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立胜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7296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5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城县立胜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水城县立胜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水城县立胜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水城县立胜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水城县立胜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城县立胜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docx

《水城县立胜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城县立胜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城县立胜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docx

水城县立胜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

 

水城县立胜煤矿

(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

 

联合试运转方案

 

矿长:

易建辉

编制:

黄永强

审核:

刘雪光

时间:

二00八年七月二十五日

 

前言………………………………………………………………

第一章矿井概况…………………………………………………4

第一节矿井交通地理位置………………………………………4

第二节井田面积及煤层赋存情况………………………………4

第三节矿井开拓方式及地表小窑开采情况……………………11

第四节水、火、瓦斯、顶板等自然灾害情况…………………12

第二章矿井设计及建设情况概况………………………………13

第一节矿井开拓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13

第二节矿井采掘生产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15

第三节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21

第四节矿井提升、运输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24

第五节矿井给、排水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28

第六节矿井防尘、防灭火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33

第七节矿井供电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35

第八节其它安全设施及建设情况………………………………38

第三章煤矿试运转生产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41

第一节成立联合试运转工作领导小组…………………………41

第二节加强“一通三防”管理,防止瓦斯事故安全技术措施…42

第三节防治水的安全技术措施…………………………………63

第四节供电、运输及其它安全技术措施………………………66

前言

水城县立胜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的新建矿井,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由贵州省煤炭管理局设计研究所于年月编制完成,并经省煤炭管理局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安全专篇》(修改)由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于二OO八年元月修改完成并经过贵州省安全监察局水城分局审查批准,于年月获得采矿许可证。

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于200年月开始建设。

第一节矿井运转的系统、范围和期限

第一节矿井交通及地理位置

立胜煤矿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县南开乡凹仲村境内,距六盘水市35km,交通较方便。

第二节井田面积及煤层赋存情况

井田面积:

矿界由A、B、C、D、E五个拐点坐标圈定,祥见下表,井田走向长0.94km,倾斜宽0.542km,面积0.4728km2。

立胜煤矿拐点坐标表

拐点

X

Y

开采标高(m)

A

57470.00

494580.00

+1560~+1200

B

57890.00

494625.00

C

58300.00

495120.00

D

58150.00

495450.00

E

2957470.00

35495170.00

一、地质构造及煤层特征

(一)地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有:

本区含煤地层为上二迭统龙潭组,下伏峨嵋山玄武岩,上覆下三迭统飞仙关组,中上三迭统嘉陵江石灰岩及第四纪表土层,现将本区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上二迭统(P2)

(1)峨眉山玄武岩(P21):

其顶部为凝灰岩。

平行不整合于下二迭统茅口灰岩之上,广泛出露于矿区。

岩性由深灰~灰黑色,坚硬功夫,具杏仁状结构。

(2)龙潭煤组(P22):

厚239.6m~329.9m,平均厚251.12m,其底部与凝灰岩呈平行整合接触。

根据岩性、岩相,可分为上、下两段。

下段(P22-1):

岩性由浅灰~深灰色粉砂岩、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组成。

中下部夹二层具有对比意义而较稳定的绿灰色胶岭质泥岩及25号煤层中夹高岭石。

本段含煤一般16层,可采8层。

上段(P22-2):

由11号煤层底板至顶部泥灰岩,厚83.75~122.64m,平均厚97.2m。

与飞仙关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岩性由浅砂~灰色砂质泥岩、泥岩、泥灰岩及绿灰色粉砂岩、砂岩。

本段含煤11层,其中仅2层可采。

2、三迭系(T)

(1)下三迭统飞仙关组(T1):

总厚380~450m,平均厚410m,底部与龙潭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根据岩性颜色分为四段。

第一段(T11):

厚50~148m,平均厚76m,岩性由灰绿及紫灰色条带之粉砂岩、砂质泥岩、钙质泥岩。

底部为灰绿色钙质泥岩,具细、微线状水平层理,全区普遍发育,成为与煤系上部分界标志。

第二段(T12):

