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9350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气象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农业气象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农业气象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农业气象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农业气象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气象学答案.docx

《农业气象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气象学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气象学答案.docx

农业气象学答案

农业气象学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农业气象学作业题参考答案作业题一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臭氧层分布在B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2、黑体表面辐射具有最大能量波长与黑体表面温度C

O

A、呈指数规律

B、成正比

C、成反比

3、地表垂直与阳光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与大气透明系数及

有关。

A、太阳高度角

B、太阳方位角

C、大气量

4、某地某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决定于该地纬度、太阳赤纬及A

A、时角

B、大气量

C、高度

5、气温直减率越小,大气层结越A

O

A、稳定

B、不稳定

C、无影响

6、下列因子中,B

对气温日较差无影响。

A、高度

B、经度

C、纬度

7、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时,饱和差随温度降低而B。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8、在对流层中,绝对湿度一般随高度增加而Bo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9、自大气中,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三力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Bo

A、地转风

B、梯度风

C、摩擦风

10、影响乱流交换强度的因素主要有风速、地面粗糙度和

CO

A、气压

B、气温

C、大气稳定度

11、辐照度的单位是_C_。

22

A、瓦/米

B、米/秒

C、瓦/米

12、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在北半球夏季,昼长随纬度增加而_A_。

A、增长

B、变短

C、无变化

13、地面辐射差额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地面辐射差额为

Bo

A、正

B、负

C、零

14、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在北半球夏季,昼长随纬度增加而_A_。

A、增长

B、变短

C、无变化

15、地面辐射差额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地面辐射差额为

—Bo

A、正

B、负

C、零

二、填空题

1、地球大气是经过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代大气三个阶段演变而成的。

2、根据大气性质,可将其分为不同层次,其中最底层叫对流层,中纬度地区,其高度为10-12公里。

3、一般海拔高度越高,太阳直接辐射越强,天空散射辐射越弱。

4、在土壤蒸发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为了保境,应分别采取松土和镇压措施。

5、一般情况下,气温日较差随纬度升高而减小,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升高而增大。

6、水气凝结的条件是水汽饱和和有凝结核。

7、农田蒸散为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之和。

8、大气上界有—3000_公里高,它是根据—探测技术—来确定的。

9、大气中C02浓度的增加对气候有—增温作用。

10、同纬度地方随海拔高度增高,则太阳直接辐射越—小—,天空散射辐射越—大—O

三、判断题

1、黑体对任何波长的辐射都完全吸收,所以它不向外发射辐射。

2、和地面一样,大气增热也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3、雨后地面有效辐射比晴天时大。

4、土壤热容量大,则土表温度变化越剧烈。

5、在对流层中,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但有时也会出现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

6、海拔高度愈高,则太阳宜接辐射愈弱。

7、雨后地面有效辐射比晴天时大。

8、晴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天空散射辐射增强。

9、黑体对任何波长的辐射都完全吸收、所以它不向外发射辐射。

10、于地球绕太阳公转时日地距离有远有近,所以产生了四季冷暖变化。

四、名词解释

1、大气科学:

研究大气现象及其演变规律并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2、地面净辐射:

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与放出的地面辐射之差。

3、热容量:

物质温度变化1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4、降水量:

从云中降落的液态和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在水平面上所积聚的水层厚度。

5、季风:

以年为周期,风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风。

五、简答题

1、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各有何特点?

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2、地球上的季节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夹角、方向不变;一年中太阳直射地球纬度发生变化。

3、简述中国气候特征。

季风气候明显;大陆性强;气候类型多样。

要简述各特征在温度、降水、风等要素上的反映。

4、简述大气污染源及其污染物工业污染源:

S0

2、烟尘;交通运输:

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农业:

农药、化肥;生活:

烟尘、CO

2、S025、绘图说明土壤温度的四种垂直分布类型。

日射型:

随土壤深度加深,温度降低。

辐射型:

随土壤深度加深,温度升高。

清晨过渡型:

中间出现低温层。

傍晚过渡型:

中间出现高温层。

绘图。

六、计算题

1、已知作物某发育阶段的逐日日平均气温

为:

°C.°C.°C.°C.°C.°C.°C.°C.°C.°Co生物学下限温度为二°C。

请计算该时段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Y二++++++二°CA=°C

2、已知水气压为,相对湿度为67%,请求算饱和水气压和饱和差分别为多少?

r=e/E%得E二e/r=/=d=E~e==hpa作业题二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台风是在热带洋面上形成的强大C—O

A、暖性低压系统

B、暖性高压系统

C、冷性低压系统

D、冷性高压系统

2、国家气象局发布寒潮警报的标准为:

在24小时内降_C_温度以上。

A、10°C

B、8°C

C、5°C

3、终霜冻是指_B_。

A、秋季节一次出现的霜冻

B、春季最后一次霜冻

C、秋季最后一次霜冻

4、霜冻一般出现在_A_天气条件下。

A、大风天气

B、阴雨天气

C、晴朗微风

D、多云天气

5、冷温带气候带位于地理纬度_C_之间。

A、〜45

B、33〜45

C、45〜

6、黑龙江省气候属于_B_气候。

A、海洋性季风

B、大陆性季风

C、大陆性

7、高原气候具有_B_气候特点。

A、地中海

B、大陆性

C、海洋性

D、季风性8、地球绕日进行公转,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到南半球回归线上时,是北半球的_D_。

A、夏至日

B、冬至日

C、春分日

D、秋分日9、夏季气候炎热、干燥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是_B_气候型。

A、地中海

B、季风性

C、大陆性

D、海洋性10、某地某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决定于该地纬度、太阳赤纬及A

A、时角

B、大气量

C、高度11、距海越远的地方,气温年较差越_A_。

A、大

B、小

C、无差异12、下列因子中,C_对气温日较差无影响。

A、高度

B、纬度

C、经度13、土壤温度日较差和年较差均随土壤深度加深而_C_。

A、不变

B、增大

C、减小14、土壤热容量随着土壤湿度增加而_A_O

A、增大

B、不变

C、减小15、气温的日较差距海愈近则愈。

A、大

B、小

C、无变化二、填空题

1、大气中C02浓度的增加对气候有—增温—作用。

2、对流层的特点是: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_。

3、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_、

和_下垫面。

4、地中海气候特点、冬季是—温和湿润—,夏季是炎热干

燥,季风气候特点冬季是—暖而湿__,夏季是—热而干

5、热带气旋是形成一热带海洋—上的低压系统。

6、侵入我国寒潮的源地是—新地岛以西(以东)的洋面和

—冰岛以南的洋面—O

7、降水的表示方式有降水量和—降水强度_。

8、气温垂直梯度为负值时,即高度越高,气温越高,称为—逆温—现象。

9、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称为—活动—温度,二者之差又称为—有效—温度。

10、未饱和的空气在绝热上升或下沉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叫—绝热—变化。

这个变化的梯度值为—1°C\100o

三、判断题

1、在晴朗大风且空气湿度大的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霜冻。

2、谷地、盆地的无霜期比平地短。

3、寒流流经的沿岸气候寒冷、多雨。

4、高山气候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

5、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称暖流。

6、土壤热容量愈大,则土壤表面温度变化愈剧烈。

7、在对流层内,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8、一般说,纬度愈高,中午太阳高度角就愈低,所以一日中最高气温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少。

从而使得气温的日振幅也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

9、耕翻后,土壤热容量和土壤导热率变小。

因此白天土壤表面温度升温幅度大。

10、在对流层中,温度随高度的增髙而降低,但有时也会出现随高度的增高而温度升高的现象。

四、名词解释

1、农业气象要素:

是影响农业生产最活跃因素为生物提供了基本物质能量也是构成生物存在和产量形成外界条件。

2、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3、大气透明系数:

透过一个大气质量数后的辐射强度与透过前的辐射之比即太阳位于天顶时,在大气上界的太阳辅射通量密度与到达地面辅射通量密度之比。

4、曙暮光;日出前到日落后的一段时间内,虽然太阳直射光不能直接投射到地面上,但地面仍能得到高空大气的散射辐射,使昼夜更替不是突然的,天文学上称为晨光和昏光,习惯上称为曙暮光。

5、气候生产潜力:

指当二氧化碳,土壤养分,群体机构等得到满足或处于最适状态下,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当地太阳辐射和温度,水分等气候因子所决定的产量上限。

五、简答题

1、大气共分几层?

