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毕业论文大体积混凝土精修订.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2738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毕业论文大体积混凝土精修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土木毕业论文大体积混凝土精修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土木毕业论文大体积混凝土精修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土木毕业论文大体积混凝土精修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土木毕业论文大体积混凝土精修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木毕业论文大体积混凝土精修订.docx

《土木毕业论文大体积混凝土精修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毕业论文大体积混凝土精修订.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木毕业论文大体积混凝土精修订.docx

土木毕业论文大体积混凝土精修订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土木毕业论文大体积混凝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学习中心: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导师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论文完成时间:

2016年12月3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发给学员:

1.设计(论文)题目:

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2.学生完成设计(论文)期限:

2016年12月27日至2017年7月31日

3.设计(论文)课题要求:

论文主体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具备学术性、科学性和一定的创造性。

论文应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

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涉及到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的要标明出处,涉及到的计算数据要求准确。

如因保密做过技术处理的数据需做说明。

4.实验(上机、调研)部分要求内容:

论文开题前应充分调研,以掌握目前研究的状况等;参与工程实践,列举工程实例进行分析。

5.文献查阅要求:

应仔细查阅相关研究论文、参考书等相关资料。

要求查阅10篇以上相关中外文献。

6.发出日期:

2016年12月27日

7.学员完成日期:

2017年5月20日

指导教师签名:

学生签名: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物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大体积混凝土应用越来越普遍。

因而,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具有截面大、水泥用量大、内外温差大、温度收缩应力等特点,容易导致钢筋混凝土产生裂缝,影响建筑工程质量。

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论文分别从混凝土温度控制、配合比设计、二次振捣、浇筑与养护、温度监测、后浇带留置与处理、冬期施工等方面,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应用

 

第1章前言

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大体积混凝土有了广泛的应用,如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大坝、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底板以及很多大型设备基础。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体积大,水化热也大,水化热与环境的交换路径长,造成结构内部产生了极不均匀的温度分布,严重时可引起混凝土开裂,因此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施工单位需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来更好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而促进建筑的发展。

1.1大体积混凝土定义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文字定义,目前尚无统一概念。

美国混凝土学会(ACI)曾规定:

“任何就地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尺寸之大,必须要求采取措施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减少开裂”。

日本建筑学会标准(JASS5)规定:

“结构断面最小尺寸在80cm以上,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温度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

在我国,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1]。

1.2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与一般混凝土是不同的,综合来看,大体积混凝土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

①混凝土体积大,块体厚。

②在浇筑方面,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需要的浇筑量比普通体积混凝土结构连续浇筑量大,且对混凝土整体性的要求更高。

③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水化热会提高混凝土内部的温度。

④对于厚度在150厘米以上的混凝土,需充分考虑水平分层施工的设置以降低水热化对混凝土带来的影响[2]。

在施工期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往往会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很大的拉应力或因施工阶段的变化而导致应力的急剧变化。

要把这些应力限制在允许范围内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大体积混凝土中易出现温度裂缝。

1.3大体积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开始于混凝土水坝的建造,在1900年前,由于建造的混凝土水坝体积小,混凝土强度低,水化热低,放热时间长,因此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很小。

后来随着坝体增大,虽然水泥放热较小,但内部蓄热量大,温度应力增大,坝体裂缝的控制显然成了大问题。

到了1930年工程师认识到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是裂缝开展的主要原因,从此开始了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全面研究,并提出了各种控制措施[3]。

(1)采用低水化热水泥

最初美国人在1932-1935年建造Morris坝时,首次研制了低水化热水泥,即限制水泥中C3A、C3S的含量,以便降低水泥的水化热。

后因此种水泥的强度增长速度太慢,又逐渐使用C3S含量较高的中热水泥。

后来又加入了火山灰、粉煤灰、蛋白石粉、浮石粉等,被逐渐将目标集中在粉煤灰和矿渣上并为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随后开发了效果更好地低水化热膨胀水泥。

