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政治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2337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试政治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试政治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试政治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试政治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试政治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试政治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中考试政治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试政治文试题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试政治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中考试政治文试题含答案

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计60分)

1.恩格斯说:

“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这告诉我们()

A.哲学是自发产生的B.人人都是哲学家

C.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D.哲学能够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

2.马克思说:

“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这句话主要批判那些把哲学()

A.神秘化的倾向B.简单化的倾向

C.庸俗化的倾向D.体系化的倾向

3.达尔文的进化论否定了上帝创造物种的神创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不仅带来生物学上的革命,而且带来了哲学上的革命。

这说明()

A.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

B.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神创论的荒谬性逐渐暴露出来

C.具体科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D.具体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关系的正确说法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总和

C.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B.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6.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了一个箭射不到靶上的理论,即箭要射到靶上,必先经过路程的一半;然后又要经过剩下一半路程的一半,以此类推,箭永远有一半的路程要走,所以它永远也射不到靶上。

从中可以看出()

A.思维和存在之间具有同一性B.唯心主义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合理性

C.思维和存在之间具有矛盾性D.形而上学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合理性

7.荀子说: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觉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8.英国管理学家霍金森说:

“倘若哲学家不能成为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就应成为哲学家。

”这一观点强调()

A.管理科学是哲学的基础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C.真理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D.哲学对管理实践有指导作用

9.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主观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10.启蒙哲学引导和塑造了现代精神,开启了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化的大门。

经过几百年发展,现代化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后现代哲学应运而生,它全面反思和批判现代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弊端,并对启蒙哲学发起了猛烈攻击。

这表明()

①哲学对社会弊端有批判功能②哲学可以引导和塑造时代精神

③时代的变化推动哲学的变化  ④哲学分歧都是现实社会斗争的反映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1.恩格斯说:

“以往的社会主义固然批判过现存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后果,但是它不能说明这个生产方式,因而也就不能对付这个生产方式;它只能简单地把它当作坏的东西抛弃掉。

”可见,以往的社会主义没能实现()

A.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B.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D.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2.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

这表明()

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③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3.我国“十二五”规划强调:

“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一词首次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

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14.《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这一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15.万有引力使得物体在脱离支撑以后会下落,但人造的各种飞行器可以在空中运动。

这说明()

A.人能自觉地创造条件,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方式B.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或创造规律

C.改造规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体现D.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6.下列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的是()

①量力而行,尽力而为②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③万物独化,物各自生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7.从植物成熟的周期,到太阳周而复始的轮回;从对季节更替的全程关注,到对播种与收获的适时测度······我们的先祖探索着自然运行的规律,并以此为指导安排农事和生活,创造了春节与年的文化。

这表明()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才能促进实践发展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④

18.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D.要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19.黑格尔说:

“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

”这说明真理()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

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

这表明()

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造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

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

21.在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进行讨论时,一位同学认为,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认识。

另一位同学提出反对意见:

宇宙中是否存在地外文明就一直不能得到实践的检验。

第二位同学的观点()

A.正确地看到了实践标准的局限性B.正确地看到了实践所不能检验的问题

C.没有理解实践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D.没有理解实践标准与其他标准是结合在一起的

22.排球比赛中经常出现一些边界球,人们凭视觉观察很难判定这些球是在界内还是界外,需要通过高速摄像机回放才能准确判定其位置。

其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认识受到具体时空条件的限制D.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23.“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

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屋室,采草以和方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

”东汉思想家王充批评的这种人()

A.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4.时过境迁,如今再回头看徐悲鸿的画作,人们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因为()

①旧作打上了社会意识的印记②当代人更具有创新精神

③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④人们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5.2010年7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水深度首次达到3759.39米,有力推动了我国深海探矿、海洋打捞事业的发展。

这表明()

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B.改变自然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

C.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D.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6.下列判断中,能够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的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动即是静,静即是动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7.下列违背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是()

A.牵一发而动全身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头痛医头,脚痛医脚D.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28.考古学好比望远镜,可以让我们了解人类的过去和现在,考古遗物则如同显微镜,可以让我们透视具体的历史事件。

这表明()

①没有对局部的透视就难以把握整体②没有对整体的理解就无法认识局部

③离开了实践认识就不可能产生④没有认识的指导实践就不能深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9.唯物辩证法认为,________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A.物质世界的客观性B.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C.物质世界的无限性D.物质世界的相互替代

30.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

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非选择题:

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扣题意,适当分析。

31.城市的未来关乎百姓的生活品质,关系国家的科学发展。

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在制订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当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在“唯GDP论”的发展思路下,重速度轻效益、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财富增长轻民生投入,高增长不等于高质量,在持续的高增长下,累积了不少深层次矛盾,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和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形势下,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进一步凸显,“唯GDP论”的发展思路已难以为继。

在“十一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的限制性指标与官员的政绩紧密挂钩,“十二五”规划调低了经济增速目标,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目标。

不片面追求GDP数据,以实践、人民、历史三把尺子为标准,把着力点转向利长远、打基础、促民生的工作,正在逐步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和行动。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过程。

33.有人认为,“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必须重视全局。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34.纵观世界部分国家的发展历程,后进国家迅速崛起与大国持续保持强盛,无一不是抓住了各自的重大战略机遇;而国家从兴盛转向衰落,则基本上与错失战略机遇,或未能将困难条件下的战略挑战转化为重大战略机遇有关。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抓住重大战略机遇对于国家命运走向的意义。

