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热点突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2506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热点突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热点突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热点突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热点突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热点突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热点突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热点突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热点突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热点突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热点突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鲁科版化学2(必修学考复习)

化学反应原理必考热点突破二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课标分析:

考 点

水平要求

考点解读

1.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知道

(1)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2)知道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2.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

(1)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高低是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2)了解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3.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

知道

(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知道常见的化学电源。

4.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了解

(1)了解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措施;

(2)了解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5.化学反应的速率

了解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2)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6.化学反应的限度,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了解

(1)了解可逆反应及其特征;

(2)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判断及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三、教材分析:

本节分内容: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反应限度。

1.考查频率: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本部分内容中考查的频次较高,均达到了五年7考。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化学平衡的特征在本部分内容中考查频次较高,均为五年5考。

2.题型设置: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一般在第Ⅰ卷中各有1道选择题。

一般在第Ⅰ卷有1道选择题,一般是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综合设置为一题。

3.命题特点:

考查点

特点及方式

真题例证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以及常见的吸、放热反应等为主要命题点,一般一个选项一个角度

2013年6月·T11·选择;2012年·T7·选择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从原电池的形成、电子的流向、电流的流向以及离子的移动方向等方面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013年6月·T15·选择;2012年·T15·选择

化学反应速率

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和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013年1月·T14·选择;2012年·T13·选择

化学平衡的特征和判断

以化学平衡的特征和判断为主要命题点,一般与化学反应速率综合设置题目

2013年6月·T14·选择;2012年·T13·选择

4.趋势预测:

从近几年的试题来看,试题会继续加强对上述热点内容的考查。

但在复习过程中也要关注本热点中的考查冷点,如可逆反应的含义、化学平衡状态的改变等。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学习和化学平衡的建立

从“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认识化学反应。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图像分析和题型设计等学生活动,培养他们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利用”的学习,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的价值的认识,从而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五、教学难重点:

重点:

原电池原理应用,反应速率计算和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判断。

难点:

化学反应反应速率计算,化学平衡判断。

六、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讨论法、角色扮演、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作业:

观看微视频(详细阐述知识框图及精讲化学反应速率典型计算;完成学案;学习小组设计好讲义。

记录做题中遇到的问题,准备好相关的变式练习,熟悉讲义。

知识初步整合和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难点突破,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并发挥小组团队作用。

[引导学生整合知识框架]

回忆、思考、回答

 

观察、回忆、思考、回,回答

 

 

知识整合,培养运用知识理解概念的能力

 

[习题讲解]

1.下列各图中,表示吸热反应的图是(  )

 

学生讲题习题及本组设计的变式,可投影或板书,讨论、代表回答。

给一定时间学生讨论、计算,可分小组进行,主讲即时点评。

 

学生讲解,出变式,讨论、计算,可分小组进行,主讲即时点评。

 

思考、计算

整理数据

学生出题:

 

思考、计算,整理数据;学生讲解,出变式,讨论、计算,可分小组进行,主讲即时点评。

培养辨别能力,充分理解概念。

通过概念的建立进一步深化认识。

 

(1)计算公式v=

v表示反应速率,Δc表示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Δt表示反应的时间变化。

Δn表示反应物(或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变化。

单位:

mol/(L·min)或mol/(L·s)。

(2)对于反应aA(g)+bB(g)===cC(g)+dD(g)

v(A)∶v(B)∶v(C)∶v(D)=a:

b:

c:

d

 

综合考察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

 

化学反应限度

①v(正)=v(逆)≠0。

②正逆反应速率方向弄反。

在分析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时容易将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弄混而导致错误。

③浓度不变≠浓度相等。

 

2.H2与Cl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都能发生反应。

(1)H2在Cl2中燃烧时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为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已知断开1molH2中的化学键需吸收436kJ的热量,断开1molCl2中的化学键需吸

收243kJ的热量,而形成1molHCl分子中的化学键释放431kJ的热量,试求1molH2

和1molCl2反应的能量变化为________kJ。

3.下列①~⑤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__(填序号),其正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负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电子向___(填“正极”或“负极”,下同)运动,H+向_____运动。

 

4.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

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A极为负极;

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外电路电流由D到C;

③A、C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

④B、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

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A>B>C>DB.A>C>D>B

C.C>A>D>BD.C>B>D>A

5.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

测得2min内,H2的物质的量由20mol减少到8mol,则2min后N2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A.1.2mol·L-1·min-1 B.1.8mol·L-1·min-1

C.0.6mol·L-1·min-1D.0.2mol·L-1·min-1

 

6.

(1)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

(2)下列条件的改变一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____。

A.增加X的物质的量B.升高体系的温度

C.减少Z的物质的量D.增加体系的压强

(3)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到达2min时反应已停止

B.在2min之前X的消耗速率大于它的生成速率

C.在2min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D.在2min时到达平衡是因为此刻反应物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总物质的量相等

[变式训练](课件)

7.

