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水杨酸片剂及胶囊剂的制备及其溶出度的测定 2上课讲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9580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酰水杨酸片剂及胶囊剂的制备及其溶出度的测定 2上课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乙酰水杨酸片剂及胶囊剂的制备及其溶出度的测定 2上课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乙酰水杨酸片剂及胶囊剂的制备及其溶出度的测定 2上课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乙酰水杨酸片剂及胶囊剂的制备及其溶出度的测定 2上课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乙酰水杨酸片剂及胶囊剂的制备及其溶出度的测定 2上课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乙酰水杨酸片剂及胶囊剂的制备及其溶出度的测定 2上课讲义.docx

《乙酰水杨酸片剂及胶囊剂的制备及其溶出度的测定 2上课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酰水杨酸片剂及胶囊剂的制备及其溶出度的测定 2上课讲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乙酰水杨酸片剂及胶囊剂的制备及其溶出度的测定 2上课讲义.docx

乙酰水杨酸片剂及胶囊剂的制备及其溶出度的测定2上课讲义

 

乙酰水杨酸片剂及胶囊剂的制备及其溶出度的测定2

xxx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药剂学实验报告

乙酰水杨酸片剂及胶囊剂的制备

及其溶出度的测定

PreparationandDissolutionRateDeterminationofAcetylSalicylicAcid’sTabletandCapsule

 

 

 

姓名:

xxx

学号:

xxx

年级:

xxx

专业:

xxx

小组成员:

xxx

指导教师:

xxx

 

2014年6月15日

乙酰水杨酸片剂及胶囊剂的制备及其溶出度的测定

Xxx

(xxx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

目的 制备乙酰水杨酸的片剂及胶囊剂,并测定两种乙酰水杨酸剂型溶出度。

方法: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溶出度测定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在303nm下测定不同时间溶出度。

结果:

乙酰水杨酸的片剂溶出度大于其胶囊剂。

关键词:

乙酰水杨酸;片剂;胶囊剂;溶出度

PreparationandDissolutionRateDetermination

ofAcetylSalicylicAcid’sTabletandCapsule

xxx

(CollegeofLifeandEnvironmentalScience,xxx,Beijing,100081)

Abstract:

Objective:

TopreparetheAcetylSalicylicAcid’stabletandcapsule,anddeterminetheirdissolutionrate.Method:

DissolutionratewasdeterminedaccordingtoPharmaeopoeiaofChina(2005)bytestingthelightabsorptionvalue(A)spectrophotometricallyat530nm.Result:

theAcetylSalicylicAcidtablet’sdissolutionrateismorethanthatofcapsule.Conclusion:

providethescientificaldataforchoosingtheformofAcetylSalicylicAcid.

Keywords:

Acetylsalicylicacid;tabletandcapsule;dissolutionrate

前言

【研究背景】

药物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药物的有效成分及药物的化学结构,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度也是影响人体生物利用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两者有着明显的相关性,特别是难溶性药物,如乙酰水杨酸,由于颗粒大小或加入赋型剂不同,尽管口服剂量相同,疗效却存在很大差异。

难溶性药物制剂是药典规定需要进行溶出度测定的药物类型之一,由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试验操作过程较溶出度试验复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具有良好体内外相关性的药物,通过测定体外溶出度来预测难溶性药物的体内生物利用度,进筛选制剂处方和控制其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乙酰水杨酸也叫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也可提高植物的出芽率,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

乙酰水杨酸微溶于水,属难溶性药物,其溶出度是重要的质控指标,2010年版药典规定溶出度不得小于标示量的80%。

对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小于0.1~1mg%)而言,溶解是其主要过程,崩解时限往往不能作为判断难溶性药物制剂的吸收指标。

因此,对口服固体制剂,尤其是在体内吸收不良的难溶性药物的固体制剂、缓控释制剂,以及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的药物固体制剂,均应做溶出度检查。

《中国药典》和许多国家药典对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度及其测定方法都有明确的规定。

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中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崩解和溶出的体外试验法。