(2)降低水泥用量

美国在1930年之前建大坝水泥用量较多,最低为225kg/m3,虽然强度符合要求,但总出现裂缝,后来降低水泥用量,使胶凝材料的用量为160kg/m3左右(含掺合料)。

后来又采用在混凝土中埋入大粒径石头的措施来降低水泥用量和吸收混凝土中的热量。

(3)开发新的混凝土施工工艺

已经开发和采用的方法有:

合理进行分缝分块、混凝土通仓纵缝浇筑法、使用强力振捣设备、用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等。

(4)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

通过低温走廊预冷混凝土降低混凝土浇注温度、用掺冰的水拌合混凝土等。

(5)降低混凝土浇筑块的温度

最常用的方法为在混凝土中预埋冷却水管,用循环冷却水带走水化反应热,降低大体积混凝土中的温度。

(6)混凝土外保温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简便有效经济的措施,尤其适用于普通民用建筑物的基础筏板和设备的基础等。

1.4裂缝的种类及成因

混凝土是由水泥浆、砂子和石子组成的水泥浆体和骨料的两相复合型脆性材料。

存在着两种裂缝:

肉眼看不见的微观裂缝和肉眼看得见的宏观裂缝。

微观裂缝是混凝土本身就有的,它的宽度仅2~5pm,主要有三种形式的微观缝:

砂浆与石子粘结面上的裂缝,称为粘着裂缝;穿越砂浆的微裂缝,称为水泥石裂缝;穿越骨料的微裂缝,称为骨料裂缝。

微观裂缝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分布是不规则、不贯通的,并且肉眼看不见,因此有微观裂缝的混凝土可以承受拉力。

宽度不小于0.05mm的裂缝称为宏观裂缝,宏观裂缝是由微观裂缝扩展而来的。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由外荷载引起的;二是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这是由于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和计算假设模型的差异引起的;三是变形应力引起的裂缝,这是由温度、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结构变形,当变形受到约束时便产生应力,当此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产生裂缝田。

混凝土的宏观裂缝按其成因有荷载裂缝、变形裂缝、施工裂缝、碱骨料反应裂缝。

根据它们在结构中的分布区域,一般可分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及表面裂缝三类。

混凝土表面裂缝一般是在干缩变形和混凝土自身温度场变化的内部约束或由于气温骤降而引起的。

表面混凝土冷却受内部热混凝土的约束而产生的温度应力,当它们大于混凝土同龄期的抗拉强度时裂缝就会发生。

如果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一般不会形成贯穿裂缝或深层裂缝。

内部裂缝是在浇筑块顶面上出现表面裂缝后,再在其上浇筑新混凝土,则原来的表面裂缝就变成了内部裂缝。

深层裂缝是出现在脱离基础约束范围以外的表面裂缝,在经历一个较长降温的过程以后,如果内部温度较高,在混凝土块内部将形成一个温度梯度比较陡的复杂温度场,从而使裂缝向纵深发展,形成深层裂缝,其内部仍是连续的。

基础贯穿裂缝是切断混凝土结构的大裂缝。

混凝土浇筑温度过高加上混凝土水化热温升,形成混凝土的最高温度,当降到施工期的最低温度时,即产生基础温差,这种由于均匀降温产生的温度应力,当其大于同龄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产生裂缝。

基础贯穿裂缝是混凝土变形受外界约束而发生的,它的整个断面均受拉应力,只要产生裂缝,就会形成贯穿裂缝。

微裂缝是所有混凝土结构都具有的,它的存在是正常的现象。

它虽然对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强度有影响,但在设计规范中就已经考虑到微裂缝对混凝土强度和抗裂性能的影响,对具体的结构不需另加研究。

但微裂缝的存在,结构受力作用时,就会发展成宏观裂缝。

其基本过程是原始粘结裂缝的逐渐扩大和新的粘结裂缝的出现,产生少量穿越砂浆的裂缝,穿越砂浆的裂缝发展较快,并出现局部穿越骨料的裂缝,各种裂缝迅速发展并逐渐贯通,形成贯穿裂缝。

