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走进京剧小学音乐教案模板.docx
《音乐教案走进京剧小学音乐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教案走进京剧小学音乐教案模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音乐教案走进京剧小学音乐教案模板
音乐教案-走进京剧_小学音乐教案_模板
走近京剧
一、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
二、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以浙江省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知识,如京剧的形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艺术魅力等溶入其中。
三、教材分析: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中根本无法把它全部讲完,因此,本课选取了最为重要的京剧的形式和发展,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为切口做浅近的介绍,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目的在于激发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和自豪之情。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对象:
六年级。
六、教具准备:
1、四套代表生、旦、净、丑的京剧服饰及简单道具
2、电脑多媒体课件。
3、京剧脸谱。
4、京锣。
七、主要教学方法:
1、谈话法:
用于京剧历史,行当的介绍等。
2、情境教学法:
整个教室营造京剧氛围,并充分用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京剧的表演过程,让课堂变戏台,使学生变成演员,身临其境。
3、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感觉京剧的魅力。
八、教学过程():
一、随京剧武场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师:
刚才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
生:
京剧。
2、师:
对了。
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
我想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京剧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
3、学生回答京剧的有关知识,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马上加以详细的说明介绍。
例如:
讲到动作时,教师抓住机会介绍京剧动作中的虚拟性,并请生一起模仿喝酒、开门、关门、骑马、摇船等;
讲到服装时,媒体出示头饰、靴子、服饰等图片;
讲到脸谱时,媒体出示脸谱的同时,教师讲解脸谱所代表的人物个性;
讲到票友时,教师说说慈禧太后作为票友,专门为看戏而搭的7米高的戏台。
三、京剧的形成。
1、师总结:
刚才大家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
生答:
“京”代表京剧在北京形成。
2、师:
但是京剧的真正源头却是安徽,让我们来看看京剧是怎样形成的,(媒体出示图片或文字,教师口头讲解)
四、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
1、媒体演示,教师讲解。
师:
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
生、旦、净、丑。
“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
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
“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净”则是指“花脸”,就是我们刚才我们介绍的有脸谱的角色。
“丑”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象画面上的这位水浒传中的石迁一样。
[1] [2] 下一页
课题
第六课:
草原就是我的家
共四教时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以表达对祖国美好的大草原的热爱,感受4/4拍的强弱规律。
2、学会用蒙古舞的基本动作(骑马步)感受“骑上小红马)的风格。
课前准备
草原图、双响木、串铃、强弱圆圈等
教学重点
学会各种骑马动作,学会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难点
演唱时正确地换气;会对歌曲进行创编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到祖国北方内蒙古大草原去看看美丽的草原风光,唱唱动听的草原歌曲,跳跳欢快的草原舞蹈,大家准备好,上马出发!
二、练声
1=D2/4
1111|111|3333|3—|2222|2—|3333|3—|1111|
111|3333|3—|2222|2232|1—|10||
1)边唱边做骑马律动。
2)移调上升,位置唱得高,有弹性。
三、学习骑马律动
1、瞧,美丽的大草原到了,想不想骑上小红马在草原尽情地玩/不过骑马很有讲究的,老师教你们几个骑马的动作。
1)慢骑 2)快骑 3)曲膝骑 4)十字步骑 5)策马扬鞭
2、在音乐伴奏下,启发学生想象在大草原上蒙古小朋友骑马、跳舞的情景,把学过的动作自由组合,即兴表演。
四、唱唱
下面让我们在大草原上唱一首《草原就是我的家》
1、听范唱,
2、指导学生知道这首歌是4/4拍,强弱规律是:
强、弱、次强、弱(出示圆圈)
3、用适当的动作来感受4/4拍的强弱规律。
4、按节奏朗读歌词
5、学唱歌曲
1)用“噜”高位置模唱。
2)轻声演唱歌词。
3)和老师一起有表情演唱。
6、歌表演
选择自己想扮演的角色,配合老师教的动作进行表演。
(小草、蒙古包、小花、骑马、跳舞、伴奏)
五、跳跳:
我们的快乐一刻到了,变队行。
在祖国大草原上让我们一起跳一个集体舞《草原小骑手》
六、总结:
今天我们在辽阔、美丽的大草原上尽情唱歌、跳舞,还骑了小红马,现在,我们一起跨上小红马回家喽!
