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7471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docx

《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docx

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

2018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元青花瓷的创烧成功是传统制瓷业由素瓷向彩瓷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给景德镇的制瓷工业带来空前的繁荣,为景德镇成为中国瓷都奠定了基础。

青花瓷青白相间的色彩体系蕴含了一种传统审美的意趣。

在古代,受道家朴素主义色彩观的影响,素色契合了大众的心理,而青花瓷是一个从素色到彩色过渡的瓷器品种,它以青白二色的协调处理让这一过渡变得温和而不至于过激。

在青白之间,有一种宁静之感:

白色的纯洁如皑皑白雪,给人无限遐思;而青色则让人的灵魂超逸。

这种审美意趣,使青花瓷的色彩有一股扑面而来的简净雅逸之气。

青花中的白色不是苍白,这种色彩是在釉里掺了釉果矿并以还原焰烧成,所以这种白色有一种白里泛青如玉般莹润的色泽;青花中的青色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加入铬、锰、铜等元素调配而成的,蓝得深邃、沉静。

历史上,有不少优秀的青花瓷作品通过色彩与题材的有机结合,将青花雅逸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抱月瓶,是乾隆官窑摹古创新的珍品器物。

它在参照传统抱月瓶器型制作的基础上又有很多创新,整体造型端庄隽秀,束口圆腹,张弛有度。

瓶口为蒜头式样,上绘青花缠枝莲纹;腹部前后台面以青花卷草纹饰钩边,并将豆青釉填于其中。

主体画面大量留白,打破了官窑青花“布局繁密”的陈规,彰显了画面的肃穆之感。

从整体来看,它在青白相间的色彩空间里展现了艺术家独有的东方神韵,青花画面透出的那种淡淡的禅意,使人顿感幽雅清逸的仙风道骨之美。

(取材于应海燕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元代之前,中国的传统制瓷业以烧制素瓷为主

B.青花瓷的青白二色协调温和,具有简净雅逸之美

C.色彩与题材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表现青花瓷之美

D.官窑青花瓷的主体画面布局繁密,彰显肃穆之感

2.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契合:

“契”读作qiè意思是“符合”

B.皑皑白雪:

“皑”读作ái意思是“洁白”

C.无限遐思:

“遐”读作xiá意思是“空闲”

D.隽秀:

“隽”读作juàn意思是“清秀”

材料二

景德镇制瓷史上具有特色的产品主要有三个:

第一是宋代的青白瓷,第二是元明清的青花瓷,第三是清代的粉彩瓷。

青白瓷是北宋初景德镇窑工在五代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原料特点和广大民众审美需求的变化,模仿青白玉质和玉色的效果而创造出来的。

这种风格独特的单色釉瓷器使景德镇在宋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

景德镇这个响亮的名称,就是因为宋真宗赵恒偏爱青白瓷,而于公元1004年的景德元年用自己的年号来命名的。

一个皇帝将自己的年号赐予一个城镇,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这自然促进了景德镇青白瓷的发展。

青花瓷是一种运用钴料进行釉下装饰的瓷器。

它虽早在唐代河南的巩县窑就已萌芽,但真正成熟来自元代中后期景德镇窑工的贡献。

景德镇元代青花瓷的烧制成功,既得益于宋代青白瓷的烧制基础,又得益于磁州窑、吉州窑釉下黑彩瓷的生产技术,同时还得益于此前波斯对青花钴料的运用。

元代青花瓷对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青白瓷。

由于青花瓷具有素雅大方、纹饰丰富、彩料不易磨损、无铅毒等优点,很快赢得了国内外各阶层的普遍青睐,并成为明清景德镇瓷器生产数量最多的品种。

元代以后,以青花为主的彩瓷逐渐统治了明清时代整个世界瓷器的市场,景德镇开始真正成为中国及世界的制瓷中心。

粉彩瓷是一种釉上彩瓷,它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从康熙珐琅彩瓷器蜕化而来的。

粉彩瓷器到了雍正、乾隆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但很快地取代五彩瓷成为景德镇釉上彩瓷的主流,而且也成为能够与青花瓷器抗衡的景德镇瓷器的主要品种。

