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49884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3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

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的概念

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

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

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即人),涉及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

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等。

生产安全事故的定义

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定义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危险的定义

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与安全相对)

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

(是主观的认识)

危险度:

R=f(F,C)R表示危险度,F表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表示事故的严重性。

危险源的定义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

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存储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重大危险源:

安全的定义

没有伤害、损伤或危险,不遭受危害或损害的威胁,或免除了危害、伤害或损失的威胁。

系统工程中的安全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安全性(S)与危险性(D)互为补数。

本质安全的定义

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

1、失误——安全功能

2、故障——安全功能

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第二节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分为四个阶段

18世纪中叶,启蒙阶段

20世纪初,发展阶段,初具现代安全生产管理雏形

进入20世纪50年代,现代系统理论,以系统安全理论为核心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模式、思想、理论基本形成

到20世纪末,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及相应的标准、规范更加成熟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

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则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则。

系统原理的含义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

管理系统具有6个特征,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

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且涉及全体人员的管理。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

2、整分合原则。

3、反馈原则。

4、封闭原则。

人本原理的含义

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

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

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3种动力。

2、能级原则。

3、激励原则。

预防原理的含义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

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

2、因果关系原则。

3、3E原则。

(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法制对策)

4、本质安全化原则。

强制原理的含义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

这就是强制原理。

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

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

2、监督原则。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这个理论有严重偏见,现已不采用)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事故频发倾向者并不存在。

除了对人员适用某个工种的考选外,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已被排除在事故致因理论当代论坛之外。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链锁过程概括为以下5个因素: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的因果链锁关系。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

这个理论将伤害分为两类:

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

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哈登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伤害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系统安全理论(产生于军事工业、航天工业)

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研制洲际导弹的过程中,系统安全理论应运而生。

系统安全理论包括很多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念:

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

要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及其风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

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即使万一发生事故,也可以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

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与控制包括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

前者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后者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小。

对于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对策。

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

第三节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其他目标。

“预防为主”就是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综合治理”就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安全发展”理念

“安全发展”重点包含三层含义:

1、“以人为本”必须要以人的生命为本。

2、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安全生产政策措施

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12项治本之策:

1、制定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指标及控制体系;

2、加强行业管理,修订行业安全标准和规程;

3、增加安全投入,扶持重点煤矿治理瓦斯等重大隐患;

4、推动安全科技进步,落实项目、资金;

5、研究出台经济政策,建立、完善经济调控手段;

6、加强培训教育,规范煤矿招工和劳动管理;

7、加快立法工作;

8、建立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

9、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企业安全生产业绩考核;

10、严肃查处责任事故,防范惩治失职渎职、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

11、倡导安全文化,加强社会监督;

12、完善监督机制,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12项治本之策涉及法律、经济、科技、管理、教育等多个方面,既有宏观层面的,

也有具体操作层面的,涵盖了当前安全生产主要的政策措施。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

在国家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的是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实行的是国家监管与地方监管;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实行的是政府监管与企业管理。

“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以及“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体系。

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体系

我国安全生产的中长期奋斗目标:

第一阶段,稳定好转;第二阶段,明显好转;第三阶段,根本性好转。

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由事故死亡人数总量控制指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重大和特大事故起数考核指标四类、27个具体指标构成。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一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建设

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责任。

2、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3、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手段。

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依据

1、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地方政府的法规、标准为依据。

2、以生产、经营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事故教训为依据。

3、以国际、国内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为依据。

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原则

1、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

2、安全第一的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安全规章制度的编制和管理

1、起草。

2、会签。

3、审核。

4、签发。

5、发布。

6、培训和考试。

7、修订。

安全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

按照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建立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一般由综合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环境安全管理四类组成;

按照标准化体系建立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一般把安全规章制度分为安全技术标准、安全管理标准和安全工作标准;

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一般分为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三大类。

综合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

2、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3、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

4、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5、安全措施和费用管理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