[4]

第2章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

2.1控制混凝土温升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降温阶段,由于降温和水分蒸发等原因产生收缩,再加上存在外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产生温度应力。

因此,控制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升,即减小了降温温差,这对降低温度应力、防止产生温度裂缝能起釜底抽薪的作用。

为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因水泥水化热而产生的温升,需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

2.1.1选用中低热的水泥品种

混凝土升温的热源是水泥水化热,在施工中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以及尽量降低单位水泥用量。

为此,施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多用325#、425#矿渣硅酸盐水泥。

2.1.2掺加外加剂

为了满足送到现场的商品混凝土具有一定坍落度,如单纯增加单位水泥用量,不仅多用水泥,加剧混凝土收缩,而且会使水化热增大,容易引起开裂。

因此应选择适当的外加剂。

1、减水剂:

混凝土材料是由水泥、砂石骨料、化学外加剂和外掺矿物活性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其性能是由各组成材料的性能和掺量(配合比)决定的,低热补偿收缩大体积混凝土也是一种混凝土。

其性能也由其组成材料的性能和掺量决定。

依据现有材料的特性,分析配制低热补偿收缩大体积混凝土的可行性。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高效减水剂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是以磺酸盐甲醛缩合物为代表的磺化煤焦油系减水剂,第二类是以三聚氰胺磺酸盐甲醛缩合物为代表的树脂系减水剂。

高效减水剂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其很长的碳氢链上含有大量的极性基,当它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时,在水泥颗粒周围形成了扩散双电位层,使水泥颗粒相互排斥而保持较好的分散状态,并使水的表面涨力降低,从而大大提高了水泥浆体的流动性。

和未掺高效减水剂的混凝土相比,采用同样的塌落度,掺高效减水剂的混凝土可大大减小水灰比。

高效减水剂使用后,不仅能降低水灰比,而且能使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泥更为分散,从而使硬化后的空隙率及孔隙分布情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通过试验,在同样水灰比情况下,掺高效成水剂的混凝土28天强度比不掺高效成水剂的混凝土要多,且塌落度增加很大。

在保证相同塌落度条件下,掺高效减水剂的混凝土3天和7天强度能提高50%~70%,28天强度提高40%以上。

木质素磺酸钙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泥颗粒有明显的分散效应,并能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而引起加气作用。

因此,在混凝土中掺入水泥重量0.25%的木钙减水剂(即木质素磺酸钙),它不仅能使混凝土和易性有明显的改善,同时又减少了10%左右的拌合水,节约10%左右的水泥,从而降低了水化热。

近年来,开发一种新型“减低收缩剂”,常用的有UEA,AEA,是掺入后可使混凝土空隙中水分表面张力下降从而减少收缩的新材料,它可减少收缩40%~60%,但是能否起到有效地控制收缩裂缝的作用,还应注重其适用条件和后期收缩。

因此,要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掺高效减水剂是很有效的措施。

但是,掺高效减水剂的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可稍许提前并且塌落度损失较快。

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易使用缓凝型高效减水剂。

掺入缓凝高效减水剂既可减少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满足稠度的要求,又能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降低水化热。

2、膨胀剂:

膨胀混凝土的膨胀性能主要来源于膨胀水泥或掺加膨胀剂的水化作用。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UEA混凝土膨胀剂,它是一种特制的硫铝酸盐膨胀剂,主要由无水硫铝酸钙。

它加到普通水泥中与水拌合后,使混凝土的强度和膨胀发展相协调。

膨胀混凝土的强度分自由膨胀强度和约束膨胀强度。

自由强度常随膨胀值增加而下降,而约束强度则有所提高。

因一定的膨胀结晶能够使混凝土更加致密,毛细孔减小,界面结构得到改善,从而使强度提高。

在混凝土中掺入膨胀剂,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体积膨胀,这部分膨胀可以部分或全部补偿硬化过程中冷缩和干缩,减少或避免混凝土的开裂。

