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4471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docx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docx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总论

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脏等器官,胸膜、胸膜腔、纵隔和呼吸肌等均为保证呼吸运动的必要组成。

呼吸系统通常以喉环状软骨划分成为上与下两部分,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和喉等,下呼吸道从气管起,分为主支气管,叶、段支气管,肺泡等。

从气管到终末细支气管是气体的传导部分,从呼吸性细支气管到肺泡为气体的交换部分。

肺脏巨大的肺泡表面使血液得以和外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起到了“呼吸泵”的作用。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

肺具有广泛的呼吸面积,成人的总呼吸面积约有100m2(3亿~7.5亿肺泡),呼吸道与外界相通,成人在静息状态下,每天约有10000L的气体进出呼吸道,在呼吸过程中,外界环境中的有机或无机粉尘,包括各种微生物、蛋白变应原、有害气体等,皆可进入呼吸道及肺引起各种疾病,因而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至关重要。

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包括鼻部的加温过滤功能,气管-支气管黏膜上皮的运输防御机能,咳嗽反射以及各种溶菌酶和细胞的吞噬功能等。

当各种原因如微生物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刺激等导致防御功能降低时,均可导致呼吸系统的损伤。

肺有两组血管供应,肺循环的动静脉为气体交换的功能血管,体循环的支气管动静脉为气道和脏层胸膜的营养血管。

肺与全身的血液及淋巴循环相通,因此皮肤软组织疔痈的菌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血栓、癌肿的癌栓,都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从而引起继发性肺脓肿、肺栓塞和转移性肺癌。

循环系统的疾病如左心功能不全也可引起肺循环张力的增高,从而产生肺水肿。

其他如血浆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可导致肺间质水肿,以及胸膜腔液体漏出而产生胸腔积液。

同时,肺部病变也可向全身播散,如肺癌、肺结核可播散至骨、脑、肝等器官。

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2012年全国部分城市及农村前十位主要疾病死亡原因统计结果显示,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病因中居第四位(12.32%),在农村居第四位(15.75%)。

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化、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滋长、社会人群结构的老龄化等因素,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经历着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非结核性肺病已经居于主导地位。

呼吸系统疾病不仅患病率高,而且许多疾病呈慢性病程或易酿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限制性肺病、职业性肺病等,常导致慢性肺功能损害而致残。

肺间质性疾病、肺血管性疾病、肺恶性肿瘤等非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近几年亦呈明显的增高趋势。

肺结核发病率虽有所控制,但近年又有回升趋势。

2003年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暴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疫情,其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对公共健康造成很大威胁。

【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1.感染

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病因,其中以细菌感染最为常见,其他有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及原虫等。

2.变态反应

I~IV型变态反应均可引起肺部疾病。

I型变态反应即速发性变态反应,常可引起支气管哮喘。

II型变态反应即细胞毒反应,见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IV型变态反应即迟发性变态反应,其典型代表是结核菌素试验,也见于其他病原体感染、肿瘤免疫和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

3.理化因素

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与大气污染、吸烟、粉尘等吸入密切相关。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当空气中粉尘或二氧化硫超过1000卩g/m3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明显增多。

其他粉尘如二氧化硅、煤尘、棉尘等可刺激呼吸系统引起各种肺尘埃沉着症,工业废气中致癌物质污染大气是肺癌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

吸烟是小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较非吸烟者高2~4倍以上,肺癌发病率高4~10倍以上。

4.全身疾病

全身疾病的肺部表现不少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肺部。

多种疾病,如休克、严重创伤、严重感染等,可导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5.其他

某些原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的肺部疾病,如肺部肉芽肿、弥漫性间质性肺纤维化、肺泡蛋白质沉积症、肺泡微石症等。

【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1.咳嗽

急性发作的干咳常为上呼吸道炎症。

伴有发热、声嘶者,常为急性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炎;缓起的刺激性咳嗽可能为支气管阻塞、狭窄;高音调的咳嗽伴呼吸困难,常为肿瘤阻塞气管或主支气管所致;发作性干咳,可能是咳嗽变异型哮喘;夜间阵发性咳嗽多见于左心衰竭。

2.咳痰

分析痰的性状、数量、气味、颜色及其伴随症状,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白色泡沫痰或黏液痰,急性感染时为脓性痰;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者,常咳大量黄色脓痰;咳铁锈色痰为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特征;肺水肿时咳粉红色稀薄泡沫痰;肺阿米巴病时痰呈咖啡色;咳红棕色胶冻状痰提示克雷白杆菌感染;脓痰有恶臭,见于大肠杆菌感染者。

