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4429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上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上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上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上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期中试题.docx

《高二上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期中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上期中试题.docx

高二上期中试题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

钟祥一中命题人:

肖科见审题人:

吴娟

一、语言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魁梧(wu)孝悌(dì)被褥(rù)模棱两可(líng)

B.兴奋(xīng)絮聒(guō)发怔(zhèng)畏葸不前(xǐ)

C.漩涡(xuàn)矗立(chù)汲取(jí)徇私舞弊(xún)

D.蝉蜕(tuì)狩猎(shǒu)憎恶(zèng)呼天抢地(qiā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葱笼放诞亵渎生杀与夺

B.渲泄赏赍惫懒自惭形秽

C.厮打攫取阜盛冠冕堂皇

D.咂摸杜撰寒喧委屈求全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

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

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

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

A.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

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

C.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

D.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自身所担负的使命,这对于教育工作者以及许多家长来说,也常常感到很棘手。

B.《风风雨雨一百年》是季老的图文自传作品,是唯一一本迄今为止真正以图文形式记录季羡林先生一百年人生历程的作品。

C.该煤矿管理混乱,导致矿难发生,使数名矿工遇难,上级部门为严肃法纪,矿长被给予撤职处分,赔偿死难者每人20万元人民币。

D.清明小长假,人们纷纷祭扫、踏青,我市迎来了春节后第一个旅游高峰。

记者从旅游部门了解到,小长假3天,我市几处景点迎客量达2万人次。

5.下面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柳妈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人物,她是个“善女人”,吃素,不杀生。

她出主意让祥林嫂去庙里捐门槛,以避免死后被阎罗锯开来,分给嫁过的两个男人。

B.《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小说写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

其中,大哥觉民是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他不满旧家庭的专制,但又不能大胆反抗,思想与行动总处于矛盾中。

他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作者批判他,同时也同情他。

C.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其《人间喜剧》包括九十多部(篇)小说,描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大致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部分。

长篇小说《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

D.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他的作品塑造了众多“硬汉”形象,语言简洁,意绪深远。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宋代文人的知识结构

宋代优越的社会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孕育了众多的杰出人才。

仅就作家而言,其知识结构大都淹博融贯,呈多能化、复合型。

作者往往又参与政治,钻研学术,从而涌现出很多通才作家。

宋代之前,往往以政显者拙于文,学术精而词彩乏,能文学者大都专擅一体,或以诗著,或以文名,兼美者不常见。

唐代大家如李、杜、韩、柳,李白称“诗仙”,杜甫为“诗圣”,韩愈和柳宗元乃以古文家流芳艺林,他们只是以文学家名垂后世,于政事、学术往往建树无多。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贯追求“内圣外王”之境界,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理想终端,而实现这种理想,必须具备很高的思想境界和深厚的文化素养,除了个人的主观努力之外,尚需适宜的社会环境。

宋代的知识分子无疑成为其前贤和后学共同艳羡的幸运者,因为时代和社会为他们提供了实现这种理想的机会与条件。

宋廷的崇文国策和全社会性的兴教办学以及书籍业的繁荣发展,使得宋代学子能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砥砺学问,大面积、多层次、全方位地学习并汲取前代文化的精华,从而滋养和提高个人素质,而大体公平竞争、机会均等的科举之路,又为他们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提供了可能,故宋代的作家,往往集学者、显宦、文学家于一身,全才、通才型作家不胜枚举,诸如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文天祥等,都是十分典型的例子。

宋代作家尤其是名家,其知识结构均呈现综合化、多层化、多能化的特点,这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

宋代品评人物极重德、学、才、干,即品行、学问、辞章和能力。

四者之中又以品行为最,故苏轼在《举黄庭坚自代状》中谓黄庭坚“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瑰伟之文,妙绝当世”。

而学、才、干三者,学为根本,为内修之功;才华外溢为文章;吏事政绩显才干,见能力。

宋代很多以文学名世者,实际上大都是深于学术、娴于理政,尤精于文学的综合型通才。

欧阳修以“学问文章,知名当世,守道不苟,自重其身,论议通明,兼有时才之用”之由向朝廷推荐王安石,后来有人反对起用王安石,而神宗反诘云“(王安石)文学不可任耶?

