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孩子进行表扬与批评.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2599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对孩子进行表扬与批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如何对孩子进行表扬与批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如何对孩子进行表扬与批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如何对孩子进行表扬与批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如何对孩子进行表扬与批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对孩子进行表扬与批评.docx

《如何对孩子进行表扬与批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对孩子进行表扬与批评.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对孩子进行表扬与批评.docx

如何对孩子进行表扬与批评

如何对孩子进行表扬与批评

(一)引入

通过对孩子的好思想、好行为及时给予积极的肯定评价,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

表扬一直被当做塑造儿童良好行为的有效教育手段而被广泛运用。

生活中家长经常对孩子进行表扬,如针对孩子的良好行为说“你真行!

”、“你真棒!

”可以使孩子增加自信心,促进良好行为和习惯的形成,激励孩子进步。

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表扬属于“正强化”,通过表扬来使那些符合某种价值取向的行为得以巩固,从而能够坚持下去并获得进一步发展。

正确的表扬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能力。

作用

指向作用:

被表扬的行为是孩子努力的方向

强化作用:

表扬使儿童对自身的好行为肯定后,会体验进步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促进心理面貌发生变化,使其上进心及创造性等得到加强

心理沟通作用:

通过表扬使孩子与家长产生心心相印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建立起家庭成员之间和谐与融洽的关系

赞扬式的表扬包括两个部分:

我们对孩子说什么,孩子对他自己说什么。

我们应当对孩子表达我们对他的努力、帮助、工作和成就的喜欢和赞赏,然后由孩子本人对自己做出判断。

如果我们把孩子值得赞扬的事,连同自己的感受一起真切地表达出来,孩子就会对他们自己形成积极而有建设性的印象

A滥用表扬

收到的家长来信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已经意识到应多表扬、鼓励孩子,但发现收效甚微,我们的表扬是否不得法?

表扬的作用似乎逐步在减少,

1.容易使幼儿形成悦人型人格倾向。

成人(包括家长和教师)是幼儿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对幼儿的评价与态度会被幼儿当做自我评价的主要甚至是惟一标准。

为了获得自尊需要的满足,提高自我价值感水平,某些敏感的幼儿会注意成人的好恶标准,并以此调节自己的行为,取悦于成人。

  长此以往,这类幼儿容易形成悦人型人格倾向。

由于长期的“看别人眼色行事”,这类幼儿往往缺乏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长大后其情绪极易受别人的态度与评价的左右,因而常常生活得不快乐,不自信。

2.容易使幼儿形成好胜好强、追求完美的人格倾向。

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些幼儿,他们由于受表扬过多而形成了好胜好强、追求完美的人格倾向:

他们总要争“第一”,不允许自己有失败,不允许别人超过自己,不允许自己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听不得别人受表扬。

这类幼儿忍受不了挫折、过分追求完美,而生活中又不会存在完美,那么,他们未来的生活势必不会太轻松、太幸福。

3.降低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和自我价值感水平。

当成人因幼儿成功而表扬他们聪明时,孩子就会暗自推测:

当我失败之时,我就是愚笨的。

因此每当失败的时候,幼儿就会变得沮丧、自我价值感降低。

他们还会变得非常脆弱,兴趣、坚持性和抗挫折的能力都会显著下降。

有些人认为表扬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其实,若表扬运用不当,它是会间接降低幼儿的自我价值感的。

B缺乏表扬

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毛病太多,诸如吵嘴、打架、乱叫……而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

家长朋友们你是否认真地观察过自己的孩子,你能否说出你孩子的20条优点?

