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第八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备考试题 人民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2002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 第八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备考试题 人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 第八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备考试题 人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 第八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备考试题 人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 第八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备考试题 人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 第八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备考试题 人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 第八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备考试题 人民版.docx

《高考历史 第八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备考试题 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 第八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备考试题 人民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 第八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备考试题 人民版.docx

高考历史第八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备考试题人民版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90分钟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2年10月25日《现代金报》报道,浙江象山发现了61年前的“营业执照”(见右图),证书正上方印着毛主席像和国旗图案。

许可证以户主欧志达申请的八项内容登记。

这一发现折射出

A.新中国成立初政府的经济政策

B.浙江民族工业发展的信息

C.社会主义改造进展缓慢

D.私营经济发展受到抑制

解析:

由“2012年10月25日”“61年前”可推断该“营业执照”应发放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再结合“营业执照”“许可证以户主欧志达申请的八项内容登记”等信息,可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政府的经济政策或态度,故正确答案为A项。

题干所给信息并没有交待该“营业执照”所属的行业领域,B项缺乏判断信息;C项在时间上与题干不符;D项“抑制”的表述不正确。

答案:

A

2.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则都降低到3%以下。

这说明

A.生产关系的改造工作已经完成B.“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超额完成

C.国营、集体经济已占主导地位D.重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

解析:

题目所给材料并没有涉及A项内容,而且从材料中还存在着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信息来看,三大改造并没有彻底完成,排除A项;B、D两项由材料无法得出,可以排除。

从所给材料中不同经济成分的比重看,C项的说法是正确的,答案为C项。

答案:

C

3.右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一幅漫画《跃!

跃!

跃!

》。

下列四句民谣与该漫画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相一致的是

A.“踢得好,砸得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B.“一棵玉米冲九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直弯腰”

C.“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D.“种田不纳税,上学不缴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

解析:

根据漫画内容及标题可以判断该漫画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历史,所以B项符合题意。

A项反映了“文革”时期的时代特征:

C、D两项反映的都是新时期的社会现象。

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

4.下面为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指数表(以1952年为100,按可比价格计算)。

1957年与1952年相比,发生重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年份

工农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在工业总产值中

轻工业

重工业

1952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957

167.8

124.8

228.6

183.2

310.7

  A.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B.新型民主政权的建立

C.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解析:

A、B两项都是推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因素,但是,从根本上看,生产关系的变革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C项只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背景基础因素,排除C项;建设总路线是在1958年提出的,排除D项。

答案为A项。

答案:

A

5.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比例与国情及经济政策休戚相关。

观察下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项目

时间   

粮食

棉花

原油

1952年

163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66亿吨

44万吨

1956年

192亿吨

1445万吨

447万吨

110亿吨

116万吨

——《1952~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A.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比例适当

B.重工业发展迅速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

C.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完成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改变了落后面貌

解析:

从数字看,煤、钢、原油的产量非常突出,增长幅度较大,表明重工业发展迅速,根据表中提供的时间,这一时期,正在开展“一五”计划和工业化运动,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答案为B项。

A项由表格信息无法得出;C、D两项中“‘一五’计划的完成”“工业化的实现”的表述与表格时间不符。

答案:

B

6.下面文件的印发

关于向军委会议印发

《两年超过英国》报告的批语

(一九五八年六月二十二日)

此件印发军委会议各同志。

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

这里主要是钢。

只要1959年达到2500万吨,我们就(在)钢的产量上超过英国了。

毛泽东

六月二十二日

  A.直接加速了“大跃进”运动的开展B.说明中国的经济实力将超过英国

C.反映出中国经济可以高速度发展D.表明中国缺乏和平的经济建设环境

解析: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在中共高层“左”的倾向已十分严重,正是在这一错误认识下,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会后,“大跃进”运动开始了,故A项正确。

其他三项对材料理解有误。

答案:

A

7.文艺作品带有很强的时代气息。

对右边漫画所折射出的时代气息,概括准确的是

A.均衡、协调

B.高速度、保民生

C.冒进、“左”倾

D.工业化、成就大

解析:

结合图片画面及其文字信息可知其反映的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所确定的“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故与其相符的时代气息应是“左”倾、冒进,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

