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统计公报.docx
《水利统计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统计公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利统计公报
2001年水利统计公报
页面功能【字体:
大中小】【推荐】【打印】【关闭】
(2002.10.07)
2001年水利主要指标表
一.水利基本建设
2001年水利基本建设继续加强以大江大河重要干支流堤防和控制性水利枢纽建设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突出做好重点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加强重点蓄滞洪区和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安全建设。
在进一步建设和完善防洪安全体系的同时,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以人饮解困为重点,不断提高城乡供水能力;进一步发展水电事业,加快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围绕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2001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560亿元,其中:
防洪工程投资308亿元,占55%;灌溉工程投资70亿元,占13%;供水工程投资80亿元,占14%;水土保持工程投资17亿元,占3%。
水利基本建设在调整投资结构、优化资金配置的同时,突出重点,确保大中型项目、续建项目、投产项目以及防汛等应急项目建设,保证水利投资效益的充分发挥。
2001年中央水利投资完成275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49%;大中型水利基建项目完成投资340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62%,一批大中型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来源仍以国家投资为主。
2001年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中,国家预算内拨款89亿元,占16%;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193亿元,占34%;贷款32亿元,占6%;外资27亿元,占5%;地方自筹投资174亿元,占31%;水利建设基金21亿元,占4%。
中央水利投资在近几年维持高水平的基础上又有大幅度增加。
2001年中央水利投资总规模401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其中,国债投资302亿元,在去年178亿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24亿元。
中央投资中防洪工程投资289亿元,占72%,主要加强了对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等重要堤防加固工程的投入,重点安排了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洪控制性枢纽等项目建设;水资源工程投资74.6亿元,占18.6%,重点安排了农村人饮、重点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大型灌区更新改造及续建配套等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投资24亿元,占6%,重点安排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生态建设和塔里木河、黑河生态和首都水资源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的积极推动下,西部地区水利基建投资速度明显加快。
2001年西部地区共完成水利基建投资131亿元,比上年完成投资增长28%,中央水利投资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安排投资111亿元,是2000年的2.2倍。
中央投资重点安排了一批江河治理工程、水资源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
黑河、塔里木河等生态治理项目相继启动,尼尔基、百色、紫坪铺、沙坡头等水利枢纽工程陆续开工,都江堰灌区、河套灌区等大型灌区改造项目,以及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项目相继实施。
2001年水利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当年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为5243亿元,在建水利基建项目投产率为25%,固定资产形成率为59%。
水利基建当年新增和恢复库容111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8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435万亩,新建及加固堤防长度5205公里,新增供水能力3458万吨/日。
西藏满拉水利枢纽已竣工投产。
小浪底、乌鲁瓦提、万家寨、江垭、飞来峡、王甫洲等水利枢纽工程,望虞河、太浦河治理工程,治淮骨干工程怀洪新河、治太骨干工程杭嘉湖南排、环湖大堤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建成投产。
淮河入海水道、宁夏扶贫扬黄等项目进展顺利。
“十五”重点水利枢纽工程百色、尼尔基、临淮岗、沙坡头、紫坪铺等工程开工,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长江干堤加固工程累计完成土方占计划的73%,石方占48%,堤防断面达标占计划的80%,填塘固基占计划的70%,穿堤建筑物加固占计划的53%;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累计完成堤身、堤基防渗处理计划工程量的68%,完成护岸计划工程量的48.7%。
黄河下游完成大堤加高544公里,欠高0.5米以上的堤防全部得到加高。
松花江、嫩江干流堤防已有22%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有50%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
2001年,各级水利部门开展了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工作。
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继续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绝大多数建设项目(其中,全部新开工项目)实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大江大河干堤等水利项目招投标率接近100%,施工监理率达90%以上,“九五”期间工程质量抽查结果表明,工程合格率达100%。
一些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推行了专业建设公司进行建设管理的代建制新模式,达到国家规定规模和标准的建设项目全部实施了施工招标,大中型建设项目全部实施了监理招标和建设监理制,勘测设计招标得到进一步推广。
水利建筑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工程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防洪、抗旱
2001年我国降雨量明显偏少,大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旱灾,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水利工程建设在防汛抗旱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2001年,全国已累计建成各类水库85136座,水库总库容达5281亿立方米,其中:
大型水库433座,总库容3927亿立方米。
已建成江河堤防27.3万公里,保护人口4.79亿人,保护耕地6.1亿亩。
由于全国加强了大江大河堤防、江河控制性水利枢纽以及各类水资源工程建设,水利工程设施抗御洪涝旱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1年全国大江大河干流没有发生流域性大洪水,但受局部暴雨影响,西江干流上游及其支流郁江、云南南丁河等国际河流、黄河下游支流大汶河等河流发生了建站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大洪水,部分沿海地区出现了历史最高潮位,一些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
全国受灾人口1.11亿人,倒塌房屋63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07亿亩,成灾0.64亿亩,直接经济损失623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97亿元。
广西、广东、福建、四川、云南、山东等省受灾较重,但与90年代以来全国平均水平相比,2001年是洪涝灾害损失相对较轻的一年。
2001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旱灾。
受旱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的东部、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以黑龙江、吉林、四川、山西、内蒙古、湖北、山东、辽宁、重庆、河南等省(市、区)较为严重。
全国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5.77亿亩,其中成灾3.56亿亩,绝收0.96亿亩,因旱损失粮食548公斤,经济作物损失538亿元,受灾面积是建国以来的第三位(仅次于1978年和2000年),成灾面积和因旱造成的损失是建国以来的第二位(仅次于2000年)。
去年粮食总产量比大旱的2000年减产95亿公斤。
因旱先后有3300万农村人口和2200多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
干旱缺水造成城市供水紧张,北方地区因旱一度有535座县以上城镇缺水,严重影响了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有关部门全力支持防汛抗旱工作,财政部及时下拨用于防汛抗旱的水利建设基金和特大防汛抗旱经费17.97亿元,其中防汛经费12.48亿元,特大抗旱经费5.49亿元。
由于组织得力,准备充分,各级水利部门分发挥水利工程设施对水资源的调配能力,最大限度减轻了洪涝旱灾害损失。
虽然受严重干旱影响,全国粮食依然取得较好收成。
抗旱工作共挽回粮食损失675亿公斤,挽回经济损失620亿元,共解决了2381万人、2001万头大牲畜的临时饮水困难,并保证了受灾城市的基本用水问题。
三.农村水利
2001年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有效灌溉面积有所扩大,全年新增1754万亩,累计达到8.3亿亩。
万亩以上灌区累计达到5686处,有效灌溉面积3.7亿亩,其中30万亩以上灌区277处,有效灌溉面积1.9亿亩。
机电排灌面积达到5.5亿亩,其中提灌面积4.9亿亩。
新增配套机电井23万眼,达到409万眼,井灌面积2.4亿亩,井灌面积是近年来增加较多的一年。
灌溉事业的发展,为农业增产创造了条件。
易涝耕地及盐碱耕地得到初步治理。
全国现有易涝耕地3.67亿亩,到2001年底止,已初步治理面积3.15亿亩,占易涝面积的86%,其中:
除涝标准达到五年一遇以上的有1.82亿亩。
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同时,以节水灌溉为重点,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力度。
2001年全国共安排了266个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30个节水灌溉示范工程项目,并启动了第二批300个节水增效重点县建设。
这些项目的实施,可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200万亩以上,同时为700万亩新增灌溉面积提供水源。
2001年实际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586万亩,累计达到2.6亿亩。
2001年国家计委、水利部加大了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的力度,以西部地区为重点,全国安排解决农村饮水困难资金35亿元,可使“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剩余的2423万人中的1963万人的饮水困难得到基本解决。
到2001年底,全国已累计解决2.38亿人和1.55亿头牲畜的饮水困难。
四.农村水电及电气化
2001年的农村水电建设成就辉煌,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一是全国水利系统水电基建投资突破250亿元,达到291亿元,开创了农村水电及电气化投资的历史新纪录。
全国水利系统新增水电装机261万千瓦,其中农村水电装机为171万千瓦,开创了农村水电建设的历史新纪录。
全国水利系统建成水电站4.3万座,装机达到3360万千瓦,占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的40.6%,其中农村水电装机2879万千瓦。
年发电量1038亿千瓦时,占全国水电总发电量的40.3%,比上年增长0.9个百分点。
二是全面完成水利系统一期农网改造,农村电价大幅度下降。
截至2001年底,全国水利系统累计完成一期农网改造投资125.8亿元,为到位资金的114.2%,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投资计划。
全年水利系统农村电网改造累计新建和改造110千伏变电站68座、35千伏变电站569座、110千伏线路1544公里、35千伏线路9168公里、10千伏线路7.95万公里、低压线路21.13万公里,对2474个乡镇电管站进行了改革,新建供电所1974个,完成了7.07万个配电台区的改造。
实现了“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农村电价大幅度降低,农村用电量显著增加,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全国已开发农村水电的县1515个,其中由农村水电供电为主的县760个。
农村水电已遍布全国1/2的地域、1/3的县市、1/4的人口,使3亿多无电人口用上了电。
水电作为清洁可再生绿色能源,其开发利用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批准的“十五”期间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开始建设,这400个县80%分布在中西部地区,85%属于老少边穷地区,涉及24个省、区、市,近2亿人口,200万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总投资500多亿元。
至2001年底,全国共有17个省(区、市)组建了省级水电公司,有10个农村水电企业成为上市公司,水利系统水电改革进一步深入。
五.水土保持
2001年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西部地区的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上游为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连片,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把水土流失治理同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紧密结合,以小流域综合治理、综合开发促进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和大面积封育保护,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1年,完成水保投资17.6亿元,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88万平方公里,实施封育保护面积10万平方公里。
