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经济生活》三维细目表.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6107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经济生活》三维细目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一《经济生活》三维细目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一《经济生活》三维细目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一《经济生活》三维细目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一《经济生活》三维细目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经济生活》三维细目表.docx

《高一《经济生活》三维细目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经济生活》三维细目表.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经济生活》三维细目表.docx

高一《经济生活》三维细目表

高一《经济生活》三维细目表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教与学的内容

知识

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Ⅰ、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含义及其与货币的关系

2、货币的出现

3、货币的含义、本质及其基本属性

Ⅱ、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货币的其他职能

Ⅲ、纸币

1、铸币的出现及其发展

2、纸币的含义、本质及其优点

3、纸币发行量的决定及其影响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4、正确对待人民币,打击制造假币的行为

5、纸币的发展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Ⅰ、信用工具:

常用的结算方式和信用工具

1、信用卡:

①含义、功能及优点②发生信用卡吞卡和丢失现象的应急处理

2、支票:

①含义及使用②类型:

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Ⅱ、外汇

1、外汇与汇率的含义

2、汇率的升降及其影响(人民币外汇牌价)

3、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及意义

O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O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O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O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

支票和信用卡。

O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O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O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O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O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

O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

O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

O人民币外汇牌价。

O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地对待金钱。

O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O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立。

O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O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O通过演绎信用、支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和便利,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意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教与学的内容

知识

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Ⅰ、供求影响价格

1、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供求关系的变化对商品价格及买卖双方的影响

3、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

Ⅱ、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2、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劳动生产率的含义、表示及影响

4、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5、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Ⅰ、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1、一般地,价格变化与消费成反比

2、“买涨不买落”的特定现象:

主要存在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时期

3、价格变动对不同需求的不同影响

4、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既定需求的影响

Ⅱ、对生产经营的影响(集中表现为)

1、调节生产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O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含义。

O影响价格的因素。

O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O劳动生产率的含义。

O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O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

O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

O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O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O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O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O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需求的影响。

O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O针对生活中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解释导致价格变动的原因,并说明价格变动前后企业的供给量和消费者的需求量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O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处于买方市场或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并解释是哪些因素导致该市场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

透过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复杂现象,认清问题本质的抽象能力,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

O在学习“供求影响价格”时懂得,价格随各种条件变化而变化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在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是供给和需求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价格不断波动是市场在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增强解释经济生活现象能力。

O在学习“价值决定价格”时要懂得,价格变动不是任意的,而是围绕价值而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其实是等量的劳动相交换;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带来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变化,也影响不同商品之间的价格比率。

由生活中不断变动的价格深入到价值理论,正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表现。

O在学习“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时,应当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消费选择有更清晰的认识。

例如,价格高时购买,还是价低时购买?

消费者是怎样思考购买问题的?

为什么有时降价了,人们却没有加入购买的行列?

我们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和奢侈品的态度一样吗?

在学习“价格变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时,应当初步了解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决定和调整产量、提高生产效率及开发新产品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通过探究、分析这些生活问题,有助于深化对经济生活的认识,提高理解日常经济生活的能力。

O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购买是比较经济合算的,从而可以提高其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O通过学习树立竞争意识,了解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只有不断努力提高效率才能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

学习这些理论,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以适应激烈社会竞争。

O明白市场交易的核心是等量的劳动相交换,可以培养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教与学的内容

知识

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一、消费及其类型

Ⅰ、影响消费的因素

1、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2、物价水平也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3、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Ⅱ、消费的类型

1、按产品类型分:

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分:

3、按消费目的分:

生存、发展、享受消费

Ⅲ、消费结构

1、含义及影响因素

2、恩格尔系数: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Ⅰ、消费心理面面观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Ⅱ、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原因)

★综合探究:

正确对待金钱

活动目标、活动建议、路径参考

1、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起源、本质、职能

2、正确金钱观:

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O影响消费的因素。

O消费类型的三种主要分类及其含义。

O消费结构的含义。

O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O消费心理的种类。

O过去、当前和未来收入的高低与消费水平的关系。

O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

O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

O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的异同点。

O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

O怎样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

O为什么要坚持四大消费原则。

O艰苦奋斗精神在今天并不过时。

O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

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O收集资料,看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并初步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因。