埋怨多表扬很吝啬。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的理念:

“教子要严,严师出高徒,棒下出孝子”。

由于这种理念的影响,大多数家长对孩子要求严厉,不轻易表扬孩子。

多数家长习惯于把目光盯在孩子的缺点上,而对孩子的优点却视而不见。

这种做法是对子女教育的片面理解。

诚然,严厉的教育有时可以表面上让孩子很听话,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却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

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在管教十分严厉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性格上常常会出现胆小、懦弱,或者逆反、暴躁两种极端的表现。

心理学有一个“确认放大原理”,当我们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哪点上,那点就会放大。

家长的目光就像阳光,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就像种子。

家长的目光盯在孩子优点上,优点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成长;反之,家长的目光盯在孩子缺点上,缺点的种子也会生根、发芽、成长。

因此,家长一定要多关注孩子的优点,把目光盯在孩子的优点上,让孩子感觉自己存在的价值。

当孩子有了自我价值,他成长的生命火焰被点燃了,就会产生出自我完善的欲望,会让自己表现得更好。

c由此可见,夸奖孩子也要注意技巧。

有一位父亲,经常辅导孩子学习。

一天晚上,孩子把父亲出的几道数学题都做对了,爸爸高兴地说:

“你太棒了,够得上一个数学家了。

”夸奖之后,父亲又出了几道数学题,满以为孩子会更努力地去做,可不料他只看了两眼就喊道:

“我做不了。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问题就出在父亲的夸奖上。

父亲用数学家的称号来称赞孩子,使孩子有些忘乎所以,可正当他满心高兴的时候,他看到父亲又留下的作业题颇有难度,自己恐怕做不出来,而做不出来,自己还算什么数学家呢?

父亲这种言过其实的夸奖使孩子对数学题望而却步了,他不敢再做下去,怕破坏了父亲心目中刚刚形成的“数学家”形象。

由此可见,夸奖孩子也要注意技巧,夸奖过分或夸奖得不适当往往会适得其反。

(二)方法

表扬也是一门艺术那么,做法怎样才能使表扬更有效呢?

希望下面的观点能给你带来些启发和参考。

成人相比,成长中的幼儿尤其需要表扬和来自他人的肯定,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

但是如何既强化了幼儿良好的行为又避免表扬的弊端呢?

除了平时我们强调的表扬内容要具体、表扬要适度、要因人而异外,还请家长注意以下两方面:

表扬要具体

表扬一定要具体明确,要让孩子确定究竟哪一种行为受到了表扬,表扬越具体明确,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也就越可能自觉重复这一行为。

比如,表扬孩子“你真是个好孩子”,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什么行为表现得到了家长的肯定,而如果这样说:

 你可以对孩子说:

“今天宝宝自己吃饭了,妈妈很高兴。

“你能自觉做家庭作业,真是太好了”,孩子作完作业后,把书桌收拾干净、摆放整齐;家长不妨这样说:

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为你高兴。

效果就要好得多。

表扬的目标指向,使孩子明确自己的优点和进步,知道以后如何去做的正确的事情,从而使孩子本身能够不断产生家长期待的积极变化。

当孩子的良好行为不断得到强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时候,孩子本身自然就成为了一个“好孩子

忌敷衍    父母在表扬之前一定要想想孩子是否真的值得表扬

A,受表扬的行为真实,

    专家指导:

随口就来的表扬,实际上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敷衍,这不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应持的态度。

例如,小明认为自己的一幅画没画好,拿去征求父亲的意见。

父亲正在玩电脑,看都没看,说:

“画得很好!

孩子撅着嘴说:

“您都没看,就说好!

”父母应该有一种责任感,应该将表扬孩子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不能漫不经心,张口就来。

即使自己忙、情绪不好或有其它原因,也不能用一句两句连哄带骗的表扬将孩子打发走完事。

 你应该认真看一下,然后指出画的某一处优点:

花的颜色鲜艳、太阳公公的眼睛很漂亮、小房子很漂亮等

    忌空谈    应该避免不着边际的表扬,如“你真是个好孩子!

你真棒!

你太聪明了”然后就没有了下文。

孩子到底哪里好,棒、聪明,不知道

    专家指导:

表扬的具体完整表述应该包括三部分内容:

评价、孩子的具体行为和父母的感受。

比如,3岁的江江学着扣衣服扣子,妈妈这样表扬他:

“江江的小手真能干,会扣扣子 了。

江江又长大了!

妈妈真高兴!

