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湾隧道安全风险评估.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60382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磨湾隧道安全风险评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磨湾隧道安全风险评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磨湾隧道安全风险评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磨湾隧道安全风险评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磨湾隧道安全风险评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磨湾隧道安全风险评估.doc

《磨湾隧道安全风险评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磨湾隧道安全风险评估.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磨湾隧道安全风险评估.doc

吕梁环城高速公路路基第八合同项目部风险评估报告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一、隧道安全风险评估编制依据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公路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关于开展公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

项目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

项目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文件

设计阶段风险评估成果

我项目部现有技术装备、施工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多年从事黄土高原地区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公路路基、高墩、技术复杂型特大桥梁和黄土隧道施工的丰富经验。

二、隧道工程概况

1、基本设计情况

吕梁环城高速公路-磨湾隧道工程,位于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磨湾村。

路线采用分离式。

1#隧道左线ZK23+315-ZK23+393.809段位于直线上,ZK23+393.809-ZK23+513.809段位于缓和曲线上,ZK23+513.809-ZK23+605段位于圆曲线上,右线K23+326-K23+414.243段位于直线上,K23+414.243-K23+534.243段位于缓和曲线上,K23+534.243-K23+655段位于圆曲线上,纵坡坡度均为-1.7℅;2#隧道左线ZK24+655-ZK25+198.967段位于直线上,ZK25+198.967-ZK25+307段位于圆曲线上,纵坡坡度均为-0.5℅和-1.3℅,右线K24+595-K25+212.821段位于直线上,K25+212.821-K25+319段位于圆曲线上,纵坡坡度均为-0.5℅和-1.4℅。

隧道最大埋深为53.7m。

隧道内轮廓采用半径为5.43m、7.93m,净宽10.25m、净高5m。

隧道洞门均采用端墙式,明洞段均设置偏压挡墙。

全隧道暗洞采用Ⅴ级浅埋、Ⅴ级深埋、Ⅳ加强、Ⅳ、四种类型复合式衬砌结构,全线隧道设置1处人行横洞。

隧道洞外坡顶设置截水沟;明洞段铺设土工布、HDPE防水卷材,拱墙外侧设置纵向排水管等。

洞身部分在初期支护外侧设置环向HDPE盲管及拱脚处设置纵向排水沟,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设置土工布和HDPE防水卷材组成复合式防水层。

二次衬砌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S8以上。

路面水通过两侧边沟排出。

隧道内设置通风、照明、消防、通信等运营设施,在土建施工中预埋管线、预留孔洞等。

2、主要技术标准

1、主要技术标准

设计速度:

80km/h

建筑界限:

10.25×5m

行车方向:

单项行驶,双洞两车道。

汽车荷载等级:

公路-I级

地震峰值加速度为:

0.05g,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

1、地质条件

隧道全线均为黄土覆盖,洞身贯穿地带黄土破碎,有多处因雨水冲刷形成的冲沟,1#隧道出口处于冲积沟内,极易受雨水冲刷,因此边仰坡稳定性差,2#隧道进口位于大型冲积沟内,洞口仰坡呈陡坎状,易产生滑坡塌方。

隧道区域内地层主要由老至新依次有中更新统离石组黄土(Q2eol)和上更新统马兰组黄土(Q3eol)。

隧道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于地震基本烈度6度

隧址区出露地层有老至新依次有中更新统离石组黄土(Q2eol)和上更新统马兰组黄土(Q3eol)。

隧址区属于黄土覆盖区,构造形式不发育。

隧道围岩为离石组黄土(Q2eol),岩性为粉质粘土,坚硬状态块状整体结构,进出口段黄土中发育垂直节理。

磨湾1#隧道两端洞口地质条件相似。

岩性均为中更新统离石组黄土(Q2eol),洞口处斜坡陡立,垂直节理发育,洞口开挖易发生坍塌。

磨湾2#隧道进口端洞口,岩性为中更新统离石组黄土(Q2eol),洞口处斜坡陡立,垂直节理发育,洞口开挖易发生坍塌,边坡稳定性较差。

出口端洞口,岩性为中更新统离石组黄土(Q2eol),较破碎,垂直节理发育,右幅洞口右侧发育一处,黄土陷穴,对洞口仰坡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隧道出口边坡稳定性差。

2、水文气象

隧道穿越的黄土峁四周为深切冲沟,地下水径流畅通,大气降水大部分沿斜坡汇入冲沟流失,少量雨水入渗形成的地下水也会在雨后不久侧向排入冲沟。

因此隧道埋深范围内的黄土层中不含地下水。

3、地震动参数

本合同段处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0.05的区域,即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区。

四、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流程

1、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流程

见“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流程图”

施工阶段开始

检查施工图阶段所做的全部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数据资料,以及招投标和合同中反馈的信息

结合自身施工水平和现场情况对风险进行识别和管理

对风险进行评估

在施工组织计划中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包括预设的应对措施和残留风险的处理措施

全过程对残余风险进行风险监控

建立专门机构定期检查施工中实际地层条件和各种风险

检查结果是否满足要求

满足

不满足

改变预设的风险应对措施、施工方法和步骤,选择更优化的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

直至整个桥梁完工

实施变更后的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

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流程图

五、施工阶段风险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

根据《公路桥梁、隧道安全评估指南》、《桥梁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及《公路隧道作业要点手册》的有关内容、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建立本标段隧道工程风险指标体系。