C

8.1956年底,毛泽东说:

“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

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

”在毛泽东看来,发展私营经济可

①培养企业竞争意识 ②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③增加社会财富 ④配合三大改造运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解析:

由“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可知,发展私营经济有助于培养企业的竞争竟识,①成立;又由“我怀疑……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可知,毛泽东认为发展私营经济还可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③成立。

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依据不充分,应排除;④与材料意思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

C

9.1949年解放后,我国农业生产经历了分田单干、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包产到户等模式。

1980年1月,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安徽省委书记万里说:

“包产到户原则上不同于分田单干,虽然形式上与分田单干相似……”这里,“原则上不同”主要是指

A.农民生产积极性高B.土地属于集体所有

C.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D.生产资料归农民所有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分田单干是指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中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而包产到户时土地属于集体共有,这是它与分田单干的根本区别。

答案:

B

10.1986年8月3日,沈阳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告沈阳市防爆器械厂破产倒闭,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家正式宣布破产的公有制企业。

右图是记者拍下的名叫《倒闭后滋味》的照片,记录了当时的场景。

这主要反映出

A计划经济彻底消失

B.经济体制发生转变

C.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D.中小企业异军突起

解析:

1984年,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公有制企业倒闭,也就说明中国原来的公有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存在由于经营不善而被淘汰的情况。

从图中看,企业倒闭后工人下岗,因此说明了经济体制发生转变,答案为B项。

A项的说法错误,现在中国也存在着计划经济,排除;C项是从1988年开始的,D项与所给材料没有联系,都可以排除。

答案:

B

11.今天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向“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发起了冲击。

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庞大的“386061部队”。

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出改革

A.弱化了家庭中的亲情关系B.丰富了现代的社会习俗观

C.给农村带来新的社会问题D.解放了广大农村的生产力

解析:

农村“386061部队”代表了困扰农村的三个问题,即“38”代表了留守妇女,“60”,指留守老人,“61”在农村指的是留守儿童。

材料反映出在改革开放大潮冲击下,广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乡土,农村出现新的社会问题,故C项正确。

A项说法过于绝对;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C

12.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一文中指出: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经济的主体现在也还是生产队。

”材料中“包产到户”的经济性质是

A.集体经济B.国营经济

C.个体经济D.合资经济

解析:

由材料信息“经济的主体现在也还是生产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是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的一种生产责任制度。

所以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农村经济性质仍然是集体经济。

答案:

A

13.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家一户为经营单位,到主张实行土地流转,加快土地向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经营主体集中,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这说明了

A.家庭联产承包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注入新内容

C.大土地经营才能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D.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即将发生改变

解析: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下,各家分户经营,因此,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国家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现代农业。

而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故正确答案为B项,排除D项。

A项说法错误,当初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符合当时农村的生产力水平的,事实上也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故排除A、C两项。

答案:

B

14.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曾经对农村的生产关系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调整。

党和政府不断调整土地政策的着眼点是

A.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B.服从于当时政治斗争需要

C.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D.配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

材料已提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则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阶级矛盾、敌我矛盾。

土地政策的调整实际上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

15.我们都知道,深圳特区“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

这种“特”的实质是

A.不必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B.突破了计划体制的框架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不改变现有的政治体制

解析:

特区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产物,其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实质就是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框架,故正确答案为B项。

A项表述错误,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C项在时间上与特区设立不符;D项对特区的特殊性缺乏正确理解,可以排除。

答案:

B

16.“浦东,以上海市1/12的面积和1/10的人口,创造了全市1/5的GDP和1/4的外贸出口。

浦东的GDP12年来增长了18倍,人均GDP从1990年的不足1000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7700美元。

”浦东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B.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C.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开放区D.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

解析:

从所给材料分析,主要是体现了浦东取得的成就,这一切应当是由于1992年以来浦东的开发开放,答案为B项。

A项说法错误;C、D两项虽然都对浦东发展有帮助,显然,最为有力的是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答案:

B

17.“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

从经济角度分析,其本质内涵是

A.实行改革开放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对国际竞争D.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

