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蜜蜂》课文知识点说课教案课堂实录反思汇编.docx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蜜蜂》课文知识点说课教案课堂实录反思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蜜蜂》课文知识点说课教案课堂实录反思汇编.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蜜蜂》课文知识点说课教案课堂实录反思汇编
[冀教版第六册课文]
14蜜 蜂
我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关于蜜蜂的故事。
我曾听人说起过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它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
于是我想亲自试一试。
有一天,我在屋檐下的蜂窝里捉了四十只蜜蜂,叫我的小女儿爱格兰在屋檐下等着,然后我把蜜蜂放在纸袋里,带着它们走了二里半路,接着打开纸袋,把它们抛弃在那里,看有没有蜜蜂飞回去。
为了证实飞到我家屋檐下的蜜蜂是被我扔到远处的那群,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手不可避免地被刺了好几下,但我一直坚持着,有时竟然忘记了疼痛,只是紧紧地按住那蜜蜂,把工作做完。
结果有二十多只蜜蜂受到损伤。
当我打开纸袋时,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一拥而出,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放走蜜蜂的时候,空中吹起了微风。
蜜蜂们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风的阻力。
可是我想,它们飞得这样低,怎么可以眺望到它们遥远的家园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到它们面临的恶劣环境,心里推测它们一定都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了。
可是没等我跨进家门,爱格兰就冲过来,她的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
她冲着我喊道:
“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
这;它们在2点40分的时候到达窝里,还带来了满身的花粉。
”
我放蜜蜂的时间是2点整。
也就是说,在40分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二里半路,这还不包括采花粉的时间。
天快黑的时候,我们还没见到其他蜜蜂回来。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有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回到窝里。
这样,有十七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尽管空中吹着逆向的风,沿途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是回来了。
也许是它们怀念巢中的小宝贝和丰富的蜂蜜。
凭借这种强烈的本能,它们回来了。
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这种本能正是我们人类所缺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
[法]法布尔
知识点
教材分析:
《蜜蜂》是部编版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
课文以第一人称方式写了法布尔所做的一个实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人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它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
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他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实验。
最后得出结论:
“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作者介绍:
法布尔,1823年-1915年,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CasimirFabre),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1823年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家。
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
代表作:
《昆虫记》(又译为《昆虫世界》、《昆虫的故事》(花城出版社1997年版)、《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英文名称是《TheRecordsAboutInsects》),被称之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与“昆虫的史诗”。
副标题为“对昆虫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
它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生活折射出人类的世界。
我会写:
蜜(mì)甜蜜蜜色蜜月蜂蜜
蜂(fēng)蜂王蜂拥蜂糕蚂蜂
辨(biàn)辨认分辨辨析辨证
阻(zǔ)劝阻阻挡阻止阻力
跨(kuà)跨越跨年横跨跨度
括(kuò)包括概括囊括总括
检(jiǎn)检点检视检查检阅
查(chá)检查查封调查
确(què)确实的确准确确认
误(wù)错误延误耽误误解
途(tú)歧途沿途用途长途
陌(mò)陌生陌路阡陌
多音字:
闷mēn(闷热)mèn(愁闷)
几jī(几乎)jǐ(几个)
尽jǐn(尽管)jìn(尽力)
散sàn(散步)sǎn(散文)
近义词:
辨认—辨别寻找—寻觅推测—猜测
超常—特殊大概—大约激动—兴奋
包括—包含准确—精确陌生—生疏
确确实实—的的确确
反义词:
大概—肯定减少—增加遥远—附近
超常—一般大约—准确逆风—顺风
陌生—熟悉阻力—动力
理解词语:
辨认:
分析辨别并做出判断。
大概:
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
阻力:
妨碍物体运动的作用力。
跨进:
进入。
陌生:
事先不知道,没有听说或没有看见过的。
沿途:
沿路,在到目的地或终点的路上。
准确无误:
形容非常精准,没有误差。
准:
标准,精确。
误:
错误,误差。
超常:
超过一般的;高于平常的。
解释:
分析阐明。
课内词语:
蜜蜂、听说、辨认、能力、公里、记号、几乎、
阻力、花粉、将近、包括、亲眼、检查、迷失、
准确、尽管、沿途、陌生、景物、确实、记忆、本能
句子解析:
1.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我想做个试验。
作者只是“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是“听说”的就不一定真实可靠,这是做试验的原因;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不轻信盲从、求实的科学态度。
2.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捉自家花园里的蜜蜂,为的是便于观察,这是试验的第一步;给蜜蜂做上记号,是为了便于与其他蜜蜂区分,证明是作者放飞的。
说明他不仅观察得认真,而且用心思考。
这是实验的第二步:
做记号放飞。
3.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二十只左右”“好像”“大概”都表示大概的虚数,这样用更准确地说明这是作者的推测,体现了用词的准确性。
4、这样,二十只蜜蜂中,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的回了家。
作者用词的准确,能确定的一定是分毫不差,不能确定的就用一些模糊的词“至少、大概”,体现了科学的严谨。
5.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这句心理描写表现出作者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反问句,强调了作者担心蜜蜂找不到家。
6.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
她高声喊道:
“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
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
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推测蜜蜂找不到家是因为作者在蜜蜂完全看不见路,还把它们带到那么远的陌生地方,再加上当时又起风了,蜜蜂飞不高,增加了难度的情况下而做出的判断。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
(1):
写“我”想试一试蜜蜂辨认方向能力。
第二部分(2-6):
介绍了实验的过程及结果。
第三部分(7):
实验的结论。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写“我”验证蜜蜂有无辨认方向能力的经过,验证了蜜蜂特有的本能,表现了“我”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也告诉了我们凡事要多动脑筋、勤于实践,“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问题归纳:
1.试验的过程是怎样的?