吏事不可任耶?

经术不可任耶?

”这充分说明,德行以下,文学、政事、经术三个方面已成为当时评价人物和选用人才的标准,而既然作为通行的标准,则此类集多能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亦不会是少数,故两宋学术精深、文章博雅、政声显著者比比皆是。

宋代作家的通才性特点决定了其必然具有较强的艺术创造力。

他们不仅能够鉴于古而通于今,视野开阔,气魄宏大,而且具有一种高度自觉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在以天下为己任的同时,追求人格的完善。

王禹偁以“主管风骚胜要津”自居,范仲淹“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王安石“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苏轼“奋厉有当世志”……其抱负、志气之宏大,正是宋人思想精神蓬勃向上的体现。

而正是这种志气和素养,很大程度上使得他们在学术、文章、政事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绩,显示了其巨大的创造力。

(原文有删改)

6.下列关于“宋代文人”的知识结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文人的知识结构主要呈现综合化、多层化、多能化的特点。

B.宋代文人的知识结构大都淹博融贯,呈多能化、复合型。

C.宋代文人的知识结构中,最被当时的人们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

D.宋代文人的知识结构的多能化表现在许多作家深于学术、娴于理政,尤精于文学方面。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的是()

A.宋代之前,那些擅长政事的人大都不擅长文学,即使擅长文学的人,能够在写诗、作文两方面都擅长的却没有。

B.“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部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奋斗目标和理想终端,而真正实现这一理想的是宋代知识分子。

C.宋廷的崇文国策和全社会性的兴教办学以及书籍业的繁荣发展,使得宋代的许多知识分子博学多才,个人素养较高。

D.宋代知识分子在学术、文章、政事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完全得益于他们宏大的抱负和全面的素养。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通才型人才,原因之一是宋廷推行崇文国策和宋代社会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B.欧阳修推荐王安石和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两件事表明了文学、政事、经术三种才能已成为宋代选用人才的标准。

C.崇文国策,大体公平竞争、机会均等的科举之路,使宋代许多知识分子成为集学者、显宦、文学家于一身的人物。

D.为了完善自己的人格,宋代知识分子大都“以天下为己任”,表现出高度自觉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

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

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

“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

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

”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

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

“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

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

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

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

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

“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

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

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

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

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

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

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

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

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

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

由是言之,焉用久客!

昔帝尧之葬也,窾木为匵,葛藟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注】。

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

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

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

于戏!

吾不为也。

祁侯曰:

“善。

”遂裸葬。

(《汉书·杨胡朱梅云传》)

【注】窾(kuǎn),当中挖空的木头。

匵(dú):

小棺材。

藟(lěi),藤。

殠(chòu),腐臭的气味。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必亡易吾意             易:

改变

B.重废父命           废:

废除

C.窃闻王孙先令裸葬       先令:

指示

D.饰外以华众华:

华贵

10.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杨王孙“吾欲裸葬”一组的是(  )(3分)

①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    ②重废父命③王孙苦疾                  

④将以矫世也⑤靡财单币,腐之地下        ⑥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王孙在病重将要临终时,叮嘱他的儿子在他死后,就做一个布袋盛身体,葬到离地面七尺深的地方,尸体下葬后,从脚下扯下那布袋,使身体贴近土地。

B.杨王孙的儿子认为父亲的想法难以理解,如果按父亲的意思办,自己不好做人。

于是就去找杨王孙的朋友祁侯请教。

C.祁侯希望王孙仔细考虑圣人留下来的规矩——死者是要装内外棺材,穿衣服,盖被子的。

D.杨王孙认为,现在人们浪费钱财铺张埋葬死者,让死者久久不能回归自然,死去的人感觉不到,活着的人享受不着,这样做是非常糊涂的。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9分)

(1)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

(3分)

(2)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

(3分)

(3)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

(3分)

13.用“/”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

“巧伪不如拙诚。

”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

(取材于刘向《说苑》)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琴歌

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①。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②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③从此始。

【注】①广陵客:

指善弹琴的人。

②清淮:

地近淮水。

③云山:

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1)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答:

(2)“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和《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

请简要赏析。

(4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1),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

(2)一觞一咏,。

(《兰亭集序》)

(3),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4)庄生晓梦迷蝴蝶,。

(《锦瑟》)

(5)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

(6)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凭箜篌引》)

(7)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8),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照相

舒婷

对于孩子们来说,再没有比过年更叫人向往的了。

可是,在很多家庭看来,进照相馆真是比过年还稀罕,有点神秘,有点紧张,还有点任人宰割的无奈。

当摄影师躲到黑布匣子后边,手捏橡皮球喊:

“笑!

”大人两眼发直,孩子一定忍不住闭了眼。

于是重来,一拍再拍,直至两腮抽筋为止。

我的父亲非常热爱家庭,总能找出理由率全家进照相馆。

孩子满月啦,结婚周年纪念啦,因此每年都有一张花好月圆的全家福喜洋洋装进镜框。

1957年父亲被下放到山区,哥哥寄养祖母家,我则托庇于外婆,一家四分五裂。

妈妈带妹妹在外地挣扎年许,终于回到娘家。

因此又进照相馆,为了寄相片给渴望的父亲。

在以母亲为支点的日子里,父亲远行。

等父亲回来,母亲已长别,我们家的天空,再无满盈的月。

十五岁那年,外婆给的零用钱涨到每月一元。

照相成了我进入少女时代的重要标志。

爱美的天性令我时常驻足于摆满美女靓娃的玻璃橱窗前,流连忘返。

由此梦想神奇的镜头能改变一个丑陋的小女孩,至少修饰一下刚萌芽的青春。

大同路老街的骑楼下,有一家黑洞洞的小相馆。

曲背肿泡眼的老摄影师不厌其烦地给川流不息闻讯而来的女学生拍指甲盖大小的半寸照,全市仅此一家。

须知一寸照收费四毛五,半寸照才收二毛五。

我和妹妹月月都去交二毛五。

等到过年压岁钱到手,拣两张满意的底片放大,或彩染一张,压在玻璃板下,美得不行。

相片上的女孩眼波闪烁,嘴唇红艳艳,娇媚可人,和我其实判若两人。

上山下乡【注】大扫帚一来,即把我扫出外婆的家。

当民警把“迁出”印在我的那页户籍上,我的脐周一阵剧痛,好像重新脱胎一般。

攥着刚发的安家费,翻箱倒柜找校徽,母校厦门一中改为红旗中学,觉得不够正宗,翻出妹妹的“厦门市第五中学”旧校徽,端端正正佩在胸前。

悲壮地想,这是最后一次进这家照相馆了。

掷出一块钱,这次拍二寸照。

老于世故的摄影师一眼就看穿了我的“最后晚餐”,极为隆重地布置灯光,还卷了份《文艺报》塞在我手中,拍了一张学生照。

我和摄影师都没有想到,这份《文艺报》被我攥住以后就再没有松开,直至今日。

离家独立生活,一下子长大了,家人平等相待,进照相馆不必躲躲闪闪,甚至肯借出一部破海鸥相机,与同队知青—起,带了几件花色衣服,到处拍去。

人物常常模糊不清,风景却是不可思议的诡美。

想家的游子从相片里重新认识家乡的魅力。

现在我手中的傻瓜相机已换了第四代,却懒得摁快门。

外出时看到我往挎包里放相机,儿子大叫“不”。

一卷胶卷放在暗匣里大半年,竟在相机里取不出来了。

但是相片仍然比存款攒得还快。

外出开会,总有人拍照,“坐这别动”,“坐那边笑一笑”。

笑得嘴巴裂成缺口石榴,许久难以复原。

都赌咒发誓给寄相片,往往竹篮打水罢了。

那年赣江笔会,脸皮几乎被闪光灯烤焦。

回来之后听同行女作家毕淑敏说,她收到的相片中有一张我和她的合影,拍的很不错,已寄往某杂志发表云云。

我心大动,遂写信索之。

月余,寄两张,是两位穿无袖夏裙的女孩子,笑得青春灿烂,却不是我,只好寄回。

后来又寄来两张底片,冲出一看,均是抢拍的集体照,一张有我个后脑勺,另一张有我半张脸。

立体地看,还差半张脸,至此无脸再去信力争不休了。

时常看到好些女作家的相片,既有个性又十分艺术,跟油画似的。

眼睛看得出火,心里越发没有自信。

也碰到过很有名气的摄影家,热情地牺牲时间为我拍照,我不是掩面而逃,就是脸无表情,眉毛这般吊上去,嘴角那样掉下来。

弄得摄影师还要向我道歉,似乎我长得不上照是他的过错。

积攒半辈子,银包虚空,相册倒有二三十本。

中间开着很多难看的天窗,都是被报纸杂志挖空的。

得闲时翻看不免好生得意:

毕竟也曾年轻漂亮过。

年轻当然不假,至于漂亮嘛,不敢多想。

多想未免可疑。

