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种植和病虫害防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3824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蒜种植和病虫害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蒜种植和病虫害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蒜种植和病虫害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蒜种植和病虫害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蒜种植和病虫害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蒜种植和病虫害防治.docx

《大蒜种植和病虫害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蒜种植和病虫害防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蒜种植和病虫害防治.docx

大蒜种植和病虫害防治

大蒜种植与病虫害防治

1)生育过程:

大蒜田间栽培是用种蒜,属无性繁殖。

一般可将大蒜的生长过程划分为萌芽期、幼苗期、鳞芽花芽分化期、蒜苔伸长期、鳞茎膨大期及休眠等6个时期。

大蒜生育过程长短,因播种期不同有很大差异。

春播大蒜生育期短,90~100天,而秋播大蒜生育期长达220~240天。

大蒜的萌芽期从解除休眠下地播种至初生叶展开,一般约需10~15天。

幼苗期由初生叶展开到生长至不再分化叶片为止,秋播大蒜为5~6个月,春播蒜仅25天左右。

花芽及鳞芽分化期是由花芽、鳞芽分化开始到分化结束,生产上称为“分瓣期”,一般需10~15天。

蒜苔伸长期是指蒜苔开始伸长致蒜苔甩尾采收的一段时间,此期是鳞芽的膨大前期,持续时间约30天。

鳞芽膨大期是从鳞芽分化结束至鳞茎(蒜头)收获,此期持续需50~65天,其中前30天与蒜苔伸长期相重叠。

大蒜鳞茎成熟,即蒜头采收后即进入休眠期,一般约需60天左右。

休眠期的长短与品种有关,一般早熟品种的休眠期约65~75天,而晚熟品种休眠期仅35~45天。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大蒜在不同的生育过程中,对所需外界环境条件各不相同。

①温度大蒜喜好冷凉的环境条件,其生长适宜温度为12~25℃。

蒜瓣萌芽的最低温度为3~5℃,12℃以上发芽迅速加快,20℃左右为发芽最适温度。

幼苗生长的适温为14~20℃,幼苗具有4~5叶时,能耐~16℃以上的低温,蒜苔伸长期的适宜温度为15~20℃,鳞茎膨大期适温为20~25℃,如果温度过高,鳞茎停止生长,转入休眠状态。

大蒜也属绿体春化型。

一般蒜萌动到幼苗期,如遇0~4℃的低温,经过30~40天即通过春化阶段。

②光照大蒜为长日照植物,在12小时以上的日照和15~20℃的温度下,茎盘上的顶芽即转向花芽分化迅速抽苔。

蒜苔的发育,除受温度、光照影响外,还与营养条件有关。

如种瓣太小,土壤瘠薄,播种过晚,密度过大,肥水不足等,都有可能形成无苔蒜或独头蒜。

另外大蒜头的形成要求长日照。

一般品种在短日照下,只分化新叶而不能形成鳞茎。

但亦有早熟的品种对光周期要求不太严格。

③水分大蒜叶片属耐旱生态型,但根系入土浅,吸收水分能力弱,所以在营养生长前期,应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过干。

特别是在花茎伸长和鳞茎膨大期,应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过干。

到鳞茎发育后期,应控制浇水,降低土壤湿度,以促进鳞茎成熟和提高耐藏性,以免因高湿、高温、缺氧引起烂脖(假茎基部)散瓣,蒜皮变黑,从而降低品质。

④土壤营养大蒜对土壤种类要求不严格,但根系弱小,以富含腐殖质而肥沃的壤土最好。

疏松通气,保水排水性能强的土壤,适于鳞茎生长发育,使蒜头大而整齐,品质好、产量高。

砂质土栽培大蒜辣味浓,质地松,不耐贮藏。

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6~7,过酸根端变粗,停止延长生长,过碱则种瓣易烂,小头和独瓣蒜增多,降低产量。