”这种表扬的好处在于表扬针对着孩子的具体行为,因此更具有指导意义,使孩子懂得以后还应该这么做。

父母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使孩子明白他的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后果,于是 他就会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这种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反之,如果孩子长期缺乏这种满足感,就可能形成退缩型个性倾向,对事物失去兴趣,不愿尝试,不愿探索,焦虑,抑郁等。

 

值得表扬的时候才表扬,不要随意给孩子廉价的表扬。

这样只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如果形成习惯,还会造成孩子爱慕虚荣。

对孩子的表扬要遵循“跳跳高够得着”“物有所值”的原则。

例如,好好吃饭在孩子2岁左右就能做到了,如果对一个6岁的孩子再表扬他吃饭没撒出饭粒,如果不是一个虚荣的孩的话,他当然不高兴了。

    表扬要中肯、得体,忌勉强和不切实际  

如果孩子第一次叠被子,叠得不是很好,却被给予了“比我好多了”的评价,显然是忽视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听着也不舒服。

父母可以对孩子说:

“你现在开始注意房间整洁了,知道被子叠了比不叠要好看,(一定不要给他拆了重叠,等他走了以后再叠。

洗了衣服不干净不要重洗,或等她走了以后在洗)这是一个很好的进步,希望以后再接再厉,将被子叠得更好。

”这样孩子听了就感觉是在肯定、鼓励他。

  当孩子遭受挫折时,即使是为了顾忌孩子的自信、自尊,也不能不切实际地表扬孩子。

    专家指导:

因为勉强的表扬不仅没有效用,反而会导致不良后果。

如,满怀希望的孩子在唱歌比赛中败下阵来,极为懊恼伤心。

可是母亲却 说:

“你唱得不错!

”这种否认事实的表扬或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人理解,而感到委屈,或觉得母亲是在怜悯自己。

当表扬使孩子产生这些感受时,还能算是成功的表扬吗?

如果母亲温和地说:

“我知道你没发挥好。

你 感到很伤心,是吗?

”这种表示理解的话则能稳定孩子的情绪。

如果能再加上一句“咱们下次再努力”,则无 疑对孩子以后的行为具有激励作用。

记住,孩子并非在所有时刻都希望被表扬,当他们失败时他们最需要的是理解。

 

表扬的方式要恰当。

对孩子进行表扬时,首先要确立一个目标(但也不一定非得都确定),一旦孩子的行为循着这个目标方向有了进步,哪怕是再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

比如孩子如果总是把东西随地乱摆放,那么可以确定一个目标,就是要求孩子学会自己把物品整理摆放整齐。

很可能刚开始的时候,孩子总是不会那样做,但是你还要坚持不懈地重复这一要求,如果有一次他把一件刚玩过的物品又放回到原处,这时候你就应该及时对这个举动加以表扬。

“恩,真不错,从哪里拿下来的东西玩过之后就应该放回到原来的地方,以后你也要这么做哦”。

再比如,很多小孩子喜欢在大人说话的时候插嘴打岔,其实这是因为小孩不希望大人忽视他,而用这种方式来引起大人的注意。

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就可以运用表扬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改善。

最初的时候,孩子可能静静地听家长跟别人说话,过了一会(比如两分钟),如果孩子还没有插嘴乱嚷,家长就应该停下来对他说一句“真乖”,然后继续讲话,然后过一段更长一点的时间,再表扬孩子一次,这样孩子就学会了在大人说话时静静等待。

当原先确立的目标达到时,一种新行为完全建立起来,稍许的表扬就足以使这种行为得到维持,但仍然不能完全放弃

要科学运用表扬的语言,把表扬指向孩子行为的过程,而不是孩子被本身。

要重过程,轻结果。

  表扬要针对幼儿行为的过程,而不是个人特质和行为结果。

表扬要针对孩子的行为,而不是指向孩子的人品。

表扬时只是针对孩子某一行为的良好效应,即就事论事

有项心理学研究把对儿童的表扬分为三种方式:

   我们分析一下家长平时表扬孩子经常用的几种口头语:

   “你很棒”、“我娃真聪明”这是家长表扬孩子经常用的一类口头语。

这样的表扬作为家长对孩子的一种整体性的判断,指向孩子自身,从心理学角度叫做“个人取向的表扬”。

   “这次考得不错”、“这篇作文写得真好”这也是家长经常用的一类口头语。

这样的表扬反映的是孩子行为的客观结果,从心理学角度叫做“结果取向的表扬”。

   “你今天做作业能认真思考”、“你处理这件事的做法很正确”这还是家长用的口头语。

这样的表扬是对孩子行为过程中的努力程度或运用的方法进行的肯定和表扬,指向行为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叫作“过程取向的表扬”。

