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の教育心理学.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8075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3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の教育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教师资格证の教育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教师资格证の教育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教师资格证の教育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教师资格证の教育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の教育心理学.docx

《教师资格证の教育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の教育心理学.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の教育心理学.docx

教师资格证の教育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与新教师相比,专家系教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及学生为中心并有()

A、系统性B、结构性C、.预见性D、实效性

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部分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

A.兴趣B.爱好C.忠诚D.热爱

3•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教师的()

A.专业知识B.教育学知识C.心理学知识D.相关科知识

4.教师在其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得的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需要、潜力、困难的洞察力和全套教学技术及课堂管理技能称之为()

A.本体性知识B.学科性知识C.专业性知识D.实践性知识

5、以处理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教育行为称之为()

A.教育机智B.教育创新C.教育威信D.教育管理

6.对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有

预见性,并()

A.以教材为中心B.以学生为中心C.以考试为中心D.以目标为中心

7.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A.生存B.情景C.学生D、教材

8.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

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称之为()

A.教学反馈能力B.自我教育能力c、自我完善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

二.填空题

l教师素质指以人的为基础,通过自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征与职业修养

2.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对学生的热爱和同事之间的。

3.教师适宜的教育行为主要包括:

,合理的运用规则与惩罚,能充分发挥

的作用。

4.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和三个方面:

5.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一是。

6.根据福勒和布朗的研究,教师的成长可分、关注情景和三个阶段。

7.我国学者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把教学监控能力区分为和两种类型。

8.对任务指向型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反馈技术和。

9.教学监控过程包括自我校正、三个有机联系等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C2.C3.A4.D5.A6.B7.C8.D

二、填空题

1先天禀赋师资训练2.忠诚友好协作3.民主的管理风格教育机智4.课前计划课后评价5.师范教育实践训练与继续教育6.关注生存关注学生7.自我指向型任务指向型8.教学策略现场指导技术9.自我检查自我强化

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教一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4.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5.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6.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7.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

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

二、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来体现的。

3.在宏观上,教一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_____等四种主要的变量。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_____、预测和——的作用

5.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_____、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_____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6.教学环境包括_____和_____。

7.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_____,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_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A.人格

B.性格

C.气质

D.倾向性

2.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3.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初期

4.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5.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A.思考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过程

6.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A.独立型和顺从型

B.外倾型和内倾型

C.中动型和沉思型

D.辐合型和发散型

7.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8.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

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

9.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lO.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和()。

A.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和意识成分

C.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D.意志成分和认知成分

1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A.《比纳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比纳一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13.智商(IQ)等于()。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A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14.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

A.内在差异和外在差异

B.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

C.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D.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15.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需要

16.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17.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A.1岁左右

B.3岁左右

C.6岁左右

D.9岁左右

18.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之为()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方式

19.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20.有些儿童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二、填空题

l.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是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______和______。

2.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展的角度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______再到______的过程。

3.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______。

4.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其______和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

5.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______和______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认知方式。

6.个体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的______、水平差异、______的差异。

7.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8.智力的群体差异主要包括智力的______、年龄差异、______等。

9.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______与______。

10.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______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______。

11.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______和______。

12.个体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的过程称之为______。

13.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儿童认知发展主要体现在______和______的分化方面。

14.人格是指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台,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15.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知、______、______等成分有机地组成的。

16.智商(

IQ)等于______与______之比乘以100。

17.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______。

18.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______与______。

19.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一切偏离常态的儿童,既包括______,也包括各种身心障碍的儿童。

20.学习困难学生指感官和______正常而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

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单项选择题

1.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2.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的是()。

A.奥苏贝尔

B.桑代克

C.布鲁纳

D.斯金纳

3.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

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D.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4.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5.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称为()。

A.诱因

B.问题情景

C.学习期待

D.强化

6.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

A.需要

B.动机

C.强化

D.诱因

7.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8.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9.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A.自我预期

