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信号与系统时域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2619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散信号与系统时域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离散信号与系统时域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离散信号与系统时域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离散信号与系统时域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离散信号与系统时域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离散信号与系统时域分析.docx

《离散信号与系统时域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散信号与系统时域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离散信号与系统时域分析.docx

离散信号与系统时域分析

 

第1章设计任务及要求

1.1课程设计内容

编制Matlab程序,完成以下功能,产生系统输入信号;根据系统差分方程求解单位脉冲响应序列;根据输入信号求解输出响应;用实验方法检查系统是否稳定;绘制相关信号的波形。

具体要求如下:

(1)给定一个低通滤波器的差分方程为

输入信号分别为

①分别求出系统响应,并画出其波形。

②求出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画出其波形。

(2)给定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

用线性卷积法求

分别对系统h1(n)和h2(n)的输出响应,并画出波形。

(3)给定一谐振器的差分方程为

令b0=1/100.49,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为0.4rad。

1)用实验方法检查系统是否稳定。

输入信号为u(n)时,画出系统输出波形。

2)给定输入信号为

求出系统的输出响应,并画出其波形。

1.2课程设计要求

1.要求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2.课程设计说明书封面格式要求见《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课程设计教学工作规范》附表1

3.课程设计的说明书要求简洁、通顺,计算正确,图纸表达内容完整、清楚、规范。

4.简述离散系统时域分析方法和通过实验判断系统稳定性的方法;完成以上设计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打印程序清单和要求画出的信号波形;写出本次课程设计的收获和体会。

5.课设说明书要求:

1)说明题目的设计原理和思路、采用方法及设计流程。

2)详细介绍运用的理论知识和主要的Matlab程序。

3)绘制结果图形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

 

第2章设计原理

2.1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设计

2.1.1描写系统特性的方法介绍

在时域中,描写系统特性的方法是差分方程和单位脉冲响应,在频域可以用系统函数描述系统特性。

已知输入信号可以由差分方程、单位脉冲响应或系统函数求出系统对于该输入信号的响应。

在计算机上适合用递推法求差分方程的解,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MATLAB语言的工具箱函数filter函数。

也可以用MATLAB语言的工具箱函数conv函数计算输入信号和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的线性卷积,求出系统的响应。

2.1.2系统的时域特性

系统的时域特性指的是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质、因果性和稳定性。

重点分析实验系统的稳定性,包括观察系统的暂态响应和稳定响应。

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对任意有界的输入信号,系统都能得到有界的系统响应。

或者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满足绝对可和的条件。

系统的稳定性由其差分方程的系数决定。

实际中检查系统是否稳定,不可能检查系统对所有有界的输入信号,输出是否都是有界输出,或者检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满足绝对可和的条件。

可行的方法是在系统的输入端加入单位阶跃序列,如果系统的输出趋近一个常数(包括零),就可以断定系统是稳定的[12]。

  系统的稳态输出是指当n→∞时,系统的输出。

如果系统稳定,则信号加入系统后,系统输出的开始一段称为暂态效应,随着n的加大,幅度趋于稳定,达到稳态输出。

 

第3章设计实现

3.1实验内容与方法

3.1.1实验内容

编制Matlab程序,完成以下功能,产生系统输入信号;根据系统差分方程求解单位脉冲响应序列;根据输入信号求解输出响应;用实验方法检查系统是否稳定;绘制相关信号的波形。

具体要求如下:

(4)给定一个低通滤波器的差分方程为

输入信号分别为

①分别求出系统响应,并画出其波形。

②求出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画出其波形。

(5)给定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

用线性卷积法求

分别对系统h1(n)和h2(n)的输出响应,并画出波形。

(6)给定一谐振器的差分方程为

令b0=1/100.49,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为0.4rad。

1)用实验方法检查系统是否稳定。

输入信号为u(n)时,画出系统输出波形。

给定输入信号为

求出系统的输出响应,并画出其波形。

3.1.2实验方法

在时域求系统响应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解差分方程求得系统输出,注意要合理地选择初始条件;第二种是已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通过求输入信号和系统单位脉冲响应的线性卷积求得系统输出。

