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研讨会的发言稿.docx
《德育工作研讨会的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工作研讨会的发言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育工作研讨会的发言稿
德育工作研讨会的发言稿
各位主任大家好,今天有幸参加这个会,并且还能发言,实感荣幸倍加。
我从一个德育管理的角度谈谈对德育和对德育工作者的看法,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书就是传授书本知识,而育人即指在教学或其他时间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从某种角度讲就是德育,当然德育的范围要比他大得多,之所以在这里啰嗦,只是想说明德育与教学是分不开的,因为现在教育界流行一句话是来形容德育的:
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
学校德育教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人们对它普遍寄予无限的期待,期待它应该承载最多的德育权利与义务,期待它把一张白纸一样的孩子送进学校,出来时是一幅锦绣前程的名画。
虽然这个期待不切合实际,实现它有相当大的困难,但我们应该竭尽所能。
因为期待是对我们的信任,期待是对我们最好的评价。
作为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在实施学校德育工作时,应该旗帜鲜明地将坚持以德为先的理念贯彻到办学和教学整个过程中,并不断地创新德育工作形式,丰富德育工作内容,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的感染力,并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然而,学校德育工作在具体实施时,并非我们想象那么简单,因为现实生活中人心思钱,人心思玩、人心浮躁、人性冷漠、独生子女、隔代养等突出问题的存在,任何人都不可能置身境外,这无疑给学校管理者或教育者,无论在工作内容、工作强度上、还是工作难度上。
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这要求学校管理者或教育者除要勇敢面对之外,更要深入调查分析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有效途径。
十几年的德育管理历程,十几年的教育生涯,让我对学校德育教育不敢有丝毫的怠慢,难能可贵的是让我对它始终如一地倾情关注:
学校德育怎么了?
学校德育现状又怎么样?
学校德育如何应对?
(下面是我对其不成熟的分析和思考)
(一)学校德育现状及分析
1.德育内容上,存在假、大、空现象。
①德育内容停留教材上。
虽然新教材要求课程生活化,但在实际操作中,学校还是停留在教师教、学生考的层面上。
全省一面、千人一面的教材,造就出全县一样的教案、造就全县一样的练习册、造就全县期末统一的试卷,这些运用教材的做法,怎么能为孩子创造适合的环境,这怎么能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
教材与生活两张皮,教材与生活相脱节。
②德育内容陈旧,停留在过去的和现存的东西,没有针对性。
一是几年共一教案,几年共一讲稿,几年共一活动设计:
如:
国旗下的讲话,是去年的,今年再讲;难道今年的开学、放学典礼人与物跟去年是一样的吗?
二是次次用别人的东西。
德育会议上的讲座,全是下载的或翻新的;家长会上的讲话稿偷梁换柱,班主任总结也是千篇一律,心得体会更不用说了,雷同的大有人在,三是德育内容停留在框框条条之中,没有做到与时倶进,没有将传统教育赋予新的内容。
试想象一下,这教育有作用吗?
回答是肯定的,没有。
没有针对性的教育没有创新的教育是毫无意义。
如果现在搞“福娃进北京”活动会怎么样?
③德育内容大而全,无可操作性。
如弘扬民族精神,这个题目对小学德育活动太大了,无论你怎么教育,无论你搞再多的东西,操作是困难的,并且没有好的结果。
(其实可以分解为四个方面: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还可以将其进一步分解成小题目、小的活动去做)
2.办学理念、德育观念上。
表现在重智育,轻德育,唯分数论。
开学时,学校进行一周的入学教育,而班主任真正按学校要求做的人不多,德育处要求教的《中小学生守则歌》,要求1---6年级学生会唱,检查的结果任然不理想;班会、队会被占用的现象大有人在;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想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更不现实,教师怕耽误教学进度,影响学生考试;殊不知如果学生的行为出现问题时,教师耽误的时间更多,遇到的麻烦更大。
其实真正问题的症结在于学校办学理念出现偏差,教师德育观念出现偏差,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出现偏差。
3.德育形式上,表现单一。
重形式,轻落实。
德育形式不能总是停留在一种形式里,诸如发一份文件,开一次会议、开办一次讲座、开展一个活动、搞一个启动仪式、举行两次检查;或是单一的说教、批评、交流、评价。
这些单一的陈旧的模式,其实是造成德育现状的根本原因。
德育形式应该在有条件的前提下,进行多元的改变;德育的效果很多时候取决于德育形式的多样化和创新。
我们德育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的特点是需要德育形式常换常新的,好奇是他最基本的条件,接受新奇的事物的应激反应是学生根本的表现。
实践证明,越是新奇的教育方式,越是新奇的德育形式,学生越是好奇,越是容易接受。
当然只有在接受的前提下,才有希望进行下一步的行为改变和意识升华。
4.学校德育环境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同程度地被染化、软化和同化。
当前,有极少数学校教育者存在轻松思想,不是自己的事,坚决不做;是自己的能避就避,尽量不做,留给别人做,留给爱做事的做;升旗仪式不到场,班会、队会不开或三言两语就结束,想学习的人很少,有时间就进行娱乐活动。
当前在管理者、教育者中,也存在着为评职而工作的现象。
只要有利于评职的事,无论是备课、讲课、听课还是写论文,都毫不犹豫地接受,评上后却不同了,学校安排其做事,却判若两人。
评上中高的教育者更不用说了。
急功近利的思想的存在,学校德育环境不坏才怪。
当前,由于学校管理体制原因,学校德育环境不同程度地受到“教育行政化”的影响,德育处无法独立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如:
晋升、评职、评模、进人上不能完全、正常地按公正的程序走下去,这大大地影响教育者乃至管理者的积极性,要知道教师是实践德育的主体,是将德育多样化的主体。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德育形式的创新和操作取得效果。