作者在自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然后,他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把它们放出来。
2.两只蜜蜂飞回来能不能断定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为什么?
从小女儿的动作、神态及语言的描写中,只能初步断定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不能据此就得出结论,毕竟二十只蜜蜂中只有两只飞回来了。
3.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能说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吗?
另外五只哪去了?
能,超过了总数的四分之三。
可能风大,蜜蜂折断了翅膀,回不了家了;也可能是蜜蜂遇到伤害,出于自卫不能,蜇人后死了!
4.这个试验告诉了我们什么?
从作者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这个试验告诉了我们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但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作者无法解释的本能。
从作者身上我学到了遇到事情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不轻信、不盲从,要具有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5、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力?
你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什么是本能?
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
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是在高空中“眺望”到遥远的家园。
所以我认为蜜蜂认路靠得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
本能:
指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课后习题答案:
一、默读课文。
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
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步骤:
第一步:
捉蜜蜂;第二步:
做记号,放飞蜜蜂;第三步:
检查蜂窝,了解蜜蜂飞回的实际情况。
实验结论:
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但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作者无法解释的本能。
二、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那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二十只左右”“好像”说明这些都是作者的推测,充分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善于观察、思考的品质。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大概”说明作者的观察与推测,体现了作者非常善于观察思考。
◇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两点四十分”说明作者的女儿对蜜蜂飞回来的时间记录得详细精准,体现了她严谨的科学态度。
文中类似的词句还有:
1.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2.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
课外拓展:
法布尔名言:
1、“开步走吧,只要走,自然会发生力量!
”
2、“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
3、“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
4、“我不过是一盏灯,照亮了我面前的一小块地方而已。
”
5、“我们所谓的丑美脏净,在大自然那里是没有意义的。
”
6、“勿庸讳言,昆虫学领域应该保有少许天真。
”
7、机遇只给有准备的头脑或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下册
14蜜蜂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确确实实、超常、记忆力、本能”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课前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试验闷了好久推测几乎阻力尽管陌生
2、在课本相关字词旁边标注加点的字意思
推测准确无误逆风而飞超常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
推测激动反:
陌生减少
4、朗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查资料等(常规预习内容)
【在小学,随着语文学习的深入,学生逐步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可区别不同的年级选择适当的内容安排学生课外自学。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又减轻了课堂教学压力,有利于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分利用在“刀刃”上。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围绕课堂阅读教学,区别不同年段,在课前安排了预习,课后安排了延伸练习。
课前预习内容因年段而异。
低年级课前主要进行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一年级上学期一般在课内进行),在学会了查字典以后还可以给不认识的字标注拼音(照字典标注拼音与给汉字注音有区别,平时,安排学生标注拼音,有助于学生掌握拼音)。
中高年级还要了解、标注一些字词意思,有的还可在课前查阅有关作者、课文写作背景及某方面知识的资料。
课文前“预习提示”也应在课前完成。
以上所提的是基本的预习要求,课前预习内容下要保底,但上不封顶。
学校可结合本地区和学校教学实际,编印一定分量的预习题,长期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必将加强学生语文基本功。
】
预习课(20分钟)
主要任务:
检查预习,初读课文,准备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题引入
1、引入:
学习了《花钟》,我们对花有了新的了解,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蜜蜂》(板书课题),看对这种小动物又能有什么新的发现。
2、了解作者: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篇课文是谁写的?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出示简介:
(结合资料,初步了解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四年级我们还将学习他写的《蟋蟀的住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引入:
请一行的同学读课文。
他们读错了,自己有没有发现,大家随时说出来帮助他们纠正。
2、学生依次读课文,教师在学生读完相关自然段后随机叫停,正音,了解预习中词语意思等:
学生读完有关自然段,依次提问、补充介绍或了解一些有关内容。
(学生课文读得如果一般,则鼓励学生,我们下面还有机会读课文)
【承接课前预习,课堂阅读有个以检查课前预习(含引入)的预习阶段,也可称为初读阶段。
结合课文阅读教学要求,这个阶段一般主要安排:
1、随机指定一列(或一行)学生朗读课文,每个学生一般读一个自然段,由指定这些学生读完全文,也可称开火车朗读课文。
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朗读课文,不同的课文用不同列的“火车”朗读,全班同学在课文阅读教学中都有机会展示朗读情况,即使轮到一些朗读水平特别差的同学,也要给他一定的朗读机会,读的差时,可读少一点内容,甚至只读一、两句话,随着他们朗读水平提高,适当让他们多读一些,有了读的机会,有利于促进他们朗读水平甚至语文水平的提高。
以开火车的方式检查,也体现了面向全体的要求。
在学生开火车读课文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读音错误,全班学生可即时帮助纠正。
这样安排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听读,便于学生交流。
时过境迁,教师结合学生课前预习内容在有关自然段朗读后引导学生明确一些学生容易读错字的读音,了解一些字词意思等。
有些字词意思相对固定,如“准确无误”一词中“误”的意思、“逆风而飞”中“逆”的意思等,可在预习阶段了解,有些字词意思需要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了解,如“推测”等则需要在精读阶段学习。
2、了解学生预习其他内容情况,学习非重点段,为精读扫清障碍。
在低年级,预习阶段还要突出识字训练。
】
2、默读课文,填空。
课文主要讲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为了证实蜜蜂(),做了个试验,得出了()的结论。
(板书:
试验——目的过程结论)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了解主要写了什么。
出示:
读读找找哪几句写了他试验前的准备,都有哪些准备工作?
找相关的语句,并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汇报后出示:
捉蜜蜂(在家里、二十只)——装纸袋——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四、作业:
练习书写本课生字
预习课板书
14、蜜蜂
法布尔
试验——目的过程结论
精读课(40分钟)
主要任务
精读课文,完成本课主要教学任务。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四课《蜜蜂》,上节课我们用了20分钟初读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知道(出示):
课文主要讲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为了证实蜜蜂(),做了个试验,得出了()的结论。
二、继续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通过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我们还了解了法布尔做试验的初步过程(出示):
捉蜜蜂(二十只)——装纸袋——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2、请大家根据提示练习说说这个试验的过程。
指生说说这个试验的过程。
3、讨论:
这样安排对证实蜜蜂辨别方向有什么好处?
(1)在自己家花园里捉来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便于观察
(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
(3)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了解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4)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距离足够证实蜜蜂是否认识回家的路
4、从这些做法中,你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么样的人?
(周到、周密、全面等)
5、让我们随法布尔去看看那些被放出来的蜜蜂吧(出示:
)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指读,指读去掉“好像”读,再依次去掉“几乎”“大概”读。
(作者的用词非常准确)
三、学习第3、4、5自然段
1、在放飞蜜蜂后,作者想了什么?
在回家路上呢?
(出示:
)
在回家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2、为什么我这样推测呢?
默读课文,结合作者的试验过程以及试验后观察到的现象找找我推测的依据。
(远,闷在袋子里,起风)
3、放飞蜜蜂后,作者进行了一连串的想象和推测,你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的人。
)
4、蜜蜂到底回来了没有?
(出示)
没等我进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
她高声喊道:
“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
它们在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
居然小蜜蜂比法布尔回来得还要快,真厉害。
小女儿心情怎样?
(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那么就请你带着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读读有关部分。
感情读,再现当时情景。
写这样文章,很容易写枯燥,这部分很生动、具体,吸引读者,值得借鉴。
5、面对回来的这两只蜜蜂,引发了作者那些思考。
朗读了解。
(我放飞蜜蜂的时候是两点整。
也就是说,四十分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蜜蜂仅仅飞回来两只吗?