用计算机求解时最好使用MATLAB语言进行。

  

(2)实际中要检验系统的稳定性,其方法是在输入端加入单位阶跃序列,观察输出波形,如果波形稳定在一个常数值上,系统稳定,否则不稳定。

  (3)谐振器具有对某个频率进行谐振的性质,本实验中的谐振器的谐振频率是0.4rad,因此稳定波形为sin(0.4n)。

4)如果输入信号为无限长序列,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是有限长序列,可用分段线性卷积法求系统的响应。

 如果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则信号的高频分量被滤掉,时域信号的变化减缓,在有阶跃处附近产生过渡带。

因此,当输入矩形序列时,输出序列的开始和终了都产生了明显的过渡带。

 

第4章设计结果及分析

4.1程序设计结果及分析

1.给定一个低通滤波器的差分方程为

y(n)=0.05x(n)+0.05x(n-1)+0.9y(n-1),

输入信号x1(n)=R8(n)

x2(n)=u(n)

a)分别求出系统对x1(n)=R8(n)和x2(n)=u(n)的响应序列,并画出其波形。

b)求出系统的单位冲响应,画出其波形。

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调用filter解差分方程,由系统对u(n)的响应判断稳定性

  A=[1,-0.9];B=[0.05,0.05];

   系统差分方程系数向量B和A

  x1n=[11111111zeros(1,50)];

   产生信号x1n=R8n

x2n=ones(1,128);产生信号x2n=un

  hn=impz(B,A,58);求系统单位脉冲响应h(n)

  subplot(2,2,1);y=′h(n)′;tstem(hn,y);

   调用函数tstem绘图

  title(′(a)系统单位脉冲响应h(n)′)

  y1n=filter(B,A,x1n);%求系统对x1n的响应y1n

  subplot(2,2,2);y=′y1(n)′;tstem(y1n,y);

  title(′(b)系统对R8(n)的响应y1(n)′)

  y2n=filter(B,A,x2n);求系统对x2n的响应y2n

  subplot(2,2,4);y=′y2(n)′;tstem(y2n,y);

  title(′(c)系统对u(n)的响应y2(n)′)

系统响应

 

2.给定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

h1(n)=R10(n),

h2(n)=δ(n)+2.5δ(n-1)+δ(n-2)+δ(n-3)

用线性卷积法分别求系统h1(n)和h2(n)对x1(n)=R8(n)的输出响应,并画出波形。

调用conv函数计算卷积

  x1n=[11111111];产生信号x1n=R8n

  h1n=[ones(1,10)zeros(1,10)];

  h2n=[12.52.51zeros(1,10)];

  y21n=conv(h1n,x1n);

  y22n=conv(h2n,x1n);

  figure

(2)

  subplot(2,2,1);y=′h1(n)′;tstem(h1n,y);

   调用函数tstem绘图

  title(′(d)系统单位脉冲响应h1(n)′)

  subplot(2,2,2);y=′y21(n)′;tstem(y21n,y);

(4)title(′(e)h1(n)与R8(n)的卷积y21(n)′)

  subplot(2,2,3);y=′h2(n)′;tstem(h2n,y);

   调用函数tstem绘图

  title(′(f)系统单位脉冲响应h2(n)′)

  subplot(2,2,4);y=′y22(n)′;tstem(y22n,y);

  title(′(g)h2(n)与R8(n)的卷积y22(n)′)

 

3.给定一谐振器的差分方程为

y(n)=1.8237y(n-1)-0.980y(n-2)+b0x(n)-b0x(n-1)

令b0=49.100/10,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为0.4rad。

a)用实验方法检查系统是否稳定。

输入信号为)(nu时,画出系统输出波形。

b)给定输入信号为x(n)=sin(0,014n)+sin(0.4n)

求出系统的输出响应,并画出其波形。

un=ones(1,256);%产生信号un

  n=0:

255;

  xsin=sin(0.014*n)+sin(0.4*n);产生正弦信号A=[1,-1.8237,0.9801];

  B=[1/100.49,0,-1/100.49];

   系统差分方程系数向量B和A

  y31n=filter(B,A,un);谐振器对un的响应y31n

  y32n=filter(B,A,xsin);

   谐振器对正弦信号的响应y32n

  figure(3)

  subplot(2,1,1);y=′y31(n)′;tstem(y31n,y)

  title(′(h)谐振器对u(n)的响应y31(n)′)

  subplot(2,1,2);y=′y32(n)′;tstem(y32n,y);

title(′(i)谐振器对正弦信号的响应y32(n)′)

 

总结

.