当分别用以下各种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则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B.

D.

问题推进

学生聆听讲解、归纳、总结,

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应用---比较同一个化学反应的快慢时,应将反应速率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然后进行比较。

单位要统一

化学反应限度

[即测即评]

3.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D.两烧杯中溶液的H+的浓度均减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逐渐变小,所以用反应物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负值

8.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

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D.单位时间里每增加1molN2,同时增加3molH2

 

3分钟自测,

组内交流

2分钟呈现答案,全体交流。

 

 

点拨,引导关注:

3.原电池反应快于化学反应。

因电子的定向移动,导致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4.化学反应速率为正值。

8.正逆反应速率方向弄反,均为逆反应方向。

【交流研讨】

02(g)+2H2(g)

H2O(l)

1.你能从以上化学反应方程式中任选其一,以四个知识框架图为背景设计题型(如:

判断题、问答题、计算题、选择题等)吗?

(巡视指导)

 

2.呈现设计的习题(引导、点拨、指导、设疑)

每组选1-2个问题;也可以个人为单位查找。

作好记录,整理成文。

 

小组讨论研究,设计习题,推荐代表发言,

 

学生分小组交流所查找到的资料,相互补充完善。

学生代表回答

 

阅读、聆听、理解,讨论、回答。

 

让学生建构知识模型及方法的使用。

 

进一步巩固对概念理论的理解和整合,熟练计算技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习题设计、语言表达等能力。

 

氢气与氧气反应不能讨论反应限度问题,而氮气与氢气在常温常压下不适合讨论原电池反应。

 

【教师总结】

脑中要能绘出知识构建图,关注细节,深入审析精华题,掌握方法,融会贯通,如此举一反三方能百战不殆。

聆听,启发

体会复习方法的应用

【布置作业】

1.继续完成同学们出的习题。

2.完成能力提升习题。

3.完成有机化学的复习资料中的知识梳理及热点1、2。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巩固练习,注重能力提升。

 

教学反思

本节课优点:

1.课的结构尚可。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微课程、学案;学生观看微视频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学案,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设计讲义,准备讲题及变式等任务。

上课:

教师组织学生概况整合知识,适时点评、巡视、指导、点拨;学生讲评学案习题及变式训练;自测、互评、小组学习小卷、小组探究出题、评题(以知识系统为背景),全班交流研讨。

课后:

可再依据个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看本课时微视频,完成课堂遗留讨论作业,预习有机知识梳理部分及观看突破难重点的有机化学的微视频。

2.旨在训练提升。

学生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深入思考的能力,团结合作的意识,关注文字和语言表达,交流研讨技能。

如此把课堂还给学生,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学生讲解时的技能有所提高,讲解点评能力较到位,多媒体的使用也较自如。

3.多媒体运用有所提高。

教师录屏剪辑操作逐渐熟练:

录制微视频,编辑导入文件、放入标题、剪辑合成、文件保存工作项与生成共享、多帧伸缩(split),基本制作技能有提高。

存在的问题:

1.语言还需揣摩,要准确、精炼。

如嗯、啊、呢等语气词,那么、这样等过度太多。

学生讲评题时的语态、仪态、生生的互动节奏的控制,还需日后在教学中调教。

2.用录屏大师生成文件时出现黑屏或绿屏怎么解决,如何通过画中画,多轨并用丰富微视频,使其更具实效性。

启发:

提高翻转课堂效率几点想法

1.设计概括性与细节性问题要根据学生情况及学习目标定重难点,设计出具有层次性、递进性的、问题。

2.设计单元课。

学生依学习目标,先通读关于单元课时内容教材,初了解完成较简单是什么的问题,再按课时精读完成为什么及基本技能的问题。

注意阅读和观看微视频应双色笔标注、质疑等帮助听讲。

3.每一单元课时学习时,安排一节如这录播课的翻转课堂学生学习汇报课。

教学观念:

1.要善于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创造性地开发教材。

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并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切实落实课程目标;不为教材所束缚,使教学过程成为教材内容的持续生成与转化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上练习后,总时间就大大超越了预想,以致其后时间颇为紧张。

由此,我对“预设”的重要性、备课的充分性深有感触。

2.提高教学效率需要使用现代化手段。

多媒体的使用可以解决时间的问题,可以解决课堂容量问题,可以解决口头语言不能达到的问题。

以后要努力创造机会使用现代化手段参与教学,让现代化为教学服务。

3.调动全体主体主动学习需要新的教学模式。

分组协助、合作交流、全体参与、共同提高是目前教学模式很难做到的,目前的教学模式尽管有了一些新的思想,却仍然在传统的框架内。

所谓的不破不立,我想用在此处不错。

所以,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去创造,新的更大的成效才能显现。

4.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兴奋状态。

“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

”创造性思维始于问题,始于学生对问题的追求探索。

一个恰当的提问,一组新奇的演示实验,一段有趣的科学故事,都会给学生以好奇和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求知欲望。

