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管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2535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蜇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海蜇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海蜇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海蜇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海蜇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蜇管理.docx

《海蜇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蜇管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蜇管理.docx

海蜇管理

技术环节二:

饵料生物的培养

海蜇以小型浮游生物为食,摄食量很大,摄食活动昼夜连续不断,一次饱食之后经4~5小时被消化。

以卤虫无节幼体为例,个体的伞径达20mm时日摄食量为0.6万个,伞径达70mm时为l0万个,伞径达l10mm时为26万个,伞径达230mm时为290多万个。

海蜇生长异常迅速,体重3mg的蝶状体幼体经过2个月生长,体重可达l0kg以上,增重300多万倍,其生长速度与水体中饵料生物的密度密切相关。

(1)培育养殖水体中的天然饵料生物

池塘施用有发酵机肥料,如鸡粪、牛粪、猪粪等,必须经过充分发酵分解。

在养殖过程中,视水质、池水透明度及生物量的多少每隔10~15天左右追加1次有机肥或无机肥,以提高养殖水体中天然饵料生物的丰度。

投术环节三:

养殖管理

1.前期管理(1~20)

幼蜇入池约l0天内不换水,因为养殖前期肥水后池水内的饵料生物比较丰富,不换水有利于苗种适应池塘环境;l0天后,每天向池塘注水,每次注水约达到池塘水体的l0%~20%;20天后,幼蜇已生长到伞径约l0cm,在进排水时不要快排快灌,水流要缓,防止在闸口的防盗网对海蜇造成伤害。

注意:

在换水前应该对所要换的水的温度和盐度进行测量,和池内的水不能差别太大。

盐度变化幅度不能超过5度,超过这个数则不能换水。

在适宜的区间内保持相对较低的盐度对海蜇的生长是有利的。

透明度在40cm左右发上。

2.中期管理(养殖20~45天)

养埴中期是海蜇进入快速生长的时期,这时已进入雨季,天气、海况变化比较大,此时养

殖池换水要注意外海海况,条件不好不要换水。

有淡水注入途径的池塘,要注意雨季池塘的淡水注入量,因为温度、盐度的大幅度变化会

对海蜇造成伤害。

要定期对海蜇养殖池进行日常的温度、盐度检测,尽量把盐度控制在海蜇生长的最适范围内,以有利于海蜇的快速生长。

同时,要加强巡池,在早、晚海蜇易起浮时观察海蜇的生

长情况,若发现有被阻挡在岸边防护网的海蜇,要送回池塘中去。

没有配套的饵料生物培养池,每天换水后再进行投喂;此时,要特别注意池水的透明度与水色,水位要逐渐加深到1.5米以上,并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5cm~40cm左右,水色长期保持茶褐色、褐绿色或黄绿色。

海蜇养殖池的池水透明度达到50cm~70cm时,说明池塘水体较瘦,饵料生物少,这时浒苔等藻类的繁殖会加快,应追加施用经过发酵的有机肥和无机肥,泼洒肥料的类型视池塘

具体情况而定。

当发现池水透明度过大(以30厘米为界,30厘米~40厘米透明度最好,浮游动物数量大)、水质不肥时,可用干鸡粪每亩5公斤追肥,每半个月追肥1次;若透明度小于30厘米,这时的单胞藻数量多,容易发生“水华”,且海蜇是以浮游动物为食,单胞藻并不

是适宜饵料,这时就要少量进水,生物制剂调理水色,增加透明度。

施用有机肥需注意三点:

首先,有机肥必须经过彻底发酵后(腐熟后)方可使用,否则会污染水质,二要依据水色、水质变化来确定施肥的时间、方式和数量。

三要加强水质监测,掌握好适宜的换水时间和换水量,即要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又可使水体中具有丰富的饵料生物供给海蜇摄食。

在缺乏或不适宜施入有机肥的池塘,可以用无

机肥代替,施入尿素lkg/亩~2kg/由、过磷酸钙2kg/亩—4kg/亩,每半月一次。

使用方法少量多次。

不可急于把水肥起来。

随着海蜇生长、发育,其个体不断增大,特别是进人养殖中、后期(放苗一个月后海蜇个体重量达3kg以上),海蜇滤水量加大,对水质要求也会日趋严格,生产中,此时极易出现海蜇大量死亡现象,造成养殖回捕率极低。

