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怎样认识和练好拳.docx
《形意拳怎样认识和练好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意拳怎样认识和练好拳.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形意拳怎样认识和练好拳
形意拳-怎样认识和练好拳
怎樣認識和練好形意拳
---李文彬李宏(摘自美國"功夫"刊物95年2.3期)
形意拳是中國武術中傳播較久,習者較多的著名拳種之一。
它具有體用兼優,內外兼修老幼皆宜,
剛柔相濟的技法特色。
它的理論深湛,尤多隱諱,但它動作簡樸無華,效果顯著故為廣大武術愛好者
所喜愛。
甫於它傳播年久,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多種多樣地衍變,廣大形意拳愛好者只有循理務實采長
補短,才能在學練中得到認識以鑒別良莠,繼而持之以恆地鍛煉,就可以達到祛病強身和實戰中應用
的效果。
學練形意拳能夠事先對它的技法源流和衍變有所瞭解,有利於瞭解探索它的不同理論和技法特
點,從而利於識別其理論和練法的優劣並其技術精華的學練掌握。
對形意拳的創始人以及前幾代傳人上有過爭議的。
就形意拳譜,武術史料記載和現代人考證,此
拳為中國明朝末年清朝初期姬際可(1602-1680年)所創。
姬傳曹繼武,曹傳戴龍邦,戴傳李洛能,李傳河北郭雲深、劉奇蘭等及山西宋世榮、車毅齋等。
這一傳習關係得到大多數武林界史學界人士的承
認。
拳名歷經六合拳、心意六合拳、心意拳、意拳(不同于王薌齋先生所傳的意拳)的衍變,最後才
定為形意拳。
就拳技的衍變情況看,姬際可傳的拳法和現在的形意拳大不相同。
從少林寺秘不外傳的
心意把,十二大勢及河南馬學禮所傳的心意拳十大形等明顯看出與形意拳的不同特點。
例如步型上,
他們所傳都有是側身弓箭步(如圖1),而形意拳則是三體式樁步;在拳法上雖多是著重單勢動作磨礪,
利於實戰,但在動作要求、名稱的技法上經多番衍變與現在的形意拳不僅實質不同,而且面貌亦大不
一樣。
戴龍邦在中國山西祁縣一帶所傳的稱為六合拳或心意六合拳,雖用的是側身弓箭步,尚未形成
現代形意拳所用的雞腿和槐蟲步,但在技法上強調了內外合一,開始著重體會內在意識和呼吸及勁力
和動作的內外結合;強調了以丹甪為本,以意領氣,手腳相合,攻防一體。
從這些技法要領來看戴龍
邦先生開始從動作,招法的傳統習練中突出了內意、內勁以及神氣的運用。
這一飛躍的轉變是技法上
的昇華。
無疑是對形意拳衍變的一大貢獻。
而李洛能(1808-1890)學自山西戴龍邦,傳入河北,曾叫意拳,後改名叫形意拳。
他用似斧、似閃(似電)、似箭、似炮、似彈之形來提煉的精華動作,形成劈、
鑽、崩、炮、橫這一形意五行拳的形和意。
按五行生克制化之理排序,以達到強身治病,增進功力的
目的。
又把戴龍邦的十大形七小形以象形取意精化成為十二形。
這就是改名為形意拳的甫來。
實際上
也豐富了該拳種拳法內涵。
特別是改掉側身弓箭步練法,而代之以兩腿彎曲,前三後七的三體式樁步
(如圖2)和具有夾剪勁的雞腿及進步跟後腳的槐蟲步,使形意拳打破武術都有以弓、馬、僕、虛、
歇為主要步型的慣例,形成獨具一格的“行如槐蟲”的獨特步型和步法。
這是繼戴龍邦之後,李洛能先生的一大創新,他無疑是形意拳的鼻祖。
正因為李洛能先生深入精微,窮其奧秘才在技法達到“拳無拳,