      这三种不同指向的表扬,尽管都能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但认真琢磨一下,它们对孩子所起的长期作用是不一样的。

因为从心理学“归因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些口头语实际上是在教给孩子一些不同的“归因”方式。

归因理论者认为,个人对其成败原因的归纳分析广泛地影响着后来行为的动机。

不同的归因,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

当孩子倾向于个人天赋及能力归因时,就会认为自己很聪明,能力强,因而信心十足,甚至趾高气扬。

可是,一旦面临失败,则会认为自己脑子笨,能力弱,因而丧失信心,听任失败的再次到来。

当学生倾向于努力归因时,面对成功,学生会认为是自身努力的结果,就会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并预期今后再次获胜。

而当面临失败时,则会认为是自身努力不够造成的,会产生只要继续努力,一定能获得下次成功的想法。

由此可见,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表扬时,一定要注意表扬语言的科学运用,更多的运用过程取向的表扬,减少或尽量不用个人取向的表扬,使表扬真正达到激励、鼓舞孩子继续努力,健康成长的动力。

表扬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见过程。

孩子常“好心”办“坏事”。

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涮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

这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

如果家长冷静下来说:

“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

”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它家务。

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淡化缺点、强化优点

家长说起缺点,滔滔不绝。

说优点,却张口结舌。

有些家长信奉的原则是:

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

尤其是上了学以后。

家长唠叨,埋怨孩子的一些小毛病如吃手指、睡觉之前不洗脚等。

当孩子做错事时,有的家长气急败坏,喜欢责骂他们自私、懒惰、顽皮、不听话,但责骂完了,家长“出气”了,孩子的那些毛病并没有得到改正。

(一些老师更是如此)就像苍蝇撞玻璃,不知转弯,累死了。

正确做法……

(可以不用此材料)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总是只看到自己孩子毛病和缺点太多,吵嘴、打架、撒谎,贪玩,几乎看不到孩子有什么好的表现。

因此,家长对这样的孩子总是不断给予批评,甚至有时还运用武力进行教育。

而实际上,表扬这种教育方法对于所有的孩子都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那些表现不太好的孩子,显得更加重要。

因为表现不太好的孩子,身上的消极因素比较多,平时很少得到肯定,他们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

对这样的孩子,家长首先应调整他们的情绪和心态,不能对孩子产生厌烦心理,简单地消极地对待孩子。

其次,家长应该全面地发展地看待孩子。

家长往往感情用事,对缺点、毛病看的比较清楚,而对孩子表现出的优点、长处和进步,却往往视而不见,看见了也不以为然。

这样,只会加深对立情绪,让孩子越来越消极。

家长应该明白,在孩子的小心眼里,渴望着自己的行为引起关注,得到赞许。

如果他们积极的行为不能达到目的,就会反过来采取消极的行为。

因此,家长应该多留心孩子在做什么,努力发现这些孩子身上的优点和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对这些孩子也是极其可贵的,应该马上给予表扬。

表扬的力量是巨大的,在你不断的表扬声中,孩子的行为将发生奇迹般的变化,积极的表现会越来越多,消极的行为随之减少。

家长也不必担心孩子会过度依赖表扬,其实,对孩子来说,家长的表扬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建议这些家长就要求家长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注意时刻细致观察、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行为表现最好是了解孩子做事情的过程,把孩子的良苦用心和艰难努力都看在眼里,然后再夸奖孩子。

(因为我们习惯于观察孩子的缺点,忽略孩子的优点,这一课必须补上。

)对孩子表现出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及时地肯定,使孩子上进的愿望得到巩固和强化。

例如,孩子在写完作文之后,你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可以这样说:

“这篇文章的开头很好,你能想出这样的典故来作为文章的开头实在不容易;中间这个事例写得很详细完整,说明你做过仔细的观察。

结尾的一句话也比较精彩,用它来点题很恰当……”这样,你把孩子在作文上所做的努力一一说了出来,愉快自信的笑容立刻就会洋溢在孩子的脸上。

世界上还能有比父母的理解更可贵的东西吗!

