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论文 浅析《儿子与情人》的女性悲剧.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06996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言文学论文 浅析《儿子与情人》的女性悲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汉语言文学论文 浅析《儿子与情人》的女性悲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汉语言文学论文 浅析《儿子与情人》的女性悲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汉语言文学论文 浅析《儿子与情人》的女性悲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汉语言文学论文 浅析《儿子与情人》的女性悲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言文学论文 浅析《儿子与情人》的女性悲剧.docx

《汉语言文学论文 浅析《儿子与情人》的女性悲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论文 浅析《儿子与情人》的女性悲剧.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语言文学论文 浅析《儿子与情人》的女性悲剧.docx

汉语言文学论文浅析《儿子与情人》的女性悲剧

前言

英国作家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是一部极富自传色彩的著作,主要描写的是主人公保罗的个人成长经历,但它仍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的文艺主题倍受文学评论者的关注。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系列真实生动的女性形象:

莫瑞尔太太,米丽安,克莱拉等。

当时英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农村自然经济濒于解体,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压榨也愈发加剧,人的自然性被现代工业文明逐渐的异化,现代人越来越沦为机械的附庸,煤矿工人沃尔特.莫瑞尔就是其中一员。

男权社会中的男性中心意识也深深影响着人们,同时,女权主义运动刚刚兴起,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小说中的三位主要女性,莫瑞尔太太,米丽安,克莱拉,就生活在这一环境下,她们都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奋斗,但最终都没能逃脱她们的悲剧性命运。

 

一从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中看女性悲剧命运

女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与男性一样在推动社会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男尊女卑的观念深深影响着人们,女性处于受压迫的地位,是男性的附属品,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观念,社会制度束缚着女性,这促使女性自觉或不自觉的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和斗争,以企图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直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迅速发展,女性逐渐走向社会,女性意识觉醒。

小说中的莫瑞尔太太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出身中产阶级,受过良好的教育,她与莫瑞尔是在一次圣诞舞会上认识的,出身底层的莫瑞尔身上不加雕饰的自然美吸引了她,在婚后六个月的幸福生活后,紧接而来的是生活的压力,由于俩人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他们根本没有精神的交流,于是,精神上的抑郁,生活上的压迫,让莫瑞尔太太少女时期的梦彻底破灭了。

两人阶级的不同,也导致了他们价值观的不同,冲突是无可避免的。

莫瑞尔太太性格孤傲,倔强,是一个有抱负的新时代女性,但是维多利亚时期遗留下来的男权意识仍然影响着人们,乃至控制了整个社会,“在观念领域里,性格的社会差异表现为社会已经建构起并不断再生产着一系列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以及女性应当从属于男性的两性关系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形成了一整套表达性别差异的象征和符号。

”①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胸怀理想的莫瑞尔太太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因此她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男性身上,在改造丈夫无望后,她将希望转向了儿子。

首先是大儿子威廉,她努力教育他,在儿子不负重望,带着母亲的梦想到伦敦工作时,他的灵魂受到母亲的控制,身体又在为女友不停的挣钱,最后因劳累过度而去世。

大儿子的死对莫瑞尔太太来说又是一次重大的打击,此时,保罗恰巧得了肺炎,濒临死亡。

于是,她忽然惊醒了,对儿子的母爱几乎达到扭曲变态的程度,她控制保罗的精神,这种近乎“固恋”的母爱也导致了儿子的心理变异,扭曲。

“书中有很多描写母子关系的的插曲,使人感到既充满一种诗意的魅力,同时又洋溢着只有恋人之间才有的柔情。

”②但儿子在长大成人后,试图摆脱母亲的控制,母子之间既互相依赖,又潜存着战争。

最终。

莫瑞尔太太在与其他女人争夺儿子的过程中筋疲力尽,最后得了癌症,被保罗用过量的吗啡毒死,这是莫瑞尔太太人生的最终结局。

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她不断的斗争,但男权社会又注定了她的必然失败,她的一生都是在希望与失望交织的过程中度过的,对儿子们的爱虽然已经变态扭曲,但她所做的一切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也是无可厚非的,她给儿子们信心力量,却毁了自己,她用她的一生成就了儿子们,这也是她人生的悲剧。

