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暑期语文练习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5700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暑期语文练习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暑期语文练习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暑期语文练习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暑期语文练习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暑期语文练习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暑期语文练习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暑期语文练习二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暑期语文练习二 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暑期语文练习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暑期语文练习二Word版含答案

2016年高三暑期语文练习二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经典之为经典,就在于其中______了对人类基本境况的观察和思考,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

现在社会上_______ 的风气和网络媒介的强势对于阅读经典的确造成了巨大冲击,我认为是很可悲的。

不过,事实上,经典作品仍在________地出版,证明它们仍拥有基本的读者群,火种仍在传承,绝不会熄灭。

A.汇聚 迫不及待 源源不断B.凝聚 急功近利 源源不断

C.凝聚 迫不及待 源源不断D.汇聚 急功近利 层出不穷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凝聚:

聚集、积聚。

汇聚:

聚集。

“凝聚”多为抽象事物,“汇聚”多为具体事物,结合语境,第一个空应选“凝聚”。

急功近利:

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

迫不及待:

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结合语境,第二个空应选带贬义色彩的“急功近利”。

源源不断:

接连不断的样子。

层出不穷:

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2.下列诗词中,没有运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B.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巳《鹊踏枝》)

C.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D.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

A、C、D三项中的“月”“明月”“幽竹”均被拟人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2016年尤伯杯羽毛球赛决赛中,中国女队以3:

1战胜韩国队,成功卫冕冠军,实现在这一赛事上的三连冠,这也是中国队第十四次捧起尤伯杯。

B.戏曲创作者应放下杂念,静下心来,扎根生活,直面生活,洞悉生活,追求对艺术的新表达、对生活的新发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戏曲作品。

C.电影《魔兽》改编自暴雪出品的著名游戏,自1994年问世以来,风靡全球,据称玩家已累计超过l亿,玩家们在这款游戏上花费的时间累计超过800万年。

D.有关部门要加大教育政策的执行力度,摒弃唯分数的教育评价标准,真正让绿色教育质量评价机制落地生根,深入人心,让教育者摆脱应试思维的束缚。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前面的所谓钓台山上,只看得见两个大石垒,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余下来的只是时有时无从侧面吹来的阴飕飕的半箭儿山风。

①并且天气又来得阴森

②早晨曾经露脸过的太阳,这时候早已深藏在云堆里了

③一间歪斜的亭子,许多纵横芜杂的草木

④屋上面连炊烟都没有一丝半缕

⑤像是好久好久没有人住了的样子

⑥山腰里的那座祠堂,也只露着些废垣残瓦

A.③④⑥⑤①②B.③⑥①⑤②④C.⑥②③⑤①④D.③⑥④⑤①②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首先要通读语段,把握大意;再观察六个句子,理清内部的逻辑关系。

按照由低到高的空间顺序:

山脚亭子—山腰祠堂—屋上面—太阳、云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5.下面四副对联,依次对应的场所,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锦绣成文原非我有   琳琅满架惟待人求

②顷刻间千秋事业     方丈地万里江山

③珍藏今古书香久     独爱竹梅品格高

④乐教梓楠同受范     喜看桃李广成才

A.书房/剧院/书店/学校B.学校/书店/书房/剧院

C.书店/剧院/书房/学校D.书房/剧院/学校/书店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文化、生活常识积淀。

①根据“锦绣成文”“琳琅满架”可判断应为“书店”;②根据“顷刻间”“方丈地”可判断应为“剧院”;③根据“珍藏今古书”可判断应为“书房”;④根据“乐教”“桃李”可判断应为“学校”。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目。

顾尚洁先生墓志铭

同怀弟顾锡祥撰

兄讳锡爵,字延卿。

少颖悟绝伦,比长,潜心民生利病。

蒲商苦厘卡,上书累千言,制府曾公沅甫韪之,亟檄县、道罢去。

由是江淮间英俊,多愿与之交。

友人范当世推为江南北第一流人。

当其时,以诸生名动公卿间,如皋顾锡爵、通州范当世两人。

范以文著,兄以行见,严办义利,皆以贫穷困于乡邑,终莫一施。

尝题《啬翁荷锄图》云:

“为帝为农事孰多?

”其志概可见矣!