3、粉煤灰:

粉煤灰是从烧煤粉的锅炉烟气中收集的粉状灰粒,国外把它叫做“飞灰”或者“磨细燃料灰”。

把粉煤灰掺入混凝土中,就制成粉煤灰混凝土因为这种混凝土能够节约矿物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混凝土性能,因此它是一种经济的改性混凝土,开发利用粉煤灰混凝土技术已引起国内外工程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粉煤灰的矿物组成相当复杂。

目前在混凝土中应用较多的低钙粉煤灰主要有六种矿物组分,即玻璃微珠、海绵状玻璃体、石英、氧化铁、碳粒,硫酸盐等。

这六种矿物的含量较多,对粉煤灰的影响也较大。

由于,粉煤灰具有火山灰活性效应,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龄期越长,反应越完全,混凝土越密实,混凝土的强度也越高。

同时,粉煤灰具有胶凝作用和减水作用(优质粉煤灰)。

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了水灰比,减少了多余水份蒸发后形成的孔隙,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后,早期水化热明显降低,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掺粉煤灰的混凝土能使温度峰值显着降低,出现峰值温度的时间也能推迟。

但是,掺入粉煤灰后增加了混凝土的干缩,并且早期强度有所降低,这在实际工程中应予以注意。

综上所述,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入U型膨胀剂能使混凝土产生适度微膨胀来补偿收缩,在有约束的条件下,在混凝土中建立自应力,混凝土凝固后,仍存在微弱的膨胀和内应力,可补偿混凝土的收缩;掺入粉煤灰,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加了胶凝物质,降低了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少了多余水份蒸发后形成的孔隙。

粉煤灰替代水泥,使水化热明显降低,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可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掺入高效减水剂和缓凝剂可减少混凝土单位用水量,满足稠度要求,提高混凝土和易性,满足泵送要求,并能延长凝结时间,降低水化热。

[5]

2.1.3粗细骨料选择

为了达到预定的要求,同时又要发挥水泥最有效的作用,粗骨料应达到最佳的最大粒径。

对于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粗骨料的规格往往与结构物的配筋间距、模板形状以及混凝土浇筑工艺等因素有关。

宜优先采用以自然连续级配的粗骨料配制混凝土。

因为用连续级配粗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和易性、较少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以及较高的抗压强度。

在石子规格上可根据施工条件,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

因为增大骨料粒径,可减少用水量,而使混凝土的收缩和泌水随之减少。

同时亦可减少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小,最终降低了混凝土的温升。

当然骨料粒径增大后,容易引起混凝土的离析,因此必须优化级配设计,施工时加强搅拌、浇筑和振捣工作。

根据有关试验结果表明,采用5~25mm石子每立方米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5kg左右,在相同水灰比的情况下,水泥用量可减少20kg左右。

粗骨料颗粒的形状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和用水量也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粗骨料中的针、片状颗粒按重量计应不大于15%。

细骨料以采用中、粗砂为宜。

根据有关试验资料表明,当采用细度模数为2.79、平均粒径为0.38的中、粗砂,它比采用细度模数为2.12、平均粒径为0.336的细砂,每立方米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20~25kg,水泥用量可相应减少28~35kg。

这样就降低了混凝土的温升和减小了混凝土的收缩。

泵送混凝土的输送管道除直管外,还有锥形管、弯管和软管等。

当混凝土通过锥形管和弯管时,混凝土颗粒间的相对位置就会发生变化,此时如混凝土的砂浆量不足,便会产生堵管现象。

所以在级配设计时适当提高一些砂率是完全必要的,但是砂率过大,将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满足可泵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使砂率降低。

另外,砂、石的含泥量必须严格控制。

根据国内经验,砂、石的含泥量超过规定,不仅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同时也会引起混凝土抗拉强度的降低,对混凝土的抗裂是十分不利的。