粉彩瓷的色彩丰富,有立体感,形象刻画生动细腻,给人以华丽富贵的艺术感觉,正好迎合了清代追求华丽丰满的审美思潮。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瓷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景德镇的瓷业发展空前繁盛,“,”是景德镇明清时期窑业繁荣的写照。

然而,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世界制瓷业逐渐进入了多元争霸的时代。

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景德镇瓷业的国际地位每况愈下,昔日陶瓷霸主的地位怎么也恢复不了。

(取材于曹建文、余志琴的相关文章)

3.在最后一段横线处填入两句诗,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A.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C.陶舍重重倚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D.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4.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彩瓷”的推断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宋的青白瓷由青、白两色构成,属于彩瓷

B.根据技术不同,彩瓷有釉上彩、釉下彩之分

C.清代粉彩瓷代表中国彩瓷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D.鸦片战争后,中国彩瓷的国际影响日渐式微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釉里掺了釉果矿,并以还原焰烧制成

B.得益于磁州窑、吉州窑釉下黑彩瓷技术

C.对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影响超过了青白瓷

D.使景德镇在元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

材料三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景德镇十大瓷厂的停产,景德镇陶瓷产业随之下滑。

景德镇一度出现了以工艺美术大师为市场主导品牌、以落后的小型手工作坊为生产模式的分散经营状态,产品两极分化严重,缺乏具有国际发展空间的商业品牌。

从2004年开始,景德镇创建了占地七万五千多平米的法蓝瓷工艺品陶瓷生产基地,如今已经打入56个国家和地区,市场遍布全球,达到6000多个卖点。

法蓝瓷的外形充满浮雕,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在传统工艺中,这种有倒勾倒角的外形只能通过手工完成,无法实现量产。

法蓝瓷的工匠们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和改造,终于琢磨出“倒角脱模工法”,坯体表面密布短小倒角,使突出的造型能够通过模具生产,并实现量产,千百年来陶瓷量产的形状限制得以突破。

这一技术也成就了法蓝瓷的核心竞争力。

法蓝瓷的设计团队是由一群喜欢探索大自然,追求真、善、美境界的艺术家组成。

庄子曾云: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意指人可在与自然的交流互动中体会万物之美,获得生命哲学的顿悟。

这是东方人所青睐的美学思考,设计师们将它贯穿于法蓝瓷的设计理念中,使作品完美融入了东方典雅的人文气质,将大自然的花草丰姿、虫鸟律动、原野奔放以立体造型呈现于作品之中。

显现出的外观,就是花草摇曳、虫鸟嬉戏跃然瓷上,盈绿的树枝变成茶杯的把手,一只红嘴鹦鹉停驻在杯沿上……这样的瓷器,东方人从中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西方人则震撼于大自然的美丽。

第一套“蝶舞”系列一经推出就大受西方市场认可,第二年更获得了纽约礼品展一等奖,法蓝瓷借此在国际精品礼品市场上声名鹊起,备受瞩目。

(取材于有仪的相关文章)

6.根据材料三,下列与“倒角脱模工法”有关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这一技术是法蓝瓷工匠们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B.这一技术使瓷器突出的造型能通过模具生产

C.这一技术打破了千百年陶瓷生产的形状限制

D.这一技术的成功成就了法蓝瓷的核心竞争力

7.根据材料三,下列对法蓝瓷设计理念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回归传统B.天人合一C.中西并融D.张扬个性

8.从青白瓷到法蓝瓷,景德镇制瓷业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出其中三条。

(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换心记

徐芳

万历中,徽州进士某太翁,性卞急,家故饶赀,而不谐于族。

其足两腓瘦削无肉,或笑之曰:

“此相当乞。

”翁心恨之。

生一子,即进士公,教之读书,咿唔十数载,寻常书卷,都不能辨句读。

或益嘲笑之曰:

“是儿富贵,行当逼人。

”翁闻益恚。

有远族侄某,负文名,翁厚币延致,使师之。

曰:

“此子可教则教,必不可,当质语予,无为久羁。

”侄受命,训牖百方,而懵如故。

岁暮辞去,曰:

“某力竭矣。

且叔产固丰,而弟即鲁,不失田舍翁,奈何以此相强?