于学无所不窥,尤精于《易》。

师事兴化刘先生融斋。

后梦师授以内典,于是更潜心大乘诸论。

张靖达公督粤,聘其分纂《史志》八纲,未成,而公移督近畿,因随之北上。

在粤期月,与靖达上下议论,罗致幽隐,如朱九江、陈兰甫、陈六舟诸先生。

至京师,公劝之应京兆试,持其制艺,叹为二百年来所无,难其识者,果下第。

自后试于乡,终不获隽。

薛公叔耘使英、法、义、比,兄随之,于邦交大计,多居赞画。

居三岁,因母老告归。

薛公重其人,留之不可。

乃先归国。

舟至印度洋,几失慎,同舟惊惧。

兄独立船首,熟视波涛,已而,幸无恙。

尝言:

“近世人心险恶崩决,其危状过大海。

”薛公保以知州,授朝议大夫。

未仕。

清末政教更革,立里中小学。

召试经济特科,极言“国之弱,由于上无道,下无学,而农愚工拙,救亡以揆度为急务”,未用。

先是,荐兄者张侍郎仁黼,人或劝之谒见。

兄谓公为国,谒之是私公也。

侍郎闻之,喜为举得其人,而惜其终不获用。

罢归数载,因友人之招,游山东,观孔庙,间见其志于诗歌而已。

生平不肯以文人自居。

独范无错高其文。

无错先亡。

兄乃以诗、古文辞自娱。

其老兼精隶书,濂亭谓其造诣晋贤。

民国六年夏历七月十日卒,距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五月十五日,年七十。

乡人谥曰“尚洁”。

先生娶王氏。

子四:

元忠学师范,继其业;元军嗣从弟康伯;元善、元鼎,早夭。

女二:

长适南通县袁人骏;次未嫁殇。

兄志洁行峻,暮年厄于天而困于人,未能用其学于世。

有文多卷、诗十二卷、日记四十六卷,译《法史》一百二十卷,藏于家。

民国九年夏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葬于葭埭西南悠久原,安石志其亡。

兄谓世之工言能使不朽者,又知之莫能深。

遂次其行藏于墓云。

铭曰:

乌乎归来,归来兮,魂安之!

  

梦见土人兮,葬伯夷!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颖悟绝伦,比长    比:

等到 B.自后试于乡,终不获隽  获隽:

获得提拔

C.长适南通县袁人骏    适:

出嫁D.遂次其行藏于墓云    次:

编次,撰写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尚洁少时聪明过人,长大后能关心民生疾苦,为民请命。

赢得长江、淮河一带的才俊的敬意。

B.顾尚洁在学业上涉猎广博,特别是在易学和佛学上更有较深入的研究。

他和好友范当世在求学时就已闻名于显达者之耳。

C.顾尚洁为张靖达推荐搜罗招致隐居的人才,替薛叔云参谋外交大事。

此二公非常赏识他,特别是薛公任命他为知州,朝廷又授予朝议大夫,他均未赴任。

D.顾尚洁之文在当世并不为大多数人所推崇,年老时只是用写诗、作文来自娱。

而有人认为他在隶书方面的成就是很高的。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上书累千言,制府曾公沅甫韪之,亟檄县、道罢去。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严办义利,皆以贫穷困于乡邑,终莫一施。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全文,概括顾尚洁仕途不顺、终生困厄的原因。

(4分)

答案:

6.B(考试得中)

7.C(“薛公任命他为知州”错,原文为“薛公保以知州”,其中“保”为“保举”“举荐”意。

8.

(1)向官府上书数千言,制府曾沅甫认为他说得很对,迅速下发文书要求县、道停止这个做法。

(4分)

(2)认真对待义与利的关系,都因贫穷困窘潦倒在乡间,终生不能施展抱负。

(4分)

9.①时人难识其文 ②淡泊、清高,或志在田园、不汲汲于仕途。

(如第2节最后一句等) ③孝心为先 ④不愿私谒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①曹将军霸:

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

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

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

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

一会儿。

10.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

曹霸是怎样做到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11.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10.答:

诗人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铺垫,然后写曹霸画的马神奇雄峻,好像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一切凡马在此马前都显得相形失色。

曹霸作画前先巧妙运思,然后淋漓尽致地落笔挥洒,须臾之间,一气呵成。

11.诗人先说众画工对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都都描摹过,但各各不同,无一肖似逼真;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铺垫;再用来烘托画师的“真龙”,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可谓层层铺垫。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__,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郦道元《三峡》)

(3)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矣。

    (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5)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6)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________________。

   (《论语·八佾》)

(8)流水不腐,________________。

    (吕不韦《吕氏春秋》) 

(1)辩乎荣辱之境。

    