3.咯血

痰中带血是肺结核、肺癌的常见症状。

咯鲜血,多见于支气管扩张,也可见于肺结核、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和肺血栓栓塞症;二尖瓣狭窄可引起各种不同程度的咯血。

4.呼吸困难

急起的呼吸困难伴有胸痛,常见于气胸、胸腔积液、肺炎或肺栓塞;左心衰竭时常出现夜间阵发性端坐性呼吸困难;慢性进行性呼吸困难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漫性间质性肺纤维化等疾病;支气管哮喘为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喉头水肿、喉及气管的炎症水肿、肿瘤或异物等引起的上气道狭窄,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严重时伴有三凹征。

5.胸痛

肺和脏层胸膜对痛觉不敏感,炎症等病变累及壁层胸膜时方引起胸痛。

胸痛伴高热和呼吸困难,多为肺炎或胸膜炎;肺癌侵及壁层胸膜或肋骨,出现固定部位的持续性隐痛,进行性加剧,乃至刀割样痛;突发性胸痛伴咯血和(或)呼吸困难,应考虑肺血栓栓塞症;剧咳或屏气后出现突发剧痛,有可能为自发性气胸;胸痛还可由非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如心脏、纵隔、食管、膈、胸腔和腹腔疾病均可引起胸痛。

【常用实验室检查】

呼吸系统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抗原皮肤试验、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以及痰的脱落细胞检查等。

理化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测定、支气管镜和胸腔镜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及肺活体组织检查等。

【中医学认识】

中医学认为肺具有主气,司呼吸,主治节,调节血脉,通调水道,布散津液,维持喉、鼻等气道通畅等功能,而这些功能主要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来实现。

所以无论外邪或内伤伤及于肺,均可导致肺之宣降失常,从而引起气道受阻、呼吸不利、气血和津液运行失常等病理改变,同时也会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功能。

肺系疾病主要有咳嗽、哮病、喘证、肺痿、肺痈和肺胀等。

病因多由外感和内伤所致,病机总为肺失宣发肃降,病理性质不外寒热虚实。

其常用治法较多,包括宣肺、肃肺、清肺、通腑、泻肺、润肺、化痰、补肺、温肺、养肺、敛肺、止血。

除了辨证立法、选用内服药物的内治法外,还有针灸、推拿、敷贴、埋线等其他治法。

肺系疾病的内治法以脏腑辨证为基础,注重辨证论治以调节脏腑功能。

肺系疾病临床表现多有咳、痰、喘,故应注重止咳、化痰、平喘等对症治疗。

中西医结合方法在肺系疾病治疗上有明显的优势。

第二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upp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是指鼻腔和咽喉部呼吸道黏膜的急性炎症的总称o70%~80%由病毒引起,少数为细菌所致。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不一,从单纯的鼻黏膜炎到广泛的上呼吸道炎症轻重不等。

本病全年皆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发,一般病势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较好。

【中医学认识】

本病与中医学的“感冒”相类似,又称“伤风”“冒风,,“冒寒,,“重伤风”等。

【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1.病因及发病机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鼻病毒、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及柯萨奇病毒等。

细菌感染可单纯发生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人体在受凉、淋雨或过度疲劳等因素影响下,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处于低下状态,导致原有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

病毒和细菌等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或由接触鼻、咽、眼结膜表面的分泌物而经手传播。

发病与年龄、体质及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更易罹患。

2.病理

一般表现为鼻腔及咽喉黏膜的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及浆液性和黏液性的炎性渗出,伴有细菌感染时可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有脓性分泌物。

不同病毒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细胞增殖及变性,鼻病毒及肠道病毒较黏液病毒引起的改变严重。

严重感染时,连接呼吸道的鼻旁窦和中耳道可形成阻塞,发生继发性感染。

二、中医病因病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人体感受六淫之邪、时行毒邪所致,主要是风邪致病。

感邪之后是否发病与正气盛衰有关。

1.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机袭入

包括生活起居不当,寒温失调,如贪凉露宿、冒雨涉水等以致外邪侵袭而发病;过度劳累,耗伤体力,肌媵不密,易感外邪而发病;气候突变,六淫之邪肆虐,冷热失常,卫外之气未能及时应变而发病;素体虚弱,卫外不固,稍有不慎即可感邪而发病。