”翁曰:

“然!

”退而嗔语妇曰:

“生不肖子,乃翁真乞矣!

”趣治具饯师,而私觅大梃,靠壁间,若有所待。

盖公恨进士辱己,意且扑杀之,而以产施僧寺,作终老计。

母知翁方怒,未可返。

呼进士窃语,使他避。

进士甫新娶,是夜合户筹议:

欲留,恐祸不测;欲去,无所之。

则夫妇相持大哭,不觉夜半。

倦极假寐,见有金甲神拥巨斧,排闼入,捽其胸,劈之,抉其心出,又别取一心纳之,大惊而寤。

次日,翁延侄饮为别。

翁先返,进士前送至数里,最后牵衣流涕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师何忍某之归而就死?

”师矍然曰:

“安得此达者言?

”进士曰:

“此自某意。

且某此时,颇觉胸次开朗,愿更从师卒业。

”因述夜来梦。

师叩以所授书,辄能记诵,乃大骇,亟与俱返。

翁闻剥啄声,掣梃门俟。

已闻师返,则延入。

师具以途中所闻告。

翁以为谬,试之良然,乃大喜。

自是敏颖大著,不数岁,补邑诸生。

又数岁,联捷成进士。

报至之日,翁坐胡床,大笑曰:

“乃公自是免于乞矣!

”因张口哑哑而逝。

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

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

进士之奇颖,进士之奇愚逼而出也。

所谓德慧,存乎疢①疾者也。

或曰:

“今天下之心,可换者多矣,若能一一捽其胸剖之,易其残者而使仁,易其污者而使廉,易其奸回邪佞者而使忠厚正直,则天下垂拱而治矣。

”愚山子曰:

“若是,神之斧日不暇给矣!

且今天下之心皆是矣,又安所得仁者、廉者、忠者、直者而纳之,而因易之哉?

张山来②曰:

有形之心不能换,无形之心未尝不可换。

人果肯换其无形者,安知不又有神焉并其有形者而换之耶?

则谓进士公为自换其心也可。

(取材于清·张潮的《虞初新志》)

【注释】①疢:

chèn,热病,亦泛指病。

②张山来:

张潮,清代著名文学家。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负文名,翁厚币延致延:

邀请

B.师何忍某之归而就死就:

马上

C.自是敏颖大著著:

显著

D.愿更从师卒业卒:

完成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乃翁真乞矣试之良然,乃大喜

B.意且扑杀之且今天下之心皆是矣

C.欲去,无所之又别取一心纳之

D.因述夜来梦

因张口哑哑而逝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儿富贵,行当逼人

这个孩子富贵,将要超过他人

B.趣治具饯师,而私觅大梃

(太翁)催促备办酒食为老师饯别,而私下寻找大棒

C.母知翁方怒,未可返

夫人知道太翁正在生气,不愿意回家

D.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

真心诚意激发的力量(能感动上天),人在困境会有神灵回应他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

①师矍然曰:

“安得此达者言?

②师叩以所授书,辄能记诵,乃大骇,亟与俱返。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翁因为自己年幼的儿子读书难见成效,便被人嘲笑为乞丐。

B.望子成才的太翁厚礼邀请同族一位饱学之士来教进士公读书。

C.太翁痛恨进士公不成器,有辱自己,竟意欲用大棒打死儿子。

D.重压之下,进士公梦到神人为自己“换心”,从此突然开悟。

14.有人设想通过“换心”而使“天下垂拱而治”,愚山子与张山来对这一设想的态度有何不同?

分别有怎样的理由?