5.实现教学过程的转变——突破“班级授课制”局限,延伸课堂空间,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所能消化的信息是有限的,因此我们不能指望45分钟解决所有问题,而应该延伸课堂空间,由学生自己操作信息终端设备,相对自主地安排学习进程,使其在好奇心的支配下体验学习的快乐。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就是要培养其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使他们认识到不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虚拟世界中,都是“留心处处皆学问”,并使其确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有效利用信息设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和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课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方面:

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学习和化学平衡的建立从“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认识化学反应。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图像分析和题型设计等学生活动,培养他们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考 点

水平要求

考点解读

1.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知道

(1)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2)知道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2.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

(1)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高低是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2)了解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3.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

知道

(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知道常见的化学电源。

4.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了解

(1)了解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措施;

(2)了解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5.化学反应的速率

了解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2)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6.化学反应的限度,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了解

(1)了解可逆反应及其特征;

(2)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判断及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利用”的学习,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的价值的认识,从而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材分析

本节分内容: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反应限度。

1.考查频率: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本部分内容中考查的频次较高,均达到了五年7考。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化学平衡的特征在本部分内容中考查频次较高,均为五年5考。

2.题型设置: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一般在第Ⅰ卷中各有1道选择题。

一般在第Ⅰ卷有1道选择题,一般是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综合设置为一题。

3.命题特点:

考查点

特点及方式

真题例证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以及常见的吸、放热反应等为主要命题点,一般一个选项一个角度

2013年6月·T11·选择;2012年·T7·选择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从原电池的形成、电子的流向、电流的流向以及离子的移动方向等方面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013年6月·T15·选择;2012年·T15·选择

化学反应速率

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和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013年1月·T14·选择;2012年·T13·选择

化学平衡的特征和判断

以化学平衡的特征和判断为主要命题点,一般与化学反应速率综合设置题目

2013年6月·T14·选择;2012年·T13·选择

4.趋势预测:

从近几年的试题来看,试题会继续加强对上述热点内容的考查。

但在复习过程中也要关注本热点中的考查冷点,如可逆反应的含义、化学平衡状态的改变等。

重点:

原电池原理应用,反应速率计算和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判断。

难点:

化学反应反应速率计算,化学平衡判断。

学情况分析

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比较活跃,比较喜欢合作学习,利于课堂讨论、分析的展开。

本节课重在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深刻认识,意识到化学反应的重要性,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利用”的学习,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的价值的认识,从而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为此本设计遵循这样的教学理念,采用案例分析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讨论、分析、归纳,明确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思路,试图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采用正、反案例,帮助学生运用辩证统一的方法认识。

在教学中除了对知识进行必要的归类学习之外,还应该通过一些案例、图表、阅读材料

教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学法采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师生互动学习。

从知识储备来看,学生对环境问题并不陌生,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本部分内容学习难度不大,比较容易接受。

从学习热情来看,这部分内容与生活和实际联系密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从学习能力来看,学生具备读图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在教师引导下解决本节内容。

化学反应原理必考热点自测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H2O(g)→H2O(l),该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形式只有热能和光能两种

D.如图所示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过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两极均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D.原电池内部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3.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D.两烧杯中溶液的H+的浓度均减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来表示

B.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同一时间内、同一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C.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由时间单位和物质的量的单位决定

D.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逐渐变小,所以用反应物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负值

5.对于反应:

2SO2+O2

2S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大反应速率B.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C.增大O2浓度可以使SO2转化率达到100%D.增大O2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6.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

B.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都等于0

C.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经不再改变

D.化学平衡不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

7.

当分别用以下各种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则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B.

C.

D.

8.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

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c(N2)∶c(H2)∶c(NH3)=1∶3∶2

B.N2,H2和NH3的物质分数不再改变

C.N2与H2的物质的量之和是NH3的物质的量2倍

D.单位时间里每增加1molN2,同时增加3molH2

学习效果分析

1、参与度: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

2、合作情况:

小组成员能团结合作,小组长能起领导作用,吸收接纳并能给出建议,并帮助其它小组成员,贡献较大。

3、创新情况:

学习中大多数同学有的创新意识,且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4、学习态度:

大部分同学能刻苦钻研,积极主动交流、思考回答问题,努力完成任务。

一部分同学也能在同伴帮助下完成任务。

5、自主学习探究:

大部分同学能够提出与主题相关问题,希望找到答案。

能在遇到问题时自己进行探究或与同伴讨论寻求解决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