大蒜喜氮、磷、钾全效性有机肥料。

增施腐殖肥料,可提高大蒜产量。

一般每667m2施肥量,氮8.6kg,磷7.4kg,钾8.6kg。

幼苗初期,主要*种瓣内贮藏的养分,对土壤中的三要素吸收量很少。

到了花期伸长期和鳞茎膨大中期,根茎叶生长繁茂,同化和吸收机能进入盛期,总的吸收量逐渐达到最高值。

到鳞茎膨大后期,植株趋向成熟,茎叶逐渐干枯,根系老化,对土壤营养吸收能力则相对减弱。

在鳞茎膨大期应适量追施氮肥,过多则易导致鳞茎散裂。

如果土壤中含硫较多,可以增加鳞茎中硫化丙烯的含量,辣味增强。

3.主要栽培技术

(1)播种期适时播种是获得蒜苔和蒜头双丰收的重要措施之一。

栽培季节的确定,要根据大蒜不同的品种,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以及各地区的气候条件来确定。

我国出口大蒜产区均为秋播。

秋季播种大蒜,幼苗有较长的生长期。

与春播大蒜相比,蒜头和蒜苔产量都较高。

因此,凡是幼苗能露地安全越冬的地区和品种,都应进行秋播。

在秋播地区,适宜播种的日均温度为20~22℃。

越冬前幼苗长出3叶以上,一般5~6片真叶为宜。

一般华北地区的播种期在9月中下旬,南方地区在9月上中旬播种,东北、西北、高寒地区可行春播。

秋播不可过早,否则植株易衰老,蒜头开始肥大后不久,植株枯黄,产量下降:

亦不可过迟,否则蒜苗生长期短,影响蒜头产量。

春播大蒜应尽量提早,只要土壤表层解冻,可以操作,即应播种。

(2)土壤选择与栽培制度

①土壤选择大蒜虽然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除了盐碱沙荒地外,都能生长。

但是由于大蒜根系浅,吸收能力弱,因此,对土壤也有一定要求,才能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大蒜适宜种植的土壤是有机质含量富足、肥沃而质地疏松的沙质壤土。

沙土保肥保水力弱,生产的蒜头小,但辣味强。

粘重土壤生长的蒜头小而成尖型。

由于大蒜对土壤水分要求较严格,既怕土壤干旱又怕水涝渍害,因此,选择的地块要具备灌溉和排水的条件。

②栽培制度大蒜忌连作,也忌与其他葱属植物重茬。

否则,根系发育不良,易烂根,引起植株生长势衰弱,或者幼苗出土后,叶逐渐干枯,或易患病害,降低产量和品质。

大蒜对前茬作物的选择不太严格。

秋播大蒜,以豆类、瓜类、茄果类、马铃薯、玉米和水稻等茬口较好。

大蒜的施肥量大,吸肥量少,土壤残留肥较多,而且根系分泌有杀菌素,可以防止后作的各种病害,是后作的良好前茬。

 

大蒜生长周期为8个月,都是每年的10月播种,第二年6月收获。

常见病害

大蒜疫病:

发病症状:

叶片自叶尖向下呈水渍状灰绿色,好像被水烫过,斑面隐现云纹,发病与健康部分分界不明显。

病斑一般不甚明显,例如出现稀疏白霉,干燥时易消失。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在病残体内越冬。

一般借助雨水溅射和灌溉水传播,从气孔侵入,在连绵阴雨的天气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植地,均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的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抵抗力。

(3)及早喷药预防,用乙膦铝锰锌70%1000倍液或霜疫克露。

大蒜叶枯病

发病特征:

叶枯病主要为害蒜叶,发病开始于叶尖或叶的其他部位。

初呈花白色小圆点,后扩大呈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上部长出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叶全部枯死,在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粒。

为害严重时全株不抽苔。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或子囊壳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蒜头上越冬,第二年在适宜条件下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病部长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防治方法:

(1)播前药剂拌种、浸种。

蒜头剥开手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用量为蒜头种子重量的0.3%进行拌种。

(2)不连作,改种其它蔬菜,对病残株要及时清理,烧毁或深埋,减少菌源。

(3)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合理密植,及时开沟排水,降低温度增强植株抗病力。

(4)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可用70%乙膦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防止生芽实践证明,通过高温处理可防止大蒜生芽,而且不会影响大蒜的外观和品质。