(骑马律动中快乐地出教室)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高位置演唱的习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很快地理解歌词、记忆歌词。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听音乐画感受》教案
教学目的:
1、欣赏音乐,学习用点、线和色彩画感受,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听音乐,画感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点、线和色彩表现欣赏音乐的感受,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前准备:
CAI课件、角色头饰四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游戏“幸运大比拼”
同学们,江阴电视台科教频道的“活力课堂”,你们看过了吗?
精彩吗?
我校代表队经过层层角逐,已进入最后的决赛了!
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项游戏:
“幸运大比拼”。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参赛方队:
齐白石方队,贝多芬方队,徐悲鸿方队,刘天华方队。
我们的口号是:
“幸运大比拼,爱拼才会赢!
”(学生复述)
2、游戏抢答
师:
下面让我们进行第一项活动——听音乐
听这些音乐是由哪种乐器演奏出来的?
生:
(1)古筝
(2)二胡(3)琵琶(4)笛子
3、揭题:
师:
刚才我所欣赏的音乐属于听觉艺术,美术又是一门视觉艺术,怎样才能把听觉艺术变成视觉艺术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听音乐,画感受》。
(板书)
二、讲授新课
(一)点、线表现音乐
1、听一段打击乐,学习折线表现音乐
师:
老师请问同学们一段音乐(播放),同学们,听这段音乐你想干什么?
生A:
我想跳舞,想用脚步声模仿。
生B:
我想把音乐画出来。
(请这名学生上黑板画音乐)
师:
为什么你要把这段音乐画线,这样的折线呢?
请你说一说好吗?
(分析折线表现节奏)
生:
音乐的节奏慢快、强弱不同。
2、听笛子独奏,学习波浪线表现音乐(播放),这段音乐你认为该如何表现呢?
请你画一下好吗?
生:
(略)
师:
你为什么把这段音乐画成这样的波浪线呢?
生:
(略)
师归纳: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每段音乐都存在着节奏,点、线可以表现各种音乐的节奏,那么色彩是否也可以表现音乐呢?
(二)听《好汉歌》,你们可以跟着唱一唱。
师:
下面请同学们听一段豪放的音乐(播放),听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你的心情怎样?
生:
梁山好汉的豪迈洒悦,风风火火热闹的场面。
师:
这种心情又让你想到了哪些色彩?
(说一说学生的体验)
生:
黄色的土地,红色的战场,绿色的山林。
(暖色多还是冷色多呢?
)
师归纳:
点、线可以表现音乐,色彩也可以表现音乐。
老师根据这首《好汉歌》画了一幅画,你能从这幅画中感受到些什么?
生:
跳动的红色和黄色让我兴奋、激动……
2、尝试用点、线和色彩表现音乐。
师:
下面我们再听一段优美抒情的音乐(播放),听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
一条小河,美丽的白塔,还有小朋友们在划船。
师:
这首歌又让你想起了那些色彩呢?
你觉得冷色多呢?
还是暖色多?
生:
红色——小朋友们玩的很开心,绿色——小河两岸的绿树成荫,蓝色——蓝天与清澈的小河。
师:
这首歌的旋律很优美动人,老师小时候就喜欢听、喜欢唱,你能不能用点、线和色彩把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浆》画出来呢?
请同学们试一试。
2、学生尝试画音乐
3、组织学生自评
(1)提出要求:
画好后,请同学们把画放在课桌中间,同学间相互看一看,交流一下,评选出一幅你们方队中最好的画,参加方队间的评比,注意!
一定要选出你们方队最好的作品,因为如果不是最好的作品,会影响方队的成绩。
评选时要公平、公正。
(2)学生自评:
师:
请你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生:
(略)
师:
你们为什么要推荐这幅作品呢?
你能不能再提点修改意见?
为什么?
生:
(略)
师点评:
指导修改意见节奏:
点、线的粗线、形状
旋律:
色彩的冷暖
(三)用画来联想音乐
1、出示《迪斯科舞曲》的画(多媒体课件)
师:
一段音乐可以表现出一幅画,那么一幅画能表现一段音乐吗?
下面请同学们听三段音乐,找出你们认为与画相符合的音乐。
(各队抢答)
生:
(略)
师:
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段音乐呢?
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
谈对画面与音乐的理解。
(加分)
2、出示《春天来了》的画
师:
这幅画与那一段音乐可以相联系呢?
生:
(略)
师:
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段音乐?
请你说一说。
生:
(略)(加分)
3、唱《春天来了》
师:
看着这幅画,想一想以前我们学过哪首歌与这幅画相符?
想不想唱一唱?