着力提高理论抽象的能力,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O在学习“影响消费的因素”时,把模糊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学会从多层面、多角度看问题。

在学习“消费的类型”时,由于以交易方式划分的这几种消费类型学生并不陌生,所以重点是发掘它们之间的差别。

以上学习有助于培养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O在学习“消费结构”时,收集资料,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从而增强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O培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O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

针对今天环境污染等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等观念,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关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以及避免盲从等消费观念,做理性的消费者。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教与学的内容

知识

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Ⅰ、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各环节间的关系

Ⅱ、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

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Ⅰ、公有制为主体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2、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地位、范围

3、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4、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5、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

6、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7、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个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2、私营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3、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4、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O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O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O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O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

O各种经济成分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O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O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O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O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O依据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O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区分出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O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O在学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时,通过生活中大量事例,认识到:

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的大发展,我们就不能满足各种物质和文化的消费需求,生活水平就不能大大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就不能增强;消费也反过来作用于生产,没有合理的消费行为和适当的消费水平,会影响生产的发展。

O在学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时,通过大量的实例,理解: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党制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认识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教与学的内容

知识

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一、公司的经营

Ⅰ、公司的类型

1、企业的含义、作用及其所有制类型

2、公司的含义、法律特征

3、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含义

4、特殊形式的有限责任公司:

国有独资公司

5、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联系和区别

6、公司的组织机构

7、其他形式的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Ⅱ、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1、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2、企业的兼并、破产及其意义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Ⅰ、劳动和就业

8、劳动的意义,劳动光荣

9、就业的意义

10、我国的就业形势

11、正确的择业就业观的内容

Ⅱ、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1、国家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2、我国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益

3、劳动者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O企业的含义和所有制类型。

O公司的含义及基本形式。

O有限责任公司的含义。

O股份有限公司的含义。

O公司的组织机构。

O企业兼并、破产的含义。

O劳动光荣、就业的意义。

O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O劳动者维权的途径。

O公司的共同特征。

O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对比。

O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O正确认识劳动的作用与意义。

O正确的就业观的内涵。

O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如何依法设立一个公司并成功经营。

O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为什么以建立公司制为目标。

O应如何择业。

O作为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O提高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

O在学习经营公司时,通过相关知识的介绍,了解如何创办公司、如何经营公司,从而提高将来的创业能力。

能分析不同公司类型的特点,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选择。

O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具有就业形势的分析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就业问题。

通过大量实例讨论,认识到:

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择业观;在法制国家,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这些都与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提高择业、就业和维权的能力。

O培养国家观念,认识到,创办公司、积极创业有利于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O深切认识,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O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从小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为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而努力。

O增强依法设立公司、依法经营、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等法律意识。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

教与学的内容

知识

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Ⅰ、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

1、储蓄的含义、目的及我国的主要储蓄机构

2、利息的含义

3、利息的计算方法

4、储蓄存款的种类

5各种储蓄的投资特点

Ⅱ、我国的商业银行

1、商业银行的含义

2、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存款、贷款和结算

3、贷款业务的分类及商业银行的贷款原则

二、股票、债券和保险

Ⅰ、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

12、股票的含义及股东的基本权

13、股票投资收入的来源及股票

投资的特点

14、股票市场的作用

Ⅱ、稳健的投资——债券

1、债券的含义

2、国债的含义和特点

3、金融债券的含义和特点

15、企业债券的含义和特点

Ⅲ、规避风险的投资——保险

1、商业保险的基本含义和功能

2、商业保险业务的基本类型及

新发展

3、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

O储蓄的含义及我国的主要储蓄机构。

O利息的含义。

O储蓄存款的基本类型。

O储蓄作为投资方式的特点。

O商业银行的含义及我国主要的商业银行。

O商业银行的到款原则。

O股票的含义、特点。

O股票投资收入的来源。

O债券的含义、种类和特点。

O商业保险的含义、种类和特点。

O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

O存款利息的计算。

O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

O债券、储蓄、股票、保险等各投资方式在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方面的特征。

根据储蓄、股票、债券、保险各自特点,安排一项综合投资计划

O培养综合概括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O学习本课后,能概括不同投资方式的特点,概括金融活动在国民经济和个人生活中具有的作用。