【注】上山下乡,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政治运动。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父亲被下放到山区,“我”的家庭由“花好月圆”变成了“四分五裂”,在此期间,又进照相馆,是为了纪念当时的岁月,也是为了缅怀以前“花好月圆”的日子。

B.情感抑扬交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花好月圆”是扬,“四分五裂”是抑;“悲壮地想”是抑,“好生得意”的扬。

C.“这份《文艺报》被我攥住以后就再没有松开,直至今日”是指这份报纸给了我启发,让我从此走上了创作之路。

D.“年经当然不假,至于漂亮嘛,不敢多想。

多想不免可疑”以幽默戏谑的手法表达了对往事的留念和对亲人的怀念。

E.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照相”这一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纬线,结合时代背景,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

17.本文题目“照相”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18.文章在选材上有何特点?

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4分)

19.俗语说:

“要想甜,加点盐。

”舒婷的散文《照相》写得十分出彩,可读性很强,它的“盐”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见解。

(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请在横线上填写两句话,要求所填写句子与前一句的内容、句式一致。

(4分)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

;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诀别和无可奈何的失落。

21.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

请简要概括,总字数不能超过15个。

(4分)

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中国早在明朝就发现和命名了钓鱼岛,发现意味着先占,先占即取得领土主权,这就是国际法则的“先占”原则。

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明朝已经将钓鱼岛纳入国家版图,一些使臣的笔记里还标明了中国渔民在钓鱼岛周围海域的航线。

明以后的历代政府更是采取了开发、利用、管辖和保卫等措施,对钓鱼岛行使主权以有效统治。

可以肯定,日本关于钓鱼岛主权的主张是站不住脚的。

22.下面是一幅讽刺性漫画,请你为这幅漫画写一标题并说明其寓意。

(4分)

(作者:

赵汀阳)

标题:

寓意: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人情味,源自人性之中最温情的一面,是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一种给人以爱与关怀的奇妙感觉,是一种由内而外感染他人的个性魅力,是一股可以温暖人心的精神。

请以“人情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1.B(A孝悌tì,模棱两可léng;C漩涡xuán,徇私舞弊xùn;D狩猎shòu,憎恶zēng)

2.C(A葱茏,生杀予夺;B宣泄,赏赉;D寒暄,委曲求全)

3.C(移花接木:

比喻暗中使用手段改变内容。

大名鼎鼎:

形容名气很大。

如雷贯耳:

比喻人的名声很大。

弄巧成拙:

欲耍弄技巧,结果反坏了事,含贬义。

弄假成真:

本想假做,却成了真事。

4.D(A句式杂糅,结构混乱,删掉“这对于”和“来说”,或者把“也常常感到很棘手”改为“也是一个难题”。

B语序不当,把“唯一一本”放在“迄今为止”之后。

C主语不明,表述不清,“矿长被给予”改为“给予矿长”,在“赔偿……”前加上“并要求他”)

5.B(不是觉民而是觉新)

6.A(A项,表述有误,原文是说“宋代作家尤其是名家,其知识结构……的特点”。

7.C(A项,“两方面都擅长的却没有”表述有误,原文是说“兼美者不常见”。

B项,“而真正实现这一理想的是宋代知识分子”于文无据。

文中只是说“时代和社会为他们提供了实现这种理想的机会与条件”。

D项,“完全得益于”说法过于绝对。

8.D(D项,强加因果,“宋代知识分子大都‘以天下为己任’,表现出高度自觉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并不是“为了完善自己人格”。

9.A(B.废:

违背;C.先令:

事先立言;D.华:

虚夸。

10.C(“②重废父命”和“③王孙苦疾”,两项与王孙“吾欲裸葬”无关。

11.B(B项正确意思应该是父命难违,又不忍心给父亲裸葬。

12.