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

建议将石子的含泥量控制在小于1%,砂的含泥量控制在小于2%。

2.1.4控制温度应力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体积较大,如果完全不能散热,混凝土处于绝热状态,上层覆盖新混凝土后,受到新混凝土中水化热的影响,老混凝土中的温度还会略有回升,过了第二个温度高峰以后,温度继续下降,最后降低到最终稳定温度,该点温度在持续下降过程中,受到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还会随着时间而有一定的波动。

1、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发展过程

由于混凝土弹性模量随着龄期而变化,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温度应力发展过程分三个阶段。

(1)早期应力:

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止,一般约一个月左右。

这个阶段有两个特点:

一是水化作用而放出大量的水化热,引起温度场的急剧变化;二是混凝土弹性模量随着时间而急剧变化。

(2)中期应力:

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至混凝土冷却到最终稳定温度时,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温度变化所引起的,这些应力与早期产生的温度应力相叠加。

在此期间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还有一些变化,但变化幅度较。

(3)晚期应力:

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行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由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的,这些应力与早期和中期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形成了混凝土晚期应力。

2、混凝土温度应力的类型

(1)自生应力

边界上没有受到任何约束或者完全静定的结构,如果结构内部温度是线性分布的,即不产生应力,如果结构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的互相约束而产生的应力,称为自生应力。

例如,混凝土冷却时,表面温度较低,内部较高,表面的温度收缩变形受到内部的约束,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内部出现压应力。

(2)约束应力

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约束,温度变化时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

例如,混凝土浇筑块冷却时受到基础的约束而产生的应力,在静定结构内只会出现自生应力,但在超静定结构内可能同时出现自生应力和约束应力,而且两种应力互相叠加。

3、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的变形主要是:

温度变化产生变形,变形产生应力,所以分析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发展过程和分布规律,首先分析温度场。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施工方法及混凝土的热学特性,按照传导原理进行计算。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结构的温度场,二是结构的应力场。

目前结构的温度场问题己解决,而应力场问题尚处于研究阶段,许多理论计算方法都很复杂。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既可计算,也可进行实际测量,而应力场的测试却不稳定,目前比较先进的是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开发的混凝土温度应力传感器测试温度应力。

这在实际施工中不易做到,测试也很容易出现误差。

我们设想,在实际工程中,直接控制温度来保证施工的浇筑强度和混凝土的温升在控制范围之内,以此来实现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小于其抗拉强度。

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不出现裂缝,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4、降低混凝土的绝热升温

(1)减少水泥用量

水泥水化放热是混凝土升温的内热源,降低水泥用量,就减少了水化热。

一般方法有:

减小坍落度,掺大块石,减小砂率,使用减水剂,缓凝剂,掺混合材(如粉煤灰),采用先进的搅拌工艺。

(2)使用低热水泥

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优先选用大坝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炭质硅酸盐水泥,减少水化热引起的绝热温升。

(3)降低浇筑温度

浇筑温度低可以降低最高温升。

尽量避免炎热的夏季施工,不宜中午浇筑,对原材料实行预冷却等,尽可能降低浇筑温度。

(4)降低当量温差

当量温差是由于干缩引起的,应减小干缩率。

影响干缩率的主要因素有骨料,养护条件,水灰比,掺合料等。

(5)强制降温

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通入冷却水,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

5、减小约束

(1)减小外部约束

大体积混凝土一般是厚实体重的整浇结构物,地基对其约束十分明显,这是Y起约束收缩,产生裂缝的一个主要因素。

减小地基约束的方法是设置滑动层,即了块体与地基之间设置砂垫层或沥青油毡层,允许块体自由变形,避免开裂。

(2)减小内部约束

内部约束主要是内外温差过大造成的,解决的方法是加强保温养护,控制内外温差、降温速率,保证湿度。

保温法有覆盖法,暖棚法,蓄水法。

覆盖法就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毕,用保温材料(如油布,锯末,草袋,塑料布等)覆盖在混凝土上面;暖棚法是在块体上面搭设大棚,通过人工加热使棚内空气满足温控条件。