2.病邪犯肺,卫表不和

肺主皮毛,职司卫外,而卫气通于肺,卫气的强弱与肺的功能关系密切。

外邪从口鼻、皮毛而入,肺卫首当其冲,感邪之后,很快出现卫表及上焦肺系症状。

卫表被郁,邪正相争,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肺气失宣而见鼻塞、流涕、咳嗽等。

《素问•太阴阳明论》日: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素问•咳论》日:

“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

3.病邪少有传变,病情轻重有别

病邪一般只犯肺卫,很少有传变,病程短而易愈。

但亦有少数感邪深重,或老幼体弱,或原有某些慢性疾病者,病邪从表入里,迅速传变,可引起某些合并症或继发病。

综上所述,本病病位在肺卫,其病因病机主要是外邪乘虚而入,以致卫表被郁,肺失宣肃,一般病情轻浅。

因四时六气各异,或体质强弱、阴阳偏盛之不同,临床表现虚实寒热各异。

【临床表现】

一、普通感冒

为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短,起病较急。

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以鼻部症状为主。

1.主要症状早期有咽部干燥,继而出现鼻塞、喷嚏、低热、咳嗽,鼻流清涕,以后变稠,呈黄脓样。

鼻塞4~5天,如病变向下发展侵入喉部、气管、支气管,则可出现声嘶、咳嗽加剧、或有少量黏液痰,1~2周消失。

全身症状短暂,可出现全身酸痛、头痛、乏力、食欲下降、腹胀、腹痛、便秘或腹泻等,部分患者可伴发单纯性疱疹。

2.体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偶有眼结膜充血,可有体温升高。

二、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

病原体多为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1.主要症状

急性病毒性咽炎咽部发痒或有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咳嗽少见。

急性喉炎多表现为声音嘶哑,说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

2.体征咽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有触痛,有时可闻及喉部喘息声。

三、急性咽-扁桃体炎

病原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1.主要症状起病急,咽痛明显,发热,畏寒,体温可达39°C以上。

2.体征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四、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多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多见于儿童,成人偶见,夏季较易流行,起病急,病程约1周。

1.主要症状明显咽痛、发热。

2.体征咽部、软腭、悬雍垂和扁桃体上有灰白色小丘疹,以后形成疱疹和浅表溃疡,周围黏膜有红晕。

五、急性咽结膜炎

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引起,起病急,病程一般4~6日。

夏季多发,儿童多见,由游泳传播。

1.主要症状发热、咽痛、流泪、畏光。

2.体征咽部及结膜充血,可有颈淋巴结肿大,或有角膜炎。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少数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也可引起急性心肌炎、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偏低,分类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

伴有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或有核左移现象。

2.病毒分离收集病人的咽漱液、鼻洗液、咽拭子等标本接种于鸡胚羊膜腔内,可分离出病毒,有助于确诊。

3.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取病人鼻洗液中的鼻黏膜上皮细胞涂片,或用咽漱液接种于细胞培养管内,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阳性者有助于早期诊断。

4.血清学检查取病人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进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

双份血清抗体效价递增4倍或4倍以上者有助于早期诊断。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并排除其他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急性传染性疾病如麻疹、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伤寒等,可作出临床诊断。

病毒分离、免疫荧光技术及细菌培养对明确病因诊断有帮助。

二、鉴别诊断

1.过敏性鼻炎

主要表现为喷嚏频作,鼻涕多,呈清水样,鼻腔水肿、苍白,分泌物中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发作常与外界刺激有关,常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奪麻疹等。

2.急性传染病前驱期

麻疹、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伤寒、斑疹伤寒、白喉等,在患病初期可伴有上呼吸道症状,但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并有其特定的症状特点可资鉴别。

3.流行性感冒

流感的潜伏期很短,一般1~3天,常有明显的流行性。

起病急骤,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出现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

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可有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

少数患者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病毒分离和血清学诊断可供鉴别。

【治疗】

一、治疗思路

中医倡导防重于治,首先注意预防,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中医药治疗的原则为解表达邪,风寒为主者,疏风散寒,辛温解表;风热为主者,疏风散热,辛凉解表。

对症状较重者可给予西药对症处理。

二、西医治疗

1.抗病毒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可试用下列药物:

①金刚烷胺:

口服O.lg,每日2次,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

②吗琳腮(ABOB):

口服0.1~0.2g,每日3次,可能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腺病毒有效。

③利巴韦林:

有比较广谱的抗病毒作用,每日400~1000mg,分3次口服,或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

④干扰素:

能抑制多种DNA病毒和RNA病毒,肌肉注射或滴鼻均可。

2.对症治疗

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者,可给予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司匹林片0.5~lg,口服,每日3次;鼻塞流涕者,可用抗过敏药,如扑尔敏4mg,口服,每日3次,或用1%的麻黄碱滴鼻;咳嗽者,可给予镇咳药,如克咳敏5~10mg,口服,每日3次,或氯化铉棕色合剂10mL,口服,每日3次;声嘶、咽痛者,可作雾化吸入治疗,或口含华素片。

3.抗感染治疗

如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经验用药常选:

①头弛氨节0.25~0.5g,口服,每日4次。

②罗红霉素150mg,口服,每日2次。

③阿莫西林0.5g,口服,每日3~4次。

三、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风寒束表证

症状: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痛,鼻塞声重,喷嚏,时流清涕,喉痒,咳嗽,口不渴或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法:

辛温解表。

方药:

荆防败毒散加减。

若风寒重者,加麻黄、桂枝以增强辛温散寒之力;若风寒夹湿,兼见身热不扬,头重胀如裹,肢节酸重疼痛,舌苔白腻,脉濡者,加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或用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

2.风热犯表证

症状:

身热较著,微恶风寒,汗出不畅,头胀痛,目胀,鼻塞,流浊涕,口干而渴,咳嗽,痰黄黏稠,咽燥,或咽喉肿痛,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脉浮数。

治法:

辛凉解表。

方药:

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若痰湿壅盛,咳嗽痰多者,加杏仁、浙贝母、瓜萎皮。

3.暑湿伤表证

症状:

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渴不多饮,口中黏腻,胸腕痞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治法:

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

新加香蕾饮加减。

暑热偏盛者,可加黄连、山梔子或黄苓、青蒿清暑泄热;若湿困卫表,可加蕾香、佩兰等芳香化湿,清宣卫表;若里湿偏重,加苍术、白蔻仁、法半夏、陈皮等化湿和中;若里热盛而小便短赤者,加六一散、赤茯苓清热利湿。

(二)常用中药制剂

1.感冒软胶囊功效:

散寒解表,宣肺止咳。

适用于感冒风寒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楚,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

用法:

口服,每次2~4粒,每日2次。

2.柴胡口服液功效:

解表退热。

适用于风热感冒发热。

用法:

口服,每次10~20mL,每日3次。

3.感冒止咳颗粒功效:

清热解表,化痰止咳。

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鼻塞,伤风咳嗽,咽喉肿痛,四肢倦怠,流行性感冒。

用法:

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

【预后】

一般病势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较好。

部分患者可引起急性心肌炎、肾小球肾炎,或伴发细菌性肺炎。

【预防与调护】

1.平时加强体育锻炼,适当进行室外活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同时应注意防寒保暖,在气候冷热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避免雨淋受凉及过度疲劳。

在感冒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所活动,防止交叉感染。

2.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密切观察。

注意煎药及服药要求,治疗本病的中药宜轻煎,不可过煮,趁温热服,服后避风取汗,适当休息。

3.在饮食方面,宜清淡,若饮食过饱,或多食肥甘厚腻,使中焦气机受阻,有碍肺气宣通,影响感冒的预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tracheobronchitis)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和咳痰,常见于气候急骤变化或上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时,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所致。

本病属中医学“咳嗽”“暴咳”等范畴。

【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一)病因

1.病原微生物

病毒是引起本病最常见的微生物,常见病毒为腺病毒、流感病毒(甲、乙)、冠状病毒、鼻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

常见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

近年来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明显增加。

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也较多见。

2.理化因素

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氯气等)等的吸入,可以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损伤和炎症反应。

3.过敏反应

最近认为急性支气管炎与气道的高反应性有关。

常见的吸入致敏原包括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弛子、动物皮毛及排泄物,或对细菌蛋白质的过敏。

钩虫、蛔虫的幼虫在肺内的移行均可引起气管-支气管急性炎症反应。

(二)病理

主要病理改变为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同时可伴纤毛上皮细胞损伤、脱落,黏液腺体肥大增生。

合并细菌感染时,分泌物呈脓性。

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的结构和功能一般能恢复正常。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是外感所致,而脏腑功能失调,肺的卫外功能减弱是引发本病的重要辅因。

