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论述题含答案.docx
《国际金融论述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论述题含答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金融论述题含答案
国际金融论述题(含答案)
论述题
109、在国际资金流动问题非常突出的情况下,你认为各国应如何进行协调以有效对之进行管理?
110试分析直接管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111、请结合中国对货币兑换管制的实践说明进一步取消直接管制政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112、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是什么?
113、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14、试运用收益成本分析法来说明一国怎样决定加入通货区?
115、国际金融机构当前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11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的作用。
117、进行国际金融合作的主要内容是什
118、试述国际租赁业务的主要特点
119、试式述金融租赁的程序和主要形
120、试述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121、试述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122、试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123、试述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124、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分类和政策搭配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125、试述资本与金额账户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的机制
126、试评析西方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优缺点.
127、试述外汇市场的作用?
128、试比较外汇期货交易与远期外汇交易。
129、试述为避免交易风险,如何选择好合同货币。
130、试述94年初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31、试述托收方式下,出口商面临的风险。
132、试述信和证结算方式的一般程序。
133、试述信用证结算方式的优点及特点。
134、欧洲货币市场的影响及其作用。
135、欧洲货币市场的构成。
136、欧洲货币市场信用扩张的形式
137、结合我国实际,试述如何加强国际储备资产管理。
138、分析多种货币储备体系的利弊。
139、试述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140、试述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41、试述国际资金流动的影响。
142、试述80年代债务危机的特点和原因。
由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也可以说明逐步取消直接管制政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①高度集中控制时期(1979年以前):
1949—1973,实行钉住英镑的固定汇率制度。
1973年以后,实行钉住一揽子货币的固定汇率。
这一时期,对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控制是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一致的,一切外汇收支由国家管理,以期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经营,国家对外汇实行全面的计划管理,统收统支。
②向市场化过渡时期(1979—1993年):
1979年,国务院决定实行外汇额度留成。
实行外汇额度留成之后,创汇企业和用汇企业之间产生了调剂外汇余缺的需要,在我国又形成了外汇调剂市场,在这一市场的基础上,人民币官方汇率在1981—1984年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与非贸易公开牌价的双重汇率制度。
1985年,取消内部结算价,重新实行单一汇率,为1美元兑2.8人民币。
之后逐步下调至1993年底1美元兑5.8人民币。
同时自1980年起,我国各地陆续开始实行外汇调剂制度,形成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轨格局。
由此可以看出,外汇留成制在推动人民币向可兑换货币方向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体现在相当一部分用汇需求可以在外汇调剂市场上实现。
但是,经常账户下的支付用汇仍然有一部分需要计划审批,并且由外汇留成导致的多重汇率的出现,也不符合经常账户下自由兑换的特征。
③经常账户下有条件自由兑换时期(1994—1996年):
1994年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深远的改革,其内容主要包括汇率并轨,实行结售汇制等。
这次改革使我国实现了经常账户下有条件的可自由兑换,这体现在取消了对经常账户收支的各类歧视性的多重汇率制,对境外团体的经常账户下用汇取消了计划审批等方面。
至于有条件性,则主要体现在对外商投资企业及个人的经常账户下用汇仍存在一定限制。
其间人民币汇率维持在1美元兑8.7人民币左右。
④经常账户下完全自由兑换时期(1996年12月至今):
我国自1996年12月1日起,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的全部义务,这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经常账户下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
实现经常账户完全可兑换后,对经常账户下的外汇收支的管理仍然存在。
与此同时,我国还对资本和金融账户实行比较严格的管制,基本原则是“管理从紧”,严格审批和登记一切资本输出入、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严格控制外债规模、结构、目的和流向、对本国资本输出实行严格管理。
由上可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过程是不断取消管制,进行市场化的过程,是一种帕累托改进。
在计划经济时代,为追求赶超战略,大力发展高度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通过抑制其他部门对外汇的需求,压低外汇的价格,把有限的外汇用于发展重工业,这一做法已被证明是无效率的。
在1979年至1993年,实行外汇率额度留成,并形成调剂市场,这部分的解决了用汇需求问题,但有一部分仍受到限制,而且还存在多重汇率问题,扭曲了外汇的价格体系,使汇率不能完全反映市场的供求。
1994年至1996年的经常账户下有条件自由兑换时期,除了对外商投资企业及个人的经常账户用汇存在限制外,其他的经常账户用汇都已市场化,并建立银行间外汇买卖市场,来形成反映供求关系的市场汇率,提高了外汇资源配置的效率。
但由于结售汇制的固有缺陷和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垄断结构存在,使得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汇率仍不能完全反映居民、企业和商业银行等经济主体的意愿,外汇资源配置效率有待仅以提高。
因此,逐步取消直接管制政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112、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是什么?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
有效且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极其重要的环节。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种无政府状态。
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
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在这一背景下,1944年7月,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
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有关这个贸易组织的演变情况,本刊第24期已作介绍)。
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两机构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
中国是这两个机构的创始国,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两个机构中的合法席位先后恢复。