2019-2020年中考试政治(文)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计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非选择题:

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扣题意,适当分析。

31.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在制订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当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0分)

 

32.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过程。

(10分)

 

33.有人认为,“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必须重视全局。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10分)

 

34.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抓住重大战略机遇对于国家命运走向的意义。

(10分)

 

会宁二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文科)答案

1.C解析:

“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表明哲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正确答案是C。

2.A解析:

“人脑虽然不在胃里”比喻哲学并不等于生活经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比喻哲学并不脱离生活,就在生活当中。

马克思这句话是批判那种把哲学看得很神秘,脱离生活的倾向。

正确答案是A。

3.C解析:

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之一。

题中所说的哲学革命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

正确答案是C。

4.D解析:

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正确答案是D。

5.C解析: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正确答案是C。

6.C解析:

箭射不到靶上只是发生在人的思维中,并非真实发生。

这表明主观思维和客观存在之间是有矛盾的,思维和存在是在矛盾中实现统一的。

正确答案是C。

7.D解析:

题干意思是说,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严寒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也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路途遥远而停止它的广阔,这表明自然界的变化及其运动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符合题意;A、B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C观点错误。

正确答案是D。

8.D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的作用。

A不符题意,B表述不正确,C与题目无关。

正确答案是D。

9.A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史的相关知识。

认为“元气”是天地万物本原的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是A。

10.A解析:

哲学会反映经济基础领域的斗争,但是,哲学的分歧并非都是对社会斗争的反映,④表述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A。

11.B解析:

以往的社会主义只能批判资本主义,但不能科学说明资本主义,可见以往的社会主义思想缺少科学性,没能把革命性与科学性结合起来。

正确答案是B。

12.C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改变世界,①③说法均不符合题意。

正确答案是C。

13.C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心态的作用。

A没有强调社会心态的作用,B不符题意,D与题目无关。

正确答案是C。

14.B解析:

慧能的这一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把运动的主体看成是心,是精神,脱离了运动的物质主体。

正确答案是B。

15.A解析:

物体向上飞并没有改变规律,恰恰是创造条件,利用规律,改变了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

正确答案是A。

16.A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③违背了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

正确答案是A。

17.D解析:

②③观点错误,人们间接获得的正确认识也能指导、促进实践发展。

不是所有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正确答案是D。

18.D解析:

这句话表明人的精神不是被动的,而是能动的,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正确答案是D。

19.C解析:

真理具有相对性,它受历史条件的制约,故④错误;真理在认识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并非被推翻,故①错误。

正确答案是C。

20.C解析:

艺术属于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

正确答案是C。

21.C解析:

随着实践的发展,各种理论都会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这是实践检验真理的绝对性。

但实践又是在具体历史条件下展开的,不可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检验所有的理论,这是实践检验真理的相对性。

正确答案是C。

22.C解析:

速度太快,看不清楚,表明人对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时空条件的限制。

正确答案是C。

23.D解析:

见到了草却不知入药,见到了木却不知做屋,说明没有让认识服务于实践,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正确答案是D。

24.D解析:

徐悲鸿的画作是在一定的社会中创作的,回头看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故③正确;另一方面是由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故④正确;②表述错误;①观点正确,但不是“人们会有更深刻理解”的主要原因,将“社会意识”改为“社会存在”的话就正确了。

正确答案是D。

25.D解析: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

A观点错误,事物的发展是由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决定的;自然规律不可能被改变,故B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任意创造,故C错误。

正确答案是D。

26.A解析: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了在发展中达到主客观统一的思想,既有唯物论的观点,也有辩证法的思想。

正确答案是A。

27.C解析: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忽视了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孤立地看问题。

正确答案是C。

28.C解析:

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通过考古遗物,透视人类历史,表明通过个体透视整体、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①③正确。

题干强调通过个体把握整体,故不选②。

任何实践都离不开认识的指导,只有以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才会使实践深入,故不选④。

正确答案是C。

29.B解析:

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事物才会发展变化。

正确答案是B。

30.A解析:

材料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同时说明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③不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

正确答案是A。

31.制订城市规划应坚持从城市发展实际、百姓生活实际出发调查研究,尊重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规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贯彻科学发展观理念;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

解析:

依据设问中限定的角度调动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3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使我们逐渐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思路的必要性。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实践证明,“唯GDP论”的发展思路难以为继,必须把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统一起来。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我们要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目标,不片面追求GDP数据,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解析:

首先调动“实践与认识关系”知识的具体内容;明确材料中描述我国经济发展的思路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将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

33.①“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是指不谋全局,也就不能谋求一个部分,主要强调了把握全局的重要性。

②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因此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③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因此,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4.①事物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

抓住机遇,是促成质变,实现事物飞跃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抓住重大战略机遇,对一国发展起关键的促进作用,影响后进国家的崛起或大国的持久强盛。

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把握国家的命运走向,也需要人们抓住机遇,解决曲折道路中的困难。

如果一国固守原来的发展模式,错失重大战略机遇或未能将战略挑战转化为重大战略机遇,该国就可能走向衰落。

解析:

此题为意义类(影响类)试题。

首先调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具体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