截止2001年底,全国累计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1.5万平方公里,其中修建以水平梯田为主的基本农田2亿亩,营造水土保持林6.5亿亩,经果林7000多万亩,种草6500多万亩,建设治沟骨干工程1403座,以及一大批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水土保持设施每年拦蓄泥沙能力15亿吨,增加蓄水能力250亿立方米,减少入黄河泥沙3亿吨。
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高效农牧业,项目区2500多万亩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基本解决了4000多万人的温饱问题,为治理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家重点工程完成治理面积15.2万平方公里:
八片重点治理区累计治理3.9万平方公里,建成基本农田910万亩,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减轻了泥沙危害;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7.2万平方公里。
其中,坡改梯874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3058万亩,经果林1255万亩,封禁治理3165万亩,建成塘坝、谷坊、拦沙坝、蓄水池(窖)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34.2万处;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完成综合治理面积0.81万平方公里,其中:
修建水平梯田192万亩,营造水保林587万亩,治沟骨干工程1589座。
六.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01年全国总供水量556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79.9%,地下水源供水量占19.7%,其他水源供水量占0.4%。
全国总用水量5567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62.6%,工业用水占20.5%,生活用水占10.8%。
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36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479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58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取水量268立方米。
与上年比较,全国总用水量增加约7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增加42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增加3亿立方米,生活用水增加25亿立方米。
城市人均生活用水稳中减少,农村人均生活用水(包括牲畜用水)有所增加,亩均用水量与上年持平。
水资源统一管理得到加强,水务体制改革得到较快发展。
2001年是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较大的一年,截止年底已有633个县级及县级以上的行政区成立了水务局。
在水资源合理配置方面取得新进展,2001年国务院相继批复了《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和《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规划治理项目陆续启动,并成功实施了黄河、黑河水量分配、调度和塔里木河应急调水。
2001年成功实施了黑龙江扎龙湿地应急补水和引(长)江入太(湖)冲污试验,为了缓解了天津供水的紧张局面,成功实施了引黄济津应急项目。
七.水政管理
2001年,水利部立法工作以《水法》修改和《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的起草为重点。
全国共有1项行政法规、1件部规章颁布实施。
2001年,全国共发生各类水事违法案件39393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173万元。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流域管理机构办结案件34469件,结案率为87.5%,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750万元。
在查处水事违法案件中,警告10643人,罚款240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折合人民币474万元,吊销许可证180件,责令限期拆除障碍物5562起,责任当事人赔偿损失1200万元。
2001年,全国共发生各类水事纠纷6338件,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流域管理机构调处5595件,调处率为88.3%。
八.水利多种经营
2001年全国水利多种经营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果。
全国水利多种经营总收入1038.8亿元,实现利润30.9亿元,水利资产总额达3519.7亿元,资产负债率32.6%。
从产业结构上看,全部经营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66.9亿元,占总收入的6.5%,第二产业收入760.9亿元,占73.2%,第三产业收入211.1亿元,占20.3%。
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3.5%,第二产业比重增加了1.3%,第三产业比重增加了2.2%,水利产业结构呈进一步优化的趋势;水利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各地以资产和产品为纽带的企业集团逐步组建起来;水价改革取得进一步突破。
各地区水利多种经营发展仍不均衡,差异较大。
从总量来看,水利经营总收入在50亿元以上的省有江苏、山东、湖南、四川、湖北,中西部地区部分省水利经营总收入仍然偏低,收入不足1亿元的有6个省,发展相对滞后。
九.水利规划及前期工作
2001年全国水利前期工作项目共计完成投资8.8亿元,其中:
水利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投资7.37亿元,水利规划、专题研究及其它专项工作完成投资1.52亿元。
2001年国家继续加强水利前期工作力度,当年中央安排水利前期工作经费共计6.275亿元。
2001年由水利部组织审查各类水利工程项目181项,其中:
水利枢纽工程19项,规划项目9项,堤防加固及河道治理工程40项,水资源及生态治理工程33项,供水工程6项,灌区工程5项,其他69项。
开展各类水利规划编制任务60项,开展重大专题研究24项。
各级地方政府也进一步加强了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
2001年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为水利工程布局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前两年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全国水利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规划》、《加强太湖流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淮河流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基本完成了《全国防洪规划》、《西部地区水利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快黄河治理开发重大问题的若干意见》、首都水资源、黑河、塔里木河规划等一批重大专项规划通过审查。