对流层的高度是多少?

它的主要特点有哪

些?

分五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对流层高度低纬17-18km中纬10-12km高纬8-9km主要特点: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2、我们把地球上气候划分为几个带?

几种型?

气候带:

赤道气候带10度S-10度N,南\\北热带10度到回归线之间,南\\北副热带回归线到33度之间,南\\北暖温带33-45度,南\\北冷温带45度带极圈的西风盛行风带,南\\北极地气候带北在极圈以北;南在45-50度S、。

气候型:

海洋气候型,大陆气候型,季风气候型,地中海气候型,高山气候型,高原气候型,草原气候型,沙漠气候型。

3、简述海洋性气候的基本特征。

海洋性气候:

温度变化缓和,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小,冬无严

寒,夏无酷暑,最高最低出现时间较迟,秋温高于春温,降水丰富,季节降水分配均匀,年际间变化小,湿度高,云雾多,风速较大、

4、简述黑龙江省四季气候的主要特点。

冬季寒冷干燥,多偏北风,冬季漫长。

0以下天气多达5个月,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31-Co降水稀少。

平均5-xx年降水的4%。

有强冷空气向南爆发时,降温剧烈,大风暴雪。

春季降水稀少,平均50-80mm,易春旱。

气温回升快,不稳定,一次升降温幅度可达20C。

气旋过境,有7-8级大风。

夏季气候温热,湿润,多雨。

7月最热,平均18-23C,极端最高气温36-38C。

降水充足,300-400mm,7月为降水最多月份,月降水量100-170mmo雨水集中,易洪涝。

秋季9月平均气温10C以上,10月0C以下,常霜冻,降水50-100mmo

5、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改革种植制度和方法改进栽培管理措施选育优良品种改造自然与合理利用地区的光能资源。

六计算题1、已知某地测得空气温度为。

C,相对湿度为

56%,求算当时的空气饱和差值为多少?

D=23、4一20、0*56%=10、296hpa七、绘图说明

1、作图说明海陆风形成示意图。

作业题三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大气污染源包括:

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农业污

染源和_C_A人工源B自然源C生活污染源

2、酸雨是指PH_C_A)B=C(

3、热带洋面上出现的强大低压系统,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

12级以上的称为_A_。

A台风

B、热带低压

C、热带风暴

D、强热风暴

4、初霜冻是指_B_。

A、春季第一次出现霜冻

B、秋季第一次出现霜冻

C、春季最后一次霜冻

5、影响我国的台风源地在—

A、o

A、菲律宾至关岛附近的洋面

B、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C、逆加拉湾

6、高山气候具有_c_气候特点。

A、地中海

B、大陆性

C、海洋性

D、季风性

7、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时,饱和差随温度降低而B

O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8、气温年较差随地理纬度增加而A。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9、对流层内的气温,一般随着高度的增加而_B_。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10、全年辐射最大值出现在—B_oA赤道B回归线附近C极地上11、土壤温度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时间均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_B_。

A、提前

B、延迟

C、不变12、空气温度的日较差海拔高度的增高而_B_O

A、增大

B、减小

C、不变13、物质热量传递方式包括流体各向流动热传递,分热传导、辐射热传导及_D_等四种。

A、乱流

B、对流

C、平流

D、潜热交换14、土壤导热率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_B_O

A、增大

B、减小

C、不变15、土壤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递增时,属于—

A、日射型

B、辐射型

C、清晨过度型

D、傍晚过渡型二、填空题1、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可见

光,—红外线紫外线—O

2、水汽压的日变化—单峰型_,—双峰型两种。

3、大气的冷却方式—绝热冷却—辐射冷却—平流冷却—

混合冷却O

4、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和—下垫面O

5、海洋性气候特点是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小,降

水变率—小—O

6、黑龙江省在作物生长季的降水量为_350-500

mm之间,在省内的分布与年降水量相似。

7、对于生物的每一个生命过程来说,都有三个基点温度,

这三个基点温度是指—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最

适温度—O

8、一日之内,土壤表面最高温度出现在_13时,最

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O

三、判断题

1、黑龙江省大部队地区属于中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2、黑龙江省太阳辐射年总量分布为西南最多,向北逐渐减少,北部漠河最少。