保罗的初恋女友米丽安,是一个气质高雅的精神型女孩,她出生在一个具有浓厚宗教氛围的家庭,认为性是丑恶的,只要稍微暗示一下两性关系,她便会感到非常的厌恶。

这个被维多利亚时期的宗教观念严重束缚的女孩生活在农业向资本主义工业转型时期的夹缝中,是两种社会观念冲突的牺牲品。

同时,米丽安虽然生活在以男性为中心的乡村中,被一群看不起她的父兄包围着,但她也是一个有梦想,渴望知识的女孩,希望改变她乡村妇女的地位,“生活在这样一群在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男人们之中,她终日渴望的是如何使生活更有意义,然而现实中并没有这样的空间让她生存,她所拥有的只是想象的自由。

米利亚姆也感到了自己是家里男人们的牺牲品,指望着保罗帮他逃脱受奴役的状况。

”③但是保罗本身就是一个心智不健全的男人,他没有独立恋爱的能力,和米丽安在一起,只是出于他天性中男人残存的对爱情本能的渴望,自始至终,保罗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一次又一次的伤害米丽安,甚至对她有厌恶的情绪。

不可否认,米丽安是有她性格上的缺陷,但是她一直在努力摆脱自身的束缚,然而她对爱情的执着与付出,并没有得到保罗的回应,最终“他可以忽视米莉亚母的转变与成长,拒绝与她合作,最后毁了她的爱。

他的所作所为使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残暴的男权主义者。

”④米丽安的一生,都生活在宗教的枷锁里,她渴望独立的人格,美好的爱情,但是在男权社会中,她最终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只能在付出,希望,乃至绝望中度过美好的青春年华。

克莱拉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她外貌美丽,身材丰满而诱人,为走出有性无爱的婚姻,她勇敢地与丈夫分居了。

充满女性魅力的克莱拉吸引了正处于情欲旺盛时期的保罗,于是在米丽安身上没有得到完全满足的他将目标指向了克莱拉,而“一向缺少爱的克莱拉经过保罗的抚慰,她受损伤的自尊心治愈了,她很快乐,又感到扬眉吐气,恢复了青春”⑤故作高傲实则孤单的克莱拉终于投进了保罗的怀抱,这说明在当时的社会中女人只有通过男人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可是保罗与克莱拉的结合又是建立在肉欲的基础上的,本能的强大力量使保罗从克莱拉那里获得了巨大的热情,然而“肉欲的对象是不固定的,肉欲背后的深层欲望本身尤其是某种盲目的意志才是恒定的。

”⑥这一切都注定保罗在满足最后的需求后会抛克莱拉,不管她爱保罗有多狂热,最后都注定要失败的,因为在男权社会中,女人根本不可能有自己的独立的地位。

克莱拉的女性意识的觉醒甚至加剧了她人生的悲剧,保罗最终把她巧妙地抛回到了丈夫的身边,她努力奋斗的结果也只是被男人们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而传来传去,这似乎是她无可逃脱的命运。

 

二异化的两性关系背后的女性悲鸣

19世纪中叶,工业文明迅速发展,宗法制社会形式也在渐渐消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出现了危机,错位,甚至丈夫与妻子,母亲与儿子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变异。

小说给我们展现了莫瑞尔从一个健康幽默的生机勃勃的小伙子沦落成一个只会酗酒,打骂妻儿的煤矿工人的过程。

社会文明破坏了自然,扼杀了人性,人们生活在丑恶而屈辱的环境中。

矿工们为了微薄的收入,不得不长年在黑暗潮湿的坑道里干着非人的苦工,并时刻冒着生命危险。

莫瑞尔年轻健壮的身体就是在这种劳动环境下被逐渐摧毁的。

生活的压力,以及妻子无休止的吵闹,使他的精神与身体受到了双重的损坏,于是,酒馆成了他避难的场所,他的的自然人性被工业文明异化了,而这一异化也影响到他的家庭,夫妻之间不再是恩爱之情,而是无休止的战争,夫妻关系异化,丈夫也失去了其实际意义。

但是莫瑞尔太太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她的理想总要找到寄托的途径,于是她将感情流向了儿子。

