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总复习各部分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docx
《小学数学总复习各部分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总复习各部分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总复习各部分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总复习各部分重点与难点
小学数学总复习各部分重点与难点
(一)、数和数的运算
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和“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等知识点。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
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简易方程”、“解比例”、“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等知识点。
(三)、应用题
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包括:
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四)、量的计量
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和“名数的改写”。
(五)、几何初步知识
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能对周长、面积、体积进行正确的计算。
简单的统计
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包括:
求平均数的方法。
和各类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能对图表进行分析和回答问题,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复习课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复习课在操作上要先调查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寻找学生知识的缺漏处和能力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确定重点内容,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查漏补缺,促进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
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
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
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2、自主性原则
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
在复习中要体现:
知识让学生疏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系统性原则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根据知识间的纵横联系,系统规划复习和训练的内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
4、发展性原则
复习要重温学过的知识,但不是简单的重温,而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发展,同时向处延伸拓宽,而且方法要灵活,有利于学生创新。
另外,复习课切忌与新授课、练习课混淆,避免“炒冷饭”的现象。
因此,必须从探索复习课教学模式入手,建立科学、合理的复习课教学模式,使复习课教学有“路”可循,才能有效地提高复习课的教学质量。
总复习要体现五个为主
1、以学生为主。
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
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2、以课本为主。
考试题目,具有新、全、活等特点,知识点多,覆盖面广,问题设计的角度新,题量大,对能力要求高。
根据这些特点,复习时既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会灵活地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点。
因此,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抓住课本的知识点,把课本与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3、以课内为主。
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上课前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好讲练时间。
讲要讲出新水平,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练要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
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
4、以练为主。
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
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章节练习抓基础,单元练习抓重点,全面练习抓综合。
多练能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考场上熟能生巧,巧能升华,临阵不乱,沉着应战,克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不应有失分。
5、以能力为主。
知识和能力二者是密切相联的。
知识的存在和增长,的确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对某种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
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
六、总复习的例题设计注意点
例题设计注意要有多功能性。
小学数学知识点多、面广,基本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知识分散在各章节中。
复习中的例题,就必须围绕和含盖这些知识点来精心设计例题,做到数量少、覆盖面广、启发性强,否则就会顾此失彼。
如一个工厂有男工120人,女工40人,共有工人多少人?
解答后,要求学生根据题中的,两个条件,你能提出其他问题,编成应用题吗?
根据条件可提出:
求两数和、求两差、求倍数、求几分之几等。
还要有利于纵横比较。
复习教学,只有通过前后知识之间的纵向比较和邻近知识之间的横向比较,才能引导学生加深对各部分知识的理解程度,才能使学生完整的结构,因此,复习选例要兼顾知识之间的纵横比较,以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如在“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总复习”一课时,可以请学生把学习过的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网络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下向上看,怎么看?
(由长方形面积推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由平行四边形面积又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从上向下看,怎么说?
(求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可以转化为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必须转化为求长方形的面积。
)点出转化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明白:
“长方形是干,是根,是学习的基础。
”学习时我们先从学习长方形的面积入手。
使学生真正弄清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体现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思维活动,在选择角度、运用方法、展开过程诸方面的灵活程度。
复习中设计一些具有灵活运用知识和方法解答的练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拓宽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如图:
你看到了什么?
如果用“A”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用“B”表示空白部分的面积的话,你想说点什么?
A与B的最简比为();B与A的最简比为();A相当于B的几分之几?
A比B少几分之几?
B是A的几倍?
B比A多几分之几?
A占(A+B)的()%,合()成?
B占(A+B)的()%,合()成?
(A+B)与A的比为();(A+B)与(B-A)的比为();
在这里涉及到四个量:
A+B、A、B、A-B
如果长方形的面积(A+B)为60平方厘米。
你能求出其它三个量吗?
你是根据哪些条件求出来的。
如果A为60平方厘米呢?
如果B为60平方厘米呢?
如果A-B面积是60平方厘米呢?
