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五单元练习.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6575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第五单元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上第五单元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上第五单元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上第五单元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上第五单元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第五单元练习.docx

《八上第五单元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第五单元练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第五单元练习.docx

八上第五单元练习

八上第五单元练习题

《桃花源记》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9分)

1、欲穷其林____________2、仿佛若有光____________3、初极狭,才通人_________

4、屋舍俨然____________5、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6、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

7、便要还家____________8、皆叹惋________________9、欣然规往_______________

五、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8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六、填空。

(6分)

1、根据文章内容,恰当选用文中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________”。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________”。

离开桃花源时,他“________”,但再来寻找时,还是“________”。

2、理解文章内容,并填空。

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寄托作者美好社会理想的世外桃源。

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可看出,桃花源人不愿外界打扰,希望过和平安宁的生活。

七、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原因是: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2、文中最后写刘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后无人“问津”,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根据下列的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

(4分)

1、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成语:

___________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成语:

___________

 

《桃花源记》答案:

四、1、走到……尽头2、隐隐约约3、仅4、整齐的样子5、交错相通6、不值得7、通“邀”,邀请8、感叹、惋惜9、计划

五、

1、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2、带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3、(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六、

1、欲穷其林怡然自乐处处志之不复得路

2、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不足为外人道也

七、

1、

(1)环境优美

(2)和睦安乐(3)没有战乱

2、暗示了桃花源只是一个虚构的在当时条件下无法实现的理想社会。

流露了作者无可奈何的的叹惋之情。

八、

1、无人问津

2、怡然自乐

八上语文《爱莲说》复习题

1、《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

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2分)

  ①可爱者甚蕃(       )②亭亭净植(           )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之: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③无丝竹之乱耳之:

④何陋之有  之:

 

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17、作者在文章结尾抒发了怎样的一种情感?

请你写出体现这一思想的句子。

 

18、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为什么?

 

 

19、解释加粗的词。

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

 

2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莲怎样的特点?

 

21、对对联

(1)上联:

爱陋室,刘禹锡安贫乐道下联:

 

(2)上联:

梦得陋室比圣贤下联:

《爱莲说》参考答案:

1、《周元公集》周敦颐北宋哲学

2、爱莲草木之花菊花牡丹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品德高尚,不受外界困扰则“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意志不坚,抵不住诱惑,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0、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11、

(1)多

(2)(立)

12、d

13、爱莲花的人,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爱牡丹的人,那当然就很多了。

14、

(1)助词,的

(2)表示舒缓语气(3)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宾语前置的标志(表示强烈反问)

15、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16、荷花、水芝、水芙蓉

17、知音甚少的感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8、同意。

菊花因为陶渊明喜爱而传诵,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情怀,注定了菊是花之隐逸者。

19、多沾染洗涤更加立玩弄少应该

20、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立自尊。

21、

(1)喜莲花,周敦颐高洁傲岸

(2)茂叔莲花喻君子

《核舟记》练习题

一.解释加粗词。

(1)罔不:

                                        

(2)尝贻余核舟一:

(3)绝类弥勒:

                                (4)诎右臂支船:

(5)篆章:

                                        (6)视端容寂:

(7)曾不盈寸:

                                (8)桃核修狭者: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诎右臂支船()

3、左手倚一衡木()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三.

1.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3.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6.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答案

一.①无不    ②曾经    ③极    ④同“屈”,弯曲    ⑤篆字图章    ⑥神色    ⑦还    ⑧长而窄

二1.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通“屈”弯曲3.通“横”4.通“父”,男子的美称5.通“拣”挑选

三.1.嘻,技亦灵怪矣哉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大苏泛赤壁

 

《大道之行也》 复习题

一、文学常识、

1四书:

2五经:

二、解词

重要词义

  1、选贤与能

  2、古人不独亲其亲

  3、不独子其子

  4、男有分,女有归

  5、货恶其弃于地也  6、盗窃乱贼而不作  7、是谓大同  

三、根据所给的意思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1.老而无子的人。

(   )

2.老而无夫的人。

(   )

3.老而无妻的人。

(   )

4.幼而无父的人。

(   )

四.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男有分,女有归。

(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4)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五.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释词: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

       )

⑵不独子其子(子:

        )

⑶矜、寡、孤、独(孤:

      )

⑷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3.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大道:

                                          

大同:

                                          

4.找出排比句、对偶句,并指出其效果。

                                                                    

5.

(1)本语段可分为_____层,每一层的大意是:

                            

(2)这几层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

6.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_____。

7.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道之行也》答案

一.1四书:

《论语》、《大学》、《孟子》、《中庸》

2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1与:

通“举”举荐,选拔。

2亲:

以……为亲。

亲:

亲人、父母

3子:

以……为子。

子:

子女。

4分:

职分、职业归:

女子出嫁

5恶:

憎恶6乱:

造反。

贼:

害人。

作:

兴起

7是:

这。

大同:

理想社会

三。

1.独 2.寡 3.矜 4.孤

(1)所以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孩子当孩子。

(2)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3)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

(4)所以从外面把门扇合上,而不插门,这就是所说的理想社会。

 五1.⑴和睦⑵以……为子⑶幼而无父的人⑷指害人

3.“大道”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

4.排比句: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对偶句: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效果:

结构整齐,使语势增强,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

5.

(1)一层:

(“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

”)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大同社会的景象。

(2)总——分——总

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7.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