高温处理的原理是充分利用大蒜的自然生长规律,如大蒜刚收获后正值六七月份;而春节后气温虽低,大蒜已到了栽种季节,所以阻止不了它发芽。

但这时对它进行高温处理,大蒜就又开始休眠,延缓发芽,有利于贮存。

具体做法是:

在大蒜发芽之前,大约在“六九”以后,在地下挖一方形或圆形土坑,坑深40厘米为宜,大小可视蒜的多少而定。

土坑底隔20厘米厚再挖一烧火道,土坑旁边也可挖一烟筒和烧火道相通。

把大蒜装入土坑,上面盖严封上土,下面烧火,使土坑内温度达到28~30℃,并保持4~6小时左右。

这样把大蒜高温处理后,再存放就不易发芽,可一直贮存到五六月份接上新蒜,蒜瓣饱满新鲜如初。

注意,挖坑时应选择地势较洼的地方,土壤含水60%为宜,这样土烤不干,大蒜也不会失水变形。

烧火时要掌握好坑内温度,温度过低不起作用,温度过高会把大蒜烫伤烤熟。

再来个简单的方法:

将大蒜装入塑料袋中,密封袋口。

这样被封在袋里的大蒜,其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散发不出去,提高了袋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地降低了氧的含量,同时又缺乏水分的吸收,大蒜则会处于休眠状态。

大蒜生长管理,特别是返青期以后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大蒜的产量和质量。

  一、返青期的管理

  2月下旬,天气渐暖,幼苗返青,下部开始生长不定根,蒜薹、蒜头开始分化,这时保证幼苗健壮生长,为蒜薹、蒜头的分化多积累营养物质,是夺取大蒜优质高产的关键。

根据我市测土配方结果:

我市大蒜主产区的连年重茬种植使土壤中微量元素(铁、铜、锰、锌、镁、钼、硼等)和钙相对缺乏。

微量元素缺乏直接导致大蒜植株不健壮,发育不良。

严重的可使真菌、细菌侵入产生多种病害,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此期的管理措施:

(一)3月初喷叶面肥一次,以补充微量元素。

(五)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左右时,浇壮苗水,追施三元复合肥10公斤。

这时若发现有真菌性叶枯病,要在发病初期每亩用10%的苯醚甲环唑45加或者25%咪鲜胺50克加叶面肥,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连喷2次效果较好。

  二、抽薹期的管理

  随着大蒜叶片数的增多和叶面积扩大,蒜薹随植株慢慢伸长,到甩尾时,叶面积达最大值,这时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并进期。

此期是大蒜一生中需水、需肥量最大的时期,需水量占一生的40%。

这时只有水大肥足,才能使蒜薹长得粗细均匀,上下一致。

管理措施:

以促为主,上部叶片每10天喷一次叶面肥。

在蒜薹甩尾70%左右时,追施尿素20~22公斤。

  三、蒜头迅速膨大期的管理

  蒜薹抽后,摘除了顶端忧势,大蒜体内的营养迅速向地下转移,蒜头进入迅速膨大期。

蒜头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抽薹后叶面积的大小、功能叶保护的多少、土壤的供肥水能力及根的吸收功能。

此期的管理措施:

经常喷施叶面肥,使根系发达,从地下吸收更多的养分和水分。

尽量延长叶功能和根系的寿命,抽薹时尽量少伤或不伤假茎和叶片,保护叶片的正常生长。

地表要见干见湿,收获前5天停止浇水。

  四、及时防治蒜蛆

  蒜蛆是危害大蒜的主要害虫,成虫迁移性很强,要想不让蒜蛆造成危害,统一防治成虫效果最好。

防治方法:

在成虫剧增时,及时到大田喷洒80%的敌敌畏或者48%的毒死蜱1000倍液,防治成虫。

 

适时播种

大蒜播种的最适时期是使植株在越冬前长到5~6片叶,此时植株抗寒力最强,在严寒冬季不致被冻死,并为植株顺利通过春化打下良好基础。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一般在9月中、下旬播种。