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述。

(5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崔氏东山草堂①

杜甫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②底芹。

何为西庄王给事③,柴门空闭锁松筠。

注释:

①东山:

即玉山,又名蓝田山。

崔氏草堂与王维的蓝田辋川别业邻近。

②白鸦谷、青泥坊:

地名,皆位于蓝田。

③王给事:

指王维。

此时王维在朝中任给事中之职,而其辋川别业“柴门空闭”。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中的“汝”指“崔氏”,本诗是诗人到崔氏东山草堂做客而作。

B.作者在山中偶闻钟磬之声,日落时分望见暮归的渔樵,宁静祥和。

C.颈联写山中日常餐食难以下咽,以此反映出隐居生活的简朴粗陋。

D.前三联从所闻、所见、所食等多角度写山中生活,尾联发出感慨。

16.“有时自发钟磬响”一句,通过钟磬之声写出了宁静的氛围。

下列句子中对钟声的描写没有体现宁静氛围的一项是(3分)

A.疏钟清月殿,幽梵静花台。

(储光羲《苑外至龙兴院作》)

B.楼影挂斜阳,钟声出深竹。

(于石《宿栖真院》)

C.落日钟声鸣远树,半空塔影倒寒汀。

(林票《题西湖山岩二首》)

D.斗转星移天渐晓。

蓦然听得鹈鹕叫。

山寺钟声人浩浩。

(净端《渔家傲》)

17.杜诗中“柴门空闭锁松筠”一句和朱庆馀《归故园》中“柴门无事日常关”一句都写到了“柴门关闭”。

结合诗句内容,简析两诗中这一描写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6分)

竹径有时风为扫,柴门无事日常关。

于焉已是忘机地,何用将金别买山。

(朱庆馀《归故园》)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8分)

①本诗首句就直接表达喜爱山中草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也在开篇直接表达对山野田园的热爱,其诗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②本诗描写了山中秋景,王勃的《滕王阁序》也写秋景,其文曰: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的《前赤壁赋》中则写了秋游赤壁的感受:

“,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

③“诗以言志”,古人总是在诗文中抒发其感其思。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就记录了游玩后的心得:

“,可以无悔矣,?

四、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5题。

鲁镇的黑夜与白天

①我是迈过鲁迅故居的门槛的,我不敢踩它,怕那像历史卷轴一样的门槛会被踏碎了。

只记得它很大,门是一重接着一重的,所有的房间都陈设着古旧的家具和器皿,它们就像老人们历经沧桑的眼睛一样,沉静而又略嫌冷淡地望着我们。

我注意到屋子没有大窗口,那栗色的窗子又一律是木格的。

木格很细碎,就仿佛是横在窗上的一把把剪刀一样,把射进屋的阳光给凭空剪得零落而黯淡,所以几乎很难看到一间阳光充足的屋子。

当年的“迅哥儿”流连在这样的深宅大院里,住在永远暮气沉沉的房子里,他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就会更为迫切。

而由这寂静和昏暗生发出的幻想,也会像河里游荡的小鱼一样活跃。

②这是绍兴,而绍兴在我的心目中就是鲁镇。

已是子夜时分了。

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大排档正在高潮上。

那排档是南北向的一条长巷,有些歪斜,而正是这歪斜,使它显出了随意、世俗和浪漫的气息。

巷子里湿漉漉的,这当然不是雨的滋润,而是摊主洗菜时泼出的水。

摊位一座连着一座,清一色的塑料棚顶,每个棚子大约放四五张圆桌,每张桌都能容七八个人。

摊前的煤火通红通红的,炒菜的声音和着摊主招徕客人的声音,让人觉得亲切和温暖。

这种时刻,我心中鲁镇的影子一闪一闪地呈现了。

我仿佛看到了孔乙己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情形;我还看到了吕纬甫在酒楼上讲述两朵剪绒花故事时怅惘的神情。

