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灰对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影响与对策.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60236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硅灰对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影响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硅灰对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影响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硅灰对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影响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硅灰对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影响与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硅灰对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影响与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硅灰对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影响与对策.doc

《硅灰对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影响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硅灰对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影响与对策.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硅灰对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影响与对策.doc

EFFECTOFSILICAFUMEONCRACKINGSENSITIVITYOFCONCRETE

硅灰对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影响与对策

摘要:

硅灰混凝土几乎没有泌水,需要加强养护避免早期失水,防止塑性收缩裂缝。

掺加硅灰会增大混凝土自身收缩和弹性模量,同时又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弹塑性徐变,因此硅灰对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影响有有利和不利的双重性。

硅灰是否增大早期裂缝危险性,决定于增大自身收缩与提高抗拉强度何者取得优势。

最新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硅灰对水化热或温度收缩的影响可忽略;控制混凝土最高温度不超过40℃,则硅灰掺量在10%内、水胶比不低于0.4的混凝土都具有优良的抗裂性能;混凝土最高温度超过60℃,硅灰掺量不超过5%,则硅灰不增加混凝土裂缝敏感性或危险性。

关键词:

硅灰,微硅粉,早期裂缝,裂缝危险性,自身收缩,高性能混凝土

1.引言

伴随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的体积变化与所受到的约束作用,混凝土在早期非常容易产生裂缝。

影响裂缝产生的因素多而复杂,涉及到水泥的化学成份、细度、发热量,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体积大小与温度变化,环境条件与养护的好坏,结构受到的约束状况,等等。

混凝土在早期硬化过程的体积变化是自发的倾向,不能完全避免,包括:

·白生体积变化(收缩)

·温度变化(升温过程产生膨胀,降温过程产生收缩)

·表面水份损失(收缩)

·约束限制变形导致混凝土中应力(压或拉应力决定于当时的混凝土总体积变形、弹性模量、约束程度和弹塑性徐变,参考图5)

·混凝土抗拉强度不足以抵抗拉应力,则产生裂缝。

控制裂缝的核心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小体积变化,使体积变化与约束作用引起的拉应力始终小于混凝土当时的抗拉强度,从而减小裂缝的危险性。

混凝土裂缝的规律与防止方法目前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混凝土科学重点研究的课题。

在引起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因素中,与硅灰有关的主要有两项:

塑性收缩和自生收缩。

此外,高掺量硅灰,可能加速水泥水化的进程,使水化放热峰有所提前。

硅灰对其它导致裂缝的因素如沉降、热应力等,不仅没有不利影响,还能够削弱其作用,因为:

·在塑性状态,硅灰混凝土的粘聚性远远优于普通混凝土,因此沉降趋势相应较小。

并且,硅灰混凝土具有较好的‘触变’(thixotropy)性能,即静置较短时间粘度就显著提高,从而可以较大幅度承担自身重量,这种性能不仅能够降低塑性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在自密实凝土施工中意义重大),同时能够减少出现沉降裂缝的危险性。

·获得要求强度的条件下,硅灰有助于降低单位体积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从而减小水泥水化热量和所导致的热应力。

对于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掺加硅灰是配制特贫(超低水泥用量)混凝土的重要手段之一。

·硅灰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包括抗拉强度,因此提高了混凝土在相应龄期抵抗拉应力的能力,从而降低发生裂缝的危险性。

在实际工程施工的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与混凝土其它原材料一样,硅灰对各种裂缝因素存在影响。

硅灰混凝土出现裂缝,部分原因可能是对硅灰混凝土的特性了解不足,施工质量控制没有相应的调整,如养护质量控制不够好。

部分原因则可能是硅灰一般应用于性能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如高强、低渗透性、高耐久性等等。

这样的混凝土,由于相对高的水泥用量和较低的水胶比,会导致较大的水化温升和较大的早期自生收缩,同时掺加硅灰又增大了早期自生收缩,在约束状态下的早期裂缝危险性确实可能增大。

良好的施工养护就能够避免硅灰混凝土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防止发生自身收缩和热应力引起的早期裂缝,则需要全面系统地考虑到各种裂缝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避免在硬化过程混凝土中的拉应力超过当时的抗拉强度。

近几年对早期裂缝的研究,已经能够将硅灰的影响在真实的混凝土硬化历程中定量化,为防止硅灰混凝土发生早期裂缝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2.硅灰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与防止塑性裂缝方法