在母亲超乎常态的爱的裹挟下,儿子的心理也起了微妙的变化,即对母亲异常的依赖爱恋,劳伦斯也曾对《儿子与情人》的主题思想作过总结“当儿子成长起来时,她(莫瑞尔太太)挑选他们作为情人,首先是最大的儿子,随后是第二个儿子,这些儿子由于与母亲之间的爱的推动而来到人世,并且一直受到这种力量的推动。

然而当他们长大成人时,他们却失去了恋爱的能力,因为母亲作为他们生活中最强大的力量,牢牢地控制他们……这些年轻人一旦与女子接触,便趋于分裂。

”⑦在现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压迫下,人们之间的感情被异化,儿子们由于过于爱恋自己的母亲,形成俄狄浦斯情结。

在他们成人后,自然的本能促使他们与女人接触,可自身性格的缺陷又注定他们的恋爱必定是失败的。

情人不再是情人,母亲不再是母亲,小说中的每个人都遭受着灵与肉分裂的痛苦的折磨,每个人都在努力突破自身以及环境的束缚,以求达到身心归一。

小说的主题写的是保罗寻求灵与肉相统一的完美人性的过程,而母亲,米丽安,克莱拉,则是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三位重要的女性,他是在与三位女性的交织,磨合的过程中逐渐走向完美的。

同时,劳伦斯也是一位男权主义者,他崇尚男尊女卑的观念,因此小说在全力描写保罗的成长历程中,却忽略了他身边的女性,在保罗不断的尝试与解脱中,女人们则成了他前进的力量,“以凯特·米勒为代表的的批评家尖刻地批评劳伦斯,她认为劳伦斯在这部小说中残酷无情地利用女性,因为书中的母亲,密里安,克拉拉都被劳伦斯所操纵所利用以实现保罗寻找自我的过程。

在他看来保罗代表的是一个分裂的男性自我并且有‘从他父亲身上得来并在自己身上得到扩展的男性至上主义信念’。

”⑧这从他与三位女性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来。

莫瑞尔太太对保罗变异的母爱固然阻碍了保罗的心理健康的发展,但是这一切悲剧的根源又是社会使然。

机械文明导致夫妻异化,而这其中受害最深的则是莫瑞尔太太,她在努力抗争的过程中,也是充满痛楚的。

异化的两性关系使她的心理遭到了严重的扭曲,她本身有着不亚于丈夫的才华和坚强的意志,却饱受传统性歧视的折磨,也铸就了她的自然人性为变态情感所取代的悲剧,“他从而强烈地意识到许多女人并非只配作‘贤妻良母’,事实上她们渴望独立的人格,受到应有的承认与尊重。

他由此得出结论,他母亲的悲剧既是个人的悲剧,同时又是众多女性期望摆脱避之不及的社会悲剧的缩影。

”⑨在这异化的两性关系中,莫瑞尔太太并没有得到半点温情,对丈夫的希望致使丈夫对自己拳脚相向,对儿子过分的爱,也遭到了儿子的怨恨与报复,最后保罗亲手毒死了她便是最好的例证,夫妻关系的异化,与儿子之间的爱与恨也铸就了她的悲剧性命运。

米丽安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向往的女孩,对保罗有着过分的爱恋,她纯洁的心灵也涤清了保罗的灵魂。

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保罗不断从米丽安那里获得精神的食粮,使他精神上趋于成熟,同时,米丽安也在努力摆脱宗教及传统道德的束缚,成长为一位成熟女性。

但她的进步被保罗忽视了,为了寻求自己完美的人生,保罗拒绝了她的爱,果决地踏上了另一条人生之路,寻找他所需要的新的能量,留给米丽安的是人生的空白与苍凉,落寞与伤害。