我甚至想,如果不远处的护城河下泊着一条船,我们登得船上,在夜色中划桨而行,一定能够看到真正的社戏,喝到戏台下卖的豆浆。

如果碰到一个老旦坐在椅子上咿咿呀呀地唱个不休,我也一样会烦得撑船就走。

如果偷不成别家的豆子在船上煮着吃,就姑且偷一缕月光来当发带,束着我随风飘扬的长发。

夜越来越深了,是凌晨时分了,我们却毫无睡意。

③次日,我起得很迟。

沿着绍兴广场的护城河北走,没有多远,老街就呈现出来了。

见到它,我的眼睛mò然一亮,感觉它仿佛扭着身子活跃地动了几下。

在狭窄的老街上闲走,我会无限地放松和陶醉。

这种时刻,你觉得那街分明像河流一样,它潺潺地流动着,等着你的脚踏出阵阵水花。

这街只有两米左右的宽度,它的两侧是层层叠叠的老房子。

房前的门楼各具特色,有的高而窄,有的矮而阔。

房子多数是两层的小楼,但也有三层的。

它们的色彩以栗色和苍灰为基调,屋顶的瓦却基本是深灰的,灰得年头久了,就泛黑了。

不过它们与天色是极为协调的,仿佛它们就是天的底座。

你不要小觑了这老街,看着它不长,走起来就长了,长得仿佛没有尽头。

而且也不是笔直的,略略地弯着,它这种弯不是老人的那种透出暮气的驼背,而是一个少女笑得不能自持时妖娆的弯腰,风情万种。

④街上很少有行人,石板路上干干净净的,给人以明净、妥帖之感。

我推开了几处门楼,进得院子,更想直接地接近老房子,真正的老屋比比皆是,它们保持房屋原来的状态,格局是老格局,窗户也是老窗户。

如果不是有现代的人影闪现在房子里,我会误以为回到了一百年前的鲁镇,听见了单四嫂子在空虚寂静的夜晚呼唤宝儿的哭声,嗅到了华老栓买来的人血馒头被火焰舔舐过所发出的奇怪的香味,看到了在祝福声中被主人呵斥后凄凉地放下烛台的眼神呆滞的祥林嫂。

这是鲁镇,是鲁迅笔下那个永远不会消失的鲁镇。

那屋檐上的荒草,那窗棂上所弥漫的蒙昧天光,那院子中的桂花树,那天井中放置的杂物,似乎都透着旧时代的气息,它让人有某种伤感和惆怅,又让人有某种辛酸后的喜悦。

⑤在那条老街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着白衣的盲人。

他用一根细而长的竹竿探着走路,走得不急不zào,有板有眼。

看来他对这老街熟稔之极,老街也许是他的眼睛仅能看到的一道光。

当我们走完老街在一家茶楼坐下时,透过拉起的窗户,我能望见护城河上的拱形石桥。

那桥是灰色的,上面匍匐着一些绿色藤萝,有棵高高的柳树越过石桥,它仿佛是一个淘气的少年,赤脚站在水里,笑嘻嘻地看着流水。

把目光放得远一些,再远一些,便可望见老街上的房屋,看见灰瓦和飞檐,它们像漂浮在鲁镇上空的凝重的浮云,让我陷于回忆和思索之中。

⑥我总想鲁迅在骨子里其实是一个浪漫主义者。

从他的故居到老街,我感受到的是栩栩如生的鲁镇,它闲适、恬静、慵懒、舒缓,这是能让人的想象力急遽飞翔的地方。

孔乙己是现实的,但也是浪漫的,只不过那是被苦难压榨出的辛酸的浪漫:

他赊账喝酒,他偷了书被人打断腿时为自己的辩解,都体现了鲁迅在其身上倾注的浪漫主义的热情。

还有那个让人过目不忘的阿Q,他对革命的无知的游戏态度,他自甘其辱的精神上的自我安慰,直至他为自己生命的终结而努力画上的那个圆圈时,都仿佛是神秘的、可爱的,让人憎恨而又同情。

而在《故事新编》中鲁迅的浪漫主义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挥洒自如。

《出关》里骑着青牛的老子,还有《铸剑》里在滚烫的大金鼎里那颗如泣如诉的报仇的人头,不都是些有光彩、有魅力、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浪漫主义人物么!

