E.结肠内阿米巴和福氏耐格里阿米巴

第二节鞭毛虫和纤毛虫

测试题

一、填空题

1.鞭毛虫的生殖方式通常为二分裂繁殖。

2.引起内脏利什曼病的原虫是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皮肤和/或粘膜病变的利什曼原虫是热带利什曼原虫/硕大利什曼原虫/埃塞俄比亚利什曼原虫/巴西利什曼原虫/墨西哥利什曼原虫/秘鲁利什曼原虫

3.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中有无鞭毛体和前鞭毛体两个时期。

4.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感染阶段是前鞭毛体。

5.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前鞭毛体呈梭形,染色后可观察到紫红色圆形细胞核和杆状动基体。

6.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的运动细胞器是鞭毛。

7.黑热病的潜伏期常为3~5月或更长。

8.我国黑热病的特殊临床表现有皮肤型黑热病和淋巴结型黑热病。

9.皮肤型黑热病可采用皮肤活组织检查方法诊断。

10.黑热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人和病犬。

11.根据传染源的不同,黑热病的流行可分为人源型,犬源型和自然疫源型三种不同的类型。

12.黑热病在我国流行与传病白蛉的地理分布一致的。

13.治疗黑热病的特效药是葡萄糖酸锑钠,少数抗锑剂病人可用戊脘脒治疗。

14.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包囊呈椭圆形形,未成熟包囊有二个核,成熟包囊有四核。

15.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呈梨形形,有四对鞭毛,附着器官为吸器。

16.蓝氏贾第鞭毛虫寄生在胆道系统,可能引起胆囊炎或胆管炎。

17.贾第虫病在旅游者中多见,故又称旅游者腹泻。

18.用直接涂片法可检查出贾第虫病病人稀便内的滋养体。

19.贾第虫病的传染源为粪便排有包囊的慢性病人和带虫者。

20.由于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的排出有间歇性的特点,故需连续检查三次以上,可提高检出率。

21.阴道毛滴虫的致病阶段为滋养体。

22.许多妇女阴道内虽有阴道毛滴虫寄生,但无临床症状,称为带虫者。

23.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白带增多,典型呈泡沫状。

24.人毛滴虫生活史只有滋养体时期。

25.人毛滴虫的运动细胞器为鞭毛和波动膜。

26.人毛滴虫感染阶段为滋养体,主要经口感染人体。

27.人毛滴虫为条件性致病,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当感染数量多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则出现腹痛和腹泻等症状。

28.口腔毛滴虫的生活史中只有滋养体时期,对外界的抵抗力强。

29.可引起肠道病变的鞭毛虫有蓝氏贾第鞭毛虫,人毛滴虫。

30.结肠小袋纤毛虫的生活史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

31.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滋养体呈椭圆形,其运动器官为纤毛。

32.结肠小袋纤毛虫通过机械运动和分泌的透明质酸酶可致肠壁出现溃疡病变。

二、单选题

1.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寄生于B

A.人的红细胞内B.人的单核巨噬细胞内C.人的有核细胞内

D.人的肠道E.人的胆道

2.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感染方式是C

A.直接接触B.间接接触C.经媒介昆虫叮咬D.经皮肤E.经空气传播

3.杜氏利什曼原虫的传播媒介是A

A.白蛉B.蝇C.蟑螂D.按蚊E.库蚊

4.杜氏利什曼原虫的致病阶段为D

A.滋养体B.包囊C.假包囊

D.无鞭毛体E.前鞭毛体

5.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可在E

A.人的红细胞内进行二分裂增殖B.人的红细胞内进行多分裂增殖

C.按蚊的消化道内进行多分裂增殖D.白蛉的消化道内进行多分裂增殖

E.白蛉的消化道内进行二分裂增殖

6.引起肝、脾肿大的寄生原虫有B

A.人毛滴虫B.杜氏利什曼原虫C.硕大利什曼原虫

D.蓝氏贾第鞭毛虫E.热带利什曼原虫

7.以下哪些症状或体征不是黑热病的主要临床表现C

A.鼻出血B.发热C.腹痛D.淋巴结肿大E.肝肿大

8.黑热病患者的外周血中A

A.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都减少B.仅有血红蛋白减少

C.仅有红细胞减少D.仅有血小板减少E.仅有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9.引起白蛋白和球蛋白比例倒置的利什曼原虫有B

