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原文.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1827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原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原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原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原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原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原文.docx

《语文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原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原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原文.docx

语文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原文

语文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原文

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

但是婴儿在生后一段时间内同他出生以前并无多大的区别;他还是不能辨认物体,还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之外的世界的存在。

他只有需要温暖和食物的要求,但却不会区别温暖、食物同给予温暖和食物的母亲。

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

这一个阶段用弗洛伊德的概念就是自恋阶段。

周围的现实,人和物体,凡是能引起婴儿身体内部的满足或失望的才会对他产生意义。

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外部世界只有同他的需要有关的才是现实的,至于与他的要求无关的外部世界的好坏则没有任何意义。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

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

母亲的良知对他说:

“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

”父亲的良知却说:

“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

”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

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

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

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

这篇文章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人从婴儿到童年时期感受和体验母爱的能力的发展。

第1段,说明婴儿还不能辨认物体,还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以外的世界的存在。

当然,婴儿还不具备爱的能力。

第2段,阐述孩子不断长大,就开始知道其他物体有其自己的、与他无关的存在。

孩子学会叫物体的名称,学习如何对待这些物体;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渐渐地有母爱的体验。

母爱是无条件的,其缺陷是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

第3段,论述八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

以后在成长中,会出现新的感情,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从被爱转变为爱别人,去创造爱。

不过,从童稚的爱到成熟的爱需要许多年。

第二部分(第4~7段),阐述父爱的性质,以及父爱与母爱的根本区别。

第4段,说明婴儿完全依赖母亲,幼儿开始认识世界,与母亲的关系不再像起初那样至关重要,而与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

第5段,指出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的,因此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深深渴求母爱。

而通过努力换取的爱往往会使人生疑,使人害怕这种爱会消失,并往往使人感到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第6段,概述母爱和父爱的本质区别。

对孩子来说,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则代表思想世界,是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是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第7段,阐释父爱的本质。

指出与无条件的母爱不同,父爱是有条件的爱。

父爱的本质是:

顺从是最大的道德。

父爱的积极面是,可以通过努力赢得这种爱;消极面是,如果辜负父亲,就可能失去这种爱。

与母爱不同,父爱可以受孩子的控制。

第三部分(第8~10段),指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他成为自己的父母。

第8段,提出对母爱和父爱的不同要求。

母亲在身体上和心理上给予孩子爱和关怀,使孩子有安全感,还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

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就开始指导他正视将来会遇到的困难,并使孩子对自身的能力产生自信心,最后使孩子能够无须依赖父亲的权威而自立。

第9段,指出一个成熟的人,他就是自己的父母。

他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上,在内心建立起父母这两个形象。

结尾(第10段),用一句话总结全文内容。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母亲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亲是孩子的“思想世界”,孩子从对以母亲为中心的依附转到对以父亲为中心的依附,最终与他们分离,在自己心中拥有父亲和母亲这两个世界,奠定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文章条理清晰,层层深入,阐明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性质及发展变化。

先后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

,他撰写了大量著作,阐述他的新精神分析学。

除《爱的艺术》外,主要著作有《基督教义的发展》(1931)、《逃避自由》(1941)、《心理分析和伦理学》(1954)、《让人占优势》(1960)、《为自己的人》(1961)、《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1961)、《在幻想锁链的彼岸》(1963)、《遗忘的语言》(1965)、《心理分析和宗教》(1967)、《革命和希望》(1968)、《分析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理论》(1970)、《对人的怀疑情绪的剖析》(1973)等。

在这些著作中,弗罗姆表现出他独特的世界观和思想,他把自己具体的世界观称为规范的人本主义。

他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贡献也就在于他对人的问题的研究,他论述最多的也是人的存在、人的本性、人的爱、人的异化、人的解放问题。

猜你感兴趣: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001年10月18日,蓝天白云下的风火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工地上彩旗招展,数百名身穿橘红色队服的青年突击队队员、数十台大型工程机械严阵以待。

随着一声令下,阵阵爆破声响彻雪域高原,风火山隧道开凿了。

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

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施工难度极大。

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

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

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

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

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

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筑路大军斗志高昂,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

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

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不翼而飞。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

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他们始料不及。

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

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

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

劳动效率迅速下降。

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

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

指挥部与北京科技大学组成联合攻关组,向这一新的难题发起攻击。

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

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隧洞里。

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

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

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

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

文章条理清楚,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

这篇通讯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作者主要采用这样几种抒情方法:

一是直抒胸臆,通过8个感情色彩强烈的感叹句,充分表达了筑路大军的信心与决心以及所遇困难的严峻以及克服困难和取得胜利的喜悦之情。

二是运用恰当的比喻,如,“铁龙”“下马威”“逞凶一时的冻土”“巨大的拦路虎”,更加突出了建设者的豪情壮志。

三是语言直白简洁,有很强的节奏感,字里行间充溢着乐观情怀。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使学生感受到建设者们身上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在脑海中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三是对西部大开发有更多的了解。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复杂冰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