1、隧道工程风险分级和接受准则。

(1)、事故发生概率的等级分成四级,见下表

概率等级标准

概率范围

中心值

概率等级描述

概率等级

>0.3

1

很可能

4

0.03~0.3

0.1

可能

3

0.003~0.03

0.01

偶然

2

<0.003

0.001

不太可能

1

注:

当概率值难以取得时,可用频率代替概率。

中心值代表所给区间的对数平均值。

(2)、事故发生后果的等级分成四级

人员伤亡是指在参与施工活动过程中人员所发生的伤亡,依据人员伤亡的类别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等级标准如下表示:

人员伤亡等级标准

后果定性描述

特大

重大

较大

一般

后果等级

4

3

2

1

人员伤亡数量(人)

F≥30或

SI100

10≤F<30或

50≤SI<100

3≤F<10或

10≤SI<50

F<3或

SI<10

注:

F=死亡人数(含失踪)SI=重伤

(3)、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经济损失是指风险事故发生后造成工程项目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费用和事故处理所需(不含恢复重建)的各种费用,如下表示

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后果定性描述

一般

较大

重大

特大

后果等级

1

2

3

4

经济损失(万元)

Z<10

10≤Z<50

50≤Z<500

Z≥500

(4)、环境影响等级标准

环境影响是指隧道施工对周围建(构)筑物破坏或损害、环境污染等,根据其影响程度进行分级,如表示。

环境影响等级标准

后果定性描述

灾难性的

很严重的

严重的

较大的

轻微的

后果等级

5

4

3

2

1

环境影响描述

永久的且严重的

永久的但轻微的

长期的

临时的但严重的

临时的且轻微的

注:

“临时的”含义为在施工工期以内可以消除;“长期的”含义为在施工工期以内不能消除,但不会是永久的;“永久的”含义为不可逆转或不可恢复的。

(5)、专项风险等级标准

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等级,将风险等级分为四级:

极高(Ⅳ级)、高度(Ⅲ级)、中度(Ⅱ级)和低度(Ⅰ级)。

风险等级标准

后果等级

概率等级

一般

较大

重大

特大

1

2

3

4

很可能

4

高度

高度

极高

极高

可能

3

中度

高度

高度

极高

偶然

2

中度

中度

高度

高度

不太可能

1

低度

中度

中度

高度

(6)、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

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表

风险等级

接受准则

处理措施

低度

可忽略

此类风险较小,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和监测。

中度

可接受

此类风险次之,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但需予以监测。

高度

不期望

此类风险较大,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的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

极高

不可接受

此类风险最大,必须高度重视并规避,否则要不惜代价将风险至少降低到不期望的程度。

六、施工阶段风险评估

施工准备情况风险因素核对表

施工准备情况

气象调查

与施工有关法令调查

设计文件的核对情况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其他

施工地质勘察风险因素核对表

施工地质勘察

资料收集情况

常规地质法情况(地质素描)

超前地质预报情况

其他

施工管理风险因素核对表

施工管理

培训情况

检测情况

应急预案情况

人员管理情况

施工队伍状况

机械装备程度

施工质量

施工经验辅助工法的掌握与应用

监理情况

其他

其他风险因素核对表

交通事故

司机

运输设备

交通管理

道路状况

其他

用电事故

用电设备

施工组织

设备状况

用电管理

其他

七、隧道工程风险分析

1、风险辨识的主要内容

风险辨识是风险评估与控制的基础。

风险因素辨识是否全面、辨识的结果是否准确将影响风险评估和控制过程。

风险辨识主要内容有:

(1)在隧道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有哪些风险应当考虑?

(2)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各项基本风险、引起风险的因素

根据设计现场勘察资料和给定的计图纸对磨湾1#桥、磨湾2#桥危险单元划分及风险分析:

(1)隧道洞口仰坡陡立,黄土破碎,垂直节理发育,受雨水冲刷易形成溜滑,仰坡稳定性差。

(2)黄土隧道洞身开挖易发生坍塌,尤其是V级浅埋段。

(3)二衬施工属于高空施工,存在人员高空坠落和高空坠物等危险因素。

(4)空压机等特种设备存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危险因素。

4、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评分依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与地形条件等评估指标,具体见下表。

磨湾1#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

分类

分值

说明

地质

G=(a+b+c)

围岩情况a

Ⅴ、Ⅵ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70%以上

3

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实际情况确定

瓦斯含量b

隧道施工区域不出现瓦斯

0

富水情况c

无涌水突泥可能发生的地质

0

开挖断面A

中断面(单洞双车道)

2

隧道全长L

短(小于500米)

1

洞口形式S

水平洞

1

洞口特征C

隧道进口施工较容易

1

便道、地形综合考虑

磨湾2#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

分类

分值

说明

地质

G=(a+b+c)

围岩情况a

Ⅴ、Ⅵ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40%以上,70%以下。

2

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实际情况确定

瓦斯含量b

隧道施工区域不出现瓦斯

0

富水情况c

无涌水突泥可能发生的地质

0

开挖断面A

中断面(单洞双车道)

2

隧道全长L

中(大于500米、小于1000米)

2

洞口形式S

水平洞

1

洞口特征C

隧道进口施工较容易

1

便道、地形综合考虑

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

R=G(A+L+S+C)

磨湾1#隧道R1=G(A+L+S+C)=3×(2+1+1+1)=15,14≤R1<21,

磨湾2#隧道R2=G(A+L+S+C)=2×(2+2+1+1)=8,7≤R2<13,

依据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磨湾1#隧道总体风险等级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