复习课最忌讳的是题海战役,使学生不堪重负。
要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首先钻进题海,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针对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典型性例题,为精讲、精练、高效、减负打下基础.复习过程不应是机械地重复过去教学的过程,复习也不仅是抓几个重点,补几处缺漏、选几道习题、讲几个错例、把复习的过程变成书本知识再过滤的过程。
复习应当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即使是“旧”题也要“新”做。
所以复习范例应做到数量少、容量大、覆盖面广、启迪性强。
同时要新而不偏、活而不虚,并且跳而可得。
例如,复习“立体图形的总复习”时,可设计如下练习:
出示一个长7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框架。
①做这样一个长方体框架共需多少长的铁条?
怎么求?
为什么要乘以4?
②在这个框架的表面贴上纸板,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
这个问题是怎么样的数学问题?
为什么说需要多少纸板就是求它的表面积?
怎样计算?
③如果这长方体上边的面不贴纸板,那又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
④想一想,在具体计算物体的“面”时,哪些物体有缺面的情况?
⑤如果现在要求这个长方体有多大,这是怎样的数学问题?
什么叫体积?
这个长方体体积怎样求?
⑥如果要我们求这个长方体里面可以装多少立方厘米的沙,这又是什么数学问题?
怎样求?
⑦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一般都要知道哪些条件?
小学生语文重点知识总复习
汉字
对于教学目标中规定的字要求学生做到会读、会写、会组词。
了解形声字的构造,能指出一般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
能区分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书写时做到笔画清楚,字形规范,不写错别字。
掌握常见字的音、形、义;特别要了解多音字、多义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音义。
纠正错别字是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现就错别字的常见类型和纠正方法说说自己的看法:
常见错误类型例子纠正方法
字形模糊多笔少画武装(武)代木(伐)记清笔画笔画错误廷安(延)城币(市)对比记忆
字部件易位依觫(赖)秦岑(岭)记清结构
偏旁误用住军(驻)忘想(妄)形义结合
长短不分自已(己)周末(末)形义结合
不明字义义近致误串插(穿)略夺(掠)形义结合
同音代替形似相混急燥(躁)宽敞(敞)形义结合
主要题型有:
(1)把字写得正确、端正、匀称,这种题型一般出现在低年级的考题中
(2)改错别字,发现成语、广告语、应用文中的错别字、去年
(3)确定字的部首,除部首外还有几画
(4)辨字组词
(5)多音字组词或在同一个句子中为多次出现的同一个字选择不同读音
(6)选择正确的字填空等。
这类知识看似简单,但在学生的各个阶段的学习中都是重点也是很容易出错的难点。
C、词语
理解、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关键词、特色词及规定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会运用。
会辨析一些近义词、反义词。
能够理解多义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能辨析褒义词、贬义词。
主要题型有:
(1)把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或整个词语的意思。
这类提醒一般比较简单,如果出现在阅读题中,要求根据课文内容解释。
那么就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词语和课文的理解进行解释。
(2)照样子写出ABB、AABB、AABC、ABCC、ABAB、ABAC等特殊词语。
一般是观察例子特点例举同形式的词语。
(3)根据意思写词语。
这考察的是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成语的积累量。
(4)用词造句使所造句中的词语具有指定词性、指定意义或具有几中不同意义。
如:
用“通知”造出两个句子,使它在句中分别属于动词和名词。
这类题综合性较强,特别要强调检查,检查自己给出的答案是否达到了题目提出的要求。
(5)找近义词或反义词,包括:
单音节词语、双音节词语、三音节词语、四字词语含近义词、反义词的成语及成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这类题则主要考察学生的词汇积累。
(6)选择恰当的词语组成正确的词组或句子
(7)辨别每组词语中不是同一类的词
(8)把可以搭配的词语用线条连起来
(9)辨析褒义词、贬义词
(10)例举所积累的成语
(11)成语接龙。
这类题应该算成语知识考查题中较难的,但只要有足够的成语储备量并且能经常练习就不觉得难了。
不知道
(12)答出成语所涉及的成语故事或典故中的主要人物及故事发生的年代等。
D、句子①说到句子首先要了解常见的句式及其作用。
②了解了常见的句式及其作用了解句式变换的几种形式;能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变换句式。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变换;陈述句与感叹句、祈使句之间的变换;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之间的变换;直接引用句与间接转述句之间的变换;一般陈述句与比喻、拟人、夸张句之间的变换)