难点是修建风火山隧道中的施工困难及科技攻关的方法。

我们一定都在赞颂建设者们的崇高的精神,伟大的理想吧。

为了使我们的青藏得到更好的发展,经济有所提高,使青藏交通方便,建设者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研究、辛辛苦苦地工作,在几年的时间里默默地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建设者你们从不气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经验;你们为了同一个理想,同一个口号: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你们历经了多少风雨,却仍然坚持不懈、义无反顾,要知道,这不是一条普通的路啊!

这是民,一条终年积雪,含有土冰层、浅埋地层等复杂地质的路。

你们知道这不容易,可你们却一心想着造福广大人民。

这种坚忍的毅力,永不熄灭的信心,是你们勇往直前的支柱。

功夫不负有心人,你们辛苦撒播的种子终于结果了;你们终于有回报了。

青藏铁路,这条伟大的路在2005年10月15日竣工。

能提前了三年完工,这要感谢你们不畏艰难的精神!

猜你感兴趣:

高一语文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背课文

高一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知识点

1、理清文章思路脉络:

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

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

第1段写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

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意谓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

此处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目。

第2段写梁任公的演讲稿,是通过物件写人,表现人物的精神、作风、修养。

行文至此,尚未开始描写演讲,所以可以将这一段归并到第一部分,作为演讲的又一背景,成为演讲的又一铺垫。

第二部分(第3~9段):

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

这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

第3段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人物有老师梁任公和学生,包括作者),并描写梁任公的形象。

描写形象又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至此演讲仍未开始,作者先描写梁任公的形象,似乎有意先展示给读者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脑海中带着这一形象来欣赏以下演讲过程。

第4段写梁任公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

“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这样的开场真是闻所未闻,足以见出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

这是文章中一个亮点。

第5~9段正式写梁任公讲课,列举他的讲课内容,他的背诵方式,他兴之所至近于表演的情景,交代演讲的效果(梁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学生感动,对文学产生了爱好)。

这是梁氏讲课富有感染力的又一种表现,也是接续“开场白”后的更加深入细致的精彩描写。

第三部分(第10段):

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总之,本文精彩纷呈,高潮叠起,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都是为着渲染气氛,为后面人物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已经颇显描写之精彩了;梁氏独特的开场白,是全文最精彩的一段,堪称文章小高潮;接下来直接描写梁任公的演讲,由《箜篌引》过渡到“成本大套地背诵”,“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也是精彩的一段;再往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张口大笑”,“大汗淋漓,状极偷快”,都是精彩的描写,表明当时的课堂氛围达到高潮,文章本身也自然达到高潮;精彩呈现过后,文章戛然而止,留下一些余味,梁任公的生动表现还留在读者的脑子里。

本文选材很讲究,写片段的记忆、片段的印象,如同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连续,也没有拖泥带水的叙述和描写。

这种写法可以称为白描。

白描看似简易,其实不然,而白描运作到本文这样的精彩更不容易,只有高手能轻巧为之。

2、注意思考写梁任公为什么只谈学术造诣不谈政治作为:

思考这个问题需要注意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

但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再说梁任公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的,不可动摇的。

也许梁任公的政治作为已广为世人见识,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声名所掩,正值得为之专文彰显。

3、抓住文中梁任公的特点:

文章对梁任公的特点不是抽象的概说,而是具体化为各种表现,有形貌特点,表情特点,声音特点,动作特点,气质特点,讲稿特点等,可以笼而统之概括为:

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

4、注意学习本文的简练文风:

简练是一种很好的文风,用较少的文字表达丰富深刻的内容,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并值得称赞的事。

本文的语言简练、传神。

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句子都不长,作者似乎在语言运用上有一种自觉的节制,也就是说用较少的文字来表达更多更丰富的内容。

但语言简练,不等于语言贫乏,以形貌描写为例,“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寥寥数语,都是平常字眼,但集合成文,人物的外貌和内在精神立刻现出;再有,文章后面写梁任公演讲完后,“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仅两句话,极有形象感,值得认真回味;文章最后说: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行文至此,节制感更加明显、突出。

但是为了传神,有些描写还是稍微多花了笔墨,如对梁任公的演讲稿的描写,对他的开场白的描写,对他的背诵古诗文的描写就是例证。

能将简练与传神良好地结合,是梁氏文章语言运用的主要特色。

梁实秋是自觉追求文体简洁美的作家,他主张散文“篇幅不一定要长”,主张简单,“简单就是经过选择删芟以后的状态”,力求全文无无用的材料,无多余的话,可以说他是一位有理念追求、有创作特点的散文大家。