米丽安最终也只是保罗人生的垫脚石而已。

离开米丽安的保罗急需一个女人来满足他的情欲,而被丈夫伤害的克莱拉,恰巧就充当了这样的一个女人。

在潜意识中,保罗知道克莱拉是有夫之妇,不会对自己构成太大的威胁,而自己也不必为她负责,在他吸取足够的能量之后即可全身而退。

于是,保罗勾引了克莱拉,实现了自己情欲的需求。

克莱拉得到了保罗的身体,却没有得到他的心。

从本质上来说,保罗是看不起克莱拉的,因为她来自社会的底层,识字不多,于是他们的交流只能停留在性爱上,他们的激情也只能在黑暗里才能得以迸发。

由于保罗的决绝,克莱拉最终也没能走出她失败的婚姻。

在两性关系异化的同时,男权思想使这被异化的两性关系背后,受伤最深的仍然是女人。

小说中人物同样是经受着灵与肉分离的痛苦的折磨,但代表着男性的保罗人性渐于成熟了,而他身边的女性,却都成了他前进路上的垫脚石“从永不满足,竭力改变命运的母亲身上,保罗变得坚毅,踌躇满志,在事业上有所追求;从女友米丽安身上,保罗得到了灵感,丰富了想象力,在事业上取得

了一定的成功;从已婚女人克拉拉身上,保罗至少得到了肉体的快感,找到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平衡。

”⑩女性最终成为了工业文明,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她们不断的抗争,最终也没能改变社会所赋予她们的悲剧性命运。

 

三从人性的弱点中看女性悲剧

莫瑞尔太太,米丽安,克莱拉,她们虽然在小说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但是身为女性,她们却有着女性身上共同的弱点。

首先是在对爱情的态度上,他们对伴侣都有着强烈的占有欲,改造欲。

莫瑞尔太太与丈夫的阶级不同,价值观念不同。

但两人结为夫妻后,她首先做的就是努力改造丈夫,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文明人”,即严肃,认真,有责任感,有道德约束力,然而她却忽视了丈夫的出身,即他本身所处的阶级。

事实证明,他们谁也改变不了对方,由于两种价值观的冲突,他们互相伤害,婚姻里充满了战争的硝烟。

如果莫瑞尔太太没有如此强烈的改造欲,可能他们的婚姻也不会这样失败了。

在改造丈夫不成,失望之余,她把目标转向了儿子,想在儿子身上实现她未能完成的改造,她努力用自己的一套价值观教育孩子们,这也成就了保罗后来的内向,隐忍,克制的性格。

威廉是按照她的理想模式塑造出来的一个成功男人,她在感受到自己的伟大成就之时也把威廉看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表现出了一种特别的占有欲,唯恐儿子投入另一个女人的怀抱。

她千方百计的阻挠他,当儿子几次把自己精选的女友的照片邮回家时,她都感到不满意,当威廉的女友登门拜访时,她也态度冷淡。

母亲越想拴住儿子,儿子越想逃离这爱的束缚,最终母爱使他性格分裂,劳累致死。

然而,威廉的死并没有让莫瑞尔太太改变她的梦想,她又继续着对二儿子的改造和占有,努力让保罗成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并且极度的仇视米丽安,生怕米丽安会削弱她对保罗精神上的控制。

无论何时,只要保罗从米丽安身边回来时,她都要与保罗争吵几句,因为她认为米丽安是那种“一定要把男人的魂儿都勾得一点不剩的女人”。

从某种程度上说,莫瑞尔太太与米丽安是有几分相似之处的,她们都渴望在精神上控制保罗,都有着强烈的占有欲,这也注定了她们必然是“情敌”式的关系。

莫瑞尔太太对保罗的占有引起了保罗的反抗,最后落得被保罗毒死的下场。

而米丽安作为保罗的初恋女友,她自己笃信宗教,只想和保罗建立一种纯精神的恋爱关系。

她用各种委婉的方式暗示保罗她想要的他的样子,最典型的莫过于她带保罗去看黑夜里的玫瑰,暗示他要控制情欲,共享精神之恋。

然而,已经成年的保罗,会有自然本能的冲动,他感到自己像男人需要女人那样需要米丽安,但是米丽安对这一切却佯装不知,直到她意识到自己会因此而失去保罗时,才怀着宗教式的虔诚把自己象祭品一样的献给了保罗,并且把这当作救赎保罗的好机会。