A.热带利什曼原虫B.杜氏利什曼原虫C.墨西哥利什曼原虫

D.秘鲁利什曼原虫E.巴西利什曼原虫

10.黑热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D

A.骨髓造血功能下降B.脾功能亢进导致贫血C.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

D.由于白细胞减少并发感染E.免疫复合物引起的变态反应

11.黑热病患者C

A.不治疗转为慢性患者B.不治疗转为带虫者C.治愈后可产生终生免疫

D.治愈后可产生伴随免疫E.治愈后免疫力很快消失

12.黑热病患者最常用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为A

A.骨髓穿刺B.间接血凝试验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D.皮肤活组织检查E.动物接种法

13.利什曼素试验主要用于C

A.诊断黑热病B.检测黑热病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

C.进行黑热病的流行病学调查D.判断黑热病患者病情轻重E.判断有无复发

14.杜氏利什曼原虫的重要保虫宿主是B

A.猫B.犬C.猪D.牛E.羊

15.在我国,黑热病主要流行于E

A.东北地区B.沿海地区C.长江流域D.长江以南地区E.长江以北地区

16.以下哪种寄生原虫为人兽共患寄生虫?

D

A.口腔毛滴虫B.人毛滴虫C.阴道毛滴虫D.杜氏利什曼原虫E.蓝氏贾第鞭毛虫

17.输血可能感染的原虫为A

A.杜氏利什曼原虫B.阴道毛滴虫C.人毛滴虫D.蓝氏贾第鞭毛虫E.溶组织内阿米巴

18.黑热病的防治措施中,最重要的环节是C

A.加强卫生宣传教育B.防蚊灭蚊C.消灭白蛉D.注意饮食卫生

E.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

19.淋巴结穿刺物涂片染色、镜检可查出D

A.人毛滴虫滋养体B.阴道毛滴虫滋养体C.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

D.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E.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20.蓝氏贾第鞭毛虫的主要寄生部位是D

A.泌尿系统B.淋巴系统C.回盲部D.十二指肠E.结肠

21.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感染阶段为C

A.滋养体B.卵囊C.四核包囊D.二核包囊E.滋养体和包囊

22.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感染方式为E

A.接触B.经皮肤C.经媒介昆虫D.经胎盘E.经口

23.蓝氏贾第鞭毛虫的致病阶段为A

A.滋养体B.包囊C.无鞭毛体D.前鞭毛体E.滋养体和包囊

24.十二指肠引流可检查如下寄生原虫D

A.杜氏利什曼原虫B.阴道毛滴虫

C.溶组织内阿米巴D.蓝氏贾第鞭毛虫E.人毛滴虫

25.贾第虫病的病原学检查方法是A

A.生理盐水涂片法查滋养体B.生理盐水涂片法查包囊C.碘液涂片法查滋养体

D.薄血膜涂片法查滋养体E.厚血膜涂片法查滋养体

26.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和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除外E

A.宿主机体的免疫力下降B.宿主胃肠道功能紊乱

C.宿主的胃酸缺乏D.虫株的毒力E.宿主的性别

27.引起肠道损伤的原虫是D

A.硕大利什曼原虫B.杜氏利什曼原虫C.热带利什曼原虫

D.蓝氏贾第鞭毛虫E.口腔毛滴虫

28.蝇可传播的寄生虫为A

A.蓝氏贾第鞭毛虫B.杜氏利什曼原虫C.热带利什曼原虫

D.棘阿米巴E.口腔毛滴虫

29.粪便污染水源可能引起如下寄生虫病流行E

A.阴道毛滴虫B.杜氏利什曼原虫C.口腔毛滴虫

D.齿龈内阿米巴E.蓝氏贾第鞭毛虫

30.下列哪项与贾第虫病的防治无关?