 表扬要当即兑现。

当孩子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孩子经过努力取得成功,就应马上给予表扬,不要延缓。

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促进好的行为了。

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如果不能及时对他们的良好行为表现给以肯定和强化,上进的愿望可能就会出现动摇,表扬的激励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表扬的次数不宜太频繁。

如果孩子总是在被表扬之中,他就会为了表扬而作为,会阻碍孩子内在动力的形成。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斯金钠认为“连续程式的强化在教新任务时最为有效。

间隔式强化比起连续式具有较高的反应率和较低的消退率。

所以,在学习的后期要进行间隔式强化。

”根据斯金钠的观点,孩子在进行一个新任务(比如早晚刷牙的习惯、先写作业在玩的习惯)的早期阶段要多给以表扬,随着行为的发生和稳定,表扬的次数就要逐步减少,以降低强化的消退率。

表扬与批评分开。

有时孩子的一件事当中,有好有坏,可以分别对待,这样既能提高他明辨是非的能力,又不至于在批评当中抹杀其正确的动机或灵感。

例如,孩子把刚买的玩具拆坏了,父母则应首先肯定他喜欢动脑筋,再对其晓之以理。

(批评之中的表扬)第一,要以正面表扬为主,结合表扬进行说服教育。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在批评孩子时发现他的优点。

一位妈妈说,我儿子每天回家都喜欢先告诉我他得了多少小红花。

那天,他先告诉我得了七朵小红花,可晚上整理书包的时候,我发现他反而心事重重的。

他忽然站起来说:

“妈妈,其实今天批评比表扬多!

”我说:

“没事没事,你跟我说都什么事批评你了?

”他就告诉我,第一,听广播时老师不在,班长看着我们,我有小动作了;第二……第三……还有第四,老师说下课了,我就跟同学聊天,我们平常聊都没事,不知道怎么今天老师就批评我们了。

我就说:

“妈妈还真不知道你是一个特能聊的孩子,这挺好的啊,说明你能说话爱表达。

但是时间不对。

老师已经提醒三遍了,你还在那儿说话,就不对了。

”就这样,我觉得在批评中,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然后告诉他应该怎么发扬这些优点。

表扬时家长应根据年龄特点有相应的面部表情及身体接触。

当孩子取得进步时,父母要表示真诚的祝贺。

有时不一定非用语言不可,有时父母的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喜悦的眼神就够了。

对年龄很小的孩子在口头表扬能同时给他一个吻,一次拥抱或者其他的身体接触,效果将做好。

而大一点的孩子的习惯表扬的方式含蓄一些,可心领神会地向他们眨眼睛,或者竖起大拇指表示自己已经注意到他做的不错。

因此,家长不断地尝试,有意留意哪一种表扬的方式对自己的孩子更好。

或用惊喜的语气(啊,你自己把书收拾的这么整齐)

 

我们提倡用表扬来教育孩子,家长看书说是赏识教育吗?

就不敢对孩子进行批评了。

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说;“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伪教育。

”当宝宝能走会跑后,一天之内被妈妈批评个三五次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因为这时的宝宝不是摔坏了杯子,就是拿着拖把到处乱拖,要不就干脆钻到桌子底下尝试着把小指头塞进电源插座里,总之,只要妈妈一分钟没注意到,宝宝就肯定会“犯错误”。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犯错误,也只有在错误中才能不断成长,批评是父母针对孩子的错误或过失而提出的意见和看法。

因此,为了培养孩子的是非正误的观念,批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中必需采用的手段。

父母要给成长中的孩子立一些规矩,让孩子知道,你在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否则,孩子在进入社会的过程中,难以被社会接纳。

批评是一种否定的评价,没有人喜欢被否定,人人向往鲜花和掌声,孩子也是如此。

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授指出,批评是一种负强化法,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结果只能是“家长出了气、孩子不服气”,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的确,家长通常采取的批评方式很有问题:

唠叨、生硬、严厉,结果越批孩子越皮,反弹力越大,越对着来、顶着干。

最后搞得父母筋疲力尽,却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那么,父母该怎样批评孩子,既能够让孩子欣然接受,又能够促进孩子的成长?