混凝土从塑性状态凝结硬化的过程,会发生的问题是体积收缩,并可能引起裂缝。

该体积收缩产生时,混凝土处于塑性状态,故称作塑性收缩。

产生塑性收缩的原因是混凝土失水、沉降和水泥---水系统早期水化引起的化学减缩。

当收缩遇到限制而产生应力,在塑性阶段混凝土的强度很低,不足以抵抗这收缩应力,就可能产生裂缝。

对于柱子和墙体,在浇筑后几个小时内顶面会有所下沉,在下沉受到钢筋或骨料大颗粒的限制时可能产生水平裂缝。

对于混凝土板和路面,当混凝土表面蒸发失水速率过快,超过泌水的速率,这时表面混凝土已相当稠硬失去流动性,也会在板面或路面产生相互平行的裂缝。

沉降和化学减缩都是自发倾向,无法完全避免,但混凝土表面失水则是可以控制的,即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养护的目的和作用就是防止水份从混凝土表面蒸发,避免混凝土失水收缩,同时从外界补充混凝土早期水化的水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化学减缩。

良好的养护能够有效地防止塑性收缩裂缝的产生,是保证混凝土达到预期高强度、高耐久性的重要工序。

从养护角度而言,硅灰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硅灰混凝土表面几乎没有泌水。

因为硅灰的比表面积巨大(约20,000m2/kg),例如:

一立方混凝土中掺入25kg硅灰,相当于引入约半个平方公里的表面积,润湿如此大表面积的水分被就地滞留而无法在混凝土中迁移。

混凝土表面没有泌水,不会形成表面的浮浆层,对混凝土表面质量包括强度、耐磨性能和其他耐久性能非常有利。

然而,暴露的硅灰混凝土,由于没有泌水的缓冲保护,表面水份蒸发就会直接导致塑性收缩,所以与普通混凝土相比,硅灰混凝土对养护开始的早晚和养护质量控制的好坏更加敏感。

此外,硅灰一般都用于高强、高耐久混凝土,这类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水胶比往往较低,养护不良可能使混凝土达不到预期的性能。

因此,施工硅灰混凝土要特别强调养护,包括要求混凝土浇捣抹面完毕后从最早可能的时间开始进行养护,并且要求保持在早期(浇筑后一周)良好地湿养护。

良好地进行潮湿养护,有效地防止水分从硅灰混凝土表面损失,就不会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3.硅灰混凝土的自生收缩、弹塑性徐变与降低收缩的方法

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得到日益广泛应用,在人们使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强度、耐久性等不断提高的同时,混凝土却越来越容易出现早期裂缝(earlyagecracking)。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水胶比一般较低,相应的干燥收缩也较小,导致裂缝的体积收缩是怎样产生的呢?

近年来,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混凝土的自生收缩。

对于传统的高水灰比(大于0.42)、低强度混凝土,自生收缩较小,因此不很重要,往往不与干缩相区分。

然而,随着混凝土强度提高,水灰(胶)比降低和硅灰等矿物掺和料的使用,自生收缩增大,对裂缝的影响变的越来越重要。

当水胶比为0.30时,混凝土的自生收缩可以达到总收缩的一半左右

(1)。

混凝土自生收缩的潜在驱动力是化学减缩,来源于水泥水化反应产物的体积小于反应物体积。

化学减缩从水泥接触水的时刻就已经开始,减缩量接近反应水量体积的25%。

当水泥浆体处于液态,自生收缩体积等于化学减缩量。

水泥水化浆体的体系一旦具有刚性,固态结构就开始能够抵抗化学减缩的收缩力,这时的自生收缩就远远小于化学减缩。

因此,在混凝土凝结过程,自生收缩的性质发生变化,水泥浆固态骨架形成的同时会形成微细孔隙。

随水化进行,微细孔隙中的水分不断被消耗,孔隙中水由饱水状态的凸液面变成凹液面,对孔隙产生收缩作用,即所谓‘内部自干燥’作用导致自生收缩。

高强硅灰混凝土的自生收缩可达到2oo~300x10-6

(2)。

许多研究都表明(1,2,3):

对混凝土自生收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水胶比、浆体含量和硅灰。

低水胶比和掺加硅灰使水泥浆体显微结构更加密实、孔隙细化,同时使微细孔隙内的湿度降低,导致收缩力增大;浆体含量越大,则总收缩量越大。

硅灰对自生收缩和总变形的影响见图1和图2。

然而,对硅灰混凝土自生收缩的深入研究发现(1,4):

实际测定由自生收缩导致的混凝土拉应力,要远远小于用自生收缩与弹性模量计算得到的拉应力,这其中的原因是硅灰使弹塑性状态混凝土的徐变增大(参见图3),从而松弛降低了自生收缩导致的拉应力(参见图4)。

试验显示,硅灰使应力松弛降低达40%以上(4),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裂缝的危险性。

因此,严格地说,高强混凝土最主要是较低的水胶比增大了早期裂缝的危险性.