③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能运用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对偶几种修饰辞方法,理解运用这几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④能用关联词语造句,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⑤要能正确地修改病句,
常见的病句有成分残缺,如:
“在这次全区小学生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句话缺少主语;
用词不当,如:
“李明刻苦学习,取得显著的成就”,“成就”是指事业上的成绩,这里应改为“成绩”;
词序颠倒,如:
“同学们热烈讨论并认真收听了张海迪姐姐的报告”,“热烈讨论”与“认真收听”的顺序颠倒了;
重复累赘,如:
“他经常一贯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经常”与“一贯”意思相近,连用罗唆;
搭配不当,如:
“乌云和大雨从天空中倾斜下来”,“大雨”能“倾斜”,“乌云”不能“倾斜”;
前后矛盾,如:
“这一学期我们班差不多根本没有考试不及格的现象”,“差不多”和“根本没有”有矛盾;
用错概念,如:
“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茄子、等蔬菜”,“西瓜”不是蔬菜;
关联词使用不当,如:
“因为他身体好,所以学习成绩也好”,“身体好”和“成绩好”不是因果关系,关联词应不要;
结构混乱,如:
“这条铁路全线竣工不满四年了”,应改为“不满四年这条铁路就全线竣工了”;
指代不清,如:
“放学了,陈强和孙华一道回家,路上,他对他说:
'晚上到你家复习功课’”。
句中的代词指谁,不清楚。
⑥扩句,是在句子中添加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
复习的时候,要讲清要求和方法。
E、标点。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辨别句子的语气,分清句子结构,识别句子性质,从而正确了解句子的意思。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要能结合语境,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特别要了解分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的作用。
小学阶段要求会用的标点符号有:
分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屋子里,我是主人;屋门外,蝉是最高的统治者。
引号,可以表示引用对话或文章里一段文字。
如:
大娘说:
“同志,谢谢你呀!
”雷锋说:
“谢什么,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也可以表示反面或否定意思的词语。
如:
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做这样的“傻子”的。
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
还可以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如:
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
破折号,可以表示以下是解释部分或说明部分。
如: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也可以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如:
蝉的幼虫爬到地面上来,常常在圆孔的附近徘徊,寻找适当的地方——一棵小树,或是一根灌木枝——脱它的皮。
吃的不是白面包——黑面包能吃饱就不错了,菜只有鱼。
还可以表示声音的延续。
如: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
省略号,可以表示重复词语或列举的省略。
如:
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也可以表示说话未完或余意未尽。
如:
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还可以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如:
我跺着脚大声喊:
“咳!
这么冷,小心你的脚……”
主要题型有:
给句子或一段话加标点符号;读句子,说省略号的不同用法;读句子,说破折号的不同用法。
现在最常见的考法是为同样的文字加不同标点表达不同意思。
在语文课堂内外上有道题是为“小红小华叫你去参加比赛”用四种不同的方法加标点,表达四种不同的意思。
在去年一中面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正确的读出“小华姐姐叫你过去”表达叫小华过去和叫你过去两种不同的意思。
F、经典段篇的积累。
在做好了字词句的积累与运用后,还要做好经典段和篇的积累。
归类法很适合这些内容的复习,这里以古诗的积累为例。
大纲要求在众多的古诗词中,有70首小学生必须能熟练背诵。
这70首中有很多已经编入了小学课本中,在六年的小学学习中已经陆续学过了,但遗忘是必然的。
在紧张的复习着各项知识的同时我们怎样让学生轻松的记忆这70首古诗?
