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学案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第1节 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讲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3545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9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复习学案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第1节 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讲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考化学复习学案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第1节 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讲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考化学复习学案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第1节 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讲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考化学复习学案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第1节 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讲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考化学复习学案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第1节 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讲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复习学案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第1节 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讲练含答案.docx

《高考化学复习学案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第1节 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讲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复习学案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第1节 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讲练含答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复习学案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第1节 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讲练含答案.docx

高考化学复习学案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第1节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讲练含答案

第十章 化学实验基础

第一节 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考点1常用化学仪器的识别和使用方法

[基础知识整合]

1.加热仪器

直接加热仪器

2.计量仪器

(1)

(2)

(3)

(4)

(5)

3.常用分离、提纯的仪器

(1)仪器②、③、④、⑤的名称分别为分液漏斗、蒸馏烧瓶、冷凝管(球形冷凝管或直形冷凝管)、干燥管。

(2)仪器①组装过滤器时,应注意滤纸上缘低于漏斗边缘。

(3)用仪器②后期分离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4)仪器③使用时,要垫石棉网加热,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到烧瓶的支管口处。

(5)使用仪器④时,从下口进水,上口出水。

其中的球形冷凝管适用于冷凝回流,不适用于蒸馏。

(6)仪器⑤⑥用于分离时,应装固体吸收剂进行除杂;对仪器⑤,从粗口进气,细口出气。

(7)用仪器⑦除杂时,从A口进气,B口出气,用仪器⑦排水收集气体时,从B口进气,A口出水。

4.其他仪器

(1)滴瓶

用途:

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

①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不可互换;

②不能将滴管平放或倒置,以免溶液流入胶头;

③见光易分解的物质要用棕色瓶盛放。

(2)胶头滴管

用途: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

①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要将液体吸入胶头内,不能平放或倒置;②滴液时不可接触器壁;③用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④滴液时,不可伸入仪器内,应悬空滴加。

(3)

①酒精灯所装酒精量不能超过其容积

,不能少于

②加热时要用外焰,熄灭时要用灯帽盖

灭,不能吹灭。

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

精、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

精灯。

④需要强热的实验用酒精喷灯加热。

[应用体验]

有下列几种常见仪器:

①分液漏斗 ②长颈漏斗 ③酸式滴定管 ④容量瓶 ⑤碱式滴定管 ⑥球形冷凝管 ⑦直形冷凝管

思考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碱式滴定管不能盛装KMnO4溶液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蒸馏用的冷凝管最好是________,冷凝回流用的冷凝管最好是________。

(4)容量瓶用于配制溶液时,定容时仰视,所配溶液浓度有什么误差?

____。

[提示] 

(1)①③④⑤ 

(2)碱式滴定管下端的橡胶管易被KMnO4溶液氧化变质 (3)⑦ ⑥ (4)偏小

[考点探究]

角度1 常用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1.(2014·全国卷Ⅰ)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B [A.锥形瓶和容量瓶都是定量实验仪器,洗净后自然晾干,不能放进烘箱中烘干。

B.酸式滴定管用于准确量取溶液的体积,先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装溶液润洗2~3次,否则将导致待装溶液的浓度偏小,影响实验结果。

C.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待滴定溶液,若用待滴定溶液润洗,所含溶质的量增大,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增大,测得实验结果偏高。

D.配制溶液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应重新配制,若用滴管吸出多余部分,所得溶液的浓度将偏低。

]

2.(2017·潍坊统考)某学生的实验报告中有如下数据: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1.7g食盐;②用量筒量取21.48mL盐酸;③用容量瓶配制210mL1mol·L-1的硫酸溶液;④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用去18.20mLNaOH溶液。

其中数据合理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D.②③

A [量筒的精确度一般为0.1mL,不能读取21.48mL;容量瓶的规格无210mL,不能配制210mL的溶液。

]

3.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仪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序号为⑧和⑩的仪器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分液操作中,必须用到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填序号)。

(3)能作反应容器且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上述中的________(填名称)。

(4)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填序号)。

(5)仪器上标有温度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容量瓶 直形冷凝管 

(2)②⑥ (3)试管 (4)②④⑧⑨ (5)⑧⑨

规避计量仪器使用时的5个易失分点

(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

(2)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无“0”刻度,小刻度在下方。

(3)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mL,“0”刻度在接近上口处。

(4)容量瓶只有一条刻度线,只能读取一个值,该数值为容量瓶的容量值。

(5)选取量筒的规则是“大而近”,例如量取5.6mLNaOH溶液应选取10mL量筒,而不能选5mL或50mL量筒。

角度2 特定装置的识图分析判断

4.下列有关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或结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①制取少量NH3       ②收集NO2

      

③除去Cl2中的HCl     ④收集SO2

    