那就唱吧。
(四)听音乐,画感受
1、听一听,说一说
师:
刚才同学们唱也唱过了,画也画过了,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名曲,听一听这是首什么曲子?
它表现的是什么?
生:
(略)
2、练习:
请同学们跟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运用点、线和色彩把这首《赛马》画出来。
3、学生主评
师:
请各队同学看一看,评一评,倒底想推荐谁的画代表你们方队参加评比呢?
师: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你的画,欣赏到你画中的美,请你说一说好吗?
生:
(略)
师:
你们为什么要推荐这幅作品呢?
你觉得这幅画应该打多少分?
(展开辩论)为什么?
其它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
(略)
总结:
好!
请同学们把得分牌举高点,让后面的专家也看一看,你们方队得了多少分!
优胜队是***,老师这里有一件小小的奖品,是艺术大师米罗的画册,看……我们祝贺他们,不过胜利不能骄傲,失败也不能气馁!
我们的口号:
幸运大比拼,爱拼才会赢。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土拨鼠》。
二、综合训练:
三声部和唱片段。
三、欣赏:
《欢乐颂》、简介贝多芬。
教学目的:
一、启发学生运用柔和、连贯的歌声和悠长、平稳的气息,唱出歌中主人公对土拨鼠的爱怜、亲切的情感。
二、初步接触三声部合唱,要求保持音准和节奏整齐。
三、通过本课歌曲和欣赏曲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德国音乐大师、交响乐之王贝多芬的生平、作品。
教具准备:
一、贝多芬画像。
二、《欢乐颂》器乐独奏、交响乐中重唱、合唱、管弦乐合奏录音带。
三、录音机。
课时计划:
三节。
(歌曲、综合训练二节,欣赏一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十七页中)第一、三声部。
二、学唱歌曲《土拨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歌曲《转圆圈》。
1、用《转圆圈》乐曲进行二部视唱练习。
2、无伴奏合唱,教师指挥。
重点:
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
3、随伴奏合唱。
重点:
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及表情的调动。
二、综合训练(十七页)
1、内容简述:
这是一条三声部发声练习曲,选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三乐章第一呈示部主题。
这个主题原是一首捷克名歌,名为《念故乡》,是反映流浪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亲人、期盼回到故乡的一首歌曲。
2、教师范奏(范唱)第一声部旋律。
1=bB4/4
3.553.21「2.35.32-「3.553.21「232.11-「6.11756「61756-「6.11756「61756-「3.553.21「2.35.32-「3.551.23「2.1261-‖
3、集体视唱第一声部旋律。
4、哼鸣第一声部旋律。
5、教师范奏(范唱)第三声部旋律。
1=bB
1---「7---「1---「7-1-「4.66534「46534-「4.66534「46534-「1---「7---「176-「7-1-‖
6、由学生们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三声部的二部视唱,要求:
力度稍弱、速度稍慢、平稳,唱时一定要注意自己声部的准确、清晰,还要注意倾听另一声部。
7、教唱第三声部旋律。
8、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可对半分),进行两部视唱。
9、在二部视唱基础上的二部哼鸣练习,注意音区的变化而引起力度的变化。
三、学唱歌曲《土拨鼠》。
1、歌曲简介:
这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1789——1792年与家乡波恩创作的许多歌曲之一。
当时人们有随身带土拨鼠到处流浪的风俗习惯,就好比现代人在家中养狗、猫,并带他们外出游玩一样。
这是一首表现流浪汉与土拨鼠相依为伴的歌曲。
土拨鼠,旱獭。
2、初听演唱录音。
3、6/8拍弱起节奏的练习。
4、视唱曲谱。
注意,带弱起的乐节(二小节为一乐节)、乐句(四小节为一乐句),在乐节、乐句处须用急呼吸换气。
5、按乐曲节奏读歌词,体会乐句与词的关系,找出并标出换气位置。
6、练唱歌曲。
注意前两句与后两句力度上的对比。
7、齐唱《土拨鼠》。
四、作业:
1、视唱《土拨鼠》乐谱。
2、用竖笛吹奏这个旋律。
下课。
课后记:
本课三声部合唱片段中的第二、三声部是从属性质,主要以构造和声背景为目的,让小学生轻声哼鸣的同时,注意倾听整体音响效果。
另外,当唱“啊”时,力度自然加强,不需要有意突出这个力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
(第十七页)三声部合唱片断。
二、歌曲《土拨鼠》的演唱、处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歌曲《转圆圈》。
1、分声部视唱。
2、二部视唱练习。
3、二部合唱。
二:
综合训练(第十七页)。
1、按第一课时的声部划分,分声部练第一、三声部的视唱。
2、第一、三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
3、用哼鸣的方法哼唱第一、三声部的二部合唱。
4、从第三声部的学生中抽四——六人,视唱第二声部。
5、第一、二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
6、第二、三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
7、三个声部的三部视唱练习。
8、三个声部的三部合唱哼鸣练习,注意调整力度和速度。
9、条件较好的班级,用竖笛合奏这个三声部合唱片断。
10、欣赏:
《故乡的亲人》(第五十七页},注意体会想念故乡、思念亲人的那种忧伤心情。
三:
《土拨鼠》的演唱、处理。
1、问答:
《自新大陆》中的主题《念故乡》、美国歌曲《故乡的亲人》与《土拨鼠》在内容和情绪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都表现了游子飘零他乡的孤独、凄凉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唱一遍歌曲旋律,要求学生区分歌曲的两个段落,并说出它们在旋律和情绪上的异同。
(前一段旋律平稳,感情比较平静,后一段旋律上行,情绪显得较激动)。
3、朗诵歌词,请学生指出语气最为强烈的地方,(啊,土拨鼠),对照旋律(全取曲最高音“3”处),确定歌曲的高潮所在。
4、讨论:
应如何运用力度来表现这个高潮部分?