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造詣,不愧人稱“神拳”。
李洛能先生還能破除保守,廣開藝門,傳播廣泛,門下名家輩出。
現已傳及海內外,實為後代造福非淺。
李洛能一源的形意拳以宋世榮、車毅齋等為主
在山西廣泛傳播,現代人稱“山西派”,而以郭雲深、劉奇蘭等為首發展衍變成“河北派”,繁衍近百年,
傳人已遍及中國大江南北及國外。
形意拳從李洛能開創至今年已傳八、九代人,渾樸的拳法風格深受習練者的喜愛。
就河北山西兩
大支拳技風格的練法來講不能說沒有差異,甚至一門弟子亦有剛柔、長短、活實等等。
不同的練法和
風格,可謂各有千秋。
正是甫於師承和個人條件的不同,各傳人所學難免有深淺對錯之別,這就需要
我們廣大的形意拳愛好者以科學的客觀態度進行比較與鑒別,,擇善而從之,否則將貽誤自己並涉及
後人。
形意拳經心意拳、心意六合拳、六合拳以至意拳名稱上的衍變,使之動作名稱,動作要求,技法
含義,拳法理論上都發生變化,就給我們識別是否是形意動作、理論帶來困難。
一些衍變前的老拳譜
可不象古玩,秘箋越老越可貴。
如果我們練形意拳的按《心意拳譜》或《心意六合拳譜》、《岳武穆九
要論》的理論指導我們練形意拳,就會發現對不上號,理論不給指導訓練,只有附有戴龍邦於乾隆十
五年作《六合拳序》有叫《六合拳譜》的,有寫《形意拳譜》的,也有逕寫為《岳武穆之拳譜》的手
抄拳譜適用於形意拳。
其拳譜名稱的不同系後人手抄者個人理解不同擅改標題所致。
其內容除尚保留
戴家《六合拳譜》部分內容外,又增加了許多技術理論。
其內容雖文字,但內涵深邃。
如起落、鑽翻。
雖與衍變前老譜用同一詞,但內容卻揭示出顯著不同的技法含義。
尚派形意為尚雲祥(1864-1937)先
生所創。
尚雲祥先生從師中華武士會的創辦人李存義先生。
得李先生真傳,以及諸前輩指教,尤得郭
雲深老先生厚愛,傾囊相授,深得形意拳術之三昧。
尚雲祥先生雖博通武林各門技藝,卻傾一生精力
專攻形意,以致深得郭雲深老先生三項絕技:
崩拳、腹打、大杆子。
並享有“鐵腳佛”美號。
尚先生平
生耿直不事權貴,生平軼事甚多,晚年尤閉門簡出,但英名遠揚,聲貫武壇。
尚先生對形意提煉昇華,
有許多獨特之處,在本篇文章裏將有闡述。
圖1圖2圖3圖4圖5圖6
形意拳是體用務實,簡賅無華的武術拳種之一。
它的五行、十二形多以一種技法反復操練的形式
來練功、找勁,以適應實戰的需要。
當練功找勁有了一定基礎,為了進一步適應在動態中能連續不斷
地變化動作和發勁。
以提高實戰素質和表演效果,才有了傳統套路的形成。
器械是拳腳的引長,只要
瞭解和掌握好各種武術器械的性能與形意拳中神意及功夫結合起來,自會相輔相成,互增技巧,在演
練和實戰中反映獨特勁力和風采。
形意拳各支所傳儘管有別,但基本上大同小異各有所長。
因下面將
闡述套路、勁力等技術問題,故作者將知者較少的尚派形意與眾不同的練法和理論介紹給廣大武術愛
好者。
揭人不揭之秘,言人不言之言,以利於後人學練提高。
1、形意五行拳是以內經陰陽五行之說為理論根據,按五行的“生克制化”之理加以運用的。
經雲:
“劈拳之形似斧屬金,鑽拳之形似電(似閃)屬水,崩拳之形似箭屬木,炮拳之形似炮屬火,
橫拳之形似彈屬土。
”五行拳是鍛煉形意拳的根本,是以祛病健身,變化人的氣質,培養技法,加深功
力為目的的。
既然是按五行之說練五行拳,就不能不講究“生克制化”,應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的道理,在五行拳中按劈生鑽,鑽生崩,崩生炮,炮生橫的順序來鍛煉,才會加功增益少走彎