(2)每至晴初霜旦(3)术业有专攻(4)别有幽愁暗恨生。

    (5)塞上燕脂凝夜紫(6)只是当时已惘然(7)既往不咎。

     (8)户枢不蠹。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救火夫

梁遇春

①三年前一个夏天的晚上,我正坐在院子里乘凉,忽然听到接连不断的警钟声音,跟着响三下警炮,我们都知道城里什么地方的屋子又着火了。

我的父亲跑到街上去打听,我也奔出去瞧热闹。

远远来了一阵嘈杂的呼喊,不久就有四五个赤膊工人个个手里提一只灯笼,拼命喊道,“救”“救”……从我们面前飞也似的过去,后面有六七个工人拖一辆很大的铁水龙同样快地跑着,当然也是赤膊的。

他们只在腰间系一条短裤,此外棕黑色的皮肤下面处处有蓝色的浮筋跳动着,他们小腿的肉的颤动和灯笼里闪烁欲灭的烛光有一种极相协的和谐,他们的足掌打起无数的尘土,可是他们越跑越带劲,好像他们每回举步时,从脚下的地都得到一些新力量。

水龙隆隆的声音杂着他们尽情的呐喊,他们在满面汗珠之下现出同情和快乐的脸色。

他们只顾到口里喊“救”,那么不在乎地拖着这笨重的家伙往前直奔,他们的脚步和水龙的轮子那么一致飞动,真好像铁面无情的水龙也被他们的狂热所传染,自己用力跟着跑了。

一霎间他们都过去了,一会儿只剩些隐约的喊声,我的心却充满了惊异,愁闷的心境顿然化为晴朗,真可说拨云雾而见天日了。

那时的情景就不灭地印在我的心中。

②从那时起,我就想当一个救火夫,他们真是世上最快乐的人们。

当他们心中只惦着赶快去救人这个念头,其他万虑皆空,一面善用他们活泼泼的躯干,跑过十里长街,像救自己的妻子一样去救素来不识面的人们,他们的生命是多么有目的,多么矫健生姿。

他们一心一意想营救难中的人们,他们尝到无数人心中的哀乐,那班人们的生命同他们的生命息息相关,他们忘记了自己,将一切火热里的人们都算做他们自己,这样子他们生活的内容丰富到极点,又非常澄净清明,他们才是真真活着的人们。

③救火夫不单是从他们这神圣的工作得到无限的快乐,他们从同拖水龙,同提灯笼的伴侣又获到强度的喜悦。

他们那时把肯牺牲自己,去营救别人的人们都认为比兄弟还要亲密的同志。

不管村俏老少,无论贤愚智不肖,凡是努力于扑灭烈火的人们,他们都看做生平的知己,因为是他们最得意事的伙计们。

④若使我们睁开眼睛,举目四望,我们将看到世界上——最少中国里面——无处无时不是有火灾,我们在街上碰到的人十分之九是住在着火的屋子的人们。

被军队拉去运东西的夫役,在工厂里从清早劳动到晚上的童工,许多的失业者……总之,他们都是无时无刻不在烈火里活着,他们个个都正晕倒在烟雾中,等着火舌来把他们烧成焦骨。

可是我们却见死不救,还望青天歌咏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夜莺。

⑤我们都是上帝所派定的救火夫,因为凡是生到人世来都具有救人的责任,我们现在时时刻刻听着不断的警钟,然而我们有的正忙于挣钱积钱,有的正阴谋权位,有的正缘着河岸,自鸣清高地在那儿伤春悲秋,都是失职的救火夫。

有些神经灵敏的人听到警钟,也都还觉得难过,可是又顾惜着自己的皮肤,只好拿些棉花塞在耳里,闭起门来,过象牙塔里的生活。

若使我们城里的救火夫这样懒惰,那么我们会多么愤激地辱骂他们,可是我们这个大规模的失职却几乎变成当然的事情了,天下事总是这么颠倒地安排着,难怪有人喊起“打倒这胡涂世界”的口号。

⑥有些人的确是去救火了,但是他们只抬一架小水龙,站在远处,射出微弱的水线。

他们总算是到场,也可以自欺欺人地说已尽职了,但是若使天下的救火夫都这么文绉绉地,无精打采地做他们的工作,那么恐怕世界的火灾永不会扑灭,一代一代的人们永远是湮没在这火坑里,人类始终没有抬头的日子了。

⑦当我们住的屋子烧着的时候,常有人来趁火打劫,这样幸灾乐祸的办法真是可恨极了。

然而一想许多人天天在火坑里过活,他们不能得到他们应得的报酬,我们坐着说风凉话的先生们却拿着他们所应得的东西来过舒服的生活;他们饿死了,那全因为我们可以多吃一次燕窝,可以多喝一杯白兰地,于斯而已矣。

所以睁大眼睛看起来,这真是大盗不动干戈。

我们趁火打劫来的东西有时偶然被人们趁火打劫去,我们就不胜其愤慨,说要按法严办,这的确太缺乏诙谐的风趣了。

⑧人性已朽烂到这样地步,我想彗星和地球接吻的时候真该到了。

(写作于1930年,有删改)

13.文章第①段的描写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6分)

14.文章第②段说救火夫是“世上最快乐的人们”,体现在哪些方面?

