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83页》.docx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8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83页》.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83页》
苏教二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精品详案
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
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
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
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
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
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
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的方法,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加深体验,提升认识。
(四)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等活动,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乘法口诀的工整与简洁美,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单位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
熟练正确地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知线段、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乘法口诀的编制以及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课时安排:
全册共安排了53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4课时的期末复习,全学期大约有25%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各单元的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6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3课时
有趣的七巧板1课时
表内乘法
(一)13课时
表内除法
(一)9课时
厘米和米4课时
我们身体上的“尺”1课时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二)14课时
观察物体2课时
期末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一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难点:
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8+9+57+3+6
19-6-717-9-5
2、用竖式计算
19+2790-25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
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
这怎么算呢?
19+27+26=
2、探索新知
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用你喜欢的方法让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90-25-28=
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
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连续竖式比
两步竖式更简便。
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
课本第3-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
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45+28+1692-44-23
2、9+4-616-7+8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
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2、探索新知
男生一共折了38只,女生一共折了42只,送给幼儿园33只,还剩多少只?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出示试一试
60-38+40=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指名说一说想想做做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集体评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巩固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题卡练习
教学过程:
一、口算下面各题。
4+2635-735+6
45-2068+970-8
二、算出每条线上3个数的和,填在()里。
1、指名说出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并集体评议。
三、解决问题
1、学生认真读题。
2、指名回答,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3、集体回答,问题是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注意答题格式)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1)
教学内容:
课本第6—8页。
教学目标:
1、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把两种不一样多的物品变成“同样多”。
2、是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不一样多变成“同样多”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班要拔河比赛,愿意参加吗?
一队10人,二队6人,行吗?
为什么?
怎么样就公平了?
你们喜欢玩串珠吗?
今天就来研究关于串珠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3。
提问:
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图中说的是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
(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有什么办法?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和同桌交流。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三种方法。
第一种:
小军再穿4个彩珠。
第二种:
把芳芳穿的2个彩珠拿走4个。
第三种:
拿出芳芳穿彩珠给小军2个。
总结,加强对比:
你有什么体会?
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
只要抓住两串相差4个,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了。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
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出示直条图,让学生说一说如果让同时多,要先知道什么,但要引导比较,认识到应选择比较简单的方法。
3、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学生在头脑里把两个数量排一排,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订正。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解题,集体讲评。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
课本第8—10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计算验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领悟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8个圆和5个三角形,提问:
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独立列式解答。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4
提问:
你能知道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
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问题?
2、指导学生解答:
小华做了多少朵?
用圆片摆出来,第一排摆多少个圆片?
启发:
对照刚才摆的过程,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小华摆多少朵?
11+4=14(朵)
3、列式后解答后追问:
算出的得数与摆出的结果一样吗?
尝试解答:
小平做了多少朵?
先用圆片摆一摆,小组合作,再计算
4、讨论:
第一排摆了多少?
第二排怎么摆?
5、明确:
对应摆,最后空3个位置不摆。
三、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动手画一画,再填空。
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学生独立解答。
3、想想做做第3题
看清条件,问题,有困难的用学具摆摆。
强调:
上下要对齐。
思考:
算出的数会不会比32个少?
为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图后指名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求小灰兔拔了多少个,怎么求?
独立
完成。
汇报:
你是怎么做的。
25+7=32(个)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练习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学过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呢?
二、自主探究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收获和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
组织学生交流。
同学们总结得真棒!
接下来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怎么样?
1、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重点汇报第(3)的解题思路。
2、练习二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解订正。
3、练习二第4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4、练习二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第
(1)题,再根据题中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尝试进行解答。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和整理,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初步认识多边形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多边形。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的边来判断多边形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回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去哪些地方玩过。
2、谈话: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从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就是有趣的“图形王国”。
(出示图片)
二、主动探索,合作领悟
1.认识四边形
(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也可称为四边形。
师:
让我们打开“图形王国”的门,瞧瞧遇到了谁?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让同学们认一认)
出示对话框:
“小朋友好,谢谢大家还记得我们。
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俩还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呢?
你们能猜到吗?
”(学生猜一猜)
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用手沿着四周摸一摸。
(师边说边示范,学生跟着摸一摸)再拿出依仗正方形沿着四周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
(会发现它们都有四条边)
出示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图,指名上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各
在哪里?