路。
如按多數練形意習慣順序,則是金、木、水、火、土。
反映到練拳上則成了劈、崩、鑽、炮、橫,
順序一顛倒則出現問題:
一是金克木,一是水克火。
《內經》雲:
“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本為增益
而練,非要“過亢”而用,這種既有相生又有相克的練法,不但按五行之理說不通,而且在練功找勁上
效果肯定不理想。
尚派形意五行拳的動作技法和運動形式,也是別特色的。
其劈拳和鑽拳就與一般練法有顯著差別。
經雲:
“劈拳之形似斧屬金,”既叫“拳”就不是掌;既講“劈”就該有似斧之形,似斧之勁。
有些人把鷹捉當成劈拳是不對的。
而尚雲祥先生所教的劈拳(圖3)與鷹捉(圖4)在形式上雖僅是拳與掌的區別,而實質上卻有極大的差異。
鷹捉用掌聲,是梢節發勁,劈拳用肘,是中節發勁。
劈拳最可貴的是超出
武術一般技法慣例,不用關節處打人,發勁。
其劈勁的著力點在拳與肘之間的前小臂豐。
故有“劈關肘
打”之說。
因之在技法上,它是別具特殊效用和涵義,成為形意拳知者甚少的精華之一。
經雲:
“鑽拳
之形似電(似閃)屬水,內通於腎。
”這一象形取意的要求,既有實用技法,又有健身秦用,缺一就失
去了鑽拳的真正價值。
尚派形意所練的鑽拳(圖5、6、7),既有甩臂摟掌似閃之形,又有抖腰、助腎之功。
故不論是外形和內意都含有練功健身和實戰作用,效益比其他練法較為顯著。
2、形意拳傳統套路
當通對五行拳練功找勁有了一定基礎後,為進一步適應在動態中能連續不斷地變化動作和發勁,
以提高實戰素質和表演效果,才逐步衍變形成了套路拳。
形意拳各支所傳套路在名稱和套路結構上基
本相同。
但因師承和個人悟性差異,在傳授拳法時各有偏重,就會在身法勁力,剛柔,快慢等方面反
映不一樣。
形意拳每趟傳統套路都有各自獨具的特色,所以我們在練每趟傳統套路時,必頇充分理解
其動作編排內含和技法特色,才能找出它特有的“勁”,才算有了練好這趟拳的基礎。
套路拳的鍛煉會
使神與威、氣與力,以致素質耐力,技巧方法的理解和運用得到高度的反映。
所以練同一傳統套路就
具有全面的技術鑒定性,通過相互觀摩研討達到相互促進和提高作用。
所以前輩們創造了一些套路被
公認,流傳下來成為傳統套路。
形意拳第一趟傳統套路是連環拳,除它以外還有六合拳、八式拳、十
二洪錘和雜式錘拳。
此外還有五行對練套路五行炮,十二形對練套路路安身炮。
十二形拳中的猴形拳、
雞形撕把(一般稱四把)和燕形拳因其技法動作變化多樣,故也屬套路拳。
現代人為武術表演比賽或
為教學卻又苦於所會不多,需要自行編造一些套路,這樣做是無可非議的,但應實事求是向學生們講
明這是自編套路。
如果自編套路確有長處可取,自會廣為傳習,不必偽稱哪位前輩所傳;也不能因某
一形意前輩曾教過一些長拳傳統的徒手套路和器械套路,就把它們做為形意傳統套路傳習下來。
倘若
蓄意混淆視聽,則屬於武德問題,願為人師者戒。
3、在十二形的名稱和特能上應去偽存真
李洛能學自山西戴龍邦,學得心意拳十大形,即龍、虎、猴、馬、雞、燕、鷂、蛇、鷹、熊。
為
使象形取意的內容和勁力更趨全面,又增加了“鮀”(tuo)和“鳥台”(tai)兩形,使之成為流傳至今的形意十二形拳。
順序排列為龍、虎、猴、馬、鮀、雞、燕、鷂、蛇、(tai)、鷹、熊。
現代形意拳的各支派在學練原戴龍邦的十大形時,雖練法和要求略有不同,但象形取意所追求的目的是一致的。
唯在李
洛能新增兩形上,即鮀形、tai(鳥台)形的取物象形上,練法要求上出現分歧。
現以尚派形意觀點分
述如下:
鮀(依傳統用原字)形拳是十二形拳之一。
“鮀”字是前人自造的形聲字,一般字典無此字。
《辭
源》《辭海》中指一種吹沙小魚,與形意拳中之鮀毫無關係。
老拳譜中注明即“剪子股”。
人們俗稱它“香油”,“賣油郎”。
是灰褐色,長不過寸,六隻長腿的昆雖,雨後的積水面上常見到它。
動物世界稱它為
“水上遊客”,是一種水生蝽類,學名“黽蝽”,是昆蟲綱半翅目的昆蟲。
它才上我們所要學的浮游在水
面上做左右曲線前進,既輕靈又快速具有“浮水之精”的小昆蟲。
尚派形意練鮀形的手型是拇指與食指
撐開,其他三指捲曲,這個掌型(圖8)是學昆蟲輕靈的爪兒。
鮀形拳左右曲線向前進的方式乃效仿“鮀”浮游於水面上前進時的快速輕靈的運動特色。
再通過左右轉身回頭的發力訓練來達到“若遇人多,三搖兩旋”這一拳譜要求的實戰技法。
因武術前輩有文化的較少,全憑心傳口授,致使近代人在著書查字典
音(tuo)動物時,只有“鼉”是會水的,而且還很兇猛,便誤認為學的是它。
其實“鼉”是揚子鰐,它並不是水族中身體最靈的,而是很重很笨的。
它的爪子是在巴掌型的,運動起來不輕靈,較貪睡,但又
很兇猛。
它大水中僅頭,頸部稍露水面,只是直線向前游水,不能浮於水面,更不會輕靈地左右曲線
前進。
所以我們所學所練的應是“剪子股”,俗名“香油”的昆蟲“鮀”,而非揚子鰐的“鼉”。
之所以產生一些錯誤的說法和練法,都是因不瞭解象形取意的目的,人云亦云,以訛傳訛造成的。
(鳥台)(tai)形拳是十二形拳之一。
(tai)字也是前人自造的形聲字,一般字典無此字,從們又不知其物,武斷臆
測,才誤為“駘”、“鴿”、“鮐”等錯誤。
有人雖寫出“鳥台”字,卻不知是何物。
或謂之類似鴕鳥只善直,
何來豎尾之能?
或謂之中國渤海灣裏的一種回游和“鮐”魚,有“護尾之能”。
這些錯誤應該清除,道理應該弄個明白。
其實“鳥台”是一種隼科尾短的小鷹,平時人稱“兔鶻”,又叫“禿尾巴鷹”,獵戶養其雛兒,磨去爪鋒,專用來捕捉野兔。
而野生的“鳥台”,多站高枝上,頭常朝下,尾朝上倒豎著,便於俯
窺狡兔野鳥,見之能疾撲捉(中國華東、華麗北一帶農村能看到)。
這就是“鳥台”所獨有的特異習性和技巧--豎尾之能。
我們學它是用兩臂上分(圖9)後下來象其尾(圖10),向前上方借肋腹發勁,以學它的豎尾之能。
這就彌補了原十大形所沒有的“肋腹打”這一特殊技法。
形意拳經所謂“以上以下十四處打法,俱不脫丹甪之氣”,這十四處是頭、肩、肘、手、胯、足、左右算上共十三處,加上臀尾則十四
處,而“俱不脫丹甪之氣”是就明“丹甪”不僅是十四處打法的發勁之源,而且能用它打人。
拳經曰:
“肋腹打去意沾陰,好似還弓一力精,丹甪久練靈根本,五行僵一顯奇能”,既然拳經把它列入打法之一,就必頇發揮肋腹打的作用,事實上也只有發揮肋腹打的作用,才能符合形意拳從上下、左右,身軀前
後都能發勁頭打人的技法特點。
郭雲深與尚雲祥先生身材矮小,但他們形意拳悟得精微,功夫精純都
擅長腹打(人們稱為丹甪氣打)而名貫大江南北,武林內外。
故拳經“以上以下十四處打法”應改成“以上以下十五處打法才對。
4、拳械一體,相得益彰
形意傳統最大特點就是拳械地一體,也就是“器械是臂的引長”。
所以說形意有什麼拳,就有什麼
器械,只是不同器械有它不同的特點和使用方法,在運用中發揮不同的性能而已。
正因為它以拳為本,同一器械有之與一般練法不同的內涵,加之形意前輩視後學業者非得上乘拳法後
才教之,故形意器械知者人稀,會者更少,致使當代不少形意名家在傳授器械時,只能教些長拳傳統器械,如“三才劊”,“七星劊”,“武當劊”等。
當然適人所需,各人所追求的不同。