口服固体制剂在体内胃肠液中需经崩解和溶解过程才能经生物膜被机体吸收,对许多药物而言,其吸收量通常与该药物从剂型中溶出的量成正比,即溶出的药物量愈大,吸收的药量就愈大,药效就愈强。

【研究原理】

片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通过制剂技术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可供内服和外用,是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它具有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

片剂成形的原理:

1、湿法制粒颗粒形成原理:

粉末间相互结合成颗粒与粘附作用和内聚作用有关。

在制颗粒时,粉末间存在的水分可引起粉末的粘附,如果粉末间只有部分空隙充满液体,则所形成的液桥可以使粉末相结合;如果粉末间的空隙都充满液体,并延伸到主孔隙的边缘时,则颗粒表面的表面张力及整个液体空间的毛细管吸力可使粉末结合;当粉末表面完全被液体包围时,粉末可凭借液滴表面张力彼此结合。

湿粒干燥后,粉末间形成固体桥,加强了粉末的结合。

对于无水的药物粉末,颗粒中粉末之间分子间力的作用很强,可使颗粒保持必要的强度。

2、颗粒压制成形的机理:

1.机械力的作用,又称齿合力;2.粒子间力的作用;3.压缩致片剂组分熔融形成固体桥;4.可溶性成分重结晶形成固体桥。

制片的方法有制颗粒压片、结晶直接压片和粉末直接压片等。

制颗粒的方法又分为干法和湿法。

现将常用的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流程介绍如下。

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流程:

制成的片剂需要按照药典规定的片剂质量标准进行检查。

检查的项目,除片剂的外观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且有适当的硬度外,必须检查重量差异和崩解时限。

有的片剂药典还规定检查溶出度和含量均匀度。

并明确凡检查溶出度的片剂,不再检查崩解时限;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不再检查重量差异。

片剂重量差异、崩解时限和含量均匀度检查见2000版药典二部附录5~6页和72页,75~78页。

片剂压缩成形性的评价方法:

1、硬度与抗张强度(TS):

硬度是片剂的径向破碎力(kN),常用孟山都硬度计,硬度测定仪等测定。

抗张强度是表示单位面积的破碎力(kPa或MPa)。

抗张强度的大小反应物料的结合力和压缩成形性的好坏。

2、脆碎度(breakage,Bk):

片剂受到震动或磨擦之后容易引起碎片,顶裂,破裂等。

脆碎度反映片剂的抗磨损震动能力,也是片剂质量标准检查的重要项目。

常用Roche脆碎度测定仪。

3、弹性复原率(elasticrecovery,ER):

将片剂从模中推出后,由于内应力的作用发生弹性膨胀。

把这种现象称为弹性复原或弹性后效。

弹性复原率是将片剂从模孔中推出后弹性膨胀引起的体积增加值和片剂在最大压力下的体积之比。

一般药物片剂的弹性复原率在2~10%,如果药物的弹性复原率较大,片剂的硬度低,甚至易于裂片,可加入可压性好的辅料以改善压缩成形性,裂片现象。

胶囊剂系指药物或加有辅料充填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制成的固体制剂。

主要供口服用,也可用于直肠、阴道等。

空胶囊的主要材料为明胶,也可用甲基纤维素、海藻酸盐类、聚乙烯醇、变性明胶及其他高分子化合物,以改变胶囊的溶解性或达到肠溶的目的。

根据胶囊剂的硬度与溶解和释放特性,胶囊剂可分为硬胶囊与软胶囊、肠溶胶囊和缓释胶囊。

硬胶囊剂的一般制备工艺流程为:

1.空胶囊与内容物准备

空胶囊分上下两节,分别称为囊帽与囊体。

空胶囊根据有无颜色,分为无色透明、有色透明与不透明三种类型;根据锁扣类型,分为普通型与锁口型两类;根据大小,分为000、00、0、1、2、3、4、5号八种规格,其中000号最大,5号最小,常用的为0号规格。

内容物可根据药物性质和临床需要制备成不同形式的内容物,主要有粉末、颗粒和微丸三种形式。

2.充填空胶囊

大量生产可用全自动胶囊充填机充填药物,填充好的药物使用胶囊抛光机清除吸附在胶囊外壁上的细粉,使胶囊光洁。

小量试制可用胶囊充填板或手工充填药物,充填好的胶囊用洁净的纱布包起,轻轻搓滚,使胶囊光亮。

3.质量检查

充填的胶囊进行含量测定、崩解时限、装量差异、水分、微生物限度等项目的检查。

胶囊剂的装量差异检查方法:

取供试品20粒,分别精密称定重量后,倾出内容物,硬胶囊用小刷或其他适宜的用具拭净;再分别精密称定囊壳重量,求出每粒内容物的装量与平均装量。

按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粒,并不得有1粒超出限度1倍。

表1胶囊剂装量差异限度

平均装量

装量差异限度

0.3g以下

±10%

0.3g及0.3g以上

±7.5%

4.包装及贴标签质量检查合格后,定量分装于适当的洁净容器中,加贴符合要求的标签。

【研究目的】

制备乙酰水杨酸片剂及胶囊剂,测定固体制剂(片剂、胶囊)溶出度。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仪器

天平、方瓷盘、研钵、不锈钢筛(14目~16目)、烘箱、空胶囊、s-100孔胶囊灌装器、天平、洁净的纱布、刀、指套、称量纸、药匙、圆口PE药用瓶子

1.2实验试剂

乙酰水杨酸、淀粉、糊精、蔗糖粉、滑石粉、药物粉末、液状石蜡

1.3试验方法

1.3.1乙酰水杨酸片剂的制备

1.处方:

乙酰水杨酸:

20g(主药)、淀粉:

280g(填充剂)、糊精:

80g(填充剂)、蔗糖粉:

40g(填充剂)、10%淀粉浆:

适量(粘合剂)、滑石粉:

5g(润滑剂)

2.制法:

乙酰水杨酸细粉与淀粉、糊精、滑石粉、蔗糖粉(需研磨至均匀、细粉、无结块),用等量递加法于研钵中研磨混合、混合均匀后,加淀粉,混匀后,通过100目筛得颗粒,以Ф8mm冲模压片。

3.片重差异:

取药片20片,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各片的重量。

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凡无含量测定的片剂,每片重量应与标示片重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见表1)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1倍。

片重差异(±%)=

 

表2重量差异限度

平均片重

重量差异限度

0.30g以下

±7.5%

0.30g或0.30g以上

±5%

1.3.2乙酰水杨酸胶囊剂的制备

板装法:

将胶囊体插入胶囊板中,将药粉置于胶囊板上,轻轻敲动胶囊板,使药粉落入胶囊壳中,至全部胶囊壳中都装满药粉后,套上胶囊帽。

装量差异检查:

①先将20粒胶囊分别精密称定重量②再将内容物完全倾出,再分别精密称定囊壳重量③求出每粒内容物的装量与平均装量④将每粒装量与平均装量进行比较,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粒,并不得有1粒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1倍,则装量差异检查合格。

1.3.3溶出度测定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法(转蓝法)测定,溶出介质:

稀盐酸(取盐酸24mL稀释成1000mL)。

转速100r/min,温度(37±0.5)℃,经5min,15min,30min,45min,60min,取溶液10mL滤过,每次取样后加溶出空白介质10mL,精密量取续滤液3mL置50mL容量瓶中,加0.4%NaOH液5mL,置水浴上煮沸5min,放冷,加稀H2SO42.5mL,并用蒸馏水补至刻度,摇匀。

空白对照液的配制,取蒸馏水3mL,其余操作同样品液处理。

在303nm处测定吸光度,按C7H6O3吸收系数()为265计算,再乘以1.304,计算每片的溶出量,限度Q为标示量的80%,应符合规定。

计算公式:

溶出量=A/E×1/100×50×1.304×1000/3

溶出百分率=(溶出量/标示量)×100%

上述公式中A为吸光度;E为百分吸收系数,采用的表示方法是,其物理意义是当溶液浓度为1%(g/ml),液层厚度为1cm时的吸光度数值。

转蓝法:

(1)转篮分篮体与篮轴两部分,均为不锈钢金属材料制成。

篮体A由不锈钢丝网焊接而成,呈圆柱形,篮轴的末端连一金属片,作为转篮的盖;盖上有通气孔(孔径2.0mm);盖边系两层,上层外径与转篮外径同,下层直径与转篮内径同;盖上的三个弹簧片与中心呈120°角。