(4分)

15.如何理解“我们趁火打劫来的东西有时偶然被人们趁火打劫去”的含义?

(4分)

16.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意蕴。

(6分)

【参考答案】

13.运用动作和肖像等细节描写,写出他们的装备差,工作投入;视听结合,从警钟警炮救火声和队员奔跑的场面,写出紧张的氛围;正侧结合,从“我”心境化为晴朗,侧面衬托出救火夫精神的感染力。

(一点2分,共6分)

14.他们的生命是有目的而矫健生姿的,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又澄净清明的,他们的工作是神圣的,他们有共同努力的伙伴。

(一点1分,共4分)

15.社会上层的人们利用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获取大量不义之财,(2分)这些财物在真正的火灾中被一些小偷小盗偷去抢去了。

(2分)

16.面对国家社会的火灾,许多人失职见死不救,自欺欺人敷衍,趁火打劫掠夺,(2分)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憎恶。

(1分)作者希望来一场更大的革命烈火,(1分)人们能觉醒,学习救火夫的精神,成为正真挽救国家社会的救火夫。

(2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19题。

在方言里找寻地域文化自信

李晓

①贺知章耄耋之年,告老还乡,见物是人非,不禁生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感慨。

“乡音”是一枚镌刻在我们身上独有的印记,生生不息、根脉相传,它是来自故乡的慰藉,是地域文化形成的底色。

②方言与一个地域的气候、地貌一样,历经千百年,不断被筛选、吸收、同化而形成。

这些夹杂着泥土气息的话语,或源于市井生活的寻常琐事,或源于茶余饭后的家长里短,它收纳了民间的智慧,采集了地域的精华。

翻过一座山,音调就转变;走过一陇田,意义大不同。

你可以讲着吴侬软语,夜话闲谈;也可以侃着东北话语,把酒言欢。

正是因为这种特色,才赋予了方言承载文化的使命;也正是因为这个载体,我们的文化才得以遍地开花、异彩纷呈。

以融入了方言的地方戏曲为例,无论是秦腔豫剧,还是京剧黄梅,那些生动鲜活、合辙押韵的戏词,唱出了亦俗亦雅的风情,也唱出了中华文化的特色。

试想,如果唱词千篇一律,那么何来不同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何来文化生命力的延续?

正是因为方言的异质性,才带来它的不可替代性,这是地理与历史赋予我们的文化财富,弥足珍贵,价值连城。

③而今,传统的乡音却变了味道,它被贴上了“土”“俗”的标签,并成为“有无文化”的衡量标尺。

打工返乡的青年们羞赧于它的腔调,刚刚入学的孩童在学会标准发音的同时,也在遗忘自己曾经熟悉的语音。

方言的日渐式微,牵动我们的不仅是乡愁,它折射的是一种地域文化自信的缺失,这或许是我们最该扼腕叹息之处。

④文化不能简单地用“优劣”二字加以评判。

你可以津津乐道上海方言的机智敏捷,也可以大加赞赏天津方言的诙谐幽默,还可以对齐鲁方言的纯粹耿直加以欣赏,它们是多元、独特而又平等的。

对于方言的流失,我们更应从大众心理的角度来考量。

今天,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员流动日渐增多,这种流动对方言的冲击显而易见。

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城市文明对乡村文化碾压式的优势显现,使包括方言在内的农村文化不断被漠视,而这种文化信号的衰减很可能是无可补救的。

⑤方言早已成为与故乡这片土地难以割裂的一部分,任何语言不假思索地堆砌于此便会显得水土不服、格格不入。

好比我们的容貌与声音,与生俱来,独一无二,倘若真用人工的方式加以改变,自会有它的蹩脚与尴尬。

方言就是那告知了我们“从何处而来”的文化源头,我们在奔波忙碌中找寻地域文化自信,却不以为然地忽视了它。

它以自身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将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因素汇集起来,无论是民俗故事,还是戏曲民谣,以及属于这个地域的秉性与品格,这都是地域文化的特色,也是地域文化自信的根源所在。

(选自2016年3月3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7.作者提出“在方言里找寻地域文化自信”的观点,其依据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18.请简要概述第④段的论述层次。