⑤检验气体是否易溶于水 ⑥滴定FeSO4溶液

   

      ⑧观察Fe的吸氧腐蚀

    

⑨稀释浓H2SO4      ⑩制取并收集干燥CO2

        

⑪测定溶液pH    ⑫配制一定浓度的NaNO3溶液

    

[解析] ①NH4Cl受热分解生成的NH3与HCl在试管口遇冷又重新生成NH4Cl,无法收集到NH3,且用试管加热固体时,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不正确;②ρ(NO2)>ρ(空气),正确;③除杂时,应从长管进,不正确;④ρ(SO2)>ρ(空气),进气管应插至瓶底,不正确;⑤气体易溶于水,p减小,倒吸,正确;⑥酸性KMnO4具有氧化性,应用酸式滴定管,不正确;⑦硝酸易挥发,CO2中含有HNO3,不正确;⑧倒吸一段水柱,正确;⑨稀释浓H2SO4时应将浓H2SO4注入水中,不正确;⑩收集的气体含有HCl气体;⑪试纸不能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玻璃片上;⑫NaNO3溶解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

[答案] ②⑤⑧

5.(2015·全国卷Ⅱ)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

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

选项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预测②中的现象

A

稀盐酸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立即产生气泡

B

浓硝酸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产生红棕

色气体

C

氯化铝

溶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大量

白色沉淀

D

草酸溶液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溶液逐渐褪色

D [A项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稀盐酸先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再与Na2CO3分步发生反应:

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CO2↑+H2O,因此开始阶段滴加稀盐酸,②中不产生气泡。

B项常温下,浓硝酸与铝条发生钝化,铝条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层铝与浓硝酸继续反应,②中观察不到产生红棕色气体。

C项将AlCl3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由于NaOH过量,发生的反应为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得不到大量白色沉淀。

D项KMnO4酸性溶液具有强氧化性,H2C2O4溶液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MnO

+5H2C2O4+6H+===2Mn2++10CO2↑+8H2O,由于MnO

被还原为Mn2+,②中酸性KMnO4溶液逐渐褪色。

]

考点2化学实验常见的基本操作

[基础知识整合]

1.药品的取用

(1)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要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而不能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块状和大颗粒固体用镊子夹取。

(2)向容器内加液体药品

取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取用较多的液体用倾倒法,注意试剂瓶上的标签朝向手心;向容量瓶、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2.物质的溶解

(1)固体物质的溶解

①振荡、搅拌、加热等措施可加快溶解速率;

②一般将溶剂加入溶质中,但配制氯化铁、硫酸铝等一些易水解的盐溶液时,要将这些固体用相应酸溶解,再加入蒸馏水,以得到澄清溶液。

(2)气体的溶解

①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如CO2、Cl2、H2S等,用如图(a)所示装置;

②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HCl、NH3等,用如图(b)所示装置,该类装置可防止倒吸。

(3)液体物质的溶解(稀释):

一般把密度大的液体加入到密度小的液体中,如浓硫酸的稀释、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等。

3.物质的加热

(1)固体的加热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②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2)液体的加热

加热前,先把玻璃容器外壁的水擦干,以免炸裂试管;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中上部,试管口向上倾斜,不得对人,以防液体沸腾时溅出烫伤人。

(3)加热的方式

加热方式

适用范围

直接加热

瓷质、金属质或小而薄的玻璃仪器(如试管)等

隔石棉

网加热

较大的玻璃反应器(如烧杯、烧瓶等)

浴热(水浴、

油浴、砂

浴等)

①需严格控制温度的(如硝基苯的制备);

②需反应混合液静止的(如银镜反应);

③蒸馏沸点差较小的混合液

4.常用试纸的使用

(1)常见类型

①石蕊试纸——

②pH试纸——测量(粗测)溶液的pH,确定酸碱性的强弱

③品红试纸——检验SO2等有漂白性的物质

④淀粉KI试纸——检验Cl2等有氧化性的物质

(2)使用方法

①检验溶液:

取一小块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点在试纸中部,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确定溶液的性质,若用pH试纸测pH时,还需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确定pH。

②检验气体:

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用镊子夹取或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然后再放在集气瓶口或导管口处,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

③用pH试纸定量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若润湿,测得的结果可能会产生误差。

酸性溶液pH偏大,碱性溶液pH偏小,中性溶液pH无误差。

5.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基本思路是使装置内外压强不等,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

(1)微热法:

如图a。

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捂热容器,导管口产生气泡,停止加热或松开手后导管内倒吸形成一段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2)液差法:

如图b、c。

连接好仪器,b中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水,使b中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锥形瓶中的液面,静置,若液面位置保持不变,证明装置不漏气。

c中,从乙管加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高于甲管液面,静置,若液面位置保持不变,证明装置不漏气。

