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A卷.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1392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A卷.docx

《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A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A卷.docx

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A卷

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舆(yǔ)马        膏腴(yú)          规矩(jǔ)       锲(qiè)而不舍

B.黔(qián)首     谪(zhé)戍            藩(fán)篱        度(duó)长絜大

C.逡(qūn)巡          约从(zòng)     鞭笞(tà)          不可胜(shēng)食

D.孝悌(tì)             句读(dòu)       经传(zhuàn)      李蟠(pán)

2.(2分)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无乃尔是过与    

3.(2分)下列各项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B.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C.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D.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4.(2分)下列各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是社稷之臣也               非我也,岁也    

B.何以伐为                     无乃尔是过与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胡为乎来哉                  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5.(2分)下列加下划线词,和例句中加下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

孟子对曰:

“于传有之”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C.作七十列传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6.(2分)(2015高一上·双鸭山期中)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

不过,只是    

B.以乱易整,不武    易:

替代    

C.比诸侯之列        比:

比较    

D.素善留侯张良      善:

交好    

7.(2分)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于是(范君)弃其家走之关中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①我见相如,必辱之            ②吏护之还乡    

C.①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②魏庄子之歌钟也    

D.①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     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8.(2分)(2019高二上·辽宁月考)加下划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大漠穷秋塞草腓   腓:

肥沃    

B.摐金伐鼓下榆关   摐金:

击鼓    

C.雕栏玉砌应犹在   砌:

台阶    

D.举天下之豪杰     举:

列举    

9.(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凶亦然                凶: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

横渡    

C.蒙故业,因遗策            因:

沿袭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负:

辜负    

10.(2分)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

①是亦走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未之有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⑦    

D.③⑥⑦     

二、文言文阅读(共4题;共41分)

11.(11分)(2018高一上·哈尔滨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幽州人,后迁濮州。

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

性严重,有忠节。

从兄李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

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

守怒曰:

“曹掾敢如是邪?

”承之曰:

“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

”守惮其言。

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

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召见。

神宗语执政曰:

“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

”改京官。

他日,谓之曰:

“朕即位以来,不轻与人改秩,今以命汝,异恩也。

”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

加集贤校理。

又察访陕西,时郡县昧于奉法,敛羡余过制。

承之曰:

“是岂朝廷意邪?

”悉裁正其数。

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权三司使。

蔡确治相州狱,多引朝士,皆望风自折服。

承之为帝言其险诐之状,帝意始悟,趣使诘竟。

迁龙图阁直学士,恳辞,乞授兄肃之,曰:

“臣少鞠于兄,且兄为待制十年矣。

”帝曰:

“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

肃之亦当迁也。

”即并命焉。

商人犯禁货北珠,乃为公主售,三司久不敢决。

承之曰:

“朝廷法令,畏王姬乎?

”亟索之。

帝闻之曰:

“有司当如此矣。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历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而卒。

(节选自《宋史•李承之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B.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C.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D.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弟,指最小的弟弟。

古人兄弟排行,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最小。

B.从兄,指父亲的侄子中比自己年长的人,也泛指本族平辈中年龄与己相当者。

C.曹掾,东汉太尉或相国等分曹治事,正职为“掾”,后来泛指各部门治事的属吏。

D.改秩,秩,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改秩”即改变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

(3)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承之独立性强,不求外援。

本家哥哥李柬之想要直接给他个官职,却遭到他的拒绝,后来他凭借科举考中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

B.李承之做事认真,颇受赏识。

曾经因建议免除百姓徭役而受到王安石的称赏;熙宁年间,谈论制置司的情况非常详细而受到宋神宗的恩赏。

C.李承之纠察诸事,尽职尽责。

担任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地区日常政务及农田水利时发现郡县执法混乱,超标征敛赋税,便加以纠正。

D.李承之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有商人违法为公主贩卖北方的珍珠,因涉及皇族,三司一直不敢追究,李承之秉公办理,立即下令缉拿案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

②帝曰:

“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

肃之亦当迁也。

”即并命焉。

12.(11分)(2017高一上·安平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

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

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

重耳遂奔狄,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

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重耳爱齐女,毋去心。

赵衰、咎犯①乃於桑下谋行。

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

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

重耳曰:

“人生安乐,孰知其他!

必死于此,不能去。

”齐女曰:

“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

”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行远而觉,重耳大怒,引戈欲杀咎犯。

咎犯曰:

“杀臣成子,偃之愿也。

”重耳曰:

“事不成,我食舅氏之肉。

”咎犯曰:

“事不成,犯肉腥臊,何足食!

”乃止,遂行。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子圉②妻与往。

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

“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

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2乎!