转篮旋转时摆动幅度不得超过±1.0mm。

(2)操作容器为1000ml的圆底烧杯,烧杯上有一有机玻璃盖,盖上有2孔,中心孔为篮轴的位置,另一孔供取样或测温度用。

为使操作容器保持恒温,应外套水浴;水浴的温度应能使容器内溶剂的温度保持在37℃±0.5℃。

转篮底部离烧杯底部的距离为25mm±2mm。

(3)电动机与篮轴相连,转速可任意调节在每分钟50~200转,稳速误差不超过±4%。

运转时整套装置应保持平稳,不得晃动或振动。

(4)仪器应装有6套操作装置,可一次测定6份供试品。

取样点位置应在转篮上端距液面中间,离烧杯壁10mm处。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

吸收系数法,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再以该品种在规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计算含量。

2.实验结果

2.1片剂重量差异

表3.片剂重量差异

平均片重/g

重量差异

0.6058

-4.6%~4.4%

药典规定,0.3g以下的药片的重量差异限度≤±7.5%;0.3g或0.3g以上者为≤±5%。

超过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过限度的1倍。

本片按限度≤±5%评定。

表4.胶囊剂装量差异

平均片重/g

重量差异

0.4687

-6.8%~7.0%

药典规定,0.3g以下的药片的重量差异限度≤±10%;0.3g或0.3g以上者为≤±7.5%。

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粒,并不得有1粒超出限度1倍。

 

2.2溶出度

表5.阿斯匹林片中乙酰水杨酸吸光度值

片号

片重/g

吸光度A

5min

15min

30min

45min

60min

1

0.6190

0.010

0.015

0.019

0.009

0.016

2

0.6090

0.025

0.022

0.019

0.001

0.003

3

0.6169

0.012

0.011

0.017

0.008

0.018

 

表6.阿斯匹林片中乙酰水杨酸溶出度测定数据

片号

片重/g

溶出度

5min

15min

30min

45min

60min

1

0.6190

0.0082

0.0123

0.0156

0.0074

0.0131

2

0.6090

0.0205

0.0180

0.0156

0.0008

0.0025

3

0.6169

0.0098

0.0134

0.0139

0.0066

0.0148

平均片重

0.6150

平均溶出量

0.0128

0.0146

0.0150

0.0049

0.0101

结论

不符合规定

表7.阿斯匹林胶囊中乙酰水杨酸吸光度值

胶囊号

片重/g

吸光度A

5min

15min

30min

45min

60min

1

0.5085

0.020

0.015

0.011

0.004

0.001

2

0.5046

0.011

0.004

0.000

0.009

0.004

3

0.5046

0.017

0.011

0.015

0.013

0.015

 

表8阿斯匹林胶囊中乙酰水杨酸溶出度测定数据

胶囊号

片重/g

吸光度A

5min

15min

30min

45min

60min

1

0.5085

0.0164

0.0123

0.0090

0.0033

0.0008

2

0.5046

0.0090

0.0033

0.0000

0.0074

0.0033

3

0.5046

0.0139

0.0090

0.0123

0.0107

0.0123

平均片重

0.0509

平均溶出量

0.0131

0.0082

0.0071

0.0071

0.0055

结论

不符合规定

3.讨论

本实验制备所得乙酰水杨酸的片剂溶出度大于胶囊剂溶出度。

溶出度试验是区分药物固体制剂体外溶出速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的应用指导了新药的研究,增加了控制药物检查项目,客观地评价了固体制剂,提高了制剂质量,溶出度的研究和应用不断促进了药物研制水平,强化了药品质量控制手段,在药物研制、生产和指导临床用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

科学发展,检测仪器和检测手段在不断更新,溶出度测定品种不断扩大,以前很少使用溶出度试验的剂型品种在使用溶出度测定后,减少盲目性。

目前生物药剂学的发展,体外溶出度

测定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且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应用,为控制制剂的质量、优选制剂工艺、合理选择剂型及新制剂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