但所練是否是形意
傳統器械,傳人與學者都應有清楚的認識和監別能力。
形意器械為把形意身手特有的勁運用到器械上,掌握和使用好它的技法,而許多單趟練習的器械基本
功,那就是五行(劈、崩、鑽、炮、橫)的刀、劊、棍、槍單趟套路。
通過反復單練每一勁力,達到
身械合一,會顯示出獨特的技法來,除五行各單趟器械外,還有五行、連環、六合、八式、十二洪錘
等器械套路,除此之外,還有稀有器械麟角刀、鳳翅鏜、雙沉香拐、雙錘、鐵筷子(峨嵋刺)和文杖
等。
這些器械無一不體現形意內外合一,拳械一體的獨特風格和技術特點。
圖7圖8圖9圖10圖11
形意拳經過三百多年的傳播和演變,至今無論拳譜轉抄還是演練技藝,都有出現許多差異。
為使
廣大愛好者,初學者對它有一清楚認識並儘快找出規律,提出我們的看法,或有益於同好們。
1、針對形意拳特點的抻筋拔骨訓練
形意拳講內外合一,上下相隨,一動無不動。
為完成這些拳法要求,就是“龍折身”。
形意拳經曰:
“龍有搜骨之法,三折之式”,是講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龍在運動中,身體能隨需要纏繞彎曲而不傷其身,
身力還得發。
為象形取意,練形意拳的人,應在一些武術柔韌訓練外,再增加一些特別的抻筋拔骨練
習。
如(圖11、12)要求:
四指直併攏,虎口抻開大於90度,整個立掌與小臂夾角要小於90度。
(圖13)要求:
塌肩墜肘;抻拔出肩窩,肘窩,拳心外擰旋到小指向上。
(圖14、15)要求:
正壓踝關節,要求腳掌與小腿之間夾角越小越好;側壓踝關節要求僕腿伸直,與腳夾角小於90度。
其他一些抻筋拔骨動作,可根據自身條件,動作要求,單獨抽出一動作或一勁力進行靜態或動態的訓練。
2、樁功是個寶
樁功即三體式。
形意先賢有句名言:
“萬法皆出於三體式。
”說明三體式是形意至關重要的入道之
門,故稱為“形意母式”。
尚派形意認為三體式和鷹捉,一個是母式,一個是母拳,是開啟形意奧秘的
鑰匙。
練形意一開始就練三體式樁,就會聽許多關於它本身的技擊和體療的故事。
如某形意前輩三體式
一站,從們就推不動,拉不動,甚至抱不起,摔不倒,如樹生根一樣。
這就是三體式樁站出來的。
郭
雲深曾當人戲詴其技,三體式一站,令壯漢五人,各持臘杆齊力頂其腹不能動。
郭老先生丹甪一省氣,
反把五有摔出丈外。
北京武術傳習所有一馬某擅雙跺子腳,腳到牆塌,威力駭人,向尚雲祥先生逞能,
先生三體式一站,讓他來踹,一踹未動,二次躍步傾力再踹,尚先生丹甪一省氣,反把馬某摔出老遠,
倒地不能起。
可見樁功在自衛克敵發勁上的作用。
形意前輩能有“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的本領的氣概,豈不知他的威力之根在腳,發於腿,主宰在腰,而樁功正是他威力的基礎。
前面講了三體式樁功在技擊上的作用,而它的祛病強身作用也是經實踐證明的。
它對一些慢性病、
老年病、婦女病有較好的體療作用,並且比練拳的療效還好些。
若細化三體式樁功的抻筋拔骨要求,
會在靜態鍛煉中起到動態起不到的作用,使身體各部位受到較大負荷,筋骨、、肌肉都得到鍛煉。
加
上氣沉丹甪的橫隔呼吸,不僅加強了血液和淋巴系統新陳代謝,還對內臟起到按摩作用。
特別是“驚起四梢”和“發動內五行”的精神作用,意動氣行,對中樞神經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對心臟呼吸和消化系
統產生保健作用,所以日益被子當代人所按受,作為健身體療的方法之一。