                                                                                   

19.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当今方言“日渐式微”的原因。

              

答案:

17.①方言收纳民间智慧,采集地域精华(“汇集地域文化因素”亦可);②方言承载地域文化的使命,表现地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延续文化生命力;③方言是告知我们“从何处而来”的文化源头。

(三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首先提出本段的观点:

“文化不能简单地用‘优劣’二字加以评判。

”接着列举上海等地方方言各具特色,证明观点;最后多角度分析方言流失的原因,并特别指出“这种文化信号的衰减很可能是无可补救的”,以警世人们。

(三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9.①人们不知方言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而漠视方言;②方言被贴上了“土、俗”的标签(答“成为‘无文化’的衡量标尺”亦可)而被轻视乃至遗忘;③城镇化加剧城市文明对方言(答“乡村文化”亦可)的碾压和冲击。

(三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失败者对成功者抱怨道:

“现在这个世界,无论是大街还是小路,每条路上都挤满了人,谁都想获得成功,可从哪儿去找到成功啊?

成功者平静地说:

“那你不妨离开热闹的人群试试。

失败者不解地问道:

“怎么,难道离开了人群,就能找到成功吗?

“是的,其实成功就是这么简单。

”成功者说:

“只要离开了拥挤的道路,找到一条从没有人走过的路,那你就算成功了。

参考立意:

(l)独辟蹊径,更易取得成功;

(2)复制别人,难以成功;(3)不走寻常路,也是一种成功;(4)一个人的心态(认识、观念、境界)往往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重要因素,等等。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

(10分)

贤不肖之不能相及,虽父子兄弟之间有不免焉至于孔子门弟子三千余人其所谓贤者十人而已此十人与孔子周旋于天下久者数十年其历试而详观之者审矣。

然子路事卫出公,庄公自晋反卫,劫孔悝而盟之,子路为孔悝攻庄公于台上,不知父子争国之不可也。

田常乱齐,宰我助田氏,以陷于大戮。

此二人者,以何立于孔氏之门乎?

(节选自《栾城集》)

21.用斜线“/”给材料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  

22.《栾城集》的作者是(朝代)的(姓名)(2分)

23.作者质疑子路、宰我“以何立于孔氏之门”的原因是什么?

请概括。

(3分)

答: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三国演义》中,为避曹操追兵,刘备携新野十多万百姓逃奔江陵,张飞护着刘备且战且走,关羽保护刘备的家小。

混乱中,有人称关羽投奔曹操了,但刘备并不信。

B.《红楼梦》中,芳官穿着打扮别具个性,性格颇似湘云,她顽皮淘气,豪迈直爽,有英气,喜饮酒,不拘小节,不甘受辱,最后削发为尼。

C.《边城》中,天保、傩送兄弟俩都爱上了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为了翠翠,天保宁可要条破渡船也不要新碾坊,而傩送则主动托媒人上门提亲。

D.《哈姆雷特》中,老国王的鬼魂嘱咐哈姆雷特在复仇时千万不要伤害到王后,让上帝去裁决她,让她那不安的良心时时刺痛她。

E.《阿Q正传》中阿Q对更弱者的欺凌和报复,这体现了他的“精神胜利法”:

既折射其奴性的一面,也寄寓了鲁迅先生对他的同情。

25.简答题(10分)  

⑴《红楼梦》第六十一回回目为“投鼠忌器宝玉瞒赃”,这里的“鼠”和“器”各指什么?

说说宝玉瞒赃一事的来龙去脉。

(6分)  

答:

⑵请简述白衣渡江的故事情节。

(4分)  

答: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惊人与平淡

究竟是惊人好,还是平淡好?

平淡好。

但是平淡不易。

平淡不是从头平淡,平淡到底。

这样的语言不是平淡,而是“寡”。

山西人说一件事、一个人、一句话没有意思,就说:

“看那寡的!

”宋人所说的平淡可以说是“第二次的平淡”。

苏东坡尝有书与其侄云:

“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

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葛立方《韵语阳秋》云:

“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绚丽中来,然后可造平淡之境。

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

平淡是苦思冥想的结果。

欧阳修《六一诗话》说:

“(梅)圣俞平生苦于吟咏,以闲远古淡为意,故其构思极限。

”《韵语阳秋》引梅圣俞和晏相诗云:

“因今适性情,稍欲到平淡。

苦词未圆熟,刺口剧菱芡。

”言到平淡处甚难也。

运用语言,要有取舍,不能拿起笔来就写。

姜白石云:

“人所易言,我寡言之。

人所难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