D

A.加强粪便管理B.注意饮食卫生C.保护水源,防止污染

D.消灭白蛉等传播媒介E.治疗病人和带囊者

31.生活史中只有滋养体期的原虫是D

A.结肠内阿米巴B.蓝氏贾第鞭毛虫C.杜氏利什曼原虫

D.阴道毛滴虫E.溶组织内阿米巴

32.阴道毛滴虫的感染阶段是B

A.前鞭毛体B.滋养体C.包囊D.假包囊E.成熟包囊

33.阴道毛滴虫常见的寄生部位是A

A.女性的阴道和男性的尿道B.人体的血液系统

C.人体的消化道D.人体的胆道E.人体的呼吸系统

34.阴道毛滴虫的感染方式为B

A.经皮肤B.经接触C.经口D.经昆虫媒介E.经胎盘

35.阴道毛滴虫繁殖方式为A

A.二分裂B.接合生殖C.出芽生殖D.配子生殖E.孢子生殖

36.阴道毛滴虫病原学检查方法是E

A.碘液涂片法B.骨髓穿刺检查C.淋巴结穿刺检查

D.薄血膜涂片法E.生理盐水涂片法

37.滴虫性阴道炎的治疗药物主要为A

A.甲硝咪唑B.吡喹酮C.肠虫清D.葡萄糖酸锑钠E.氯喹

38.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阶段B

A.滋养体B.包囊C.无鞭毛体D.前鞭毛体E.假包囊

39.结肠小袋纤毛虫的侵入途径是A

A.经口B.经皮肤C.接触D.经血液E.经蝇机械性携带

40.结肠小袋纤毛虫的寄生部位是D

A.十二指肠B.空肠C.回肠D.结肠E.直肠

41.结肠小袋纤毛虫的主要临床症状为E

A.咳嗽、咳痰B.蛋白尿、血尿C.肠梗阻D.肝、脾肿大E.腹泻、粘液血便

42.结肠小袋纤毛虫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是B

A.碘液染色查滋养体B.直接涂片法查滋养体C.十二指肠引流法查包囊

D.十二指肠引流法查滋养体E.透明胶纸法查包囊

第三节孢子虫

测试题

一、填空题

1.间日疟原虫子孢子在遗传学上有两种类型,即速发型子孢子和迟发型子孢子。

2.由子孢子侵入人体到疟疾发作之前所需时间称潜伏期。

3.疟原虫红内期的裂体增殖过程分4个阶段,即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和裂殖子。

4.在我国间日疟原虫分布最广,其次是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散在分布,卵形疟原虫仅发现几例。

5.间日疟原虫完成一个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周期所需的时间为48小时。

6.疟疾的一次典型发作过程为寒战、发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

7.疟疾患者临床表现的三大基本症状为发作、贫血和脾肿大。

8.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过程分为红内期、红外期和配子体形成。

9.凶险型疟疾多见于恶性疟原虫感染,间日疟原虫患者偶见。

10.由于疟原虫抗原变异、抗疟治疗不彻底或人体特异性免疫力下降,使残存在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大量繁殖而引起的疟疾发作称为再燃。

11.疟疾的防治原则是治疗病人(包括带虫者)、防蚊和灭蚊和保护健康人群。

12.氯喹及喹哌主要杀灭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乙胺嘧啶可杀灭疟原虫的红细胞外期和配子体,用作预防。

13.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

14.疟原虫诱导的宿主免疫反应有天然抵抗力、获得免疫和免疫逃避特异性。

15.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疟原虫只有再燃,无复发。

16.温度低于15℃,疟原虫不能在蚊体内发育,停止疟疾的传播称疟疾休止期。

17.弓形虫病的临床表现分为先天性弓形虫病和获得性弓形虫病。

18.淋巴结肿大是获得性弓形虫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19.刚地弓形虫感染人体后,一般为隐性感染,但在免疫力低下时,可出现急性弓形虫病。

20.刚地弓形虫滋养体是在中间宿主的有核细胞内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单个虫体,假包囊内的滋养体称速殖子,包囊内滋养体称缓殖子。

21.妊娠期感染刚地弓形虫有可能导致流产、死胎或畸形,这是孕妇体内虫体经胎盘传给胎儿所致。

22.隐孢子虫生活史中裂体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三个生殖阶段均在同一宿主的消化道上皮细胞表面完成。

23.隐孢子虫的传染源是病人/带虫者/病畜。

24.隐孢子虫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腹泻。

25.卡氏肺孢子虫病的临床表现为两种类型,即婴儿(或流行型)和成人型(或散发型)。

26.卡氏肺孢子虫通常是因免疫力低下引起的,故临床上需慎用免疫抑制剂。

27.卡氏肺孢子虫病以检查痰液或气管分泌物有无包囊作为确诊依据。

28.发生在早产儿及营养不良的虚弱婴儿的卡氏肺孢子虫病为间质性浆细胞性肺炎。

二、选择题

1.疟原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B

A.子孢子直接钻入皮肤B.雌性按蚊叮咬,子孢子随唾液一起注入人体

C.配子体经输血感染D.雌性按蚊叮咬时,子孢子主动钻入皮肤

E.雌性按蚊叮咬,配子体进入人体

2.引起疟疾复发的虫体时期是B

A.速发型子孢子B.迟发型子孢子C.红内期无性生殖时期

D.红外期裂殖子E.雌雄配子体

3.疟疾病人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是什么?

D

A.活组织检查B.骨髓穿刺C.粪便检查D.厚、薄血涂片E.痰液检查

4.寄生在一个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哪种最常见多个环状体?

D

A.卵形疟原虫B.三日疟原虫C.间日疟原虫

D.恶性疟原虫E.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5.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