在池塘进、排水条件差时会出现前期海蜇生长良好,当体重达到3kg/片—5kg/片时,由于水质不能满足海蜇的生长、生存要求,而生长速度减缓,甚至缺氧死亡。

—般地,在养殖中,后期,当池塘内海蜇存池量达到10片/亩时,日换水量小潮时要保持10%—20%,大潮时应达到30%,增大换水量是保证提高产量和回捕率的主要技术关键之一。

3.后期管理(45~60天)

海蜇在适宜环境中生长60天后,体重可生长到5kg以上而达到上市商品规格,这时可用手操网捕获海蜇,捕大留小。

个体体重在5kg以上的海蜇食量惊人,若养殖池中饵料生物不丰富则最好起捕。

值得注意的是:

海蜇摄食量不足不但不生长,反而会退缩,有些养殖户养殖到3k~4kg后,过一段时间发现海蜇消失,除水质底质影响外,饵料生物供应不足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因此,养

殖海蜇的起捕时机要视养殖池塘的具体情况而定,以免造成损失。

技术环节四:

海蜇的混养

(1)海蜇与对虾混养5月初,水温达到18℃时即可投放虾苗;6月初,水温稳定在20℃时,对虾已生长到体长4cm~5cm,此时放养伞径1.5cm~2.0cm的幼蜇(或投放5Cm以上的海蜇苗),既有利于海蜇生长,又不会伤害对虾。

(2).海蜇与贝类混养通过几年海蜇与缢蛏、杂色蛤、文蛤的混养,发现养殖效果较好,但要求必须肥水,同时控制贝类的放养数量。

水色透明度控制在30cm~40cm之间。

(3)幼蜇暂养

5月中旬~6月中旬自然水温升高而海蜇螅状幼体不断释放蝶状幼体,出苗量集中,培养水体有限,每立方水体达到2万尾~3万尾,使培育幼蜇的规格偏小。

为提高放养战活率,可进行幼蜇暂养。

购进lcm左右的苗种,价格比较便宜,但下塘成活率低,对环境适应性差,有条件的可在闲置的育苗池中进行水泥池暂养,每天投喂3~4次,每次换水1/2~1/3,控制放养密度住1000尾/m2~1500尾/m2。

网箱暂养采用规格6m×6m×2m的网箱。

浮子为80cm×60cm的塑料泡沫浮子4个。

框架用l寸钢管焊接而成,上下框架相同,用网目5cm的网衣缝合而成。

设置在池塘有微流水处,呈“一”字型排列,箱距2米。

网箱用黑塑料网遮阳,于海蜇幼苗进箱前7天下水,每天投喂3~4次。

池塘圈养一般在池塘肥水不好的情况下采用,或第二茬、第三茬苗种暂养采用,其方法是

在池塘一角圈围约5亩水面,视水体中生物量的多少采取补充投喂的办法。

技术环节五

水色的处理

(1)澄清色:

水中有大量青苔或含大量残毒物质或重金属、PH值过低。

处理方法:

有机酸解毒+多效底改两天后加氨基酸培藻精,降低水体的透明度。

透明度保持在30公分左右后提高水位可抑制青苔生长。

对放苗前青苔过多的养殖池首先杀死青苔,用芽孢杆菌分解枯死的青苔。

对池中青苔过多

时少用或不用没有发酵的鸡粪等有机肥或化肥。

建议用液体氨基酸+豆浆的方法肥水。

对青苔的处理是养殖海蜇的关键。

(2)水呈黑褐色黑褐色与酱油色:

主要含有鞭毛藻、裸藻、褐藻等,这种水色是池塘管理失常,如投喂量过多,残饵增多,底质恶化老化等原因造成的,养殖动物易中毒死亡。

处理方法用活水解毒安解除毒素、底改+复合芽孢杆菌或EM。

(3)、水呈紫红色水体富营养化,肥水过量,甲藻吸收大量N、P元素、繁殖过盛.对策:

底改+活水解毒安+液体芽孢杆菌,每二天使用一次活水解毒安,三天后用氨基酸肥水(4)水分层连续阴天造成部分藻类死亡或藻相老化而形成分层。

复合芽孢杆菌调水+氨基酸培藻精

(5)白浊色:

一方面可能主要含有轮虫、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及有机碎屑和粘土微粒,另方面水质不良。

对策:

水中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或对氨氮、亚硝盐高引起的水体白浊可

选用底改类产品复合芽孢杆菌,最后肥水。

可捞除过多的浮游动物。

有害微生物过多可用生物制剂制剂调理.(6)暗绿色:

主要含有蓝绿藻,老化池易发生,养殖动物发病率高,但存活尚佳。

策:

改底、调水

(7)、黄色水:

主要含有金黄色鞭毛藻,池中积存太多的有机物,经细菌分解池水酸碱度下降,不适养殖。

用多效底改改良底质,引进新水后用氨基酸培藻精培养藻类.同时定期用复合芽孢杆菌或利生素、光合菌、EM调理水质。

(2)、(3)、(4)、(6)水色的处理大多养殖户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在有风的天气在下风头处理后改底调水有的养殖户用少量杀青苔的化学药物杀死过多的藻类后解毒、调

水、改底值得试用。

8、优良水色

(1)淡茶色:

主要含有硅藻,为养殖的最佳水色,含有新月菱形藻、角毛藻、三角褐指藻、中肋骨藻、小球藻等,这些藻类是水产养殖幼体的优质饲料。

但这种水

色维持时间短。

早期肥水多用有机肥少用或不用化肥。

(2)淡绿、翠绿或浓绿色(绿豆青):

主要含有绿藻。

绿藻能吸收水中大量的氮肥,净化水质。

这种水色也是养殖者所期望的水色。

可用生物肥+渔家乐或EM维系水色。

技术环节六

病害防治

1/气泡

主要症状:

在海蜇的伞体内有数量不等的气泡,使海蜇不能下潜,始终漂浮在水

面,而导致大批死亡。

主要发生在苗种期。

形成原因:

养殖池塘水质过肥,导致晴天情况下水质过肥溶氧饱和。

预防:

控制水质的肥度,苗期水的透明度保持在40—50cm左右。

如果水过肥透明度过低应应该用药物(漂白粉干撒)把过多的藻类杀死,避免天气晴好时溶氧

过饱和。

如果换水条件好可通过换水提高水体的透明度。

2/长脖病(萎缩病)

症状:

海蜇个体头小脖子细长。

个体不规则。

原因:

饵料不足,导致海蜇吃不饱而萎缩。

防治:

放苗前提前培养基础饵料。

放苗前15—20天利用化肥或发酵有机肥肥水。

或用搭配氨基酸培藻精一瓶+2包发酵粉+5公斤豆浆培养基础饵料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

每7——10天一次。

定期检池塘内饵料生物情况,特别是浮游动物的组成情况,饵料不足时可波洒一

些鱼浆、虾浆、豆浆,但要注意池塘底质的变化情况

3/平头病

症状:

伞体扁平,严重时形成凹陷

原因:

水质过肥,浮游植物数量急剧增加,浮游动物数量急剧减少。

防治:

换水以达到调整水质目的。

如果赶不上大潮而无法换水可用一些化学杀藻药物处理过多的浮游植物。

一般选择在有风的天气在池塘的下游局部干洒。

水质

透明度控制在35—40cm。

杀藻后注意改良底质并调理水的藻相和菌相平

4/不良水色变化引进海蜇撞网的处理

症状:

海蜇伞体凹陷,伞体出现不规则皱褶。

原因:

天气变化较大、大风、降雨会让海蜇产生应激,这时大量海蜇会聚集在围

网边上用伞体不断的撞击围网。

如果长时间撞网就会伤到海蜇伞体形成塌盖。

另外可能是围网深度不够海蜇抢滩而形成塌盖。

预防:

养殖过程中遇到天气聚变时,等不良天气过后要用时采取措施:

换水条件好的要及时换水。

这样也可以缓解应激。

如果换水条件不好时可使用一些缓解应

激的药物如Vc、解毒益水露,只要措施得力是可以避免海蜇撞网的。

用EM菌配合调水改底可预防海蜇撞网。

5/、海蜇腐烂病(副溶血弧菌病)

海蜇伞体上出现黑斑随着时间的延长会逐渐扩大,最后导致海蜇溶解而死亡。

原因:

养殖水体水质呈酸性

预防:

定期或经常性的进行水质交换,每次大潮要进行排换水,从而保证水质的稳定,排换水条件不好时可用生石灰进行调节,具体用量视情况决定用量。

另据报道:

一种副溶血弧菌可导致海蜇腐烂,可用蛭菌蛭弧菌配乳酸菌全池波

洒,有一定效果

常见问题解答

(一)水体发光如何处理?