成了我们毕业班的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想如果我们把这些古诗从不同角度,根据学生的喜好尽可能的分类如:
①写景、叙事、抒情;②李白、白居易、苏轼、杜甫、杜牧……③唐、宋、元、明、清……④春、夏、秋、冬描写春景的诗,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孟浩然的《春晓》、贺知章的《咏柳》、朱熹的《春日》、高鼎的《村居》……经过多次的归类复习,久而久之,孩子们提到其中一首,就能记起许多的同类诗歌,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
其实这些知识要点及要求大部分老师都能把握准,但是由于这些内容是已经学过的,学生在复习时注意力很难集中,好奇心也不强,如果教师仅凭一味枯燥的讲与问,呆板地让学生回忆,效果肯定不好。
这时若能调动学生的兴趣,给原本枯燥的课堂增添新意。
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很重要。
(2)在归类整理复习的过程中运用活动激趣法
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而活动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让活动者在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如在成语复习时我们可以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代替枯燥的背诵:
我首先要向大家推荐的是成语上墙,每周一换的黑板报里,配以符合主题的成语;成语故事,学生广泛收集成语趣闻、成语故事,举行每月一次的古诗故事会;成语擂台,各个班级每周一次地的小组内、小组间进行同类例举,成语接龙等多种形式的比赛;成语归类集,学生自己收集成册后举行展览会。
成语卡片,在茶余饭后、双休日,三五成群,竞相比赛。
(3)在归类整理复习的过程中突出重点。
复习时要有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弥补薄弱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复习时,如果只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是错误的。
关键是要掌握运用这些知识的具体方法。
比如,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句子的方法;从中心句入手读懂课文的方法等等。
抓重点复习,就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材的中心、重点、难点上,不真正搞懂决不放松。
而重点的确定,我想应该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记忆和课堂笔记和老师一起来确定。
可以先让学生浏览老师整理出的知识网络图,查漏补缺;再由学生自行精读,攻克难点;接着由老师们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新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练习,练各项知识点的训练重点;最后引导学生记忆,贮存对旧知识的新收获。
为突出重点复习,可将每课和每组教材的重点知识,重点训练项目提纲挈领地标注在每册教材的开头或作旁注。
(4)在归类复习的过程中运用比较法。
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分析,达到确切掌握的目的,如近义词的辨析,不同句式的比较,形近字的区别等。
以复习生字为例,不要从头到尾去抄写,可以从生字表中找出形声字,然后把部首相同容易混淆的字也找出来,分别放在一起,边写边比较,找特点,找区别。
这样复习,记得又快又准。
比较复习,有益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启发学生对各类知识点产生与他们自己过去形成的不同理解,鼓励他们产生与我们自己不同的理解与教材不同的思路。
这样以来学生思路与教材思路比较,学生思路与教师思路比较,教材思路与教师思路比较。
在比较中,求同具有激励作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求异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可减少复习是必然产生的枯燥感。
(5)在归类复习的过程中运用尝试回忆法
在语文的归类复习过程中有很多需要记忆的内容,所以尝试回忆的运用能很好的提高复习效率。
尝试回忆即把当下需要记忆的那类知识回忆一遍。
换句话说,就是把与需要记忆的知识中的每一个关键问题在头脑里“过电影”。
美国心理学家索里和福尔特做过一个实验:
运用尝试回忆去背诵的成绩是不运用尝试回忆去背诵的成绩的两倍以上。
效果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回忆是大脑积极的主动的思维活动过程,复习中有回忆的参与,即增加了一个信息反馈(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记忆的反馈)过程,这种反馈的次数又往往不仅一次,多次的强化剌激可提高记忆效果。
尝试回忆应与相关的某类知识点结合起来复习,即先回忆后记忆;或回忆一部分记忆一部分,直到努力把所要记住的知识全部回忆起来为止。
回想之后再记忆。
再记忆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检查一下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否正确;二是看看是否有新的发现和原来读书时没注意到的地方。
为了专心进行尝试回忆,可手脑结合,边回忆边写(当然是写主要内容)。
动手写是又一次回忆,既可以对第一次的动脑回忆进行强化,又可以对动脑回忆进行更缜密的思维加工。
(6)在归类复习的过程中适当运用分散法
复习有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之分。
所谓分散复习,是指每次复习时间不宜太长,各次复习之间有一定间隔,在一般情况下,分散复习的效果比集中复习的效果好。
怎样进行分散复习呢?
