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6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作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7223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6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6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6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6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6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6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作业.docx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6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6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作业.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6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作业.docx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6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作业

课时作业6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南阳高三统测)从都铎王朝初期到伊丽莎白一世时期(1485~1603年),国王允许大量资产阶级、新贵族进入下院,下院议席从296个增加到460个,其中城市议席从222个增加到370个,下院势力逐渐扩大,取代上院在议会中发挥更大作用,由此可知当时(  )

A.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B.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度

C.国王联合资产阶级抗衡旧贵族

D.国王与下院议员的政治取向相同

解析:

据材料“(1485~1603年),国王允许大量资产阶级、新贵族进入下院……下院势力逐渐扩大,取代上院在议会中发挥更大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85~1603年英国还未发生工业革命,没有形成工业资产阶级,故A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度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逐渐形成,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国王联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来抗衡旧贵族,故C项正确;当时英国国王仍然属于封建君主,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治取向不相同,故D项错误。

故选C。

答案:

C

2.(2018·自贡高三段考)按照英国《权利法案》的设计:

国王是国家元首,拥有行政权;上院代表是大贵族,由国王任命,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下院代表是骑士和市民,由选举产生,握有国王征收新税计划的最终批准权。

这表明当时英国(  )

A.国王依然掌握实权B.下院成为权力中心

C.资产阶级主导政权D.形成三权分立机制

解析:

依据《权利法案》的设计可知,国王是国家元首,拥有行政权,可以推导出当时英国的国王依然掌握国家实权,故A项正确。

B、C、D三项在题文中没有相关的表述。

答案:

A

3.(2018·邢台高三段考)英国威廉三世当政期间(1688~1701年),内阁成员已不再由国王挑选,而变成由议会下院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为国王提供咨询。

这表明当时(  )

A.内阁权力超越国王B.国王仍然具有行政权

C.议会成为行政机关D.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解析:

根据“内阁成员已不再由国王挑选”“为国王提供咨询”可知,国王仍然具有行政权,故B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内阁是掌握行政权力的机关,故C错误;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内阁制正式形成,故D错误。

答案:

B

4.(2018·大同高三模拟)19世纪中叶之前,英国内阁只等于下院的一个工作委员会,不能算独立机关,因为只有得到下院的信任它才能够存在。

此言论的依据是(  )

A.如果议会不信任内阁,内阁只能集体辞职

B.首相与内阁共进退,内阁意见须一致

C.内阁是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的,内阁阁员除极少数外必须是下院议员

D.议会拥有立法权,内阁拥有行政权

解析:

“只有得到下院的信任它才能够存在”等字眼意在强调内阁是受制于下院的,只有选项C才能体现出这种关系,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议会和内阁的关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属于内阁内部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立法权、行政权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答案:

C

5.(2018·广元高三摸底)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按照《王位继承法》,德意志汉诺威的王公乔治一世继任英国国王并在英国统治了13年。

他不会说英语也不熟悉英国的政风民情,便放手让英国大臣代他去料理国事,自己什么也不管。

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

A.外国王公入主的传统得到尊重

B.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出现良机

C.对王权的限制获得了重大进展

D.“责任内阁制”政府已经建立

解析:

材料中“放手让英国大臣代他去料理国事”表明,乔治一世安心于“统而不治”,这就为“责任内阁制”政府的建立和君主立宪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B项正确。

乔治一世入主英国是按照《王位继承法》,并非根据传统,A项错误;C项中“获得了重大进展”材料不能说明;D项材料不能反映。

答案:

B

6.(2018·江西上饶高三联考)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

“光荣革命后,王权适应了新的形势,完成了关键性的历史演变,于是,它在新的时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位置,这是英国王权在剧烈的社会转型的动荡中未被淘汰而终于留存下来的根本原因。

”这一“关键性的历史演变”是(  )