”遂受。

缪公大欢,与重耳饮。

赵衰歌黍苗诗。

缪公曰:

“知子欲急反国矣。

”赵衰与重耳下,再拜曰:

“孤臣之仰君,如百穀之望时雨。

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

于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

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

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

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文公元年春,秦送重耳至河。

咎犯曰:

“臣从君周旋天下,过亦多矣。

臣犹知之,况于君乎?

请从此去矣。

”重耳曰:

“若反国,所不与子犯共者,河伯视之!

乃投璧河中,以与子犯盟。

丁未,朝于武宫,即位为晋君,是为晋文公。

文公修政,施惠百姓。

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

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

围郑,欲得叔瞻。

叔瞻闻之,自杀。

郑持叔瞻告晋。

晋曰:

“必得郑君而甘心焉。

”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

“亡郑厚晋,於晋得矣,而秦未为利。

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

”秦伯说,罢兵。

晋亦罢兵。

九年冬,晋文公卒,子襄公欢立。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有删改)

(1)下列对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戈欲杀咎犯                          引:

拿起    

B.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              阴:

暗中    

C.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                拒:

抵抗    

D.赏从亡者及功臣                        亡:

死亡    

(2)下列对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

B.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

C.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

D.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耳在齐国时苟且偷安,贪图享乐。

他因喜欢齐女而不愿离开齐国,但齐女与赵衰等人商量后,设计让他离开了齐国。

B.重耳在流亡中历经苦难,逐渐成为了一名政治家。

为了得到秦缪公的支持,重耳委曲求全,主动联姻,结成了秦晋之好。

C.咎犯在重耳流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他担心重耳回国后会报复自己,便请求离开,但重耳对河盟誓,打消了其担心。

D.重耳在流亡中受到了郑国的无理相待,后来他联合秦国攻打郑国,但是郑国派人说服了秦穆公,最终两国都从郑国撤兵。

(4)翻译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

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②亡郑厚晋,於晋得矣,而秦未为利。

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

13.(11分)(2016高三上·河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

及进士第。

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

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

“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

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

若是,则清强者沮矣。

”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

章惠太后议军国事。

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

又奏:

“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孔道辅谓人曰:

“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

”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籍言:

“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

”诏有司:

“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

”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①,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

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

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

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

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

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

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

“此诈也。

”乃屯兵青涧城。

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

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

籍曰:

“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

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

”朝廷从之。

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

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

薨,年七十六。

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

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庞籍传》)

【注】①李迪:

人名。

(1)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B.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C.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D.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2)

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

B.“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D.文中的“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

例如《礼记·中庸》: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籍不畏权贵。

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B.庞籍长于吏事。

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治军有方。

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用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D.庞籍足智多谋。

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投诚是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

②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

14.(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庄暴见孟子

孟子

庄暴见孟子,曰:

“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

“好乐何如?

”孟子曰: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

“可得闻与?

”曰: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

“不若与人。

”曰: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

“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

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

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1)

下列实词解释有错的项是()

A.暴未有以对也        对:

回答。

    

B.今王田猎于此        田:

“田”通“畋”,打猎。

    

C.举疾首蹙

而相告曰  疾:

疼痛。

    

D.直好世俗之乐        直:

直接。

    

(2)

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王之好乐甚    

B.则齐国其庶几乎王变乎色    

C.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既来之,则安之    

D.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3)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庄暴见孟子,把齐王好乐自己不能回答的事告诉了孟子。

第二天,孟子就去见齐王,将好乐之事问齐王。

B.齐王告诉孟子有好乐之事,但脸色变了。

齐王变了脸色,因此孟子就顺水推舟地说好。

C.齐王高兴了,然后孟子才说独自好乐的危害。

D.最后孟子才说明施行仁政,与民同乐的思想。

(4)

对本文的写作特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论点摆出来,巧妙地运用对话的方式,在谈话中自然地转换话题,借题发挥,从齐王好乐切入,归结到与民同乐的主旨上。

B.庄暴与孟子的谈话是一个引子,只有短短几句,由庄暴之言,提出齐王“好乐”,而孟子的简单回答,则直接提出了本文的论题。

C.在下文孟子面对齐王展开论述与民同乐的观点前,引出一段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

正面提出论题;制造议论悬念;以庄暴无言以对齐王,说明此论题的难度,反衬孟子论辩术的高明。

D.“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悲惨局面与“欣欣然有喜色”不同的政治局面相对比,通过举例论证,突出说明“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的重要性,进一步升华主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二、文言文阅读(共4题;共41分)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12-4、

13-1、

13-2、

13-3、

13-4、

14-1、

14-2、

14-3、

1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