A项不具体,没有说明“中国模式”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应排除;B项是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中国模式”在经济建设上的体现;C项仅仅是B项的一种表现;D项是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叙述的,不如B项具体明确,因此答案为B项。

答案:

B

18.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从中,可以感知中国特色道路的成功探索,主要得益于

①科学的理论指导 ②立足于中国国情 ③切合时代脉搏 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由材料很容易判断,做到①②③是中国特色道路探索成功的关键。

④是在特色道路指导下取得的成果之一,不是原因,应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

A

19.1877年,《申报》刊文记述了上海租界有一美国妇人控其夫不给赡养之资,并已有外室,因而请求离婚,领事准其所请,“并令其夫给妇五百金,以贻讼费”一事。

上海一位论者对此大不以为然,撰文反对离婚诉讼。

这表明

A.美国妇人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上海人开始摒弃中国传统的婚俗

C.大众媒体对西方婚俗持肯定态度D.西方婚姻观念与中国传统婚俗相悖

解析:

A项不符合史实。

B、C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抓住“上海一位论者对此大不以为然,撰文反对离婚诉讼”,他之所以反对,是因为西方的婚姻观念与中国传统的婚俗相悖,故D项正确。

答案:

D

20.下面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翻译西方书籍的类别变化一览表。

这一变化

时期

概况

1850年到1899年

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类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类著作,比例为四比一

1902年到1904年

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类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类著作,比例为二比一

1912年到1940年

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类著作比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类著作多两倍

  A.与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加深有关B.反映了中国近代对科技重视不足

C.与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程度有关D.反映了民众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解析:

A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B项观点错误。

D项误读材料。

材料表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翻译西方书籍的类别出现了由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的重大变化,反映了中国对西方认识的加深,这主要与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有关,故C项正确。

答案:

C

21.1905年以来,《大公报》每年举行纪念征文活动,都以“立宪”为题。

1908年的征文题目是“实现立宪之政体如何?

”1910年的征文题目是“立宪国之要素,一曰国会,一曰宪法,然当预备立宪之时,究应先开国会后定宪法欤?

亦应先颁宪法而后开国会欤?

”这表明当时的《大公报》

A.对革命一直持观望的态度B.反对清政府统治,但不支持共和

C.同情革命者,劝其放弃暴力D.力促清政府进行立宪政治改良

解析:

材料表明,《大公报》是想通过积极宣传君主立宪,从而在舆论上造成强大的声势,迫使清政府以和平的方式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避免暴力革命的发生,排除A、C两项。

《大公报》“不支持共和”正确,但它反对的是封建专制,而不是清政府统治,排除B项。

故D项正确。

答案:

D

22.下面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交通运输方式与运费的对比表。

它可从侧面解释

运输方式

运费(分/公里·吨)

运输方式

运费(分/公里·吨)

肩挑

34.0

驴车

18.0

公路汽车

30.0

轻便铁路

2.4

独轮车

19.2

铁路

2.0

  A.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影响B.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C.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原因D.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

解析:

据表可知,轻便铁路与铁路的运费比其他运输方式低很多,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铁路得以发展的一大原因,故C项正确。

注意“交通运输方式与运费的对比”,D项易错选,因表格所列举的运输方式种类而从表面理解。

“交通运输方式与运费的对比”同样不能作为A、B两项的依据。

答案:

C

23.目前,伴随着美元贬值、人民币增值等经济现象,很多人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行各种评价,有的激烈反对中国继续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有的则认为“主动权基本上还是操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中”。

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正确的态度是

A.顺应潮流,趋利避害B.连横合纵,争当老大

C.改革开放,融入世界D.睦邻友好,合作共赢

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机遇,也有挑战。

那么我们的正确态度应是什么呢?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背景下,顺应潮流,趋利避害,借势发展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故正确答案为A项。

B项与当今时代主题相悖;C项是国内经济政策;D项是中国的外交政策。

答案:

A

24.近期,在“现代女人的嫁妆流行啥?

”的调查中,下面调查结果说明

问卷提问

结果前三位

现代女人的嫁妆流行啥?