从此,开始了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
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
其致命的一点是:
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
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
而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
从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
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被迫于这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
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已全部丧失,该体系终于完全崩溃。
但是,由布雷顿森林会议诞生的两个机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在世界贸易和金融格局中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时期,世界经济发展迅速,国际贸易和投资都有很大的发展。
首先是宏观经济表现令人瞩目,名义利率稳定在低水准上,所有经济区域的人均实际收入增长都达到了187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次,与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反复无常相比,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稳定更让人神往;第三,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总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造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当然,布雷顿森林体系也有其明显的不足之处:
1.特里芬难题。
早在50年代未,美国那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就揭示,美元的清偿力和信心之间的矛盾是不可克服的,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先天缺陷"。
2.调节机制失灵。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对于短期的、数额较小的失衡,借助于基金组织的贷款,通过调整国内经济来消除,对于长期的、数额大的根本性失衡,以调整汇率来消除。
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表明,这两种调节机制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主要原因在于战后外部平衡优先的作法已难为各国接受,以及汇率平价僵硬而缺乏弹性,这可以说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后天失调"。
3.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政府限制国际资本流动,而且各国政府在货币投机和金融危机的压力下往往不愿意作出货币贬值的决定,因为这样做等于是承认经济政策的失败,与此同时,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加使得联系汇率制难以维持,政府只能靠有组织的干预市场行动和提高利率来打击投资活动。
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必须与黄金挂钩,美国在1971年放弃以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承诺,最终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彻底崩溃。
113、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自1997年7月起,爆发了一场始于泰国、后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业井波及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仅半年时间,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幅度高达30%~50%,最高的印尼盾贬值达70%以上。
同期。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股市跌幅达30%~60%。
据估算、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仅汇市、股市下跌给东南亚同家和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000亿美元以上。
受汇市、股市暴跌影响。
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持续时问之长,危害之大、波及面之广,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料。
然而,危机的发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促成的必然结果。
从外部原因看,是国际投资的巨大冲击以及由此引起的外资撤离。
据统计,危机期间,撤离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高达400亿美元。
但是,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内部经济的矛盾性。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是近20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这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暴露出日益严重的问题:
①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的优势,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正在下降。
上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未作适时有效的调整,致使竞争力下降,对外出口增长缓慢、造成经常项目赤字居高不下。
②银行贷款过分宽松,房地产投资偏大,商品房空置率上升、银行呆账。
坏账等不良资产日益膨胀。
③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外资,大量引进外资并导致外债加重。
④汇率制度僵化。
在近年美元对国际主要货币有较大升值的情况下,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率未作调整,从而出现高估的现象,加剧了产品价格上涨和出口锐减。
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货币贬值势在必行。
而货币贬值又导致了偿还外债的能力进一步下降,通货膨胀压力加剧,从而促使股市下跌。
⑤在开放条件和应变能力尚不充分的情况下,过早地开放金融市场,加入国际金融一体化,当国际游资乘机兴风作浪时,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不知所措或措施不力,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正确处理“外向型经济”与“内向型经济”的关系,保持在全球化与开放条件下的国民经济的合理、均衡的结构。
东南亚的危机给了“东亚模式”以严重的挫折,现在虽不能说,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已经失败,但确应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在发展中对大国经济的特点,应予充分的考虑。
大国经济应对全球化的风险方面应当较为有利。
中国应吸取东南亚国家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注意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充分注意发展国内产业,注重推动国内产业链的延伸。
从总体上看,尽管处于全球化时代,中国这样的大国经济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仍然会是以内循环为主,以外循环为辅。
因此,当前中国政府坚持扩大内需的调整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的基本战略是正确的。
第二,积极、正确地引进和利用外资,加强宏观引导。
外资的进入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但外资的进入并非多多益善。
外资过多地集中个别行业与地区会造成国内经济结构的失衡并易于造成地区间的差距扩大。
今后如何引导外资向内地和内需产业流动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制订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14、试运用收益成本分析法来说明一国怎样决定加入通货区?