厚142~234m,平均厚201m,岩性紫色砂质岩与绿色细砂岩呈清晰之互层为特征。

第三段(T13):

厚59~87m,平均厚77m,岩性为紫红、紫灰、暗灰色之粉砂岩、砂质泥岩、细砂岩。

具斜层理、交错层理。

本段在地表风化后呈紫红色带状。

下部夹2~3层厚层状石灰岩。

第四段(T14):

厚48~57m,平均厚55m,岩性为暗灰色紫灰褐色细砂岩、粉砂岩,中夹薄层状石灰岩、泥灰岩。

缓波层理比较发育。

在地貌上形成陡壁。

(2)中上三迭统嘉陵江灰岩(T2+3):

广泛出露于整个矿区的中部,面积相当大,浅灰至表灰色石灰岩,局部见竹叶状蠕虫状或蠕虫状结构,夹砂质泥岩或粉砂岩。

3、第四系(Q)

不整合于其它各老地层之上,为坡积、冲积及腐植表土层。

(二)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土地垭向斜西翼,保华井田北部,6勘探线至50勘探线之间,地层倾角40~50°,一般多在45°左右,东陡西缓,立胜矿井内共发现较大断层四条:

F17、F18、F19、F20,发育于各煤层,总的来说,井田内地质构造中等。

F17断层:

为一正断层,处于48线与6线之间,走向北东40°,倾向南东,倾角55°,落差28m,全长1480m。

上盘为飞仙关顶界至22号煤层位,下盘为飞仙关顶界至玄武岩,地层错失及缺失。

该断层位于矿井边界以外,对井田开采影响不大。

F18断层:

为一逆断层,处于垭口至洼众一线,走向南北至北西25°,倾向东或北东,倾角50°,落差17~110m,全长980m。

上盘为14号煤至25号煤层位,下盘为11号煤至玄武岩层位,地层重复。

F19断层:

为一逆断层,处于49线至48线之间,走向南北至北西250°,倾向东或北东,倾角65°,落差26~104m,全长1180m。

上盘为25号煤层位至玄武岩,下盘为22号煤和23号煤层位,地层重复。

F20断层:

为一逆断层,处于49线至51线北东一线,走向北东30°~50°,倾向南东,倾角73°,落差168m,全长3500m。

上盘飞仙关T13分界至煤系下段下部,下盘为飞仙关T13分界至玄武岩,地层错断倒转和缺失。

(三)煤层及煤质

1、煤层

(1)含煤性

区内含煤地层为龙潭煤组,含煤达35层,一般27层,由上而下编为1~27号,其中可采煤层10层,主要可采煤层为9、11、14、253号四层,次要可采煤层为12、13、22、23、251、252号六层,其余煤层仅局部可采或不可采,且对比困难。

(2)主要可采煤层

立胜煤矿井田范围内主要可采煤层为:

9、11、13、14、253号煤层。

9号煤:

位于煤系中上部,距飞仙关底界70.1~100.7m,平均81.38m,煤厚0~2.85m,平均1.21m,结构简单,一般为单一煤层,局部有1~2层夹矸,全区发育,层位稳定、可靠。

11号煤:

上距9号煤6.3~23.9m,平均为12.63m,煤厚0~5.72m,平均1.95m,结构简单,一般为单一煤层,局部有1~3层夹矸,全区发育,层位稳定、可靠,为本区最主要可采煤层。

13号煤:

上距9号煤1.23~11.9m,平均为7.45m,煤层结构较为复杂,并有复杂的分叉现象,一般可分为二层,上分层为131,煤厚0~4.51m,平均为0.83m,下分层为132,煤厚0~4.2m,平均为0.82m,层位不稳定,为局部可采煤层,该煤层在立胜矿井范围内相对稳定。

14号煤:

上距132号煤1.32~13.3m,平均为5.34m,煤厚0~7.0m,平均为2.83m,结构复杂,为复杂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大,大部分地区发育,层位稳定。

253号煤:

位于煤系下部,上距24号煤为2.05~11.1m,平均4.61m,煤层结构非常复杂,有复杂的分叉和合并,一般可分为三层,由下而上分别为251、252、253,其中上两分层分别在46线、6勘控线以北变为局部可采或不可采,253煤层煤厚0.77~4.44m,平均2.26m,,一般由2~4个小分层组成,全区发育,层位稳定,较上两分层好,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可采煤层特征详见表1-4-1

表1-4-1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编号

煤层平均厚度(m)

煤层平均倾解(°)

煤层平均间距(m)

煤层夹矸数(层)

煤层结构

煤层稳定性

顶底板岩性

顶板

底板

9

1.21

45

12.63

1~2

简单

稳定

粉砂岩或砂质泥岩、泥灰岩

泥岩及砂质泥岩

11

1.95

45

1~2

较简单

较稳定

粉砂岩或砂质泥岩

泥岩及砂质泥岩

7.5

13

1.65

45

1~3

较复杂

相对稳定

粉砂岩、局部为砂质泥岩

泥岩及砂质泥岩

5.3

14

2.83

45

1~2

结构复杂

稳定

粉砂岩、局部为砂质泥岩

泥岩及砂质泥岩

190

253

2.26

45

1~3

复杂

稳定

粉砂岩、局部为砂质泥岩

泥岩及砂质泥岩

2、煤质

各可采煤层属中灰、低高硫、中高发热值的烟煤,本矿井煤的牌号为焦煤,各煤层煤质特征详见表1-4-2

1-4-2主采煤层原煤煤质特征表

煤层编号

各项指标

水分

M1。

ad(%)

灰分

Aad(%)

挥发分

Vad(%)

全硫

St,ad(%)

发热量

千卡/kg

牌号

9

1.12

18.52

24.86

3.65

8637

焦煤

11

1.16

22.14

25.85

1.44

8560

焦煤

13

1.25

21.35

27.21

1.21

8536

焦煤

14

1.34

20.91

25.08

0.55

8520

焦煤

253

1.11

21.32

23.16

2.52

8531

焦煤

注:

上表数据为平均值

(四)开采技术条件

1、煤层顶、底板

9号煤层直接顶板为灰~深灰色泥质灰岩,间接顶板为灰色砂质泥岩或粉砂岩;11号顶板为灰~深灰色砂质泥岩,局部为粉砂岩;13号顶板为砂岩或粉砂岩;14号顶板为灰~浅灰色粉砂岩或砂质泥岩,多为钙质胶结,极为松散,易碎;25号煤顶板灰至浅灰色粉砂岩及条带状砂质泥岩。

一般情况下顶板较为稳定,但亦应加强顶板管理和支护;各煤层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吸水性较强,局部地段存在泥化和膨胀现象。

2、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倾向

(1)瓦斯:

根据《贵州水城煤田红卫矿区保华井田精查报告》,全区各煤层瓦斯含量较高。

据调查,当地老窑开采11号煤曾发生过瓦斯爆炸事故。

煤层瓦斯含量一般在26.02m3/t,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6.72m3/t。

煤的自然瓦斯成分以沼气为主,一般90%左右,按高瓦斯矿井设计。

(2)煤尘:

根据鉴定报告,9#、11#煤层均有爆炸性。

故本井田煤尘按有爆炸性考虑。

(3)煤的自燃倾向性:

据《鉴定报告》本矿煤层9#、11#属有可能自燃。

3、地温:

区内未发现地温异常区,地温正常。

4、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保华井田精查地质报告》,本矿井断层带导水作用不大,直接、间接充水层含水性较弱,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

但本矿井浅部及西南矿界均被阿勒河包围,虽然河水与矿床充水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四条较大断层均切割河流河床,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为阿勒河,而矿井煤层开采范围均低于该河流,故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按复杂水文地质类型考虑。

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

(1)大气降水:

本区气候潮温多雨,故大气降水的渗透作用是矿井充水的因素之一,经对老窑调查及定期观测,雨季与非雨季的涌水量幅度在6~22倍之间。

(2)塌陷裂隙水的影响:

地下开采引起上覆岩层断裂、冒落,地表塌陷,地表水由此渗入井下。

(3)老窑积水:

本区老窑开采历史悠久,因此矿井的浅部采掘过程中应注意上部废弃老窑积水的影响,老窑积水是矿井充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应予充分的重视。

(4)阿勒河经切割断层渗水:

253煤层采动影响,引起围岩变形,因此可能导致阿勒河水经切割断层渗入井下。

5、矿井涌水量

根据精查地质报告,本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系地层及其上下地层含水性甚弱。

本矿井范围内没有抽水钻孔资料,据报告中全井田涌水量的计算结果推测本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1.3m3/h,最大涌水量为78.25m3/h.

(五)煤的利用方向

立胜煤矿适合用于配洗精煤、发电及民用。

第三节矿井开拓方式及地表小窑开采情况

一、矿井开拓方式

本矿采用斜井开拓方式,现有井筒数目3个,即主斜井作为运煤、运料、进风,进风副井作为进风、排水、瓦斯抽放、行人用。

西风井为专用回风井,紧急避灾行人。

二、地表小窑开采情况

井田内有几处小煤窑(原老窑)开采,最底开采标高是矿区以北玉祥煤矿(已关)在1580米,本矿回风水平在1560米海拔,老窑积水基本上对矿井不会产生过多影响。

第四节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情况

一、瓦斯、煤尘及自燃性

1、瓦斯:

根据《贵州水城煤田红卫矿区保华井田精查报告》,全区各煤层瓦斯含量较高。

据调查,当地老窑开采11号煤曾发生过瓦斯爆炸事故。

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一般在26.02m3/t。

煤的自然瓦斯成分以沼气为主,一般90%左右,按高瓦斯矿井设计。

2、煤尘:

根据鉴定报告,本矿9#、11#煤层一般均有爆炸性。

故本井田煤尘按有爆炸性考虑。

3、煤的自燃倾向性:

据《鉴定报告》本矿9#、11#煤层属有可能自燃。

二、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保华井田精查地质报告》,本矿井断层带导水作用不大,直接、间接充水层含水性较弱,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

但本矿井浅部及西南矿界均被阿勒河包围,虽然河水与矿床充水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四条较大断层均切割河流河床,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为阿勒河,而矿井煤层开采范围均低于该河流,故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按复杂水文地质类型考虑。

1、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

(1)大气降水:

本区气候潮温多雨,故大气降水的渗透作用是矿井充水的因素之一,经对老窑调查及定期观测,雨季与非雨季的涌水量幅度在6~22倍之间。

(2)塌陷裂隙水的影响:

地下开采引起上覆岩层断裂、冒落,地表塌陷,地表水由此渗入井下。

(3)老窑积水:

本区老窑开采历史悠久,因此矿井的浅部采掘过程中应注意上部废弃老窑积水的影响,老窑积水是矿井充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应予充分的重视。

(4)阿勒河经切割断层渗水:

253煤层采动影响,引起围岩变形,因此可能导致阿勒河水经切割断层渗入井下。

(5)矿井涌水量

根据精查地质报告,本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系地层及其上下地层含水性甚弱。

本矿井范围内没有抽水钻孔资料,据报告中全井田涌水量的计算结果推测本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1.3m3/h,最大涌水量为78.25m3/h.

2、矿坑涌水量调查

根据矿山周边关闭矿井(老硐)涌水量的调查,由于当地民窑开采较浅,在整个开采过程中未出现矿坑突水、淹井等现象。

矿坑虽有少量积水,但极为有限,也不影响1560回风水平。

矿井正常涌水量在雨季、旱季有变化,雨季地表水随道矿体裂隙下渗入井下,去年的雨季实测最大涌水在55m3/h。

总体矿井涌水量不大,对矿山建设来说矿床排水不是开采中的主要问题,但应注意随着开采范围增大和充水因素影响,矿井涌水量会增大。

从以上几点可看出,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床以裂隙充水岩层为主,水文地质类型为“二类一型”。