师:
其实,我们刚才摸的地方就是图形的边,请大家再分别摸一摸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数给同桌看看是不是都有四条边。
(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学生摸一摸、数一数,相互交流。
出示:
它们各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2)认识其他形状的四边形。
谈话:
让我们再到“图形王国”看看,还能遇到哪些图形。
(出示书上“试一试”图形)如果将这些图形分类,你想怎样分?
学生拿出相应学具分一分。
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的分类可能有下面两种:
认识的分一类,不认识的分一类;
四边形分一类,三角形分一类。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它们手指着学生分出的其他四边形说:
这些图形和我们一样。
它们也都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引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先小组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2、认识五边形
谈话:
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四边形,现在请拿出一张四边将它任意次,然后用剪刀沿着折痕剪下,看能见剪出个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
如果剪出的图形给它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
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活动,发现剪法不同的学生。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两个画好的五边形,让学生数一数边的跳数,说一说各有几条边,是几边形,最后出示话框,让学生齐读。
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五边形。
3、认识六边形
想一想、议一议:
六边形是什么样子呢?
动手折一折、剪一剪
数一数、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分小组讨论,汇报。
(指名上来指一指、说一说,其余学生补充)
引导回忆:
平常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
分小组讨论,让几名学生说一说。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组织学生想一想,再围一围。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照样子在书上填一填,教师巡视检查
4、“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动手完成。
5“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去了“图形王国”,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
课本第14--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参与对图形的围、拼、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四边形以及它的特点,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平行四边形图),你们见过它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
二、自主探究
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图形吗?
在哪见过?
看,这是教师在生活中见到的四边形,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14页例2图。
第一幅图是挂衣服的架子,第二幅图是围起来的篱笆墙,第三幅图是楼梯的扶手。
你能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吗?
它跟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试一试。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拼平行四边形,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展示学生拼图结果,并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它们的对边一样长,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角)
老师边画平行四边形边指出:
像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分小组讨论,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
组织学生想一想,再围一围。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在书上描一描,教师巡视检查。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动手完成。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
四、课堂总结
提问: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三
教学内容:
课本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多边形的形状,了解多边形的名称与边数的关系。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了,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吧!
你愿意与大家分享吗?
二、自主探究
今天,我们首先回忆所学知识,把自己的收获、体会、快乐分享给其他人,好吗?
学生交流:
(我知道了多边形的名称和边数的关系,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我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我知道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讲解:
多边形的名称和边数有关,几条边围成的就是几边形,那么多边形的边和角有关系吗?
有什么关系呢?
出示教材16页第2题,学生观察,交流汇报:
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几边形就有几个角,角的个数与边数相同。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
学生跟着书上的例子边折边填空,然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2题。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辅导。
集体讲解。
3、练习三第3题。
学生小组交流拼法,集体汇报。
4、练习三第4题。
学生先判断,再交流说说怎么样将原来的图形改成平行四边形,并在钉子板上围一围。
5、动手操作完成练习三第5、6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有趣的七巧板
教学内容:
课本第18—1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拼图形,体会填写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拼图形,让学生体会图形有变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图形。
教学过程:
1、认识七巧板
1、出示一副七巧板。
提问:
在这样一副七巧板中共有几块图形?
你知道每块图形的名称吗?
(同桌互说)
提问:
七巧板中有几种不同的图形?
哪几种?
哪些三角形的大小完全一样?
你是怎样知道的?
2、请学生试着用两块拼成一个正方形。
(1)学生们拼,指名板演
(2)说说自己是怎样拼的。
(3)动手操作:
试试用七巧板中的两块,拼成一个三角形、再拼成应该平行四边形。
二、动手操作
1、提问:
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
2、分小组活动:
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出一个已经认识的图形
(1)学生分小组活动。
(2)指名板演、讲解。
(3)指名分组汇报时,应多鼓励、表扬有多种结果的同学。
3、分小组活动:
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六块。
是否也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
4、出示第19页的几幅图。
5、说明:
用七巧板不光可以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还能拼出有意思的图形。
请学生分别说说这几幅图是什么?
再让学生分组动手拼出美丽的图案。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
(一)
第一课时认识乘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20—2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直观认识,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
认识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2)提问:
图中几处有小白兔?
每处有几只?
一共有几个2只?
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样算?
板书:
2+2+2=6(只)
图中几处有小鸡?
每处有几只?
一共有几个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