3、就全球来说,年净辐射值随纬度增高而减小。

4、于海面的反射率小于陆地,所以海洋上的净辐射值较同纬度陆地表面要小。

5、就全球来讲,北半球多陆地,具有严寒的冬季和酷热的夏季,南半球多水域,具有冬季温和,夏季凉爽的气候特点。

6、土壤温度的日较差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上温年较差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增大。

7、凹下的地形为大。

8、干燥,疏松的土壤,于它的热量小,导热率也小,所以霜冻的发生比潮湿紧实的土壤严重。

9、空气绝对湿度年变化与气温的年变化相似,在海洋上,最大值出现在8月,最小值出现在2月。

10、露点温度与当时气温之差越小,说明空气距离饱和越远。

四、名词解释1、无霜期:

终霜冻至初霜冻之间的日期、农业气象学常用地面最低温度>0匸的初\\终日期持续天数来表示、2、短日性植物;只有在光照长度小于某一时数才能开花,如果延长光照时数,就不开花结实。

3、界限温度:

标志某写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终

止或转折的温度。

4、气候:

指一定的范围在较长时段内大气的统计状态

5、大气湿度:

表示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

五、简答题

1、简述黑龙江省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何特点?

总趋势是从东向西逐渐减少,等雨量线基本呈经向分布。

500mm等雨量线作为湿润和干旱地区的分界,以东大于500mm以西400mm左右。

2、为什么高山气候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

而高原气候却具有大陆性气候特点?

高山气候是因山地和地貌影响而形成的特殊气候,高山地区随着高度增加,太阳直接辐射和总辐射增加,散射辐射减小,山地气温高于同高度自大气温度,在一定高度下,山地降水和云雾比平地多,气流受山地影响,延长降水时间,增加降水强度、、高原气候:

高原相当整个下垫面被抬高,接受和放射辐射面积大,同时高原上大气厚度和密度较小,空气干燥清洁,白天或夏季获得太阳辐射量大,温度高,夜间或冬季有效辐射强,温度低,高原日年较差较大、3、简述形成露霜的有利条件?

为什么?

晴朗微风的夜晚4、简述防霜的原理及防御方法。

农业技术措施:

根据各地霜冻出现的和作物生长发育特性,合理配置各种作物的比例,并选择好作物适宜播种期和大田移栽期。

人工防霜;在霜冻发生之前,用熏烟、灌溉、覆盖、加热等方法直接增热或减少辐射冷却,可以避免或减轻霜冻危害。

5、臭氧层分布在哪里?

距地面有多高?

为何当今世界科学家们关注臭氧层的变化?

平流层xx年较差随地理纬度增加而A。

A、增大

B、减小

C、不变4、地表垂直与阳光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与大气透明系数及C

有关。

A、太阳高度角

B、太阳方位角

C、大气量5、某地某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决定于该地纬度、太阳赤纬及A

A、时角

B、大气量

C、高度6、气温年较差随地理纬度增加而A

O

A、增大

B、减小

C、不变7、下列因子中,B

对气温日较差无影响。

A、高度

B、经度

C、纬度8、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时,饱和差随温度降低

而B

O

A、增大

B、减小

C、不变9、在对流层中,绝对湿度一般随高度增加而

B

O

A、增大

B、减小

C、不变10、自大气中,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

心力三力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B

A、地转风

B、梯度风

C、摩擦风11、一天中,空气绝对湿度呈单波型变化时最低值出现在_C_O

A、傍晚

B、正午

C、清晨12、一天中相对湿度的最高值出现在_C_。

A、傍晚

B、正午

C、清晨13、大陆内部及沙漠地区的暖季,绝对湿度日变化呈E—。

A、单波型

B、双波型

C、指数型14、一天中,相对湿度的最小值出现在_A_O

A、清晨

B、14〜15h

C、傍晚15、一天中,绝对湿度单波型变化的最高值出现在。

A、傍晚

B、午后

C、清晨

二、填空题1、地转风为水平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二者相平衡时所形成的风。

2、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海陆差异和行星风带移动。

3、气温直减率越小,大气层结越稳定。

6、水气凝结的条件是水汽达到过饱和和存在凝结核。

7、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海陆热特性差异和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