O学习本课后,能利用基本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如何投资更加有利。

O能利用所学知识为家庭或企业投资提出建设性意见。

O培养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

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积极参与各种投资活动,不仅有利于个人,也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

因此,要从国家角度,从经济建设的角度认识投资的意义。

O培养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积极投资、合理投资,能够增加个人财富,提高个人生活水平。

因此,要积极学习相关知识,“以钱生钱”,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富足、美好。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教与学的内容

知识

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Ⅰ、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内容、必然性。

2、按劳分配的作用、意义。

Ⅱ、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Ⅰ、效率与公平

1、效率的含义、收

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2、公平的含义及社会主义为什么要重视收入公平分配。

Ⅱ、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1、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及为什么要效率优先。

3、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O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

O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O效率的含义。

O公平的含义。

O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O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意义,并且能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建设和谐社会提出自己的建议。

O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能够初步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从而做到准确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

O结合我国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事例,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从而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O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辩证地认识和对待分配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并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选择。

例如,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非常复杂,学习本课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初步掌握解决社会经济矛盾、平衡利益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O培养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O通过学习,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邡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O通过学习,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教与学的内容

知识

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一、财政收入与支出

Ⅰ、财政收入

1、财政的定义和本质

2、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3、财政收入

4、影响财政收入高

低的主要因素

Ⅱ、财政支出

1、财政支出的含义

2、财政支出的种类

3、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二、财政的巨大作用

Ⅰ、集中力量办大事

1、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

2、调控经济平稳运行

3、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Ⅱ、人民生活有保障

1、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2、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3、财政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O财政、国家预算、国家决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

O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种类。

O影响财政收入高低的因素。

O如何正确使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运行。

O财政支出的巨大作用。

O通过对所给财政图表、数字的分析,领会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

O能正确认识和简单评价政府财政政策和财政工作报告。

O联系国家财政政策的情况,说明财政的巨大作用。

O能结合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初步提出合理的财政政策措施。

培养辩证地、全面地、联系地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

体会怎样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综合提炼,得出结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综合、归纳等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正确观察、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以及调查研究的能力。

O在预算及其执行过程中,收支相抵是最理想的状态。

收大于支,节余过多,或支大于收,出现大量赤字,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

财政收支平衡只能是大体平衡,不可能收支绝对相等。

培养用发展的观点动态地看问题的能力。

O正确认识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具体分析,不能笼统地说有害还是无害。

—般来说,出现亦字,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但在一定条件下,国家通过—定的财政赤字对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实现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培养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看问题的能力。

O增强国家观念,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关心和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国家建设为重,为国家建设多作贡献。

O明确:

财政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点我国比资本主义国家做得更好、更有成效;我国财政的巨大作用表明,我国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利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九课征税和纳税

教与学的内容

知识

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一、税收及其种类

Ⅰ、税收的基本特征

1、税收的含义

2、税收的特征

Ⅱ、我国税收的种类

1、我国税收的划分

2、增值税的内容、优点。

3、个人所得税的含义、特点、作用。

二、依法纳税

Ⅰ、纳税人和负税人1、纳税人

2、负税人

3、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关系

Ⅱ、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违反税法的表现和处理: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O税收的含义、税收的基本特征。

O增值税及个人所得税的含义。

O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

O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O增值税及个人所得税的意义、作用。

O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和联系。

O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应负法律责任。

剖析一些主动纳税和偷漏税的事例,说明公民诚信纳税、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解事物内部联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O通过对各种具体税种的学习,提高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O通过学习财政与税收、税收与公民生活等相互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所以,照章纳税是守法的表现,人人都应当做守法公民;公民纳税是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为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作贡献;纳税是爱国的具体表现,是非常光荣的。

在我国,目前由于税收征管制度和技术手段尚不健全,偷税等违法事件时有发生。

但是,同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相比,上述行为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并不是什么可耻的行为。

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应当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自觉纳税是爱国行为,偷税等行为是可耻的、违法的。

同时,要懂得,公民既要有自觉纳税的意识,也要有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关心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与学的内容

知识

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一、市场配置资源

Ⅰ、市场调节

1、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

2、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

3、市场调节的两大优点

Ⅱ、市场秩序

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市场规则、社会信用制度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Ⅱ、加强宏观调控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

3、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

4、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