(不是,第二天,我又发现15只飞回来了。
)
2、看到归巢的蜜蜂,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出示: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朗读,体会感情。
去掉关联词,表达效果不如原句。
3、小结:
听说得到了证实。
五、学习第6自然段
1、当20只蜜蜂里,有17只蜜蜂飞回蜂巢时,作者做出了怎样结论?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
2、通过试验,作者证实了蜜蜂的确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蜜蜂为什么能辨认方向,作者到最后给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了吗?
作者确实也没有搞明白原因,体现出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
3、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到底靠的是什么,请同学们下课收集资料,多多学习,去生活中寻找答案吧。
4、对结论和全文有疑问吗?
六、总结
1、谈学习本文收获。
2、回读全文,加深体会
七、作业:
结合本单元口语交际提示,留心观察一些小动物,看有什么新发现,准备口语交际时与同学交流。
听写本课的词语
八、(机动)听写后自批自改
精读课板书:
14、蜜蜂
法布尔
试验——目的过程结论
副板书准确具体严谨求实观察思考
练习课(20分钟)
【这个20分钟的教学安排为一节短课,从内容看,它与阅读教学密切联系,但也与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相关。
是对阅读教学的巩固,对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的准备。
阅读教学中的预习课、练习课一般均按20分钟安排,这样便于教学管理。
】
主要任务:
巩固练习及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回读全文,感受蜜蜂辨别方向本能,感受作者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听写本课生字(机动,视前两课完成情况而定。
如果完成,这部分时间分给一、二两个环节;如果没有完成,则适当减少第三环节内容)
三、初步交流上课作业1内容,为本单元口语交际具体说、习作时具体写打基础。
)
【单元阅读教学与单元口语交际、习作相结合】
【在精读阶段之后,可安排课堂阅读练习阶段。
练习阶段的教学相对于精读阶段而言,操作难度不大,以巩固精读阶段阅读内容为主,类似平时练习,因此称练习阶段。
这个阶段一般主要安排:
1、检查听写上一课生字。
2、深化读背练习。
3、赏评随文练笔等。
我们很多课大都按这种结构安排,一些篇幅较长的课还进行特殊安排。
将练习阶段分散安排在精读阶段之后。
本课可安排2课时共80分钟,不超过本课应有教学时间。
】
【我们结合年段、教学要求、课文篇幅等因素确定每篇课文的课堂阅读教学时间,并努力减少每篇课文阅读教学总课时,不断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实际上,我们的大多数课文阅读教学安排已突破了小学课堂40分钟时间限制,实行长短课结合,长课为一课时,短课为10—20分钟。
课堂教学时间可有多种类型:
①预习(20分钟)→精读(40分钟)→练习(20分钟)②预习(20分钟)→精读
(一)(40分钟)→精读
(二)(40分钟)→练习(20分钟)③预习、精读(40分钟)→练习(20分钟)④预习(20分钟)→精读、练习(40分钟)⑤完整的1课时⑥完整的2课时⑦完整的3课时等。
短课其余教学时间安排语文单元其他教学内容,充分适应了语文单元教学课型多样化而课时有限的实际,有利于整合语文单元教学内容。
相应地,我们的阅读课教案也进行了改进,分预习、精读和练习三个不同阶段设计具体教学过程,再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相应课堂教学时间。
教案中一般不再标注“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而是标注“预习”、“精读”、“练习”环节及时间(分钟),我们还结合任教班级语文学科课程实际安排通过单元目录教案进行与语文学科其它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实现整合语文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结构,构建教学模式,浓缩教学课时,提高教学效率。
】
《蜜蜂》的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掌握“扔、劣、免、弃、闷、证、阻、环、拥、沿、括”11个生字。
2、阅读课文,知道法布尔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
3、在读课文的同时,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动物奇特的本领
教师准备:
法布而的常识和他的《昆虫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先出示介绍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
(学生可以补充)
2、师问:
你知道为什么法布尔能够成为昆虫学家?
你知道他是怎样进行观察实验的吗?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
“抛弃”、“扔到”、“货轮”可让学生做动作理解;
如:
“避免”、“一拥而出”、“恶劣”、“阻力”、“包括”、“沿途”、“丰富”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自己理解;
如:
“证实”、“闷了”、“凭借”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另外学生有可能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如:
“眺望”、“触到”、“逆向”等小组内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只有读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