A.出让行政大权,建立内阁制度

B.取消征税特权,遵从议会许可

C.放弃专制统治,承认议会权力

D.停止任命首相,接受政党政治

解析:

材料中学者钱乘旦认为,光荣革命后为适应资产阶级专政确立的形势,英国确立了限制王权、议会至上的原则,国王放弃了专制统治,承认议会权力。

故答案为C项。

责任制内阁出现于18世纪前期,国王当时还掌握一定的行政权,排除A项;从社会转型来看,取消征税特权,遵从议会许可不是“关键性的历史演变”,排除B项;国王仍然拥有任命首相的权力,当时政党政治尚未产生,排除D项。

答案:

C

7.(2018·怀仁高三月考)尽管40年代的革命风暴给予王权以沉重打击,但50年代共和制试验失败,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及政局的长期动荡不安,使国内有产阶级普遍认为,要确保社会稳定和财产安全,必须赋予国王以强大的权力,重建“有效统治”。

由此可见当时英国(  )

A.议会主权原则已确立起来B.王权神圣而不可侵犯

C.存在尊崇王室的民族心理D.议会与国王矛盾尖锐

解析:

A项不符合“必须赋予国王以强大的权力”,排除;B项不符合“40年代的革命风暴给予王权以沉重打击”,排除;根据“使国内有产阶级普遍认为,要确保社会稳定和财产安全,必须赋予国王以强大的权力,重建‘有效统治’”,表明资产阶级认为赋予国王强大的权力才能确保社会稳定和财产安全,说明当时英国存在尊崇王室的民族心理,故C正确;D项材料无法体现。

答案:

C

8.(2018·广州高三质检)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他就任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

这一先例最能说明(  )

A.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D.工业资产阶级的作用加强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世纪后期,形成了内阁可以提前大选的惯例,促进内阁制的发展;19世纪上半期,内阁制随两党制度建立而完善。

故材料表明责任内阁制的进一步完善,选C。

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A错;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内阁对议会负责,B错;D与材料无关。

答案:

C

9.(2018·南昌高三十校联合测评)据有关资料显示,19世纪初,英格兰的202个选邑(城镇选区)中,有40~50个人口在100~200人之间,14个在50~100人之间,20个在20~50人之间,4个在10~19人之间,有1个镇只有5名居民,有2个镇根本没有人居住。

上述现象表明(  )

A.英国代议制民主形同虚设

B.英国各地人口在大量的减少

C.英国的议会选举弊端丛生

D.英国迫切需要进行议会改革

解析:

依据所学,题干所给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导致一些城镇的衰败,英国迫切需要进行议会改革,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说法错误,英国代议制依旧发挥作用。

B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含义。

C选项说法错在“丛生”二字。

答案:

D

10.(2018·北京西城高三统测)1831年英国辉格党领袖格雷出任首相后,提出了议会选举改革方案,但遭到下院否决。

格雷获国王批准解散下院,并在新一轮大选中获胜。

第二年议会通过改革方案,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议席。

这表明此时英国(  )

A.工业革命刚开始,贵族仍然拥有较强实力

B.工业资产阶级通过和平方式扩大政治权利

C.首相名义上对议会负责,实际对国王负责

D.议会、内阁和国王形成“三权分立”构架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通过1832年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议会中更多席位,排除A,B项正确。

首相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排除C。

三权分立指:

司法权、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相对独立,排除D。

所以选B。

答案:

B

11.(2018·唐山高三统测)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

“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B.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

C.议会开始限制王权D.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这实际是揭示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统而不治,没有实权。

故选A。

B项是19世纪的;C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就开始限制王权了;D项错误,国王此时已经没有权力了。

答案:

A

12.(2018·长治高三统测)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

文官不包括内阁成员,而仅指“事务官”,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

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

这种文官制度(  )

A.改变了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B.强化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C.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

D.推动了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文官制度建立的初衷在于保持政府运作的稳定性,不受政党政治轮替所带来的冲击。