(1)所以我准备裸体埋葬,想要以此矫正世俗的厚葬风气。

(“是以”、“矫”各1分)

(2)厚葬实在对死去的人没有什么用处,可是世俗之人却争着相互攀比。

(“诚”、“高”各1分。

(3)死者的尸体孤独地停在那里,怎么会有知觉呢?

(“块然”“知”各1分。

“块然”,孤独的样子)

13.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

(参考译文:

士大夫的志向不因为利益的诱惑而迁移,也不因为祸患灾难而改变。

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忠于职守、讲求信用,这四种美好的品德建立起来,即使死了也不会感到后悔。

拥有大智慧却用来谋私利的人,比不上那些虽然愚笨但一心为公的人,所以说:

“巧妙的伪装比不上愚拙的诚心。

”求学和发问不倦怠,是用来严格要求自己的原则;教诲他人不满足,是用来要求别人的原则。

14.

(1)作者由欣赏琴曲,陶醉于琴声的欢乐自适到产生摆脱官场束缚的归隐之念。

(2分)作者和朋友一边喝酒一边听琴,推杯换盏,陶醉于琴声中。

但听了琴曲后,作者想到自己将奉命出使千里之外的清淮,别宴上缕缕琴音不禁牵动他无限的乡思与愁思,仕途之累使他深感厌倦,因此作者萌生了强烈的归隐之情。

(2分)

(2)两者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2分)琴弦拨动,顿时万籁俱寂,四座之人都为之陶醉。

时间飞逝,星星渐稀,在美妙的琴声中,人们似乎忘记了时间。

作者通过这些情境侧面烘托出了广陵客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表现了琴声的美妙。

(1分)《琴琶行》中的这两句通过“悄无言”“秋月白”等侧面烘托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1分)

15.

(1)哀吾生之须臾

(2)亦足以畅叙幽情(3)万里悲秋常作客(4)望帝春心托杜鹃

(5)长使英雄泪满襟(6)石破天惊逗秋雨(7)大块假我以文章(8)别有幽愁暗恨生

16.BE(A项,表述有误,根据原文可知,“又进照相馆”是为了“寄照片给父亲”;C项,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没有说是“这份报纸”引导我走上创作之路的;D项,“对亲人的怀念”无中生有。

17.

(1)题目照相用的是“物线法”,“照相”是贯串全文情节线索。

(2)全文围绕“照相”来写家人的悲欢离合和自己的生活遭际,凸显历经苦难、热爱生活的主旨。

(3)通过对一个个生动的“照相”细节的描写,显示出作者鲜明的个性。

(答对1点给2分)

18.这篇散文选材具有“小中见大”(或“以小见大”)的特点。

(2分)它从照相这一生活中的小事切入,通过对一个个照相细节的描写,既写了自己的生活遭际、家庭的悲欢离合,又能让人读出几十年来国家的发展变化,可谓是一篇言近旨远的佳作。

(2分)

19.示例一:

我认为使这篇散文“甜”的那点“盐”,就是这篇散文中作者那幽默的文风。

这篇文章有悲酸、有破碎、有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当然也有幸福,但无论是悲是喜,作者都以略带夸张的“幽默”写出来,使我们感到一种“含泪的微笑”,体会到作者包容、坚强的个性之美。

示例二:

我认为这篇文章的“出彩”之“盐”就是“细节的生动”。

如“有点神秘,有点紧张,还有点任人宰割的无奈。

当摄影师躲到布匣子后边,手捏橡皮球喊:

‘笑!

’”时的幸福,如“当民警把‘迁出’印在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