第二章矿井设计及建设情况概况

第一节矿井开拓系统及建设情况

一、矿井开拓系统设计

该项目由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设计,设计能力为15万吨,采用斜井开拓方式,主斜井、进风副井、专用回风斜井(1601)(标高为1613m、1610m),矿井的采煤方法为:

走向长壁后退式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井筒布置如下:

1、主斜井井口标高+1613m,净断面为9.72m2,长约267m,为岩巷,采用锚喷浆支护方式,井筒倾角25度,布置于14号煤层底板岩石中。

2、进风副井标高为+1610m,净断面为5.2m2,长约220m,倾角30度,采用锚喷浆支护方式,布置于14号煤层底板岩石中。

3、回风斜井,净断面为5.2m2,长约220m,采用锚喷浆支护方式。

4、1500运输大巷,净断面为5.4m2,长约108m,采用锚网喷支护。

5、1500南、北运输石门,净断面为5.4m2,长约70m、58m,采用锚网喷支护。

6、11号煤层运输平巷,净断面为4.6m2,长约110m,采用金属棚式支护,沿11号煤层走向布置。

7、1111运输顺槽,净断面为3.6m2,长约240m,采用木棚支护。

8、11号煤层(1111回风平巷),净断面为3.6m2,长约270m,采用木棚支护,沿11号煤层走向布置。

9、1560回风大巷,净断面为5.14m2,长约200m,采用金属骨架锚网水泥喷浆支护。

10、1560南北回风石门,净断面为5.14m2,长约65m、95m,采用锚网喷支护。

11、水仓布置在1500水平,净断面为5.8m2,长约65m。

12、1111切眼,净断面为2×0.9m2,长约2×65m,沿11号煤层倾向布置。

13、为保证采煤工作面正常接替,接替工作面为1112工作面,布置在11号煤层中。

1092抽放运输巷、抽放回风巷掘进至矿井边界,施工切眼为1092工作面,形成11#煤层准掘抽放面,对11#层进行瓦斯抽放。

14、矿井各采面的开采顺序:

从上到下的布置方式开采,本设计首采煤层为11号,工作面为1111回采工作面。

15、矿井通风采用机械通风,主斜井采用串车提升,工作面滑槽至刮板运输机运输,采区运输巷采用人工推车运输。

16、1111伪斜上山,净断面为2m2,长约20m,采用金属柔性棚支护。

17、1560水平回风石门,净断面为5.14m2,长约60m,采用金属骨架锚网喷支护,为风井与回风大巷在1560水平联络巷。

18、1500水平回风石门,净断面为5.14m2,长约67m,采用锚网喷支护,为风井与运输大巷在1500水平联络巷。

19、1560车场及平石门,净断面为9.7m2;5.14m2,长约30m,采用金属骨架锚网喷支护,为主井与风井大巷的联络巷。

20、1500井底车场及平石门,净断面为10.6m2+5.4m2,长约58m,采用锚网喷支护,为主井与运输大巷的联络巷。

21、行人上山及联络巷,净断面为3.7m2,长约17m+18m,采用锚网喷支护。

22、采区上山,净断面为2×1.44m2,长约3×78m,采用木棚支护。

23、水仓回风上山,净断面4m2,长度50m,喷浆支护。

24、1570专用回风巷,净断面3.6m2,长度180m。

,木棚支护。

25、1510副石门,净断面3.6m2,长度70m,木棚支护。

二、矿井开拓系统建设情况

1、主斜井:

净断面为9.7m2,全长267m,其中,砼砌碹40m,为半圆拱形断面,采用金属骨架锚网喷浆支护227m,均为半圆拱断面。

开工时间为:

2005年6月10日,竣工时间为2006年8月5日。

2、进风副井:

净断面为5.2m2,全长221m,采用金属骨架锚网喷浆支护,其中,砼砌碹32m。

开工时间为:

2005年6月8日,竣工时间为2006年5月28日。

3、回风斜井,净断面为5.2m2,全长250m,采用金属骨架锚网喷浆支护。

开工时间为2007年10月3日,竣工时间2008年2月29日。

4、1500运输大巷:

净断面为5.4m2,全长110m,采用金属骨架锚网喷浆支护。

开工时间为:

2006年7月5日,竣工时间为2006年9月8日。

5、1500南北运输石门:

净断面为5.4m2,全长58m,采用金属骨架锚网喷浆支护。

开工时间为:

2007年2月1日和2006年9月10日70m,竣工时间为2007年4月30日和2006年10月22日。

6、1111运输平巷:

净断面为4.6m2,全长110m,采用金属棚梯形支护。

开工时间为:

2007年2月27日,竣工时间为2007年4月28日。

7、1111顺槽:

净断面为3.6m2,全长242m,采用木棚梯形支护。

开工时间为:

2007年3月15日,竣工时间为2007年5月20日。

8、1111回风平巷:

净断面为3.6m2,全长270m,采用木棚梯形支护。

开工时间为:

2007年3月12日,竣工时间为2007年5月25日。

9、1560回风大巷:

净断面为5.14m2,全长198m,采用金属骨架锚网喷浆支护。

开工时间为:

2006年3月25日,竣工时间为2006年9月19日。

10、1500南、北回风石门:

净断面为5.14m2,全长65m;97m,采用金属骨架锚网喷浆支护。

开工时间为:

2007年2月1日和2006年9月20日,竣工时间为2007年4月30日和2006年11月30日。

11、1500水仓:

净断面为5.8m2,全长65m,采用金属骨架锚网喷浆支护。

开工时间为:

2006年7月15日,竣工时间为2006年9月2日。

12、1111开切眼:

净断面为3×0.9m2,全长3×64m,采用方形木棚支架支护。

开工时间为:

2007年5月23日,竣工时间为2007年6月15日。

13、风井行人通道安全出口、引风道、防爆门,均采用金属骨架锚网喷浆支护,共计长度37m。

开工时间为:

2007年10月25日,竣工时间为2008年2月28日。

14、主斜井水沟(200×200mm)、梯步均采用砼浇灌完毕。

15、1111伪斜上山,净断面为2.0m2,全长20m,采用金属柔性支护。

开工时间为:

2007年5月18日,竣工时间为2008年2月25日。

16、1560水平回风石门,净断面为5.14m2,全长60m,采用金属骨架锚网喷浆支护。

开工时间为:

2006年5月28日,竣工时间为2007年7月2日。

17、1500水平回风石门,净断面为5.14m2,全长61m,采用金属骨架锚网喷浆支护。

开工时间为:

2006年5月20日,竣工时间为2006年6月25日。

18、1560车场及平石门,净断面为9.7m2,全长30m,采用金属骨架锚网喷浆支护。

开工时间为:

2006年2月25日,竣工时间为2006年4月1日。

19、1500井底车场及平石门,净断面为10.6m2,全长58m,采用金属骨架锚网喷浆支护。

开工时间为:

2006年7月25日,竣工时间为2006年10月5日。

20、行人上山及井底联络巷,净断面为3.7m2,全长25m,采用金属骨架锚网喷浆支护。

开工时间为:

2006年5月25日,竣工时间为2006年7月10日。

21、采区上山,净断面为2×1.44m2,全长3×78m,采用金属骨架锚网喷浆支护。

开工时间为:

2006年12月20日,竣工时间为2007年2月20日。

22、完成的井巷工程量及工程费用详见附表

井巷工程量及工程费用表

序号

巷道名称

巷道支护形式

净断面(m2)

完成工程量(m)

单价

(元/m)

工程费用(元)

1

主斜井

锚网喷

9.7

267

9200

2456400

2

进风副井

锚网喷

5.2

221

6100

1348100

3

回风斜井

锚网喷

5.2

250

6500

162500

4

引风巷

锚网喷

4.0

24

3100

74400

5

安全出口

锚网喷

2.6

13

2300

29900

6

1500南北运输大巷

锚网喷

5.4

110

6000

660000

7

1500运输石门

金支和锚网喷

5.4

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