原因:

①发光细菌(亮弧菌、哈维氏弧菌、荧光极毛杆菌等)发出的光为弥散光,看不出明显的发光点,对虾游动时可以见到一条明亮的光道。

从细菌发光池

捞出的对虾死亡后,其身体会继续发光。

②发光藻类(夜光虫、发光甲藻等)夜光虫的发光多在受到刺激时发出,如划船、投石和浪击等等,有明显的发光点。

危害:

夜光虫在密度不大时,一般不构成危害;但发光藻类在水体中大量繁殖时,消耗水体中的溶氧,有的种类会在水中分泌生物毒素,使水质毒性增强;发光细菌进入对虾体内则会造成对虾的大量死亡。

另外发光的水体往往有机物含量

较高,是水质不佳的表现之一,直接影响对虾的摄食、生长。

处理:

每亩用150~200克大蒜素+生物底改1kg(搓成粉末)处理效果不错。

(二)“泥皮”(滩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应该如何处理?

原因:

残饵、粪便和微生物尸体的沉积在底栖池底,或者由于水体透明度过高,使底栖藻类在池底大量生长,当气温升高时,这些物质浮到水面,形成泥皮。

严重的在风尾处可闻到一般臭味。

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处理,遇到刮风下雨,便会扩

散到全池水中,使水质浑浊恶化。

处理方法:

①用使用奇菌(3亩/瓶)+生物底改(1kg/亩)进行治理。

强力底安亩300克重点处使用。

杀苔剂亩用100克加腐植酸1公斤全池波洒。

(三)、水体浑浊原因及对策

原因:

浮游动物过多藻类被浮游动物吃掉后水体缺氧,浮游动物活动频繁而引起。

养殖动物(如虾)发病后过度活动搅动底泥引起;

水位较浅,遇到刮风或下雨引起水体混浊。

使用部分药物(如生石灰)后水后混浊。

水体混浊分真浊和假浊。

真浊的水体一般较稳定,净水能力强。

假浊水溶氧低、氨氮、亚硝盐较高、养殖动物厌食,生

长缓慢。

处理方法:

①生物底改+奇菌,第二天用奇菌再处理一次水逐渐变清。

②用有机酸解毒③因浮游动物造成的水体混浊可早改底晚增氧。

(四)、水体倒藻的处理

水体倒藻后水质突然变清、变黑、变红的原因是原为浮游生物死亡后尸体分解缺

氧引起的,由清到黑缺氧程度加重。

水体倒藻主要原因:

一是环境的突然变化;二是水体的营养不足。

因而保持水质的稳定是预防倒藻的最好方法。

养殖中后要定期使用生物制剂调水保水,适度肥

水保持水色。

对策:

上午用解毒、生物底改配增氧剂改良底质,下午用解毒益水露(EM)、奇菌调水。

第二天用氨基酸培藻精、益藻促生素肥水培养藻类。

(五)、天气突变或连阴雨天如何稳定水质?

连续阴雨天或天气突变应防止水变(倒藻)、缺氧。

因此改良底质,保持

水质稳定最为重要。

对策:

注意天气变化,减少投饵或加大充氧(增氧)。

全池泼洒氨基酸培藻精、

解毒益水露。

晚上用过氧化钙或过碳酸钠(缓释型)增氧剂。

(六)、池塘泡沫或油沫或水发粘稠的处理

原因:

(1)藻类丰富,光合作用强,在晴天上午或下午出现,此时有大量泡沫,一般无害。

(2)藻类或其它浮游生物死亡后水面上出现大量泡沫或油沫这是水质恶化有症状。

(3)投饵量过大,水面常有粘状物出现,此时养殖动物可

能有肠炎发生。

处理方法:

全池泼洒奇菌或解毒益水露(EM)配生物底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