⑦绍兴似乎总是阴气沉沉的,我心目中的鲁镇因了这特定的天色而一直伫立在眼前。

它的白天和黑夜仿佛是没有界限的,白天有暗夜的气象,而黑夜又有白天隐约的影子,一如鲁迅作品带给我的气息。

待我把目光再转到石桥上时,竟然又看见了先前在老街里遇见的那个盲人,他怀抱着竹竿,坐在石桥上。

但他不是沉静地坐着,他不时地转身,用竹竿去抚弄柳树,于是就有一些微黄的柳叶天女散花般地被打落。

它们落在水里,向下游荡来,渐渐地接近我们所坐的茶楼。

我多想在它们经过的一瞬间泼一杯清茶在它们身上,可我怕同行者笑我痴狂,而且我也不敢肯定,它们确乎能够领受茶的芬芳之气,于是只是静看着它们一摇一摆地远去。

(取材于迟子建同名散文)

19.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1分)

mò然不急不zào

2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妥帖(tiè)和(hè)着B.舔舐(shì)招徕(lái)

C.熟稔(rěn)呵(hē)斥D.伫(zhù)立憎(zēnɡ)恨

21.本文中提到很多与鲁迅小说集《呐喊》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纬甫是小说集《呐喊》中《在酒楼上》的主人公,文中内容指的是小说中他同“我”在酒楼上不期而遇,旧友相聚,互通长短的情景。

B.“看社戏”“偷豆煮”“老旦唱戏”等内容都是《呐喊》中《社戏》里的情节,“它们”描写了乡村少年夏天的生活,充满自由的童趣。

C.单四嫂子是小说集《呐喊》中《明天》的主人公,作品通过寡妇痛失独子的描写,抨击了黑暗社会吃人本质和没落社会人们的无情冷漠。

D.《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向人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以及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实面貌。

2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将所见之景、之人逐一渲染,在字里行间注入自己对绍兴深沉的感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使文章极具感染力。

B.第二段中“巷子里湿漉漉的,这当然不是雨的滋润,而是摊主洗菜时泼出的水”一句,反映了绍兴不够浪漫,让人失望。

C.老街上的白衣盲人给作者很深的印象,他“不急不躁,有板有眼”的步态,让作者感受到老街生活的从容平静。

D.这篇散文,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展开描写,呈现出浓厚的历史感和想象力,渗透着作者独到的情感体验。

23.请解释第三段中加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3分)

 

24.作者对鲁迅先生的认识是怎样的?

从全文来看,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

(5分)

 

25.文章结尾处画线语句运用了多种手法,产生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6.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80字左右。

(1)鲁迅的小说集《呐喊》自问世起,便久盛不衰,给一代代人带来震撼和启迪,现在又被列为中学生必读书目。

但很多同学因为不了解,所以不感兴趣。

请你为《呐喊》写一段有感染力的推荐文字,号召更多的同学去读这本书。

(2)某些特定的时刻对于小说中的人物而言可能是刻骨铭心的。

请从《药》中的华老栓、《白光》中的陈士成、《明天》中的单四嫂子中任选一人,描写其在下列特定时刻的内心感受。

要求:

符合原著内容,有感染力。

①华老栓——拿到人血馒头时

②陈士成——看榜时

③单四嫂子——发现宝儿去世时

(3)请以“我为江姐唱赞歌”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27.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

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每天我们都生活在各种数字中:

全球年发明专利已超过260万件;世界百米短跑纪录达到9秒58;中国高铁年运送旅客约15亿人次;北京人平均寿命超过80岁;北京汽车保有量为540余万辆;北京全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累计浓度58微克/立方米,与去年相比下降了13.4%;人们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日平均不少于4小时;我国公民年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某校高中生每月平均零花钱1000到1200元……

大到世界、国家,小到家庭、个人,无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还是日常生活的大事小情,总会牵连着或凝结为一个个数字。

我们制造数字,改写数字,也盘点数字,预估数字,更感慨数字……

请以“数字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可写实,可想象,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图景,也可以写微小的情态,以小见大。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语文试题答案

一、(24分)

1.(2分)D2.(3分)B3.(2分)C4.(3分)A5.(3分)D

6.(3分)C7.(2分)B

8.(6分)

【答案示例】

①立足传统文化,彰显民族特色;②关注大众审美需求的变化;③在技术上刻苦研究,精益求精;④注意吸收他人的技术成果。

【评分标准】

每条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条即可;有其他答法,言之有据即可。

二、(23分)

9.(3分)B10.(3分)D11.(3分)C

12.(6分)

【答案示例】

①老师惊讶地看着他说:

“(你今天)怎么能说出这种明白人的话?

②老师将所教之书考问(进士公),(他)立即能够记忆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