(自答发挥)
115、我国国际金融领域当前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当前,国际金融领域面临三大挑战,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国际会计准则和塞班斯法案。
这三项挑战,是金融机构经营者、监管者,立法者和学术界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1.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经过长达6年时间的讨论,发布了《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简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该协议是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以及信息披露三大支柱组成,是一个更全面,更具风险敏感性的资本监管框架。
它吸收和反映了近年来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最新进展,代表了当今资本监管和风险监管的先进理念。
在最低资本金要求方面,新资本协议适应银行业风险管理技术的新进展,提出两种资本金计算方法:
一种是标准法;另一种是内部评级法。
这两种方法用哪一种都可以,但任何一种方法对我们来讲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国际会计准则39号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C)公布了《国际会计准则39号》(简称IAS39)的修订稿和实施指导原则。
IAS39中关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资产和负债分类方法和计价原则、公允价值的确定、资产减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套期会计有关规定等内容,都是当前国际会计准则方面比较前沿的东西,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和资产证券化等都将产生直接影响。
它的发布对所有银行经营和监管提出了巨大挑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掌握。
3.塞班斯法案
第三个挑战正悄悄向我们走来,这就是2002年7月份通过的《塞班斯法案》。
该法案是对安然事件和美国世界通信倒闭事件的迅速回应,是为了迅速遏制丑闻的扩散,规范美国企业的行为,恢复美国在资本市场上的公信力。
11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的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
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
1947年3月1日开始工作,1947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在经营上有其独立性。
总部设在华盛顿。
该组织宗旨是通过一个常设机构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为国际货币问题的磋商和协作提供方法;通过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把促进和保持成员国的就业、生产资源的发展、实际收入的高水平,作为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稳定国际汇率,在成员国之间保持有秩序的汇价安排,避免竞争性的汇价贬值;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有适当保证的条件下,基金组织向成员国临时提供普通资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机会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而不采取危害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按照以上目的,缩短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时间,减轻不平衡的程度等。
该组织的资金来源于各成员认缴的份额。
成员享有提款权,即按所缴份额的一定比例借用外汇。
1969年又创设“特别提款权”的货币(记帐)单位,作为国际流通手段的一个补充,以缓解某些成员的国际收入逆差。
成员有义务提供经济资料,并在外汇政策和管理方面接受该组织的监督。
此外,除管理国际货币体系和向成员国提供资金融通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通过教育机构、在特定领域向特定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出版与国际货币事务有关的书籍等途径来帮助成员国。
117、进行国际金融合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央银行之间的货币合作。
如为了防范金融风险
货币政策协调。
调节国内经济和一国国际收支.
区域货币合作。
货币合作基金或单一货币
118、试述国际租赁业务的主要特点
国际租赁,又称租赁贸易或租赁信贷,它是租赁公司给予用户的中长期商品信贷,是国际上通用的吸收外商投资的一种国际经济合作的方式。
具体来说,它先由专营租赁公司,或附属于银行及信托金融机构的租赁业务(统称出租人)出资,从制造商那里买下用户所选定的机器设备或运输设备,然后出租给用户(承租人)使用。
在租赁设备使用合约期内,双方不得随意中止合同,出租人拥有设备所有权,用户则拥有使用权,设备的维修由用户负责,租赁公司按合同向用户收取租金。
租期满届后,有三种处置方式:
一是承租人将设备退不还给租赁公司;二是用户可要求续租,即按原租约继续租用(续租应减少租金);三是按双方商定的较低价格将租赁设备买下来(称为购留,有时也可无偿取得)。