(3)滴液法:

如图d。

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如果水不能持续流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4)抽气(吹气)法,如图e、f。

e中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轻轻向外拉动或向里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活塞能回到原来位置,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f中打开弹簧夹,向导管口吹气,如果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且停止吹气后,夹上弹簧夹,长颈漏斗液面保持稳定,则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液差法的拓展)

6.仪器的洗涤

(1)方法:

使用毛刷,用去污剂和水冲洗。

(2)洗净的标准:

玻璃仪器内壁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应用体验]

1.指出下列仪器使用或实验的第一步操作。

(1)气体的制取、性质探究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

(2)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有活塞的玻璃仪器的使用:

_________。

(3)点燃可燃性气体:

________。

(4)用于定性检验的试纸:

________。

(5)待测物的检验或鉴别:

________________。

[提示]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检查是否漏水

(3)验纯 (4)润湿 (5)取待测物少许

2.填写下列表格。

残留物

洗涤剂

容器里附有的油污

容器壁上附着的硫

试管壁上的银镜

AgCl

氨水

制Cl2时残留的MnO2

[提示] NaOH溶液或热的纯碱溶液 CS2或热浓NaOH溶液 稀HNO3 浓盐酸

[考点探究]

角度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下列有关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然后竖立试管

②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加入液体时,胶头滴管紧贴试管内壁

③为了促进固体物质的溶解,也采用加热、搅拌等措施

④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慢慢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并搅拌

⑤长时间盛放石灰水的烧杯应先加入适量的盐酸进行洗涤

⑥加热试管时,应先小火预热试管,然后固定位置加热

⑦水浴加热的优点是使反应器均匀受热并且控制恒温

⑧测定NH4Cl溶液的pH时,应先取一条pH试纸将一端浸入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确定溶液的pH

⑨用pH试纸可以测定氯水的pH

⑩检验NH3和HCl都可用湿润蓝色石蕊试纸

⑪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⑫对于气体的实验室制法过程中,加药品前的操作一般为检验装置气密性

⑬使用分液漏斗、滴定管前的第一步操作为检查仪器是否漏水

[解析] ②胶头滴管一般不能插入试管内;④量筒不能用于溶解物质;⑧试纸不能直接浸入溶液中;⑨氯水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pH;⑩NH3检验应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

[答案] ①③⑤⑥⑦⑪⑫⑬

2.(2016·全国丙卷)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实验

操作

A.

配制稀硫酸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

B.

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

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

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备纯净Cl2

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食盐水

D.

CCl4萃取碘水中的I2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

D [A项,稀释浓H2SO4时,应将浓H2SO4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H2SO4中,以免发生液滴飞溅。

B项,加热KMnO4制取O2,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否则水会倒吸,炸裂试管。

C项,制备纯净Cl2时,应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气体,再通过浓H2SO4干燥气体。

D项,萃取操作时,先从下口放出有机层,再从上口倒出水层,操作正确。

]

3.下图为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a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c中放碱石灰

B.b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c中放碱石灰

C.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D.b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C [由于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小,而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先通入氨气,然后再通入CO2;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需要防止倒吸,因此a通入NH3,b通入CO2。

氨气是碱性气体需要稀硫酸吸收多余的氨气。

]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6个“不”

(1)容量瓶、量筒等定量容器,不能用作反应器,也不能用于溶解稀释或贮存液体。

(2)做完实验,剩余药品不能随意丢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必须放回原试剂瓶)。

(3)称量有腐蚀性,易潮解的物质时,不能用纸片。

(4)温度计不能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

(5)浓H2SO4稀释时,水不能注入浓H2SO4中。

(6)测溶液pH时,pH试纸不能润湿。

角度2 常见装置气密性检查

4.下列装置中,不添加其他仪器无法检查气密性的是(  )

A [A项,需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烧瓶支管需封闭;B项,可用液差法;C项,可用微热法;D项,可用抽气法。

]

5.

(1)某同学认为,只要向长颈漏斗中加水,便可检验其气密性是否良好。

经检验他的方案可行。

则此同学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去)制备氮化钙(Ca3N2),并探究其实验式。

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连接好仪器,关闭止水夹,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水至一定量后,当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时,停止加水,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关闭活塞K,将末端导管插入试管A的水中,用酒精灯微热硬质玻璃管,若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撤去酒精灯冷却一段时间,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并且一段时间不回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一般气密性检查的答题模板

(1)微热法:

封闭→微热→观察气泡→冷却导管中水柱上升→说明气密性良好。

(2)液差法:

封闭→加水形成液面高度差→停止加水→观察液面不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

规范思路:

装置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考点3化学实验安全与试剂保存

[基础知识整合]