长江流域9月份天气凉爽,适于大蒜幼苗出土和生长。

如播种过早,幼苗在越冬前生长过旺而消耗养分,则降低越冬能力,还可能再行春化,引起二次生长,第二年形成复瓣蒜,降低大蒜品质。

播种过晚,则苗子小,组织柔嫩,根系弱,积累养分较少,抗寒力较低,越冬期间死亡多。

所以大蒜必须严格掌握播种期。

合理密植

密植是增产的基础。

蒜薹和蒜头的产量是由每亩株数、单株蒜瓣数和薹重、瓣重三者构成的。

应按品种的特点做到适当密植,使每亩有较多的株数。

早熟品种一般植株较矮小,叶数少,生长期也较短,密度相应要大,以亩栽5万株左右为好,行距为14~17厘米,株距为7~8厘米,亩用种150~200千克。

中晚熟品种生育期长,植株高大,叶数也较多,密度相应小些,才能使群体结构合理,以充分利用光能。

密度宜掌握在亩栽4万株上下,行距16~18厘米,株距10厘米左右,亩用种150千克左右。

播种方法

"深栽葱子浅栽蒜"是农民多年实践得出的经验。

大蒜播种一般适宜深度为3~4厘米。

大蒜播种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插种,即将种瓣插入土中,播后覆土,踏实;二是开沟播种,即用锄头开一浅沟,将种瓣点播土中。

开好一条沟后,同时开出的土覆在前一行种瓣上。

播后覆土厚度2厘米左右,用脚轻度踏实,浇透水。

为防止干旱,可在土上覆盖二层稻草或其它保湿材料。

栽种不宜过深,过深则出苗迟,假茎过长,根系吸水肥多,生长过旺,蒜头形成受到土壤挤压难于膨大;但栽植也不宜过浅,过浅则出苗时易"跳瓣",幼苗期根际容易缺水,根系发育差,越冬时易受冻死亡。

田间管理

追肥

大蒜幼苗生长期虽有种瓣营养,但为促进幼苗生长,增大植株的营养面积,仍应适期追肥。

由于大蒜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弱,故追肥应施速效肥,以免脱肥而出现叶尖发黄。

大蒜追肥一般3~4次,分为:

催苗肥:

大蒜出齐苗后,施1次清淡人粪尿提苗,忌施碳铵,以防烧伤幼苗。

盛长肥:

播种60~80天后,重施1次腐熟人畜肥加化肥,每亩20~30担,硫铵10千克,硫酸钾或氯化钾5千克。

做到早熟品种早追,中晚熟品种迟追,促进幼苗长势旺,茎叶粗壮,到烂母时少黄尖或不黄尖。

孕薹肥:

种蒜烂母后,花芽和鳞芽陆续分化进入花茎伸长期。

此期旧根衰老,新根大量发生,同时茎叶和蒜薹也迅速伸长,蒜头也开始缓慢膨大,因而需养分多,应重施速效钾、氮肥(复合肥更好)10~15千克。

于现尾前半月左右施入(可剥苗观察到假茎下部的短薹),以满足需要,促使蒜薹抽生快、旺盛生长。

蒜头膨大肥:

早熟和早中熟品种,由于蒜头膨大时气温还不高;蒜头膨大期相应较长,为促进蒜头肥大,须于蒜薹采收前追施速效氮钾肥。

如:

氮钾复合肥亩施5~10千克,若单施尿素,5千克左右即可,不能追施过多,否则会引起已形成的蒜瓣幼芽返青,又重新长叶而消耗蒜瓣的养分。

追肥应于蒜薹采收前进行,当蒜薹采收后即有丰富的养分促进蒜头膨大。

若追肥于蒜薹采收后进行,则易导致贪青减产。

若田土较肥,蒜叶肥大色深,则可不施膨大肥。

中、晚熟品种由于抽薹晚,温度较高,收薹后一般20~25天左右即收蒜,故也可免追膨大肥。

水分管理

齐苗期:

一般播种1周即齐苗。

追施齐苗肥后,若田土较干,可灌水1次,促苗生长。

幼苗前期:

幼苗期是大蒜营养器官分化和形成的关键时期。

大蒜齐苗后进入幼苗生长前期,由于齐苗后灌水1次,加之长江流域地区此期也正值秋雨较多的时期,因此要控制灌水,并注意秋雨后田间的排水工作。

幼苗中后期:

以越冬前到退母结束为标志。

此阶段较长,也正是大蒜营养生长的重要时期。

越冬前许多地方降雨已明显减少。

土壤较干,应浇灌1次;越冬后气温渐渐回升,幼苗又开始进入旺盛生长,应及时灌水,以促进蒜叶生长,假茎增粗。

抽薹期:

蒜苗分化的叶已全部展出,叶面积增长达到顶峰,根系也已扩展到最大范围,蒜薹的生长加快,此期是需肥水量最大的时期,应于追孕薹肥后及时浇灌抽薹水。

"现尾"后要连续浇水,以水促苗,直到收薹前2到3天才停止浇灌水,以利贮运。

蒜头膨大期:

蒜薹采收后立即浇水以促进蒜头迅速膨大和增重。

收获蒜头前。

5天停止浇水,控制长势,促进叶部的同化物质加速向蒜头转运。

③中耕除草。

可于播种至出苗前喷除草剂。

扑草净:

对防除蒜地的马唐、灰灰莱、蓼、狗尾草等有效。

50%的扑草净亩用药100~150克。

西马津和阿特拉津:

亩用药120~240克。

除草通:

亩用药35~6S克。

对以单子叶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蒜田,每亩用大惠利120~150克于播种后5~7天(出苗前)加水30~50千克稀释,晚间喷雾。

以双子叶阔叶草为主的蒜田,每亩用25%恶草灵120~150毫升,或24%果尔45~60毫升,于播种后7~10天(出苗前)加水40~60千克,晚间喷雾。

蒜苗幼苗生长期,当杂草刚萌生时即进行中耕,同时也除掉了杂草,对株间难以中耕的杂草也要及早拔除,以免与蒜苗争肥。

采收

采收蒜薹

一般蒜薹抽出叶鞘,并开始甩弯时,是收藏蒜薹的适宜时期。

采收蒜薹早晚对蒜薹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

采薹过早,产量不高,易折断,商品性差;采薹过晚,虽然可提高产量,但消耗过多养分,影响蒜头生长发育;而且蒜薹组织老化,纤维增多;尤其蒜薹基部组织老化,不堪食用。

采收蒜薹最好在晴天中午和午后进行,此时植株有些萎蔫,叶鞘与蒜薹容易分离,并且叶片有韧性,不易折断,可减少伤叶。

若在雨天或雨后采收蒜薹,植株已充分吸水,蒜薹和叶片韧性差,极易折断。

采薹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以采收蒜薹为主要目的,如二水早大蒜叶鞘紧,为获高产,可剖开或用针划开假茎,蒜薹产量高、品质优,但假茎剖开后,植株易枯死,蒜头产量低,且易散瓣。

以收获蒜头为主要目的,如苍山大蒜采薹时应尽量保持假茎完好,促进蒜头生长。

采薹时一般左手于倒3~4叶处捏伤假茎,右手抽出蒜薹。

该方法虽使蒜薹产量稍低,但假茎受损伤轻,植株仍保持直立状态,利于蒜头膨大生长。

收蒜头

收蒜薹后15~20天(多数是18天)即可收蒜头。

适期收蒜头的标志是:

叶片大都干枯,上部叶片退色成灰绿色,叶尖干枯下垂,假茎处于柔软状态,蒜头基本长成。

收藏过晚,蒜头嫩而水分多,组织不充实,不饱满,贮藏后易干瘪;收藏过晚,蒜头容易散头,拔蒜时蒜瓣易散落,失去商品价值。

收藏蒜头时,硬地应用锨挖,软地直接用手拔出。

起蒜后运到场上,后一排的蒜叶搭在前一排的头上,只晒秧,不晒头,防止蒜头灼伤或变绿。

经常翻动2~3天后,茎叶干燥即可贮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