而刚刚要逃离母亲控制的保罗,更讨厌米丽安对他精神上的占有,这也导致了他离开米丽安,可以说,米丽安性格上的缺陷也是形成她悲剧性命运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克莱拉是一个性感成熟的女人,她无法与保罗达到精神上的沟通,但是,她却想用她诱人的身体占有保罗,使他时时刻刻都想着她。

但是无论是想改变一个人,还是占有一个人,都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有他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生活,改造或者占有,都会让对方感到束缚,那么反抗的必然结果就是两人的分离。

“保罗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占有关系,即使是爱情关系,也‘应该使人产生一种自由感,不是束缚感’”

因此三位女性共同的占有欲,改造欲,也是造成她们悲剧性命运的一个主观的原因。

另外她们对自身的认识都是狭隘自私,残缺不全的。

同样是女性,在社会中都处于劣势,但是她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合作,却是斗争。

莫瑞尔太太与米丽安可谓是同一类型的女人,但是因为保罗的关系,她们却互相的仇视忌妒。

米丽安和克莱拉原本是好朋友,但是因为克莱拉取代了米丽安成为了保罗的情人,她们的关系也变得冷漠疏远了。

她们每个人都有着坚强的意志,不屈的斗争精神,可是当一遇到男性时,女性之间所有的矛盾都暴露出来了。

她们没有足够的自信,而是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了男人的身上,身在男权社会中,这样的心理,也注定了她们必然失败的命运。

 

结语

综上所述,莫瑞尔太太,米丽安,克莱拉,她们虽然都是女性单纯的个体,但是通过分析可见,她们的悲剧性的命运大多是由社会造成的,因此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即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异化了人性,也异化了两性关系,进而伤害了女性,毁灭了家庭。

可以想象,她们悲剧性的命运也代表了生活在那个时代中的很多女性的悲剧,同时也揭示了资本主义文明社会的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即“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毁了男人,‘男人毁了女人,女人又毁了儿子们,儿子们重又毁了自己的女人’”

女性成为工业文明,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因此,我们可以说,女性的悲剧亦是社会的悲剧,一个和谐的社会,也必定是一个关注女性的社会。

 

注释:

①魏国英.女性学概论[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68.

②伍厚恺.寻找彩虹的人:

劳伦斯[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88.

③④张惠军.简析《儿子与情人》中米莉亚母的形象[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30卷,49,49.

⑤⑥杜芳芳.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朦胧之爱[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2期,第25卷,87,88.

⑦吴春兰.寻求完美的人性——评劳伦斯《儿子与情人》[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第20卷,96-97.

⑧孔祥国.毛莱尔太太:

《儿子与情人》中真正的毁灭者[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第2期,第17卷,68.

⑨万莉.劳伦斯的“妇女观”:

毁灭与再生[J],许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第24卷,68.

⑩杜瑞清.灵与肉的冲撞——《儿子与情人》译后记[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第10卷,3.

劳伦斯.儿子与情人.[M].刘一之等译.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1994年5月,183-184.

张林.伊甸园的失落与重建——解读《儿子与情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0期,第19卷,8.

蒋家国.摹本:

异化的两性关系——《儿子与情人》人物谈.[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第22卷,38.

 

参考文献:

[1]魏国英.女性学概论[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2]伍厚恺.寻找彩虹的人:

劳伦斯[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3][4]张惠军.简析《儿子与情人》中米莉亚母的形象[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30卷.

[5][6]杜芳芳.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朦胧之爱[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2期,第25卷.

[7]吴春兰.寻求完美的人性——评劳伦斯《儿子与情人》[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第20卷.

[8]孔祥国.毛莱尔太太:

《儿子与情人》中真正的毁灭者[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第2期,第17卷.

[9]万莉.劳伦斯的“妇女观”:

毁灭与再生[J],许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第24卷.

[10]杜瑞清.灵与肉的冲撞——《儿子与情人》译后记[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第10卷.

[11]劳伦斯.儿子与情人.[M].刘一之等译.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1994年5月,183-184.

[12]张林.伊甸园的失落与重建——解读《儿子与情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0期,第19卷.

[13]蒋家国.摹本:

异化的两性关系——《儿子与情人》人物谈.[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第22卷.

 

致谢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张鸿阁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

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张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为我的论文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在此谨向张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谢谢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