天气冷暖失常、气候突变,人体未能适应,卫外功能失调,六淫外邪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侵,侵犯肺系,引发本病。

《河间六书•咳嗽论》谓“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即是此意。

由于四时六气的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外邪亦有区别。

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发病常以风为先导,夹有寒、热、燥、湿等邪。

张景岳曾倡“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之说,认为以风邪夹寒者居多。

本病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因肺主气,司呼吸,上连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为五脏之华盖;又因肺为娇脏,不耐邪侵。

肺卫受邪,使肺气壅遏不宣,清肃失司,气机不利,肺气上逆引起咳嗽。

肺卫之邪若不能及时疏散外达,则可发生演变转化,如风寒久郁而化热,风热灼津而化燥,肺热蒸液而成痰。

同时,如迁延失治,伤及正气,或年老体弱,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更易受邪以致疾病反复发作。

【临床表现】

一、主要症状

起病较急,通常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

初为干咳或有少量黏液痰,随后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偶伴血痰。

咳嗽、咳痰可延续2~3周,如迁延不愈,可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

伴支气管痉挛时,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胸闷气促。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二、体征

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

也可以在两肺听到散在干、湿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多无明显改变。

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升高并伴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血沉加快。

2.痰培养痰涂片或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3.X线检查大多数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根据病史、咳嗽和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两肺散在干、湿啰音等体征,结合血象和X线胸片,可作出临床诊断。

病毒和细菌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

二、鉴别诊断

1.流行性感冒流感有流行病学史,急骤起病,高热和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症状明显,咳嗽轻微,一般无痰。

肺部无异常体征。

胸部X线正常。

3.其他呼吸系统疾患如肺结核、肺脓肿、支原体肺炎、麻疹、百日咳和肺癌等,以上疾病初发时常伴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症状,但均表现各自的特点,可资鉴别。

【治疗】

一、治疗思路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西医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咳嗽较剧者可考虑使用止咳药物。

由病毒引起者一般不必应用抗生素。

如有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高热,痰黄稠或呈脓性,或原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或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肾炎等病史者,可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也可根据细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抗菌药物。

中医治疗以宣肺化痰止咳为主,兼以疏散外邪。

二、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适当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避免诱发因素和吸入变应原。

2.对症治疗

发热、头痛时可应用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司匹林等;咳嗽有痰且不易咳出时选用祛痰剂,如氯化铉合剂、盐酸氨漠索、漠己新;咳嗽剧烈且无痰时选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可待因等;支气管痉挛时选用平喘药,如茶碱类和02受体激动剂等。

3.抗菌药物

一般不主张应用抗生素治疗本病,但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应及时使用。

根据病原体和药敏试验选择抗菌药。

一般开始治疗时缺乏病原菌结果,可选用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头泡菌素类、氟喳诺酮类等。

用药途径依病情而定,轻者口服即可,重症者可肌注或静脉给药。

三、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风寒袭肺证

症状:

咳嗽初起,声重气急,咽痒,痰稀色白,多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骨节酸痛,恶寒,或有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若胸闷,泛恶,痰多,苔白腻,夹痰湿证者,加半夏、厚朴、茯苓以燥湿化痰;若表寒未解,里有郁热证者,加生石膏、桑皮、黄苓以解表清里。

2.风热犯肺证

症状:

咳嗽新起,咳声粗亢,或咳声嘎哑,咳痰黏白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头痛口渴,喉燥咽痛,或有发热,微恶风寒等表证,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

桑菊饮加减。

肺卫证重者,加荆芥、防风以解表;肺热证重者,加黄苓、生石膏、知母、山梔以清热;鼻飢者,加白茅根、藕节以清热凉血;热伤肺津者,加南沙参、天花粉以清热生津。

3.燥热伤肺证

症状:

咳嗽新起,咳声嘶哑,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难出,或黏连成丝,或咳引胸痛,多伴有鼻燥咽干,恶风发热,头痛等表证,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

疏风润燥,清肺止咳。

方药:

桑杏汤加减。

燥热证重者,加瓜萎、麦冬、苇茎等清肺润燥;咳甚咽痒肺卫证重者,加前胡、蝉衣、桔梗、甘草以宣肺利咽;夹咳血或鼻血丑血证者,加白茅根、藕节以凉血止血。

4.凉燥伤肺证

症状:

干咳,痰少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头痛,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而干,脉浮紧。

治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