蓄水法就是在混凝土终凝后,在块体表面蓄一定高度的水,利用水的导热系数低,达到隔热降温效果。

综上所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方法很多,而且各种方法之间是相互关连相互制约的。

进行施工之前应通过计算机试配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所需的材料类型及其用量,试配时应在符合施工设计强度标准的基础上降低水泥的用量。

在大体积混凝土材料中,骨料占据混凝土绝对体积80%至83%左右,因此需要选择适合的骨料,选择时应以级配良好、岩石弹模较低、膨胀系数小、表面清洁无弱包裹层为标准。

砂优先选用二区中砂,石子的含泥量不大于1%,有限选用粒径在5至31.5mm的碎石[6]。

为了降低水泥使用量及水热化,可以使用适当分量的粉煤灰替代水泥,并确保粉煤灰细度与水泥颗粒一致,其掺量大约在15%至20%。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应严格按照房屋建筑工程相关比例选择材料,为了达到减少水泥水化放热量与延迟水热释放速度,应选用中水热化或低水热化的水泥品种进行混凝土配置,如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而水泥用量应控制在每立方米450kg。

此外,选择添加外加剂时应严格根据施工需要及设计原则选择,同时要严格审查外加剂质保书及复验单,严格控制配置计量。

混凝土外加剂通常有矿物质参量料、加气剂、高效减水剂、塑化剂等,通过添加外加剂可以减少水泥与水的用量,进而减少水热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增加混凝抗裂性能与密实性,提高其强度及抗渗性。

进行外加剂添加时应注意其用量要低于水泥重量的5%。

在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墙板混凝土的配合比是重要环节,因此要十分严格进行配置,通常使用降低水灰比的方法予以配置,如当墙板与地板同时是C30P12,则墙板的水灰比应为0.4,而地板的水灰比应为0.45,墙板坍落指标应控制在14至16厘米,而地板坍落指标应控制在18至20厘米[7]。

2.2控制混凝土的拌制、浇筑、振捣

为了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总温升和减少结构的内外温差,需要先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

混凝土的原材料中石子的比热较小,但其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所占的重量较大;水的比热最大,但它的重量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只占一小部分。

因此对混凝土出机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石子及水的温度,砂的温度次之,水泥的温度影响很小。

为了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石子的温度。

在气温较高时,为防止太阳的直接照射,可在砂、石堆场搭设简易遮阳装置,必要时须向骨料喷射水雾或使用前用冷水冲洗骨料。

混凝土从搅拌机出料后,经搅拌运输车运输、卸料、泵送、浇筑、振捣、平仓等工序后的混凝土温度称为浇筑温度。

关于浇筑温度的控制,我国有些规范提出不得超过25℃,否则必须争取特殊的技术措施的规定。

美国ACI施工手册中规定不得超过32℃;日本土木学会施工规程中规定不得超过30℃;日本建筑学会钢筋混凝土施工规程中规定不得超过35℃。

在土建工程的大休积钢筋混凝土施工中,浇筑温度对结构物的内外温差影响不大,因此对主要受早期温度应力影响的结构物,没有必要对浇筑温度控制过严。

但是考虑到温度过高会引起较大的干缩以及给混凝土的浇筑带来不利影响,适当限制浇筑温度是合理的。

建议最高浇筑温度控制在40℃以下为宜,这就要求在常规施工情况下合理选择浇筑时间,完善浇筑工艺以及加强养护工作。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投放量与拌制时间会直接影响到浇筑质量,因此要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混凝土拌制时间及用量,如可以在混凝土搅拌时掺入适量的粉煤灰,不仅可以延长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还可以减少单位水泥用量。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需要保持连续性,且不能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