国际租赁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在资金短缺条件下,获得先进设备的使用权,扩大出口贸易,以商品信贷的方式融通资金。
它既有利于承租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也有利于承租人避免盲目引进的风险,还有利于满足承租人的各种特殊需要。
国际租赁的方式可根据租赁期限的长短、是否提供服务、支付情况和资金来源等来划分。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主要方式有融资租赁、经营租赁和综合性租赁3种。
(一)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也称为金融租赁或购买性租赁。
它是目前国际上使用得最为普遍、最基本的形式。
根据国际统一私法协会《融资租赁公约》的定义,融资租赁是指这样一种交易行为:
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请求及提供的规格,与第三方(供货商)订立一项供货合同,根据此合同,出租人按照承租人在与其利益有关的范围内所同意的条款取得工厂、资本货物或其他设备(以下简称设备)。
并且,出租人与承租人(用户)订立一项租赁合同,以承租人支付租金为条件授予承租人使用设备的权利。
融资租凭的特点是:
1、融资租赁是一项至少涉及三方当事人的交易;即出租人、承租人和供货商,并至少由两个合同构成(买卖合同和租赁合同)的自成一类的三边交易。
这三方当事人相互关联,两个合同相互制约。
2、拟租赁的设备由承租人自行选定,出租人只负责按用户的要求给予融资便利,购买设备,不负责设备缺陷、延迟交货等责任和设备维护的义务;承租人也不得以此为由拖欠和拒付租金。
3、金额清偿,即出租人在基本租期内只将设备出租给一个特定的用户,出租人从该用户收取的租金总额应等于该项租赁交易的全部投资及利润,或根据出租人所在国关于融资租赁的标准,等于投资总额的一定的比例,如80%。
换言之,出租人在此交易中就能收回全部或大部分该项交易的投资。
4、不可解约性,对承租人而言,租赁的设备是承租人根据其自身需要而自行选定的,因此,承租人不能以退还设备为条件而提前中止合同。
对出租人而言,因设备为已购进商品,也不能以市场涨价为由而在租期内提高租金。
总之,一般情况下,租期内租赁双方无权中止合同。
5、设备的所有权与使用权长期分离。
设备的所有权在法律上属于出租人,设备的使用友谊在经济南市上属于承租人。
6、设备的保险、保养、维护等费用及设备过时的风险均由承租人负担。
7、基本租期结束时,承租人对设备拥有留购、续租或退租三种选择权。
(二)经营租赁
经营租赁,又称为业务租赁,它是由大型生产企业的租赁部或专业租赁公司通过向用户出租本厂产品的一种租赁业务。
出租人一般拥有自己的出租物仓库,一旦承租人提出要求,即可直接把设备出租给用户使用,同时,出租人还可为承租人提供设备的保养维修服务。
用户按租约交租金,在租用期满后退还设备。
这种租赁方式适用于租赁期较短、技术更新较快的项目,且在租约期内可中止合同,退还设备,不过租金相对要高难度些。
由于这种方式出租人必须连续多次出租设备才能收回设备的投资并获取利润,故称经营租赁为“非额清偿”的租赁。
(三)综合性租赁
综合性租赁是租赁与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对外加工装配、补偿贸易及包销等其它贸易方式相结合的租赁方式。
但租赁与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必须是合营公司注册资本以外的部分。
具体来说,由出租人将机器设备租给承租人后,承租人或用租赁的设备生产出的产品偿付租金,或用加工装配所获工缴费顶替租金分期偿付,或把产品交出租人包销,由其从包销价款中扣取租金。
我国的租赁市场主要由租赁专业公司、中国银行的信托部门(中国银行信托咨询公司)以及各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组成。
这些公司在租赁业务的经营中,一般是通过将外国制造的设备租给本国企业使用,或把我国的部分机器设备出租给国外公司、企业的形式来进行。
有时这些租赁部门也为国内用户单位介绍国外的租赁公司,由租赁部门作担保,国内用户可直接与国外租赁公司签订租赁合同,租入设备。
从我国国陆租赁业务来看,租赁方式多以融资租赁(金融租赁)为主,即由国外租赁公司或我方公司垫付资金,购进企业所需设备,并分期支付租赁费,以取得设备的使用权。
在租期内,企业用设备投产的所创外汇,分期偿还总租赁费,最后以象征性的付款取得设备的所有权。
119、试式述金融租赁的程序和主要形式。
融资租赁,也称为金融租赁或购买性租赁。
它是目前国际上使用得最为普遍、最基本的形式。
根据国际统一私法协会《融资租赁公约》的定义,融资租赁是指这样一种交易行为:
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请求及提供的规格,与第三方(供货商)订立一项供货合同,根据此合同,出租人按照承租人在与其利益有关的范围内所同意的条款取得工厂、资本货物或其他设备(以下简称设备)。
并且,出租人与承租人(用户)订立一项租赁合同,以承租人支付租金为条件授予承租人使用设备的权利。
融资租凭的特点是:
1、融资租赁是一项至少涉及三方当事人的交易;即出租人、承租人和供货商,并至少由两个合同构成(买卖合同和租赁合同)的自成一类的三边交易。
这三方当事人相互关联,两个合同相互制约。
2、拟租赁的设备由承租人自行选定,出租人只负责按用户的要求给予融资便利,购买设备,不负责设备缺陷、延迟交货等责任和设备维护的义务;承租人也不得以此为由拖欠和拒付租金。
3、金额清偿,即出租人在基本租期内只将设备出租给一个特定的用户,出租人从该用户收取的租金总额应等于该项租赁交易的全部投资及利润,或根据出租人所在国关于融资租赁的标准,等于投资总额的一定的比例,如80%。
换言之,出租人在此交易中就能收回全部或大部分该项交易的投资。
4、不可解约性,对承租人而言,租赁的设备是承租人根据其自身需要而自行选定的,因此,承租人不能以退还设备为条件而提前中止合同。
对出租人而言,因设备为已购进商品,也不能以市场涨价为由而在租期内提高租金。
总之,一般情况下,租期内租赁双方无权中止合同。
5、设备的所有权与使用权长期分离。
设备的所有权在法律上属于出租人,设备的使用友谊在经济南市上属于承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