1.化学实验安全

(1)指出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的名称

(2)化学实验中常见事故的处理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

立即用湿布或沙土扑盖

钠、磷等失火

迅速用沙子覆盖

腐蚀性酸(或碱)流到桌上

立即用适量NaHCO3溶液(或稀醋酸)冲洗,后用水冲洗

腐蚀性酸(或碱)沾到皮肤上

用水冲洗,再用NaHCO3稀溶液(或硼酸溶液)冲洗

腐蚀性酸、碱溅到眼中

立即用水反复冲洗,并不断眨眼,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

误食重金属盐

应立即口服生蛋清或牛奶

汞滴落在桌上或地上

尽量回收,然后在桌子或地上撒上硫粉

(3)常见操作的安全问题

①加热制取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时,结束时不能先停止加热,防止倒吸,应先将导管移出。

②点燃H2、CH4或CO时,应先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止爆炸。

③涉及H2或CO的性质验证的综合实验装置需加热时,应先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

④浓H2SO4稀释时,应将浓H2SO4沿器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暴沸。

⑤液体加热时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

⑥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能用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药品的味道。

⑦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⑧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⑨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2.常见化学试剂的保存

(1)试剂瓶选用的四个要素

①瓶口:

固体药品存放于广口瓶中;液体药品存放于细口瓶中。

②瓶质:

与SiO2强烈反应的试剂(如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盛装。

③瓶塞:

碱性溶液不可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来盛装,酸性或强氧化性溶液不可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盛装。

④瓶色:

见光易分解的试剂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2)试剂保存的“六注意”

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起反应的药品应密封保存。

如钾、钠应浸在煤油中;白磷放在水中,使之与空气隔绝。

②易潮解、挥发、吸水的药品应密封保存。

如固体NaOH、浓盐酸、浓硫酸等。

③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盛放在棕色瓶中,放置于阴凉处。

如AgNO3、浓HNO3等。

④液态溴有毒且易挥发,应贮存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加水封,加盖玻璃塞(不能用橡胶塞),并放置于阴凉处。

⑤易挥发、着火的药品应密封保存并放置于阴凉处,远离火源。

如乙醇、乙醚、苯等。

⑥盛放药品的器皿应不能跟所盛药品反应。

如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应用橡胶塞。

[应用体验]

从瓶口、瓶塞、瓶质和瓶色分析下列试剂应选用什么试剂瓶?

(1)新制氯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CO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OH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KMnO4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氢氟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1)棕色带玻璃塞的玻璃细口试剂瓶

(2)无色带橡皮塞的玻璃细口试剂瓶

(3)无色带橡皮塞的玻璃广口试剂瓶

(4)无色带玻璃塞的玻璃细口试剂瓶

(5)无色带塑料塞的塑料细口试剂瓶

[考点探究]

角度1 化学实验安全问题分析

1.下列有关实验安全的说法或装置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应先通氢气,后加热氧化铜

②蒸馏石油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未加碎瓷片,立刻拔开橡皮塞投入碎瓷片

③实验室做钠的实验时,余下的钠屑投入废液缸中

④用如图装置制氨水

⑤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⑥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⑦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⑧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

⑨用下图处理尾气CO

[答案] ①⑧⑨

2.(2015·全国卷Ⅱ)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 [A项,硅胶是一种高活性、吸水性材料,无毒无味,化学性质稳定,可作食品干燥剂;B项,P2O5极易吸水生成H3PO4,而H3PO4有毒性,故不能用P2O5作食品干燥剂;C项,CaCl2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吸水后生成六水氯化钙(CaCl2·6H2O),故不能用六水氯化钙作食品干燥剂;D项,吸水性植物纤维无毒、无味,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

3.下列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处理错误的是(  )

A.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浴温度时,不慎打破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B.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约

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C.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

D.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孔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水润湿的玻璃管插入端,缓慢旋进塞孔中

C [C项,制乙酸乙酯混合液时应先将浓H2SO4加入乙醇中,然后再加入乙酸。

]

(1)实验室操作注意“5防”

①防爆炸;②防暴沸;③防失火;④防中毒:

⑤防倒吸。

(2)三类安全装置图示

①防污染尾气处理装置

②防倒吸尾气处理装置

③防堵塞装置

防止堵塞导管,或使液体顺利流入,或使内外压强相等。

a      b       c      d

角度2 常用试剂保存

4.下列常用试剂保存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Na、K、Li均可保存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

②Na2CO3溶液、NaOH溶液均可保存在带有玻璃塞的细口瓶中

③浓HNO3、AgNO3溶液、氯水均可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于冷暗处

④保存硫酸亚铁溶液需加入铁钉

⑤AgBr、AgI固体可以放在无色广口瓶中

⑥酸性KMnO4溶液应放在带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⑦汽油、苯等有机溶剂应放在带有橡皮塞的试剂瓶中

⑧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