如果失去了积极性的教师,那他还有激情地去创新德育教育形式吗,不可能。
只能是按照原本的教育方式,采用说教、语言评价、单一指导等简单、粗俗的方法去做,当然这将对德育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
甚至直至德育教育失败。
(二)学校德育应对策略
1.找准德育工作的切入点。
以治理卫生环境为切入点,以少先队阵地为依托,建立学生文明监督岗,开展“文明月”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班、队会、升旗仪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加强学生卫生意识的培养,并在全校广泛开展文明班级、文明教室、文明学生评选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乐在其中,乐有所获。
这为学校文化建设真正起到实质作用,更丰富了学校德育内涵。
2.抓住德育工作的基本点。
作为小学,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点有两个:
一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由此可见,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贯穿德育的全过程。
二是教师队伍建设。
因为教师是德育工作的组织者,是德育要求的实践者和示范者,教师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中乃至日常言谈举止上都始终表现出应有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养,显示出高尚的人格尊严,学生才能听其言,信其道。
为此,必须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尤其是注重师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并把它放在队伍建设的核心地位,当作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点来抓实抓好,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建立一支具有爱岗敬业、呕心沥血的奉献精神,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尽心尽职、爱校如家的主人翁精神,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改革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让教师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抓住德育工作的平衡点。
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时,要把握教师道德与教师利益、教师责任与教师义务、对教师制度管理与对教师人文关怀的对等和平衡。
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的同时,又能调动实践德育的主体的创造性。
在抓学生养成教育时,要把握学生心理需要、成长需要与品德讲授要求的平衡点。
4.抓住德育工作的关键点。
一是强化选拨、管理德育队伍机制。
班主任应通过自我推荐、辅导员推荐、学生推荐、学校审核来聘任,一经聘任后,再由班主作任邀约其他教师,除此之外,应落实教育部制订的《班主任新规定》。
同时对少先队辅导员的选拨也要严格按科学程序进行操作,只在打造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知识过硬、能力过硬的德育管理干部,那德育工作效果就十分明显。
二是要遵循教育规律。
德育教育要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用贴近学校、贴近生活、贴近家庭、贴近社会趣味性的故事,真切地反映出少年儿童的喜怒哀乐,巧妙地引导他们认知学理,语言富有儿童情趣,使用他们感到亲切、事迹真实,象在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激发他们做事的热情,引导他们学习做人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陶冶自己的情操,在榜样的激励下成长进步。
三是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教育。
品德是一种以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知情意行整合结构,儿童只有在环境中活动才能触摸世界,感知万物,才能导致认识结构的发展。
让学生以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视角去参与体验生活,让他们感受参与的真实、参与的快乐、参与的辛劳,从而获得真情实感,在道德选择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让学生以他人的身份、他人的视角去参与体验,让他们感受他人工作时的心情和责任、工作过程中的辛劳和规范、完成工作后的情绪和收获,形成尊重他人、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
让学生进入设定的事件和设定的环境中去体验,以设定的事件和设定的环境为体验情境,让他们感受平时不易遇到但未来很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得出有益的心理准备,获得宝贵的人生体验。
本次的学习培训,听各位专家对的德育工作的报告和解读,我一直在静心聆听各位专家的观点,内心有很多很大的触动,在这谈几点感触和建议:
感触一:
学校的德育工作重单一的管理,轻人格的培养,轻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多数学校的德育工作,只是处罚,简单粗暴,不做细微的工作,不能形式多样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有,也只是少数人在表演,多数人在陪练。
建议:
开展丰富多才、寓教于乐的活动;通过远足和磨难教育培养学生的耐力;利用墙壁、板报、橱窗;评选文明标兵;利用重大节日或活动;通过媒体、电视、电影等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文明礼貌、廉耻礼仪、知恩感恩等方面的教育。
感触二:
社会转型、时代变迁,社会家庭的负面影响,很大程度抵消了学校的德育教育。
建议:
定期召开家长会;聘请当地有名望的道德模范或成功人士到校做报告;家长、老师不要再孩子面前大谈社会的不公或者是社会的阴暗面,家长、老师要关注自己的嘴,让学生对世界充满希望。
感触三:
当教师是幸福的,没有当班主任的老师是遗憾的。
要当班主任就应该用心去做,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是有爱心的、有“计谋”的,很温情的,有时很“强势”的,对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人或事是不屑一顾的。
建议:
适时召开班主任培训会,进行典型发言,案例剖析,成功案例介绍;定期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评价;评选“名班主任”;给班主任学习和互动的平台等促进班主任成长。
感触四:
在假期,特别是寒假暑假,要和社会“争学生”。
现在的学生双休日、长假、短假,都是满世界的疯玩,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一到假期人满为患。
以前有个说法,中国的父母从来对孩子是养而不教,富人家的孩子在家里转,穷人家的孩子在街上转,长大以后一起昏天地黑在社会上转。
建议:
为避免5+2=0的现象,长假过后孩子“失调”的现象,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布置科学的、适当的、学生乐做的、对孩子长远发展有益的任务,让学生假期有事做,不要让一个假期毁了一批孩子。
学年内的由班主任负责;暑假的由学校负责,或者提前分班,假期学生就责任到班、责任到班级的科任教师,学校对完成的好的班级给予适当的奖励。
感触五:
虽然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但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安全。
有多少心理脆弱的孩子,在老师不经意的一顿批评下,心理扭曲、极度叛逆、偏执、走极端、精神分裂等。
建议:
思想通,百事通。
思想工作不能直线做,要曲线做,要用圆的方式做,圆融——圆可以融化一切矛盾,包括心理矛盾。
老师也应该做到有个安全的心理状态,要做到不急不躁,给别人一点关爱,自己收获自信和快乐。
老师和家长在没有百分百把握一个学生心理状态时,不要轻易使用过激的言语批评孩子(包括冷暴力);不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
教师也要注意,不能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感触六: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需要等待。
建议:
教育也就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怎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俗话说:
世上本无垃圾,只是金子放错了位置。
但社会、家庭、学校的各种原因,造成一些家长不明事理,不能积极配合学校加强对孩子的管理,进而造成一些特不能协调发展的学生,那就需要等待,等待学生自己明白,等待学生家长明白。
这里不是消极的对待,而是无奈之举。
对待这些孩子,让他们多在学校呆一天,就是社会的福分。
感触七:
用爱去融化孩子,对学生进行悲悯教育,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感恩心,让学生明白大爱的道理。
建议:
教师要用爱的渴望调动学生,用爱的目光注视学生,用爱的微笑面对学生,用爱的细节感染学生,用爱的胸怀包容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假如你的学生变得烦躁不安,你可以想:
是不是学生缺少爱的目光?
假如你的学生变得沉默寡言,你要扪心自问:
我对学生爱的目光足够吗?
感触八:
深深明白:
师范的含义,学高为师,品正为范。
一少部分教师没有赢得学生的尊敬,尽管他很辛苦,都与教师的“表率”作用有关。
建议:
教师要积极学习和实践,更新教学理念,树立现代育人观;教师更要多读书,拓宽视野,做“万金油”,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
人格,是每位教师的最高学位。
若干年后,老师所教的知识,学生可能不能记起,但一定能记住老师的品行。
感触九:
不同行业和区域间的收入差距及生存状态等,造成教师队伍中出现职业倦怠和教师心态失衡、对社会不满的现象。
它直接影响到教师队伍的建设,思想不稳定,工作懈怠,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这种现象已成为每个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议:
魏书生有关《学校管理》的谈话中,对如何平衡教师心态,如何提高个人的幸福指数,如何解决教师的心理困惑等,有很好的指导和解决。
它甚至对不同岗位的社会人,都有很大的帮助。
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审时度势,对教师以正面的引导。
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资源,关注教师的生活、工作、成长等,都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
感触十:
教师要认真学习基础心理学。
如理解运用“自我、本我、超我”之间的关系。
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客观的心理分析,正确处理学生所犯的错误。
感触十一:
学校管理实行捆绑,团队协作,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管理层树立服务意识,打好情感战,用心灵交换心灵,真诚辉映真诚,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的。
感触十二:
直击假备课、假作业、假上课。
建议:
结合学校实情,进行教师的常规管理,只要合情、合理、合规定,有利于学生的进步、教师成长、学校发展,都可以大胆改革创新。
感触十三:
学校政教处不能成为“法院”,不能成为“消防队”,不能只简单的成为处理违纪学生的一个机构,应该成为培育学生德性的机构,不应该是整天说规章制度,应该是通过某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塑造”,而不是“改造”。
感触十四:
要从中华文化宝库中,历史积淀中,寻求和创新德育教育资源。
如:
背诵“三字经”、“弟子规”;新解“好人有好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半杯水”等,来全面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人生境界,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