进一步加强“十五”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保证了百色、临淮岗、紫坪铺、沙坡头等六大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工建设。
长江、黄河、松花江等大江大河的堤防加固工程前期工作进入尾声;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总体规划主报告、12个附件报告及相关45个专题研究已按计划完成;亭子口、旁多、古贤、哈达山、大藤峡等水利枢纽工程和引江济太、引沁入渭等跨流域、跨地区调水工程的前期工作正在进行。
十.科研
2001年水利科技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我部制定的《部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获得科技部、财政部、中编办联合批复实施,我部被纳入国家首批启动的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试点部门之一。
在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面,围绕部的中心工作,加大了科技项目的预研和前期论证工作力度,建立了项目储备库。
积极组织国家“863”和“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申报工作。
我部提出的“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及新产品研究与开发”项目已被列入国家“863”重大专项。
“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和“水资源数据信息共享”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
“疏浚及清淤设备研制”课题已被列入国家经贸委“十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计划。
围绕部中心工作,将“大水体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水环境承载能力及调控技术研究”、“水资源实时监控”等28个项目列入部科技创新项目计划。
“全国水情信息及洪水预报预测业务系统”项目和“中国水旱灾害研究”项目获得200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0年水利科研单位共有54个,职工9600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7200人,其中:
部属科研单位27个,职工6499人,地方科研单位27个,职工3101人。
2001年部属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四大科研院共完成合同金额44423万元。
其中: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长江科学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合同金额分别为18959万元、12100万元、11640万元和1724万元,其中:
科研合同金额分别为9435万元,6028万元、8063万元和1579万元,面向社会开发经营合同金额分别为9524万元、6072万元、3577万元和145万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水利科技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发展和壮大,形成和开发了一批具有市场前景和水利特色的技术和产品,促进了科技产业化。
十一.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水利部已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水利科技交流与经济合作关系,其中与30多个国家签定了水利水电科技、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合作领域十分广泛。
水利部门和专家已参加40多个政府间和非政府间国际水利组织,水利部同联合国有关机构合作,承办了亚太地区小水电研究培训中心、国际小水电中心、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国际沙棘研究培训中心和国际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培训与研究中心等国际中心。
2001年9月朱鎔基总理代表我国政府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利用和保护跨界河流的合作协定》,标志着国际河流涉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水利利用外资是水利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利行业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2001年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中,利用外资项目48项,计划利用外资总额242亿元,已累计完成外资167.5亿元,其中2001年完成外资27.5亿元,小浪底、万家寨引黄入晋、长江干堤加固、太浦河工程、疏勒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以及紫坪铺、江垭、珊溪水利枢纽等工程当年完成外资24.3亿元。
利用外资进行水利建设,不仅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水利投资不足的状况。
十二.水文
水文部门强化水文信息、水资源、水质监测预报,加大水文测报基础设施建设和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建设力度,为防汛、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服务,加快测报设施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强对防汛抗旱等信息的采集、传输和预报,建立与水利建设相适应的水文测报体系。
2001年末,全国共有基本水文站3146个,水位站1084个,雨量站14337个,水质站3025个,实验站75个,地下水观测井1.18万个。
全国共有7716处拍报水情站,909处水文预报站。
水文情报预报效益显著,在防灾救灾中起了很大作用。
2001年全国共有水文人员2.52万人,各项水文经费投入总计12.7亿元,其中:
事业费9.0亿元,基建费3.0亿元,水文系统拥有固定资产总值达16.1亿元。
十三.职工人数、工资总额
2001年末,全国水利系统从业人员134.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7%。
其中,全国水利系统在岗职工131.4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9%。
在岗职工中,部直属单位在岗职工6.5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5%;地方水利系统在岗职工124.8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5.0%。
2001年全国水利系统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29.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全国水利系统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838元,比上年增长16.7%。
其中,部直属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732元,比上年增长22.9%;地方水利系统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517元,比上年增长16.6%。
注:
1、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统计数据未包括在本公报中。
2、附表2001年水利主要指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