应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

孩子的行为认识和行为出现偏差,家长需要对其进行批评,该批评的不批评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但批评是一种教育,不是蛮横的斥责;批评是一种引导,不是粗暴的惩罚;批评是一种帮助,不是武断的干涉;批评是一种点拨,不是生硬地强加;批评是一种矫正,不是无理的剥夺。

批评未必要义正辞严,未必要话中带刺,更不能以泄愤为目的讽刺挖苦、翻旧账、算总账。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使孩子丢弃坏毛病,养成好习惯。

基于此,家长尽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堪称楷模。

 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的校长。

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打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接受批评。

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

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说:

“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了。

”接着又摸出一块糖给他:

“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很尊重我。

”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

陶先生又说:

“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

这时男生哭了,说:

“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

“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但孩子却对这件事记忆终生。

注意批评的内容和方式

父母作为批评者,其批评的内容将转化为孩子的价值观。

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必须注意批评内容。

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父母一般会采用三种批评:

(1)能力批评,针对孩子的能力个性品质,做出的整体判断,如“你真够笨的”。

(2)结果批评,针对孩子所做事情的结果进行的批评,如“你这件事情做错了”。

(3)过程批评,针对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努力程度提出批评,如“你在做这个任务的过程中,没有努力,所使用的方法有问题”。

 三种批评内容决定孩子将来从事任务的情绪和绩效。

接受过程批评的孩子面对将来类似的任务时,不会焦虑,敢于面对挑战,不断的增加努力和改进方法,坚持把任务完成。

接受能力批评的孩子面对将来类似的任务时,一不顺利,就会焦虑不安,担心做不到,容易放弃。

接受结果批评的孩子在将来类似任务中的反应,介于接受过程批评的孩子和接受能力批评的孩子的反应之间。

批评的内容代表两种能力观,能力固有观和能力发展观。

能力批评的父母持的是我能力固有观,由一件事情的错误联想到孩子的能力个性,这样的批评也让孩子形成了能力固有观,将来孩子遇到挫折时会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是无法改变的。

而过程批评的父母持有能力发展观――孩子的错误只是努力不足,是能够改进和完善的。

这类孩子遇到挫折时,会认为只要多想办法,多努力,肯定能够解决问题的。

注意情绪与语气

一般而言,当父母面对孩子的错误时,往往怒不可遏。

批评是为了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不是为了自我情绪发泄。

大声呵斥往往吓坏孩子。

恐惧的孩子,哪里还有空想哪里错了。

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保持冷静,同时也要给孩子冷静的时间。

居高临下的批评方式,让孩子有一种压抑感;太亲近也无法让孩子认真地对待,而如果父母能与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平视,并且使用语气柔和的一般疑问句和陈述句,孩子就会认真地乐意听。

对事不对人父母批评教育孩子时,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对事不对人,你怎么这么笨我就知道你不行

不能因为一两次的小错误就否定孩子以前的努力,更不能搞大清算,把孩子以前所犯的错误一一列举出来,将孩子批评得体无完肤。

只需明白地告诉他,这件事情做得不好,错在什么地方,以后要注意改正,这就足以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达到教育目的

明确批评一件事情

生活中,孩子所犯的错误和过失主要是以下几种:

出现了不良行为,如打人,骂人;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如考试结果远远低于父母的期望;违背父母的指令,如父母要求吃饭了,还一定要吃零食。

这些事件发生的时候,父母该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呢?

首先,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应该明确批评一件事情。

面对孩子的缺点和过失,有的父母喜欢翻旧帐,还有的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喜欢跑题。

比方说,孩子有一次成绩考得非常糟糕,父母就批评:

“这次考试怎么这么差?

你看看你的衣服,怎么弄得这么脏?

上次让你去学画画,不想学,画的也不行。

这下可好了,什么都不行了。

我和你爸爸可是这辈子没考过这么差的分数,我们上学的时候,多想学画画啊,弹琴啊,可是时代限制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