1.房子:

最奢侈的嫁妆

2.车子:

最受宠的嫁妆

3.票子:

最实用的嫁妆

  A.社会进步,旧风俗观荡然无存B.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C.体现改革,市场理念影响婚俗D.社会转型,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解析:

由调查结果前三位看,现代“嫁妆”档次很高,有房子、车子,还有票子。

这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更注重嫁妆的实用性,将嫁妆与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密切联系,故正确答案为B项。

A项错误,送“嫁妆”本身就有传统婚俗观的影响;不能把送嫁妆看成市场等价交换的商业行为,排除C项;材料无法反映女性的政治地位情况,排除D项。

答案:

B

25.曾经作为中国人主要交通工具的自行车,在汽车、摩托车大行其道的年代,几乎失去立足之地。

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它……再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这说明

A.中国社会生活节奏变慢B.自行车具有便捷的特点

C.中国人对自行车情有独钟D.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

解析:

所给材料中不能体现A项内容,排除A项,虽然自行车相对轻便,但是从速度上看,显然不如汽车和摩托车,排除B项;C项对材料理解有误,排除C项;从材料看,其“再度找到……位置”是因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据此可知人们骑自行车主要是健身为主,也有“低碳”的意思,说明了目前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因此答案为B项。

答案: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A点前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并说明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7分)

答案:

(1)基本态势:

A点之前,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1分)原因:

“一五”计划的制定;三大改造完成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2分)基本态势:

A点之后,国民经济出现严重挫折。

(1分)原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中苏关系恶化;自然灾害。

(2分)

(2)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使农业发展服务于工业化的需要。

(3分)

影响:

初期取得成效,建立了比较独立的工业体系,为中国摆脱落后面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从长远来看,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束缚了生产力的进步。

(4分)

27.广东经济特区30年建设发挥了开路先锋、窗口、试验田和示范区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迄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广交会贸易方式灵活多样,除传统的看样成交外,还举办网上交易会。

广交会以出口贸易为主,也做进口生意,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以及商检、保险、运输、广告、咨询等业务活动。

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云集广州。

互通商情,增进友谊。

材料二 农村劳动具有脏、苦、累的特点,需要翻田耕地、抢早插晚,劳动艰辛,体力付出多,但又不能直接获得货币收入。

20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本单位由生产队转换为家庭,那种乡土社会的不流动状态被打破,农民有了支配劳动力的自主权,追求劳动力利益的最大化。

从而走上转移的道路。

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特别大。

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能直接获得货币收入。

目前城市虽然下岗职工多,但他们对从事清洁、泥瓦、家具营建、装卸搬运等脏、累、差的非技术性职业不屑一顾,这就给农村剩余劳动力腾出了就业空间。

并且在城市信息灵通,生活条件比较好,有受教育的机会等。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办的有利历史条件。

(6分)

(2)材料二中农民“走上转移的道路”的实质是什么?

形成这一转移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分)

答案:

(1)历史条件:

古代广州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近代以来,广州仍然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广州靠近港澳,华侨众多。

(6分)

(2)实质:

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

(2分)原因:

农村劳动非常辛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城市各方面条件优越,对农村人口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4分)

28.城市化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城市管理水平的体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苏省(1990年以来)各城市利用外资与城市化水平对照图(单位:

亿美元,%)

材料二 英国早期的城市化……政府不作为、不干预,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住房短缺、公共卫生设施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泛滥。

在社会各种力量的驱动下,英国政府随后进行了诸多改革,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公共卫生法》《住宅改善法》《城市规划法》等,使“城市病”得到有效遏制。

——摘编自李冈原《英国城市病及其整治探析——兼谈英国城市化模式》

材料三 由亚行与众多专家完成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昨日发布,数据显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足5个。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2013年1月15目)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90年以来江苏省城市化的特点,并分析影响因素。

(7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材料二中英国的经验,你认为现今中国应怎样解决城市污染问题。

(6分)

  答案:

(1)特点:

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但发展不平衡。

(3分)

因素:

中共十四大以来,国家对外开放日益深化;外资的引入和利用程度;省内各城市区域位置差异,及开放先后和程度差异等。

(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加大改革力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调整工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境质量。

(6分)

29.社会变革是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9年2月20日,《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