一是复习的内容不算太多时,可采用平均分散的方法。
如6个小时能复习完的内容,可以分散在三天中,每天复习两个小时。
二是先多后少的分散方法,假如在阶段复习中,需要在七天内复习五次的话,可在第一天复习两次,第二天复习一次,第四天再复习一次,第七天再作最后一次复习。
其中的第三、五、六天可安排别的复习内容。
每次复习间隔的时间长短要根据复习的内容而定。
复习新学的知识,间隔的时间可以短一些,不能间隔得太长,太长就要遗忘,给复习增加困难。
要想分散复习,就应该交叉复习。
即将不同学科的内容或同一学科不同性质的材料穿插开来,交替复习。
因为搞“单科独进”或死扣一种性质的材料,就会使脑细胞疲劳,记忆效率就差。
不同性质的复习材料穿插交替复习,就可以增进大脑工作效率。
复习的时间要分散,复习的内容要交叉,复习的方法也要灵活多样。
比如,把说的、读的、写的、算的、画的、记的互相结合起来,穿插进行。
有时要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把动眼、动口、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
(7)在归类整理复习的过程中巧设练习
为了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我们可在广泛积累的基础上设计人性化、多样化练习,边练习边指导方法。
A.内容设计上,注重人性化练习。
首先,我们常规的一些类型千万不能丢,比如近、反义词的积累,只是我们不宜孤立地进行它们的练习,尽量地把它们放入具有生活情境或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去如:
在紧急情况下,我们要(),不要()。
所以,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设计一些学习活动,唤醒学生的积累,让学生正确地运用积累,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也如沐春风,感受到复习所带来的快乐。
体现人性化的基础练习,能最大程度上的实现这一目标,让学生感觉不是枯燥的基础练习,而是在与学生谈心、谈生活,在运用语言,总能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复习。
这样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人格,实现育人这一目标。
例如以下的一些练习设计:
①给学校的花草树木上挂上“自己的话”(引导大家爱护花草树木):
②给下列地方设计标语:
学校食堂;图书阅览室;洗澡堂;教室;微机室。
③用四句话分别写出四季景色的特点。
春:
夏:
秋:
冬:
④写一个鼓励学习的反问句:
⑤请写出你的座右铭,并举例说说在生活或学习中所起的作用:
⑥面对为自己日夜操劳的父母,此时就要小学毕业的你,最想对爸爸或妈妈说一句什么话:
⑦写一句立志守信的谚语:
⑧马上就要毕业了,你想给最好的朋友写留言鼓励他(或她),你会写的是:
⑨小丽的奶奶人非常好,就是信迷信,遇到小病小痛也不就医,而是求神拜佛,你能想个办法让奶奶相信科学不迷信吗?
请写出来。
⑩我给老爷爷让座。
(根据这个情景写出人物连续动作)
⑾照样子写一句话:
桌子说:
做人要脚踏实地;
粉笔说:
做人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尺子说:
⑿什么时候你用过歇后语说过一句话,给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这句话写下来,让大家共同分享:
⒀将这个句子改为礼貌用语:
喂,走开点,我要过去。
⒁朋友,在大自然中,你最喜欢什么?
是蓝天上的?
是苍翠的?
是的奇花异草?
还是的湖水……至于我,我要向绿叶。
B.组织形式上,开展多样性练习。
老师指导下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例如可以开展“闯关”活动:
将基础知识分为几个站,每一个站又分为几个小关口。
当然还可以开展:
分类整理的知识手抄报、成语接龙、歇后语填空、古诗朗诵会、名人名言交流会、相关分类的竞赛活动等。
只要是与复习有关的,利于学生掌握相应知识的形式都是可行的,只要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用得熟练就达到了目的。
C.指导层面上,知识与方法并重。
教师指导学生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