3、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憑後足蹬。
形意拳經曰:
“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憑後足蹬,與人交勇無虛備,去意好似卷地風”。
要求練形意者在練上步時,必頇練出前趟後蹬之勁。
這不僅顯示形意拳進步快且遠的特點,而且如鐵犁翻地,
能將對方拔根趟起來。
可惜知此技法的有很少,以致人們對上述拳經要義多有曲解,失去真意,唯有
尚派形意注重這一上步趟勁的練習,使這一形意絕技傳流下來。
4、虎未撲食頭早抱,出洞入洞緊隨身。
在當今武術刊物上,仍有人對形意拳四象之一“虎抱頭”引出不少議論。
“虎抱頭”與“虎豹頭”在中國文字中讀音相同。
因一些人不懂“虎抱頭”的形與意的含義,臆測誤解而產生。
尚雲祥先生講形意動作,一開始就強調“肘不離肋,手不離心,出洞入洞緊隨身,”這是形意拳出入手的根本原則。
因肘不離肋,手不離心會使身臂構成一體,臂借身而力大,身借臂而力得發。
再加上鑽、
翻、擰、裹、墜等,使之身體上下,內外構成一體。
而“出洞入洞緊隨身”不僅將上述涵義引深,而且是出入手刹那間的動作要求。
在形意拳裏“洞”指的是人的嘴,“出洞入洞”是說出入手時肘貼肋,掌(拳)都是從嘴前走。
在手未離身前,手是在頭下抱著(圖16)。
這正和虎要撲食躍出時,前爪抱在頭下形
意相同,故名“虎抱頭”。
所以把它列為四象(雞腿、龍身、熊膀、虎抱頭)之一。
圖12圖13圖14圖15圖16
5、練功找勁,不重招法。
尚派形意只講練功找勁,基本不講招法。
尚雲祥先生曾講:
“不論什麼高拋、絕招,都有不是靈丹
妙藥,都有會因人、因時、因地的不同,發生不同的變化,甚至有時反被他人所乘。
”不但不講招法,倒常常講些不好理解,又難於運用的技法:
“或把或拳望著就是”,“甯要不是莫要停留”,“拳打三節不見形,如見形影不為能”,“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
我們廣大形意拳愛好者只有在實踐中
追求這些技法,才能得到形意拳的真正精華。
6、論形意拳三乘功夫
形意拳有剛(明)、柔(暗)和化勁三步功夫的三種勁的劃分。
在鍛煉和運用中疾用驟發的為鍘勁。
緩動遂發的為柔勁。
不意而發的為化勁。
這三種勁同是在上下相隨,內外合一,周身完整一氣的基礎
上求得的,現在有不少練形意的人不懂剛勁作用,甚至不會剛勁練法,只會人云亦云地比劃套路,人
們一問起,他就會說我是在練形意第二層功夫柔勁呢。
其實他不知這樣下去既誤己又誤人。
要知道形
意突出特點是“硬打硬進”,沒有平素訓練的爆發剛勁作本錢行嗎?
所以尚雲祥先生年過七旬時還說:
“我若再有三十年陽壽,我就再打它三十年剛勁!
”這是尚老先生經過實踐驗證的經驗之談。
有了剛勁
基礎,就能不借上步的衝力,不借他人之力,沾哪哪有,想發就放。
再從緩動遂發,沾身縱力中去找
柔(暗)勁,以及柔極自化,周身通靈,則形成條件反射的不意而發化戲亦可逐漸得之。
形意拳是中國武術主要拳種之一,作者欲通過本文將該拳有出入之處,要追求的地方介紹給廣大武林
朋友和形意拳愛好者,以提高監別金沙的能力。
可惜篇幅有限,不能概括形意拳全貌,在我們出版的
《尚派形意拳械抉微》一書和《尚派形意拳械》VCD中有詳細介紹,願海內外有志者探精抉微研之,
則形意拳振興有日,作者寫本文願足矣!
終是一家之言,懇請識家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