(用较强的力度),整句是否都用较强的力度?
(应随旋律的起伏而作强弱的变化)。
高潮部分出现了两次,是否可以在力度上做一些不同的处理?
(前一个高潮部分力度较强,抒发对土拨鼠十分钟爱的强烈感情;而后面的高潮音则用较弱的力度来表现无可奈何的心情)。
在讨论中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方案都可以试一试,唱一唱,让大家进行比较,再得出结论。
5、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6、用竖笛练习吹奏这首歌。
四:
小结本节课学习、练习情况。
下课。
课后记:
《土拨鼠》这首歌的两大特点:
一是6/8拍(3/8十3/8),二是每句都从小节的第六拍弱起。
启发学生意识到这两点,再去感觉基本节奏,自学起来会很方便。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一、复习、巩固前两课时学习内容。
二、欣赏:
《欢乐颂》,简介贝多芬。
较具准备:
一、贝多芬像。
二、录音机。
三、用电子琴演奏的《欢乐颂》录音;用童声合唱的《欢乐颂》录音;用重唱、合唱、管弦乐演奏(唱)的交响乐片段录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第十七页)三声部发声训练,《念故乡》片段。
(1)、三声部的视唱练习。
(2)、竖笛合奏练习。
2、抽唱歌曲《土拨鼠》。
3、抽学生用竖笛吹奏《土拨鼠》。
小结、过渡:
这是贝多芬的一首小品、他还创作了许多内容更深刻、规模宏大的大型作品。
关于贝多芬的简介,参看课本第二十一页。
二:
贝多芬经典名作片段欣赏。
1、交响曲:
(1)《命运》(贝五)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2)《田园》(贝六)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2、奏鸣曲:
(1)《月光》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题主题。
(2)《热情》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部主题。
(3)《春天》F大调小提琴、钢琴第五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3、歌曲:
(1)《土拨鼠》A、用电子琴演奏的。
B、童声合唱的。
(2)《欢乐颂》A、用电子琴演奏的。
B、童声合唱的。
C、交响乐(贝九)第四乐章重唱、合唱片段。
4、另外欣赏童声合唱《念故乡》。
三:
边听边想
1、再听《欢乐颂》片段,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如:
兴奋、热烈、雄壮、宏伟、激奋……)。
2、引导学生们将《欢乐颂》与《土拨鼠》从情绪、力度、速度、结束音、色彩等方面进行比较,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欢乐颂》《土拨鼠》
情绪热情、欢(明)快忧伤、低沉
力度强弱
速度快慢
结束音16
色彩明亮暗
3、用以上比较法将本节课所欣赏的八首作品归纳:
(1)《欢乐颂》类:
《热情》、《春天》、《田园》及《命运》。
(2)《土拨鼠》类:
《月光》、《念故乡》。
4、齐唱《欢乐颂》、或吹奏。
简单小结课堂学习情况。
下课。
后记:
通过对比,让学生懂得同是贝多芬的作品,整体上感觉反差很大。
不同音的使用(特别是结束音)所造成明暗效果是不同的。
这也说明使用某些音或节奏、速度、力度,可以反映某些特别的.奏、速度、力度,可以反映某些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