图1硅灰对混凝土自生收缩的影响(左图为恒温20℃条件下测定结果;右图为在实际温度变化条件下测定总变形,扣除温度变化计算得到的自生收缩)(4)

图2硅灰对混凝土总变形的影响(实际温度变化条件下、最高温度60℃测定总变形,硅灰取代0%、5%、10%水泥的混凝土,28天强度分别75MPa、80MPa和88MPa)(4)

图3硅灰对混凝土早期徐变的影响

(1)图4硅灰混凝土的早期应力松弛(4)

对于受到强约束的结构,应用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必然面临增大的自生收缩裂缝危险性。

针对这个问题,即如何减小自生收缩,目前有一些有益的尝试:

·在混凝土中拌入少量饱水轻骨料,从混凝土内部补充水分,防止白干燥,从而有效降低自生收缩。

这种方法也称混凝土内部养护,可以将自生收缩降到非常低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轻骨料的质量和含量会影响混凝土强度。

·掺加降收缩剂。

降收缩剂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孔隙水的表面张力,降低微细孔隙干燥过程产生的收缩应力,从而减小自生收缩,对收缩的减小量可达到30~80%,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掺加引水聚合物(superabsorbentpolymer简称SAP)颗粒,进行内部养护。

丹麦学者在这方面从理论和试验上进行了尝试(5)。

在混凝土中掺加O.3~0.6%(以水泥重量计)、颗粒尺寸100μm左右、饱水的共价交联丙烯酰胺一丙烯酸共聚物,能够非常有效地从内部补充低水胶比混凝土水泥水化需要的水分,大幅度减小水泥浆内部白干燥和所导致自生收缩。

目前,这项技术还处于初始研究阶段,其经济性、引水聚合物对混凝土其它性能如耐久性、强度等的影响还有待研究。

4.硅灰混凝土早期裂缝危险性的综合评价

混凝土裂缝危险性指数(P)一般定义为:

P=某时间混凝土中拉应力/当时混凝土抗拉强度。

如果P始终小于1,即拉应力始终小于抗拉强度,则混凝土不会产生裂缝;任何时段P>1,拉应力超过了抗拉强度,混凝土就会开裂。

P值越接近1,混凝土开裂的危险性就越大。

在早期的凝结硬化过程中,混凝土中应力的产生决定于温度变化引起胀缩、自生收缩、弹性模量、约束程度和徐变松弛等因素。

除约束程度外,其它因素均是变量(大致变化趋势参考图5)。

按各种影响因素考虑,硅灰有促进和抑制混凝土裂缝的双重作用,详见表1。

其中,早期表面失水导致的塑性收缩,属施工可控制因素;干燥收缩则属后期因素。

硅灰使自生收缩增加和弹性模量提高,增大了早期裂缝的危险性;硅灰使抗拉强度提高和弹塑性徐变增加,则又降低了早期裂缝的危险性。

对于实际的混凝土工程,这些因素是同时存在的,硅灰同时作用的总体结果,即对混凝土裂缝危险性有怎样的影响呢?

挪威科技大学对此进行了专题试验研究(4),内容包括硅灰对混凝土自生收缩的影响(见图1)、对混凝土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的影响(见图6)、恒温与实际温度变化历程对这些参数的影响等。

在此基础上,分析计算一个实际混凝土结构的应力和裂缝危险性。

用于分析计算的结构为在现有混凝土底板上成型的涵洞侧墙(见图7),拆除模板时间为4天。

计算考虑混凝土墙内两种最高温度30~33℃和47~5l℃。

考虑两种裂缝情况,即内热外凉导致的表面裂缝(最危险裂缝时间为第4.5天)和下部硬化混凝土底板约束(外部约束)导致的贯穿裂缝(最危险裂缝时间为第1O天)。

裂缝危险|生(热膨胀、白生收缩导致拉应力与抗拉强度之比)分析结果见图8。

从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

·墙内最高温度低,裂缝危险性也较低(见图8中LO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