因此它的作用主要在于推动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故D项正确;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是在《权利法案》等一系列法律制度的基础之上,材料中并未体现法制的变革,故A项错误;材料明确提出“文官不包括内阁成员”,所以并不能强化责任内阁制,所以B项错误;与政党政治也没有关系,所以C项错误。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

13.(2018·辽源高三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废止了部分肉刑,反映了司法的进步。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英国是一个法治传统悠久的国家……中世纪的英国,国土和贵族之间维系着一种双向契约关系。

中世纪后期,英王不断加强王权,危害到贵族们的封建权益。

13世纪初,贵族集团发起了反对英王约翰的武装起义,并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

《大宪章》共63条条款,部分如下:

第12、14条:

除传统封建捐税外,任何赋税必须经“全国公意许可”,为取得全国公意许可,需召开大会议;第30条:

未经自由民同意,任何郡长或执行吏都不得擅取其车马作为运输之用;第61条:

贵族须推选出25位代表,监督《大宪章》的落实;第63条:

教会应享有自由,英国臣民及其子孙后代充分而全然享受《大宪章》所述各项自由、权利与特权。

——据程汉大《〈大宪章〉与英国宪法的起源》等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法律和英国《大宪章》的特点。

(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法律和英国《大宪章》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16分)

答案:

(1)汉律:

崇尚宽简;强调皇权至上(或皇权高于法律);礼法并用(或礼刑一体);儒家思想成为法律的基础。

《大宪章》:

法律至上,王权有限(或以法律约束王权);保护私有财产;重视监督和落实;保障臣民自由与权利。

(2)原因:

汉律:

秦律严酷繁杂,吸取教训;汉初经济残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学融合法家等思想形成新儒学,强调礼法并用。

《大宪章》:

英国具有法治传统;中世纪的契约关系、政治协商传统;王权与贵族矛盾激化,臣民反专制,争取民主、自由意识的产生;人文精神的发展。

价值:

对后世都产生深远影响;都有利于缓和矛盾,稳定政局;都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4.(2018·抚顺高三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英重大改革

晚清政治改革

英国议会改革

1898年戊戌变法:

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1898年戊戌政变后,政改措施均被废弃。

1901年1月29日,正式颁布新政上谕。

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宪”。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仍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

1911年,清政府设立责任内阁,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

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对议会议席分配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分给了52个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

法案还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

1872年,通过投票法案。

1883年,公布《取缔选举舞弊法》。

1884年,颁布《人民代表法》,将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原则扩大到各郡区,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

选民总数增加了一倍,达到450万人。

1918年,法案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选举权。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综合比较中英两国政治改革,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

(要求:

所指不同之处要明确;原因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合理充分)(24分)

解析:

材料展示清末政治改革和19世纪中后期英国民主政治改革,可从改革目的、改革成果及改革的各项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论述。

以示例1为例,清末改革不论是主动改革还是被动改革都体现出新兴阶级的政治需求,可从主观(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客观(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等方面来分析原因;而英国改革是在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故其主要内容围绕着扩大民主范围的问题,可从经济(工业革命)、阶级(工人阶级)以及思想(民主思想的传播)等方面分析。

答案:

评分说明:

不同之处:

指出的不同之处表述明确清楚。

分析原因:

从多角度分析合理充分。

示例1:

内容:

中国政治改革的内容围绕扩大资产阶级参政权,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制。

英国议会改革的内容围绕调整议席分配,扩大选举权范围,推进政治民主化。

原因: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不断加深;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英国工业革命后阶级结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完善代议制,发展民主;民众民主意识增强。

示例2:

结果:

中国政治改革结果失败,英国议会改革结果成功。

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封建势力强大,清政府缺乏对政体变革的诚意;改革措施缺乏连续性;改革的外部环境恶劣。

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自由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改革措施、实施过程渐进有序;英国政治环境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