这几天的课设更加加深了对数字信号处理这门课的理解,尤其是我们所做的这个课题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和我一起的陈维多两个人在做这个课程设计,也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再加上自己的看书总结,收获挺多。

印象深刻的几个问题如输入信号为无限长序列,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是有限长序列,因为卷积具有结合律性质,可以将输入信号序列分段,分别与系统单位脉冲响应h(n)进行卷积,再将各个卷积结果加起来,即可得到系统的输出响应。

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把信号高频分量滤掉,时域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把信号的高频分量滤掉,时域信号的剧烈变化将被平滑,由实验内容结果图可见,经过系统低通滤波使输入信号δ(n),x1(n)=R8(n)和x2(n)=u(n)的阶跃变化变得缓慢上升与下降。

这些在之前上课的时候听的不是很仔细,后来又通过自己理解和老师的帮助,让我理解了这些问题,所以也谢谢老师的淳淳教诲。

总之这次课程设计可谓是获益良多,希望这样的课程设计可以更多更好地开展,我们也要认真的对待,真的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和经验,对自己在学科方面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再次谢谢我的同组人陈维多同学还有我们的指导老师!

 

参考文献:

吴大正。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奥本海姆AV等,离散时间信号处理,黄建国,刘树棠译。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8

CadzowJA.Signals,systemsandTransforms.[s.l.]:

Prentice-Hall,Inc.,1985

高西泉,丁玉美,数字信号处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8

GabelRA,RobertsRA.SignalsandLinearsystem.3rded.[s.l.]:

JohnWileyandSons,Inc.,1987

帕普里斯A.电路与系统,模拟与数字新讲法.葛果行译.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1983

 

附录:

程序1:

xn1=[11111111zeros(1,50)];

xn2=ones(1,128);

xn3=[1,zeros(1,50)];

B=[0.05,0.05];A=[1,-0.9];

yn1=filter(B,A,xn1);

yn2=filter(B,A,xn2);

yn3=filter(B,A,xn3);

figure

(1);

n1=0:

length(yn1)-1;

subplot(2,2,1);

stem(n1,yn1,'.');

xlabel('n');

ylabel('yn1');

title('yn1');

n2=0:

length(yn2)-1;

subplot(2,2,2);

stem(n2,yn2,'.');

xlabel('n');

ylabel('yn2');

title('yn2');

n3=0:

length(yn3)-1;

subplot(2,2,3);

stem(n3,yn3,'.');

xlabel('n');

ylabel('yn3');

title('yn3');

程序2:

xn=[11111111,zeros(1,20)];

hn1=[11111111111,zeros(1,20)];

hn2=[12.52.51,zeros(1,20)];

yn1=conv(xn,hn1);

yn2=conv(xn,hn2);

n1=0:

length(yn1)-1;

figure;

subplot(2,1,1);

stem(n1,yn1,'.');

xlabel('n');

ylabel('yn1');

title('yn1');

n2=0:

length(yn2)-1;

subplot(2,1,2);

stem(n2,yn2,'.');

xlabel('n');

ylabel('yn2');

title('yn2');

程序3:

xn1=ones(1,256);

n=0:

255;

xn2=sin(0.014*n)+sin(0.4*n)

B=[1/100.49,-1/100.49];A=[1,-1.8237,0.9801];

yn1=filter(B,A,xn1);

yn2=filter(B,A,xn2);

figure;

n1=0:

length(yn1)-1;

subplot(2,1,1);

stem(n,yn1,'.');

xlabel('n');

ylabel('yn1');

title('yn1');

n2=0:

length(yn2)-1;

subplot(2,1,2);

stem(n2,yn2,'.');

xlabel('n');

ylabel('yn2');

title('yn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