8、小气候的特点有范围小、差异大、很稳定。

9、黑龙江省年降水量为370mm至670mm之间。

10、露点温度与当时气温之差越小,说明空气越潮湿1

1、降水量是指落到地面上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

而在水平面上形成的水层厚度。

12、露点温度与当时实际气温之差越小,说明空气湿度越接近—饱和程度。

13、单位容积水汽含量不变的情况下,温度越低,相对湿度就越—大—。

三、判断题1、耕翻后,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变小,因此白天土壤表面温度升温幅度大。

2、对于农田总蒸发的大小而言,作物地小于裸地,密植地小于稀植地。

3、露点温度与当时气温之差越小,说明空气越潮湿。

4、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髙压指向低压。

5、晴稳天气条件下,海陆风白天海洋吹向陆地,夜间陆地吹向海洋6、当温度不变时,大气中的水汽压愈大,饱和差在正常的情况下不变。

7、当温度不变时,大气中的水汽愈大,饱和差在正常的情况下不变。

8、当温度不变时,大气中的水气压愈大,饱和差在正常情况下愈小。

9、露点温度与当时气温之差越小,说明空气湿度距离饱和

越近。

10、对农田总蒸发的大小而言,作物地小于裸地,密植地小于稀植地。

四、名词解释

1、太阳常数:

日地处于平均距离时,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所接受的辐射能。

2、大气污染:

排放到大气中的物质浓度和持续时间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3、逆温: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加的现象。

4、农业气象学:

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5、风:

空气相对于地面的水平运动。

五、简答题1、高压控制下的天气如何,为什么?

晴好天气。

高压区气流辐散下沉,绝热增温,不易饱和凝结,形成云雨。

2、绘图说明三圈环流的状况及其形成过程。

四个气压带,三个风带和三个环流圈的形成过程;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的作用;绘图说明。

3、在紧密、疏透和透风三种结构防风林带中,那种结构防风效果最好,为什么?

疏透结构防风效果最好。

风穿过疏透结构林带时,会形成涡旋运动,产生旋转力矩,消耗能量。

紧密和透风林带防风效果都不太好。

4、简述黑龙江省四季气候特点。

春季易旱多大风;夏热短促雨季中;秋季骤冷易冻害;冬寒漫长且干燥。

5、简述农业生产与气象的关系大气提供了环境和物质;气候资源;农业设滋和生产活动全过程;宏观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农业生产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六、计算题

1、地理纬度为0、

30、60和90地区的春、秋分日和冬、夏至日,政务时刻太阳高度角分别是多少?

请说明太阳髙度角岁纬度的变化规律。

公式:

h二90-§春、秋分日:

h00=900

h300二600

h600二300

h900二00

夏至Eh

h00=

h300=

h600=

h900=冬至日:

hOO=

h300=

h600=

h900=-=0随纬度升高,太阳高度角减小。

2、一气流在越山前温度为25°C,山体高2500米,气流爬升到800米处开始凝结,问:

气流到达山顶及越山后的温度分别为多少?

凝结高度温度:

11二25°C-800m*l°C/100m二17°C山顶温度:

t2=17°C-(2500m-800m)*°C/100m=°C越山后温度:

13=°C+2500m*1°C/100m=°C作业题五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_B_A小麦B大豆C胡萝卜

2、冷温带气候带位于地理纬度_C_之间。

A、〜45

B、33〜45

C、45〜

3、黑龙江省气候属于_B—气候。

A、海洋性季风

B、大陆性季风

C、大陆性

4、土壤表面温度一般出现在—C_A14时左右B日出前后

C13左右

5、影响我国的台风源地在—

A、o

A、菲律宾至关岛附近的洋面

B、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C、逆加拉湾

6、夏季气候炎热、干燥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是_B_气候型。

A、地中海

B、季风性

C、大陆性

D、海洋性

7、日射型是指土壤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_A_O

A降低B增加C不变8、黑龙江省年降水量为Cmin之

间、A350-650B370-650C370-670

9、海洋性气候特点是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_C_,降水变率

A较小\大B较大\小C较小\小10、一般海拔高度越高,天空散射辐射越_B_。

A强B弱C不变11、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容纳水汽最大量时具有的水汽压值称为该温度时的_A_O

A、饱和水汽压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