本文确实做到了简练、传神,将二者统一起来,非高手难能为之。

1.高一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知识点

2.高一语文上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

3.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解读

4.高一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5.高中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特色鉴赏

6.高中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预习提示

7.高一语文必修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语文教案猫的课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有关猫的课文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4个生字,掌握“稿纸”等词。

理解“古怪、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积累“生机勃勃”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猫的特点。

3.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真实具体地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生机勃勃”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

3.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大花猫小时候的可爱。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学生介绍认识的猫。

2.教师予以归纳。

猫:

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

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

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3.教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整体感知,掌握生字词

1.明确自学要求。

⑴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⑵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⑴教师随意地抽出下列词语卡片。

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任凭无忧无虑尽职稿纸抓痒丰富多腔遭殃蹭责打折腾枝折花落

⑵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

重点注意:

“蹭、痒、凭、殃,注意“折”的多音。

⑶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重点注意“耍”与“要”、“乖”与“乘”、“虑”与“虚”的区别。

⑷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的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⑸理解词语的意思。

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任凭:

无论。

不管。

尽职:

做好本职工作。

遭殃:

遭受灾殃。

丰富多腔:

本课指猫的叫声种类多。

无忧无意:

没有忧虑。

4.再读课文。

理清课文脉络。

⑴自读课文,思考:

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

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⑵交流。

第一自然段:

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

写大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

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然段:

写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

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小花猫的可爱

1.自学第四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2.学生汇报读懂的内容,教师相机引导。

学生:

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教师引导:

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

找出来,读一读。

(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

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教师引导:

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

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教师引导:

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3.教师归纳:

⑴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你会怎么评价它?

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真是一只

⑵老舍又是怎样评价它的?

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

(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⑶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

说一说。

(喜欢、喜爱)

⑷一起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四、课堂小结

教师:

可爱的一只小猫。

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

我们明天再学。

五、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四自然段。

3.比一比,组成词。

耍()虑()稿()淘()踩()贪()跤()

要()虚()搞()陶()彩()贫()绞()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

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2.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特点,真实具体地进行描写。

借助课文内容与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

说说课文第四自然段讲了什么?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指名回答。

(讲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

写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教师:

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4.教师:

你喜不喜欢老舍先生家的猫?

为什么?

同学们可能会觉得我们平时见过(或养过)的猫没有老舍先生家的可爱,那是为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仔细阅读课文,就会找到答案了。

二、自学课文

1.提出要求。

⑴自由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这三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⑵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里?

找一找,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自学。

3.自学反馈。

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⑵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里?

(说它老实可是又贪玩说它贪玩可是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它什么都怕,可是很勇猛)

三、研读品味

㈠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在我们眼前出现了老实的猫、贪玩的猫、尽职的猫,哪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2.学生汇报。

3.教师过渡:

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猫,才把猫的性格特点写得很具体。

作者不但描写具体,写法也独到,请比较两组句子。

A句能换成B句吗?

为什么?

A.说它老实吧B.它很老实

A.说它贪玩吧B.它很贪玩

4.学生讨论。

(A句是通俗的说法,同时还包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

5.教师:

你喜欢老实的猫、贪玩的猫、还是尽职的猫呢?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读,请同学们听听他读得好不好?

好在哪里?

或者还有哪些地方没注意到?

㈡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渎。

2.品味“蹭”字:

“蹭”是什么意思?

谁能表演“蹭”的动作?

大花猫在“蹭”主人时,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蹭”的意思是摩擦。

大花猫在“蹭”主人时,就像孩子在向大人撒娇。

3.A句和B句哪句更好?

为什么?

A.……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B.……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黑点。

4.教师:

那么,大花猫在主人写作时给主人“画”上几朵“小梅花”,它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请你用大花猫的口气说说。

5.学生模仿猫的各种叫声,理解“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等词语。

6.指导学生进行表情朗读。

教师:

这些都是大花猫高兴时的表现,它要是不高兴时就一声也不出。

这只猫的性格可真是倔强呀。

㈢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

大花猫什么都怕,可是它却非常勇猛,不要说对付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2.以“我们家的大花猫的确(实在)勇猛”为中心句说一段话。

3.学生说。

四、领悟写作方法

1.默读全文,思考回答:

作者为什么能抓住猫古怪的性格和淘气这两个特点?

2.追问:

这篇文章作者为什么写得那么真实具体?

3.教师:

学了这课后,你学到了哪些写作知识?

学生畅谈。

五、课堂小结

1.结合板书,要求学生用“说它……可是”的句式,说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2.教师:

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长大了也一样讨人喜欢。

从老舍的真实具体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喜爱自己家的猫呀!

我想,不仅是猫,只要是小动物,他都会因为他有一颗爱动物的心。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