B.成败经验

C.自我归因

D.期待

lO.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

A.班杜拉

B.奥苏贝尔

C.桑代克

D.布鲁纳

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一、单项选择题

1.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A.迁移

B.动机

C.策略

D.技巧

2.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称为()。

A.负迁移

B.正迁移

C.横向迁移

D纵向迁移

3.以下不属于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A.教师指导

B.学习材料特性

C.媒体

D.认知结构

4.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负迁移

D.纵向迁移

5.如果迁移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这种迁移则是()。

A.正迁移

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知识迁移

6.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迁移

B.变式

C.定势

D.原型启发

7.正迁移可分为()。

A.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B.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C.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

D.顺向正迁移和逆向正迁移

8.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9.下列属于影响迁移的个人因素有()。

A.认知结构和态度

B.智力和学习环境

C.年龄和学习材料

D.学习目标和态度

10.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式,迁移又可分为()。

A.正迁移和负迁移

B.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

C.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D.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

11.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二、填空题

1.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的_____现象。

2.现代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两种,一种是强调____在迁移中的作用;一种是强调对迁移的影响。

3.瓦五荔产生的方向看,迁移可分为____和____,前者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后者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4.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____和____两种。

5.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____、相同元素说、____和____。

6.日常教学中所谓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

7.垂直迁移表现在____和____两个方面。

8.从迁移的角度看,合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____、一体化、____.

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l一、单项选择题

1.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A.判断

B.推理

C.概念

D.比较

2.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规则学习

3.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属于()。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4.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

A.形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象直观

D.言语直观

5.奥苏贝尔认为,适用于年幼的儿童以及年长的学生学习新学科或新材料的早期的学习方式是()。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6.学生通过对整数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数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有理数的概念。

这种学习是()。

A.派生归属学习

B.相关归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7.带领学生深入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的直观教学形式为()。

A.形象直观

B.言语直观

C.模象直观

D.实物直观

8.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学习称为()。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规则学习

9.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10.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所依靠的学习形式是()。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发现学习

11.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

A.无适当提取线索

B.信息相互干扰

C.痕迹消退

D.压抑

12.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描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13.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

A.消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14.教师在讲课时要求有必要的走动和手势,以增强学生感知的效果,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15.关于程序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不发出行为指令

B.通过观察行为测量

C.激活速度较慢

D.提取需有意识搜寻

16.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也非总结关系时产生的学习称为()。

A.同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7.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问题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描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18.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称为()。

A.同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9.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称为()。

A.同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20.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求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21.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二、填空题

1.依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____及其.

2.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知识可分为____和____。

3.理性知识是对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其形式包括____和____。

4.著名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安德森于1976年把知识分为____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

5.一般而言,知识需要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

6.依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____、概念学习和____.

7.依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分为____、____和并列结合学习。

8.根据加涅的观点,程序性知识包括____和____两个亚类。

9.知识学习过程一般包括____、知识保持和____三个阶段。

10.知识的理解主要是通过____和____两个环节来实现的。

11.直观教学的形式主要有____、模象直观、____。

12.依据学生对知识概括的抽象程度,知识概括可分为____和____。

13.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体系分为____、短时记忆和____三个子系统。

14.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遗忘规律为:

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

15.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一般包括____和____两种成分。

16.包含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称为____。

17.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的教学形式称为____。

18.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称为____。

19.根据干扰理论,产生遗忘的干扰主要有____和____。

20.依据反映活动的形式,知识可以分为____和____。

21.比较的形式主要有____和____。

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

C.智力

D.思维程序

2.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3.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4.人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按照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智力活动方式称之为()

A.绘画技能

B.创造技能

C.心智技能

D.操作技能

5.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

A.操作技能

B.技巧

C.操作能力

D.能力

6.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7.下面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8.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1氐谷现象

9.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为()。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0.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不平衡现象

B.不协调现象

C.停顿现象

D.起伏现象

二、填空题

1.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按照______和______发展的顺序进行。

2.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______与______编成同定的班级,集体上课。

3.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______和______三种。

4.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五个方面。

6.备课的内容包括:

______、______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7.教师在写教学进度计划,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计划。

8.课的类型大致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类。

9.常见的教案有______、______和综合式三种。

10.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______、______、区分度和难度。

11.常用的记分法有______和______两种。

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八章学习策略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2.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